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四 1.1 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课件(共3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四 1.1 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课件(共3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3-31 12:50: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3张PPT。第1课 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课程标准:
(1)简述秦始皇兼并六国、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的主要史实,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  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
——《史记· 项羽本纪》 高祖常徭咸阳,纵观秦皇帝,喟然
大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矣!”
      ——《汉书· 高帝本纪》天下归一,中华归心:
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无形的制度文化有形的
开疆拓土 按实而论,秦人初创中国统一之新局,其所努力,亦均为当时事势所需,实未可一一深非也。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得失》 他的残无道达到离奇之境界,如何可以不受谴责?可是他统一中国的工作……又何能不加仰慕。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阅读与思考:你从三则材料中得到哪些有关秦统一六国的历史信息?
“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
——贾谊《过秦论》
“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论衡·书解》
大梁人尉缭向秦王提出离间诸侯的建议被采纳,但尉缭对嬴政的评价却不高,称嬴政是“少恩而虎狼心。”打算不辞而别,嬴政却再三挽留,委以国尉重任。
如何分析秦统一的原因?如何分析秦统一的原因?
秦具备完成统一的主客观条件。
1、结束诸侯割据局面,完成封建国家的统一,是春秋战国以来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客观条件
①诸侯间的混战使社会经济遭受严重破坏,给广大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于是人民渴望统一;
②长期的争霸战争,形成了局部统一。诸侯间的混战必然导致大国吞并小国,使诸侯国的数量逐渐减少,各诸侯国大多废除了分封制而实行郡县制,局部实行了中央集权制,这样就使统一成为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从而为大一统的封建国家奠定了政治基础。
③在民族关系方面,诸侯间的混战使华夏族与周边各少数民族频繁接触,促进了民族间的融合,以华夏族为中心,形成相当巩固的民族共同体。而这正是统一的有利条件。
④各国相继开展了变法活动,从经济方面看,由于生产力的提高,社会经济发展,使各地联系加强,这为统一提供了物质条件。
⑤韩非子提出了他的历史发展观点和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主张,为秦的统一奠定了思想基础。如何分析秦统一的原因?
秦具备完成统一的主客观条件。
2、从秦国来说,具有完成统一的实力。
①秦国社会改革商鞅变法比较彻底,使秦国的旧制度被废除,建立了比较巩固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强,秦国逐渐成为七个诸侯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为统一奠定了物质基础。
——客观条件
②秦王政的雄才大略,广泛招揽各国贤士,采取了正确的统一方略(远交近攻等正确策略),发动了大规模的兼并战争,终于在公元前221年灭关东六国,初步完成了统一。 ——主观条件
韩国“疲秦计”的阴谋败露,秦王决定处死郑国。郑国临行前表示:“臣为韩延数年之命,然渠成,亦秦万世之利也。”秦王觉得有理,放手让郑国继续修渠。渠成后灌溉农田面积280多万亩,使秦继西南成都平原之后,又在关中地区建立起巨大的粮仓。
“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因命曰郑国渠。”
——《史记河渠书》
这件事在秦国引起轩然大波,宗室大臣提出,在秦任职的客卿“皆为其主游间耳,请一切逐之。”楚人李斯也在被逐之列。
P 7“学习延伸” :逐客卿事件。
——知错改错。趋统:时代势能渐强:地利人和统一:横扫六合有形意义上的开疆拓土:趋统渐强转型趋同经济交往局部统一变法坚定地利之便远交近攻有形意义上的开疆拓土:“六王毕,四海一”有形意义上的开疆拓土:统摄四方有形意义上的开疆拓土:趋统渐强有形意义上的开疆拓土:“六王毕,四海一”有形意义上的开疆拓土:统摄四方有形意义上的开疆拓土:
顺势统一,结束混乱;开疆拓土,四方归绥如何认识秦统一的历史意义?
①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封建诸侯割据的分裂局面,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奠定了基础,符合历史发展的要求;
②为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为各族人民的安定生活和相互交往,提供了有利条件,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③秦的统一,标志着中国进入“大一统”政治时代。从此以后,由高度集权的中央政府对各地施行有效的政治管理,揭开了此后封建王朝的帷幕。 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从根本上改变了
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的大革命。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
它结束了领主封建制,创立了实行中央集权制的帝国;第二次
发生于1911年,它结束了帝国,建立了共和国;第三次发生在
1949年,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政权。
——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无形意义上的制度开创:皇权至上、百官公卿互不相属,
互相牵制,
互相配合,
军国大权最
终操纵在皇
帝一人手里无形意义上的制度开创:
百官公卿,制度框架;皇权集中,国家向心“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史记·秦始皇本纪》“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音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
——《史记·秦始皇本纪》王绾李斯秦始皇最终会采取谁的意见呢?无形意义上的制度开创:“海内为郡县”秦朝廷的一场辩论“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史记·秦始皇本纪》
实行郡县制比较郡县制与分封制无形意义上的制度开创:
海内郡县,官僚政治;沿用千年,维护统一 秦以降,中原王朝的合法性背后有天下,以中原文明和文化为中心,吸引四方内聚,形成华夏中心主义,推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费孝通《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无形意义上的文化认同——经济交流、心理认同秦始皇其他巩固统一的措施
修筑万里长城;
统一货币、度量衡;
统一文字;
统一车轨,修建驰道。无形意义上的文化认同:
经济趋同,交流深入;文化凝聚,多元一体“趋统渐强“六王毕,四海一”疆域管理
四方归绥天下归一中华归心皇权至上
百官公卿“海内为郡县”经济趋同促使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态的缔造文化一统千古一帝推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 ——李贽《藏书》 有形意义上的开疆拓土无形的制度开创和文化认同孟姜女哭长城?!张姜女、王姜女、李姜女......孟姜女哭倒的不仅仅是长城,更是秦朝的统治大厦!“斩木为兵,
揭竿为旗,
天下云集响应,
赢粮而景从。”拓展讨论:天下真的归心了吗? 酷刑苦役,而万人侧目。失在于政,不在于制,秦事然也。
——柳宗元《封建论》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贾谊《过秦论》 秦王怀念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立私权,禁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
——《史记?秦始皇本纪》综合以上史料,多维度得出评价结论:
“一代暴君”:暴政导致短命而亡
“千古一帝”:“秦亡,秦制未亡” 暴政横行,人心丧乱,二世而亡。所谓“天下归心”,指的是增强了民众对天下、对民族的认同感;而非百姓的“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也可见秦始皇开启的是一个难以摆脱“人治”魔咒的时代!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杜牧《阿房宫赋》 后世统治者只有心存百姓,实行仁政,才能既推动民族与文化认同,又得到“天下民心”。1、同样是对秦始皇的评价,为何不同人会有如此大的不同?对此,你有哪些认识?
2、你认为评价历史人物,应该遵循怎样的原则和方法?初步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和方法:
1、唯物史观指导:全面、辩证、历史地看待历史人物,尤其看其是否推动了历史的发展和进步。
2、特定历史背景:把历史人物放在当时的历史环境和背景中分析评价。
3、注意评价者身份。所处时代、阶级、立场不同,对同一历史人物的评价也不尽相同,甚至大相径庭。
4、全面多元评价。选取多个角度的史料。
5、怀崇敬之心:对伟大历史人物要怀崇敬之心感悟。①统一中国,结束了数百年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有利于人民的生活安定和社会生产的发展。
②创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对巩固国家统一,促进经济文化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重大贡献。
③“焚书坑儒”摧残了古代文化,钳制了思想发展.
④秦始皇的暴政激化了阶级矛盾,是导致秦朝很快灭亡的根本原因。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政治家、有作为的皇帝。也是一位暴君 (史实—观点)5、你如何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问题探究5秦始皇 创建制度——智慧的君主
全面统一——远见的君主
知错就改——理智的君主
焚书酷刑——残暴的君主
大兴土木——贪婪的君主 据不列颠百科全书记载,中国第一个大一统帝制王朝秦的英文名字即为Chin,这也是China一词的来源之一。 秦时明月万里长城一直照亮着两千年中华帝国的漫漫长夜!永远支撑着中华各民族儿女的坚挺脊梁! 中国传统建筑讲究坐北朝南,而兵马俑坑却在秦始皇
陵东侧,兵马俑又面朝东方,这是为什么?课下思考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秦始皇初灭六国,便迁徙天下豪富十二万户到咸阳,一部分散到巴蜀等地。……将军蒙恬率大军三十万人击走匈奴,取河南地,筑四十四个县城,徙内地罪人去居住。汉族文化和先进生产技术带到游牧地区,变牧地为耕地,扩大了北方边境。又征发曾犯逃亡罪的人及赘婿、小商贾为兵,取南方桂林、南海等郡,又发五十万人守五岭,与土著杂居。汉族文化技术传入南方,岭南开始成为中国的领土。——范文澜《中国通史》
据材料,归纳秦始皇管辖边疆地区的措施,并指出其积极意义。
措施:
移民、筑城、设郡。
意义:
传播汉族先进文化和生产技术;促进边疆地区发展;促进民族融合;扩展疆域;建立统一多民族国家。随堂演练7、去西安旅游的人可能会知道当地流行的一句话:“翻身不忘共产党,致富全靠秦始皇。”它体现了秦始皇对西安旅游及西安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现在请你设计一套(四枚)邮票,力求多元展现秦朝的面貌及对后世的影响。
(要求:说明邮票的主题内容及简要的理由。)随堂演练 秦始皇作为历史上统一的第一人,他的千秋功过历代都有评说。当朝有人称赞说:“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不及。”晋朝有人指责他“无道”“视杀人如狗彘”。明朝思想家李贽则说:“始皇出世,李斯相之,天崩地裂,掀翻一个世界,是圣是魔,未可轻议。”
问:1)从秦朝人对秦始皇的称赞中,你能够得出哪些重要的历史信息?1)表面信息:秦始皇统一中国,推行郡县制,颁布统一的秦律,为中国历史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深层信息: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皇帝具有绝对的最高权威,人们只能对其歌功颂德,而不能对他的过失进行评价。问题探究4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 秦始皇作为历史上统一的第一人,他的千秋功过历代都有评说。当朝有人称赞说:“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不及。”晋朝有人指责他“无道”“视杀人如狗彘”。明朝思想家李贽则说:“始皇出世,李斯相之,天崩地裂,掀翻一个世界,是圣是魔,未可轻议。”
问:2)你怎样看待晋朝人和当朝人对秦始皇的评价?他们的评价都有偏颇之处。
晋朝人只看到了秦始皇的暴政,
当朝人只强调了秦始皇的功绩。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问题探究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