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学设计
课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单元
三
学科
语文
年级
八年级
学习
目标
1、掌握重点字词,理解诗歌内容。
2、品味诗句,体会诗歌描绘的意境。
3、理解和感悟诗人豁达的胸襟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重点
品味诗句,感悟诗歌意境。
难点
理解和感悟诗人豁达的胸襟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一组送别诗句导入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唐·李白《赠汪伦》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二首》
分别总是让人留恋不舍,分别总是让人触景生情,分别总是让人不禁湿巾……但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一首诗一洗往昔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体现出诗人高远的志向、豁达的情趣和旷达的胸怀。让我们一起感受诗人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不一样的胸襟。
齐读感知
让学生快速走进文本。吸引学习兴趣。
讲授新课
一、作者简介:
王勃(649~676)唐代诗人,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少时即显露才华,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辞齐名,并称“初唐四杰”。其散文《滕王阁序》颇有名。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辑有《王子安集》。
二、创作背景:《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作者在长安的时候写的。“少府”,是唐朝对县尉的通称。姓杜的少府将到四川去做官,王勃在长安相送,临别时赠送给他这首送别诗。
三、送别诗:
送别诗,是抒发诗人离别之情的汉族诗歌。著名的代表人物有李白,王维,王昌龄等。送别诗抒写离别情绪,是分离时迸发的情感火花。要把这种情感火花表达出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清代著名诗人袁枚对此深有体会:“凡作诗,写景易,言情难。何也?景从外来,目之所触,留心便得;情从心出,非有一种芬芳悱恻之怀,便不能哀感顽艳。”此段话把情和景截然分开说得不确,但就“言情难”而言,还是有道理的。送别诗要想“感动激发人意”,必须采用一些手法来“言情”。
四、生字
阙(què ) 宦(huàn) 歧 (qí)
五、注释:
⑴少府:官名。之:到、往。蜀州:今四川崇州。
⑵城阙(què )辅三秦:城阙,即城楼,指唐代京师长安城。辅,护卫。三秦,指长安城附近的关中之地,即今陕西省潼关以西一带。秦朝末年,项羽破秦,把关中分为三区,分别封给三个秦国的降将,所以称三秦。这句是倒装句,意思是京师长安三秦作保护。五津:指岷江的五个渡口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这里泛指蜀川。辅三秦:一作“俯西秦”。
⑶风烟望五津:“风烟”两字名词用作状语,表示行为的处所。全句意为江边因远望而显得迷茫如啼眼,是说在风烟迷茫之中,遥望蜀州。
⑷君:对人的尊称,相当于“您”。
⑸同:一作“俱”。宦(huàn)游:出外做官。
⑹海内:四海之内,即全国各地。古代人认为我国疆土四周环海,所以称天下为四海之内。
⑺天涯:天边,这里比喻极远的地方。比邻:并邻,近邻。
⑻无为:无须、不必。歧(qí)路:岔路。古人送行常在大路分岔处告别。
⑼沾巾:泪水沾湿衣服和腰带。意思是挥泪告别。
六、朗读节奏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七、整体感知:
此诗是送别诗的名作,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起句严整对仗,三、四句以散调相承,以实转虚,文情跌宕。第三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尾联点出“送”的主题。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音调明快爽朗,语言清新高远,内容独树碑石。此诗一洗往昔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体现出诗人高远的志向、豁达的情趣和旷达的胸怀。
八、诗歌赏析:
首联“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首句写送别之地长安被辽阔的三秦地区所“辅”,突出了雄浑阔大的气势。第二句点出友人“之任”的处所——风烟迷蒙的蜀地。诗人巧用一个“望”字,将秦蜀二地联系起来,好似诗人站在三秦护卫下的长安,遥望千里之外的蜀地,这就暗寓了惜别的情意。“望”字不仅拓宽了诗的意境,使读者的视野一下子铺开,而且在心理上拉近了两地的距离,使人感觉到既然“五津”可望,那就不必为离别而忧伤。这一开笔创造出雄浑壮阔的气象,使人有一种天空寥廓、意境高远的感受,为全诗锁定了豪壮的感情基调。
颔联“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诗人劝慰友人:我和你都是远离故土、宦游他乡的人,离别乃常事,何必悲伤呢?此次友人孤身前往蜀地,远走天涯,举目无亲,更觉惆怅,作者在这里用两人处境相同、感情一致来宽慰朋友,藉以减轻他的悲凉和孤独之感。惜别之中显现诗人胸襟的阔大。
颈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把前面淡淡的伤离情绪一笔荡开。诗人设想别后:只要我们声息相通,即使远隔天涯,也犹如近在咫尺。这与一般的送别诗情调不同,含义极为深刻,既表现了诗人乐观宽广的胸襟和对友人的真挚情谊,也道出了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界限的哲理,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因而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自古以来,写离别的诗作,大多感情悲伤,基调低沉,而王勃的这两句诗则全无悲伤之情,写得昂扬乐观,能给朋友以安慰和鼓励,这种对待离别的积极态度值得称道。
尾联“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结尾两句意思是:“在这即将分手的岔路口,不要同那小儿女一般挥泪告别啊!是对朋友的叮咛,也是自己情怀的吐露。”紧接前两句,于极高峻处忽然又落入舒缓,然后终止。拿乐曲做比方;乐曲的结尾,于最激越处戛然而止,有的却要拖一个尾声。
九、诗歌大意:
雄伟长安城由三秦之地拱卫,透过那风云烟雾遥望着五津。
和你离别心中怀着无限情意,因为我们同是在宦海中浮沉。
只要在世上还有你这个知己,纵使远在天涯也如近在比邻。
绝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时,像小儿女那样悲伤泪湿佩巾。
十、课堂练习
1.此诗的作者是王勃,他和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并称为“初唐四杰”。
2.下列对诗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送别诗。“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写出了送行的地点和友人要赴任的地方。写景气势宏伟,寓不必伤别 之意。
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写对友人的安慰:彼此处境相同,感情一致。一股悲伤之情油然而生。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一扫离情别绪,把缠绵的儿女之情一笔撇开,代之以豁达乐观的感情,表现了他不平凡的胸怀和抱负,给人以莫大的鼓舞和安慰。
D.“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这两句承上作结:既非远别,又同为宦游,虽别而如此为邻,别时则不应有儿女之态。
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说说这两句诗好在哪里。
参考答案:
1.杨炯 卢照邻 骆宾王
2.B [解析]这联是作者用两人处境相同、感情一致来宽慰朋友,借以减轻他的悲凉和孤独之感,没有悲伤之感。
3.这两句诗一扫离别诗情感悲伤、基调低沉的特点,字里行间体现作者昂扬、积极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给朋友以安慰和鼓励。
十一、拓展提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注释】⑴王昌龄:唐代诗人,天宝(唐玄宗年号,742~756)年间被贬为龙标县尉。左迁:贬官,降职。古人尊右卑左,因此把降职称为左迁。龙标:古地名,唐朝置县,属巫洲,治所在今湖南怀化黔阳县。
⑵杨花落尽:一作“扬州花落”。杨花,柳絮。子规:即杜鹃鸟,又称布谷鸟,相传其啼声哀婉凄切,甚至啼血。
⑶龙标:诗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五溪:一说是雄溪、满溪、潕溪、酉溪、辰溪的总称,在今贵州东部湖南西部。关于五溪所指,尚有争议。
⑷与:给。
⑸随风:一作“随君”。夜郎:汉代中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曾在今贵州西部、北部和云南东北部及四川南部部分地区建立过政权,称为夜郎。唐代在今贵州桐梓和湖南沅陵等地设过夜郎县。这里指湖南的夜郎,李白当时在东南,所以说“随风直到夜郎西”。
1. 本诗和课文两首送别诗。其中五津和五溪在这两首诗中具有怎样相同的作用?
2.比较这两首诗在表现作者情感方面的不同之处。
参考答案:
1、都是指友人即将前往或经过的地方,点明友人此行路途遥远,都表现了作者对友人赴任远方的关切之情。
2、课文格调高昂,显出诗人在与友人惜别之时的高远的志趣和旷达的胸怀;此诗情感略显忧伤,更多的表现出诗人对友人远谪的关切与同情。
十、作业
课下搜集送别题材的诗歌,思考诗中分别表达朋友或亲人之间怎样的情感。
点名朗读,学生识记。
指名朗读,共同理解。
默读感知
朗读
齐读识记
齐读,读出节奏,读出感情
理解、感悟
学习赏析方式方法
默读理解
思考练习
阅读理解
理解感悟
了解作者生平及作品。
了解作品写作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诗歌意境和主题。
了解送别的特点及代表作家,让学生更好理解这首诗意境和主旨。
读准字音、积累字词
添加词语注释,帮助学生更好了解诗歌内容。
划分节奏帮助学生正确朗读。
整体感知诗歌大意。
培养学生欣赏诗歌的方法和能力。
了解诗歌大意让学生深刻的了解诗歌的意境和主旨。
加深理解和感悟
理解诗歌意境,继续理解感悟送别诗的特点。
相似阅读,扩大学生的阅读面,更好的理解作者和送别诗的特点。
课堂小结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长期以来脍炙人口的诗篇,特别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至今还常被人们引用。这首诗写得乐观开朗,没有一般送别诗常有的那种哀伤和悱恻。
学生默读感知
感悟意境,把握主题
板书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首联:城阙—望—五津
颔联:离情—到—劝勉 真挚情谊
颈联:天涯—若—比邻 乐观胸襟
尾联:歧路—不—沾巾
学生记笔记
对整首诗的结构和内容有一个整体认知。
课件27张PPT。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统编版 八年级下新知导入 分别总是让人留恋不舍,分别总是让人触景生情,分别总是让人不禁湿巾……但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一首诗一洗往昔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体现出诗人高远的志向、豁达的情趣和旷达的胸怀。让我们一起感受诗人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不一样的胸襟。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唐·李白《赠汪伦》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二首》送别诗教学目标1、通过了解作品背景,作者生平了解诗歌内容。
2、品味诗句,感悟诗歌意境。
3、培养朗诵、赏析诗歌的能力。资料助读王勃(649~676)唐代诗人,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少时即显露才华,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辞齐名,并称“初唐四杰”。其散文《滕王阁序》颇有名。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辑有《王子安集》。作者简介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作者在长安的时候写的。“少府”,是唐朝对县尉的通称。姓杜的少府将到四川去做官,王勃在长安相送,临别时赠送给他这首送别诗。创作背景送别诗,是抒发诗人离别之情的汉族诗歌。著名的代表人物有李白,王维,王昌龄等。送别诗抒写离别情绪,是分离时迸发的情感火花。要把这种情感火花表达出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清代著名诗人袁枚对此深有体会:“凡作诗,写景易,言情难。何也?景从外来,目之所触,留心便得;情从心出,非有一种芬芳悱恻之怀,便不能哀感顽艳。”此段话把情和景截然分开说得不确,但就“言情难”而言,还是有道理的。送别诗要想“感动激发人意”,必须采用一些手法来“言情”。 送别诗读准字音阙 宦 歧(huàn)(què )(qí)理解注释⑴少府:官名。之:到、往。蜀州:今四川崇州。
⑵城阙(què )辅三秦:城阙,即城楼,指唐代京师长安城。辅,护卫。三秦,指长安城附近的关中之地,即今陕西省潼关以西一带。秦朝末年,项羽破秦,把关中分为三区,分别封给三个秦国的降将,所以称三秦。这句是倒装句,意思是京师长安三秦作保护。五津:指岷江的五个渡口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这里泛指蜀川。辅三秦:一作“俯西秦”。
⑶风烟望五津:“风烟”两字名词用作状语,表示行为的处所。全句意为江边因远望而显得迷茫如啼眼,是说在风烟迷茫之中,遥望蜀州。⑷君:对人的尊称,相当于“您”。
⑸同:一作“俱”。宦(huàn)游:出外做官。
⑹海内:四海之内,即全国各地。古代人认为我国疆土四周环海,所以称天下为四海之内。
⑺天涯:天边,这里比喻极远的地方。比邻:并邻,近邻。
⑻无为:无须、不必。歧(qí)路:岔路。古人送行常在大路分岔处告别。
⑼沾巾:泪水沾湿衣服和腰带。意思是挥泪告别。读准节奏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整体感知 此诗是送别诗的名作,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起句严整对仗,三、四句以散调相承,以实转虚,文情跌宕。第三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尾联点出“送”的主题。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音调明快爽朗,语言清新高远,内容独树碑石。此诗一洗往昔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体现出诗人高远的志向、豁达的情趣和旷达的胸怀。诗歌赏析 首句写送别之地长安被辽阔的三秦地区所“辅”,突出了雄浑阔大的气势。第二句点出友人“之任”的处所——风烟迷蒙的蜀地。诗人巧用一个“望”字,将秦蜀二地联系起来,好似诗人站在三秦护卫下的长安,遥望千里之外的蜀地,这就暗寓了惜别的情意。“望”字不仅拓宽了诗的意境,使读者的视野一下子铺开,而且在心理上拉近了两地的距离,使人感觉到既然“五津”可望,那就不必为离别而忧伤。这一开笔创造出雄浑壮阔的气象,使人有一种天空寥廓、意境高远的感受,为全诗锁定了豪壮的感情基调。首联“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诗人劝慰友人:我和你都是远离故土、宦游他乡的人,离别乃常事,何必悲伤呢?此次友人孤身前往蜀地,远走天涯,举目无亲,更觉惆怅,作者在这里用两人处境相同、感情一致来宽慰朋友,藉以减轻他的悲凉和孤独之感。惜别之中显现诗人胸襟的阔大。颔联“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把前面淡淡的伤离情绪一笔荡开。诗人设想别后:只要我们声息相通,即使远隔天涯,也犹如近在咫尺。这与一般的送别诗情调不同,含义极为深刻,既表现了诗人乐观宽广的胸襟和对友人的真挚情谊,也道出了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界限的哲理,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因而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自古以来,写离别的诗作,大多感情悲伤,基调低沉,而王勃的这两句诗则全无悲伤之情,写得昂扬乐观,能给朋友以安慰和鼓励,这种对待离别的积极态度值得称道。颈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结尾两句意思是:“在这即将分手的岔路口,不要同那小儿女一般挥泪告别啊!是对朋友的叮咛,也是自己情怀的吐露。”紧接前两句,于极高峻处忽然又落入舒缓,然后终止。拿乐曲做比方;乐曲的结尾,于最激越处戛然而止,有的却要拖一个尾声。尾联“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诗歌大意雄伟长安城由三秦之地拱卫,透过那风云烟雾遥望着五津。
和你离别心中怀着无限情意,因为我们同是在宦海中浮沉。
只要在世上还有你这个知己,纵使远在天涯也如近在比邻。
绝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时,像小儿女那样悲伤泪湿佩巾。课堂练习1.此诗的作者是王勃,他和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并称为“初唐四杰”。
2.下列对诗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送别诗。“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写出了送行的地点和友人要赴任的地方。写景气势宏伟,寓不必伤别之意。
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写对友人的安慰:彼此处境相同,感情一致。一股悲伤之情油然而生。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一扫离情别绪,把缠绵的儿女之情一笔撇开,代之以豁达乐观的感情,表现了他不平凡的胸怀和抱负,给人以莫大的鼓舞和安慰。
D.“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这两句承上作结:既非远别,又同为宦游,虽别而如此为邻,别时则不应有儿女之态。
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说说这两句诗好在哪里。参考答案:
1.杨炯 卢照邻 骆宾王
2.B [解析]这联是作者用两人处境相同、感情一致来宽慰朋友,借以减轻他的悲凉和孤独之感,没有悲伤之感。
3.这两句诗一扫离别诗情感悲伤、基调低沉的特点,字里行间体现作者昂扬、积极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给朋友以安慰和鼓励。拓展提高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注释】⑴王昌龄:唐代诗人,天宝(唐玄宗年号,742~756)年间被贬为龙标县尉。左迁:贬官,降职。古人尊右卑左,因此把降职称为左迁。龙标:古地名,唐朝置县,属巫洲,治所在今湖南怀化黔阳县。
⑵杨花落尽:一作“扬州花落”。杨花,柳絮。子规:即杜鹃鸟,又称布谷鸟,相传其啼声哀婉凄切,甚至啼血。
⑶龙标:诗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五溪:一说是雄溪、满溪、潕溪、酉溪、辰溪的总称,在今贵州东部湖南西部。关于五溪所指,尚有争议。
⑷与:给。
⑸随风:一作“随君”。夜郎:汉代中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曾在今贵州西部、北部和云南东北部及四川南部部分地区建立过政权,称为夜郎。唐代在今贵州桐梓和湖南沅陵等地设过夜郎县。这里指湖南的夜郎,李白当时在东南,所以说“随风直到夜郎西”。1. 本诗和课文两首送别诗。其中五津和五溪在这两首诗中具有怎样相同的作用?
2.比较这两首诗在表现作者情感方面的不同之处。参考答案:
1、都是指友人即将前往或经过的地方,点明友人此行路途遥远,都表现了作者对友人赴任远方的关切之情。
2、课文格调高昂,显出诗人在与友人惜别之时的高远的志趣和旷达的胸怀;此诗情感略显忧伤,更多的表现出诗人对友人远谪的关切与同情。课堂小结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长期以来脍炙人口的诗篇,特别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至今还常被人们引用。这首诗写得乐观开朗,没有一般送别诗常有的那种哀伤和悱恻。板书设计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首联:城阙 五津
颔联:离情 劝勉
颈联:天涯 比邻
尾联:歧路 沾巾望若乐观胸襟真挚情谊不到作业布置 课下搜集送别题材的诗歌,思考诗中分别表达朋友或亲人之间怎样的情感。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