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鹏之徙于南冥
课时跟踪检测
1.下列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鲲鹏(kūn) 齐谐(xié) 蜩(zhōu) 迁徙(xǐ)
B.泠然(línɡ) 舂粮(chōnɡ) 抟(tuán) 晦朔(shuò)
C.翱翔(áo) 坳(áo)堂 仞(rèn) 蓬蒿(hāo)
D.羊角(jué) 夭阏(è) 恶乎待哉(è) 决起(jué)
解析:A.蜩:tiáo,C.坳:ào,D.角:jiǎo,恶:wū,决:xuè。
答案:B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齐谐者,志怪者也 志:记载
B.抢榆枋而止 抢:碰,触
C.请致天下 致:归还,交还
D.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 劝:劝告
解析:D.劝:勤勉,努力。
答案:D
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剖之以为瓢 奚以知其然也
B.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C.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D.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其于泽也,不亦劳乎
解析:A.以:介词,把/介词,凭。B.于:介词,到/介词,在。C.其:代词,它的/句中语气词,表选择。D.亦:都是副词,也。
答案:D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的意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之二虫又何知 ②郯子之徒 ③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 ④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解析:①②指示代词,这;③连词,并且;④副词,将、将要。
答案:B
5.下列关于通假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句是( )
A.而爝火不息 息:通“熄”,熄灭
B.此小大之辩也 辩:通“变”,变化
C.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 龟:通“皲”,冻裂
D.吾以是狂而不信也 狂:通“诳”,欺骗
解析:B.辩:通“辨”,区别、分别。
答案:B
6.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三飡而反,腹犹果然 B.神人无功
C.野马也,尘埃也 D.翱翔蓬蒿之间
解析:A.果然:古,吃饱的样子;今,副词,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B.无功:古,没有要建立功劳的偏见;今,没有功劳。C.野马:古,游动的雾气;今,野生动物的一种。
答案:D
7.从词类活用看,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句是( )
A.齐谐者,志怪者也 B.而后乃今将图南
C.虽然,犹有未树也 D.而我犹尸之
解析:A.怪:形容词用作名词,怪异之事物。南、树、尸皆为名词活用作动词。
答案:A
8.下列四个句子在句式上,与其他三个不同类的一项是( )
A.客得之,以说吴王
B.惠子相梁
C.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
D.投竿东海
解析:C为定语后置句,其余均为省略句。
答案:C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9~11题。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已:汤问棘曰:“上下四方有极乎?”棘曰:“无极之外,复无极也。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②蟪蛄不知春秋 ③奚惆怅而独悲 ④而彼且奚适也
A.①②意义相同,③④意义不同。
B.①②意义相同,③④意义也相同。
C.①②意义不同,③④意义也不同。
D.①②意义不同,③④意义相同。
解析:①智慧,②知道,③为什么,④哪里。
答案:C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 (树名)
B.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独以长寿著名)
C.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 (旋风)
D.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最北的地方)
解析:D项,穷发:指北方不毛之地。
答案:D
11.下列对文段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段文字可以分两层:第一层,归纳上文,阐明“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的道理;第二层引“汤之问棘”一段话,对前文补充印证,并点明“小大之辩”。
B.这段文字不是第1段的重复。在论证上,它与篇首的内容相照应。
C.这段文字,运用了拟人、夸张的手法,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D.这段文字,用“朝菌”“蟪蛄”“众人”与“冥灵”“大椿”“彭祖”对比,说明“小知”与“大知”的不同。
解析:D项,这段文字,不是说明“小知”“大知”不同的,而是说明“小年”不及“大年”的。
答案:D
12.补写下面的名言名句。
(1)鹏之徙于南冥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去以六月息者也。
(2)____________________,蟪蛄不知春秋。
(3)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____________________,定乎内外之分,____________________,斯已矣。
(4)故曰:至人无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水击三千里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2)朝菌不知晦朔
(3)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 辩乎荣辱之境
(4)神人无功 圣人无名
PAGE
1
三 东海之大乐
课时跟踪检测
1.下列加点字读音错误的一项是( )
A.渚(zhǔ)崖 旋(xuán)其面目 难(nán)穷也
B.千仞(rèn) 望(wànɡ)洋兴叹 口呿(qū)
C.礨(lěi)空 泾(jīnɡ)流之大 则殆(dài)矣
D.蹶(jué)泥 接腋持颐(yì) 开吾喙(huì)
解析:D.“颐”应读“yí”。
答案:D
2.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乃逸而走 走:奔跑
B.笃于时也 笃:受限制,局限
C.知之弗若与 知:知道,懂得
D.又奚以自多 多:赞许
解析:C.知:智慧。
答案:C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多”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 多:过分
B.然余居于此,多可喜 多:有很多
C.亦怀庆人,多力善射 多:大
D.智勇多困于所溺 多:大多
解析:A.多:赞许。
答案:A
4.下列“之”字,按其用法分三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泾流之大 ②两涘渚崖之间 ③天下之水,莫大于海 ④我之谓也 ⑤少仲尼之闻 ⑥轻伯夷之义 ⑦睹子之难穷 ⑧非至于子之门 ⑨大方之家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D.①⑦/④/②③⑤⑥⑧⑨
解析:分类依次为: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宾语前置标志/结构助词“的”。
答案:D
5.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解析:B.①②都是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A.①介词,被;②介词,到。C.①介词,用法相当于“于”;②句末语气词,表反问语气。D.①句末语气词,呢;②连词,和。
答案:B
6.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公子牟隐机大息 B.拘于虚也
C.不似豪末之于马体乎 D.禹之时,十年九潦
解析:A.“机”通“几”;B.“虚”通“墟”;C.“豪”通“毫”。
答案:D
7.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见笑于大方之家 B.河伯欣然自喜
C.计中国之在海内 D.是非坎井之蛙与
解析:A项,古义:懂得大道理。今义:不吝惜或洒脱。B项,古今都是指愉快的样子。C项,古义:中原地区。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D项,古义:这不是。今义:①事理的正确与错误;②口舌。
答案:B
8.从词类活用看,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句是( )
A.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
B.今吾闻庄子之言,汒然异之
C.而轻伯夷之义
D.素善留侯张良
解析:B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其余三项均为形容词用作动词:小看、轻视、交好。
答案:B
9.与“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句式完全不同的一项是( )
A.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B.秦王坐章台见相如
C.若属皆且为所虏
D.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解析:B项是省略句,秦王坐(于)章台见相如。题干与A、C、D都是被动句。
答案:B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10~13题。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10.下列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百川灌河
B.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
C.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
D.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解析:C项,“于是”,连词,表顺承关系。A项,这里特指黄河,今义指河流。B项,这里指到达,今义指:①表示达到某种程度;②表示另提一事。D项,这里指深明大道理,今义指:①对于财物不计较,不吝啬;②(言谈、举止)自然,不拘束。
答案:C
11.下列加点的词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B.顺流而东行
C.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D.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
解析:C项,端,尽头,名词。A项,美,盛美,形容词作名词。B项,东,向东,名词作状语。D项,少,看不起、轻视,形容词作动词。
答案:C
12.下列句子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
A.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
B.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C.天下之水,莫大于海
D.此亦东海之大乐也
解析:A项与例句都是宾语前置句,B项是被动句,C项是介宾短语后置句,D项是判断句。
答案:A
13.下列关于选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则寓言中的河伯是一个高傲自大、自以为是的河神,也是庄子为教育人们而塑造的一个反面人物形象。
B.这则寓言告诉人们:一个人的见识是有限的。如果骄傲自满,就难免贻笑大方。
C.这则寓言通过设喻和对比的手法,将人物形象塑造得鲜明生动,也增强了说理的趣味性。
D.庄子的这种“戒除自满”的思想观点至今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所以我们要正确地继承并广大之。
解析:A项中的“反面人物形象”说法欠妥当。
答案:A
14.补写下面的名言名句。
(1)___________________,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__________________。
(2)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之谓也。”
(3)夫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今我睹子之难穷也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2)闻道百 以为莫己若者
(3)千仞之高 不足以极其深
PAGE
1
四 尊生
课时跟踪检测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果蓏(luǒ) 橘柚(yòu)
剥(bō)则辱 以为柱则蠹(dù)
B.葛 (xī) 棺椁(ɡuǒ)
小枝泄(yè) 冬日衣(yì)皮毛
C.逍(xiāo)遥 亶(dǎn)父
开吾喙(huì) 以为舟则沈(shěn)
D.散(sǎn)木 居邠(bīn)
逸(yì)而走 絜(xié)之百围
解析:A.“剥”应读“pū”。B.“”应读“chī”。C.“沈”应读“chén”。
答案:D
2.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而不以易生 易:改换、交换
B.弟子厌观之 厌:厌恶
C.其大蔽数千牛 蔽:遮蔽
D.走及匠石 走:跑着
解析:B.厌:满足。
答案:B
3.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与例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故能若是之寿
A.且也若与予也皆物也。
B.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
C.肌肤若冰霜,绰约若处子。
D.履危石,临百仞之渊,若能射乎?
解析:例句与C项都当“像”讲,A、D两项当“你”讲,B项当“比得上”讲。
答案:C
4.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我适有幽忧之病 自适一时之利
B.方且治之,未暇治天下也 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C.事之以皮帛而不受 事父母,能竭其力
D.于是去而入深山,莫知其处 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解析:C.均为动词,侍奉。A.刚好/满足;B.正/儒家伦理道德和学问;D.处所,地方/接受。
答案:C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舜以天下让善卷 以手抚膺坐长叹
B.犹之可也 因杖策而去之
C.余威震于殊俗 逍遥于天地之间
D.井鱼不可以语于海者 今世之人居高官尊爵者
解析:A.以:介词,相当于“把”/介词,相当于“用”。B.之:语助词/代词,代“邠”。C.于:介词,在。D.者:助词,表停顿/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答案:C
6.从词类活用看,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与其他不同的一句是( )
A.揖御寇而进之
B.一悟万乘之主而从车百乘者
C.奈何哉其相物也
D.此以其能苦其生者也
解析:C.物:名词用作动词,成为自己的物。其余均为使动用法。
答案:C
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
A.虽贫贱不以利累形 B.以为舟则沈
C.我适有幽忧之病 D.以为棺椁则速腐
解析:B.以为:古,以之为,用它制作;今,认为。
答案:B
8.下列关于通假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枝折,小枝泄 泄:通“抴”,用力拉
B.其可以为舟者旁十数 旁:通“方”,方法
C.而几死之散人 而:通“尔”,你
D.女将恶乎比予哉 女:通“汝”,你
解析:B.旁:通“方”,将近,大约。
答案:B
9.下列四个句子在句式上,与其他三个不同类的一项是( )
A.逍遥于天地之间 B.事之以皮帛而不受
C.自掊击于世俗者也 D.余立于宇宙之中
解析:C.为被动句,其余均为介词结构后置句。
答案:C
10.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选文第一段中,作者以许由、子州支父、子州支伯宁愿选择生命也不接受天下的事实,确立生命的最高价值,突出尊生的主题。
B.“夫天下至重也,而不以害其生,又况他物乎!”这句话的意思是,天下是最贵重的东西(当然这是从一般人的立场上说的),但是子州支父却不会因为它而伤害自己的生命,那么别的东西就更不用提了。
C.“唯无以天下为者,可以托天下也。”这句话的意思是只有那些不把天下当回事儿、忘怀天下的人(指许由、子州支父、尧、舜等这些尊重生命的人),才可以把天下托付给他。
D.“故天下大器也,而不以易生。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者也。”天下虽然是最珍贵的器物,可子州支伯等却不拿它来交换生命。这就是“有道者”和“俗者”的区别。在这里,庄子的目的是把生命树立为一种压倒世俗最高价值的价值。
解析:C.不包括尧、舜。
答案:C
1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我适有幽忧之病,方且治之,未暇治天下也。
(2)今世之人居高官尊爵者,皆重失之,见利轻亡其身,岂不惑哉!
答案:(1)我碰巧有很厉害很顽固的病,正将治疗它,没空儿治理天下啊。
(2)现在世上做高官有尊贵爵位的人,都严重违背了这一点,见到利禄就轻易忘记了自己的身家性命,难道不是很糊涂吗!
PAGE
1
五 恶乎往而不可
课时跟踪检测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组是( )
A.子舆(yǔ) 有 (lì) 无怛(dá)化
B.以死为尻(kāo) 句(gōu)赘 不爪(zhǎo)剪
C.鸮(xiāo)炙 草屦(jù) 不肖(xiào)
D.无郤(xì) 眴(shùn)若 蘧(qú)然
解析:A.“舆”应读为yú。
答案:A
2.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丈夫与之处者 处:相处、交往
B.未尝有闻其唱者也 唱:唱歌
C.知不出乎四域 知:智慧
D.国无宰,寡人传国焉 国:国家政事
解析:唱:倡导、带头。
答案:B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将奚以汝适
适莽苍者,三飡而反
B.彼何罪焉
有过不罪,无功受赏
C.乃所以善吾死也
素善留侯张良
D.无君人之位以济乎人之死
故虽有困败,而终济大业
解析:A.到……去。B.罪过/处罚。C.善待/与……友好。D.拯救、挽救/成就。
答案:A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其妻子环而泣之 B.丈夫与之处者
C.吾以南面而君天下 D.而刘夙婴疾病
解析:A.妻子:古,妻子和儿女;今,丈夫的配偶。B.丈夫:古,成年男子;今,妻子的配偶。C.南面:古,代称君主之位;今,表方向,与“北面”相对。D.疾病:古今意义相同。
答案:D
5.下列关于通假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不足以滑和 滑:通“汩”,乱
B.使日夜无郤而与物为春 郤:通“隙”,缝隙
C.佚我以老 佚:通“逸”,使安逸
D.不翅于父母 翅:通“啻”,只有,仅仅
解析:B.郤:通“隙”,空闲的时间或地方。
答案:B
6.下列句子节奏划分不正确的是( )
A.是/必有/异乎人者也
B.若/无与乐/是国也
C.丘/也尝/使于楚矣
D.是/接而生时/于心者也
解析:C.“也”为表句中语气停顿之词,应断为“丘也/尝/使于楚矣”。
答案:C
7.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句中加点的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吾与之友矣
A.轻用吾身而亡其国 B.息我以死
C.人耳 D.彼近吾死而我不听
解析:例句,友,名词用作动词,做朋友。A项,亡,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亡;B项,息,使动用法,使……休息;C项,人,名词用作动词,成了人;D项,近,使动用法,使……接近。
答案:C
8.对下列句子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内保之而外不荡也 ②唯命之从 ③是必有异乎人者也 ④而知不能规乎其始者也 ⑤不爪剪 ⑥恶乎往而不可哉 ⑦日夜相代乎前 ⑧不得复使
A.①③⑤/⑦②④/⑥⑧ B.①⑧/②⑤⑥/③④⑦
C.①④/②⑥⑧/③⑤⑦ D.②④⑥/⑤⑦/①③⑧
解析:①⑧为被动句,②⑤⑥为宾语前置句,③④⑦为状语后置句。
答案:B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因”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予因以求时夜 因:介词,因此
B.蒙故业,因遗策 因:动词,沿袭
C.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因:介词,经由,通过
D.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因:介词,因为
解析:D.因:动词,凭借,依靠。
答案:D
1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四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
(2)伟哉造化!又将奚以汝为?将奚以汝适?
(3)今哀骀它未言而信,无功而亲,使人授己国,唯恐其不受也,是必才全而德不形者也。
答案:(1)四人互相看着笑了笑,心中默契(意气相投),于是就共同结为朋友。
(2)造化伟大啊!又将把你弄成什么呢?又将使你去往什么地方呢?
(3)现在哀骀它没说什么就赢得了人们的信任,没有什么功业就得到了人们的亲近,使别人把国家政事委托给自己,还惟恐他不接受,这一定是“才全”而“德不形”(即才完备而德不外显)的人啊。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2题。
子列子穷,容貌有饥色。客有言之于郑子阳者曰:“列御寇,盖有道之士也,居君之国而穷,君无乃为不好士乎?”郑子阳即令官遗之粟。子列子见使者,再拜而辞。
使者去,子列子入,其妻望之而拊心曰:“妾闻为有道者之妻子,皆得佚乐,今有饥色,君过而遗先生食,先生不受,岂不命邪!”子列子笑谓之曰:“君非自知我也。以人之言而遗我粟,至其罪我也又且以人之言,此吾所以不受也。”其卒,民果作难而杀子阳。
(《庄子·让王》)
1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郑子阳即令官遗之粟 遗:赠送,送给
B.子列子见使者,再拜而辞 辞:辞谢,推辞
C.君过而遗先生食 过:走过,经过
D.至其罪我也又且以人之言 罪:名词活用作动词,
加罪
解析:C项,过:探望。
答案:C
1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客有言之于郑子阳者曰:“列御寇,盖有道之士也,居君之国而穷,君无乃为不好士乎?”
(2)子列子笑谓之曰:“君非自知我也。以人之言而遗我粟,至其罪我也又且以人之言,此吾所以不受也。”
答案:(1)有人对郑国的上卿子阳说起这件事:“列御寇,是一位有道的人,居住在你治理的国家却是如此贫困,你恐怕不喜欢贤达的士人吧?”
(2)列子笑着对她说:“郑相子阳并不是自己了解我。他依据别人的谈论而派人赠与我米粟,等到他想加罪于我时必定仍会凭借别人的谈论,这就是我不愿接受他赠与的原因。”
参考译文:
列子生活贫困,面容常有饥色。有人对郑国的上卿子阳说起这件事:“列御寇,是一位有道的人,居住在你治理的国家却是如此贫困,你恐怕不喜欢贤达的士人吧?”子阳立即派官吏送给列子米粟。列子见到派来的官吏,拜了两拜表示感谢,但不接受子阳的赐予。
官吏离去后,列子进到屋里,列子的妻子埋怨他并且拍着胸脯伤心地说:“我听说作为有道的人的妻子儿女,都能够享尽安逸快乐,可是如今我们却面有饥色。郑相子阳来探望先生,并送给我们食物,可是先生却拒不接受,这难道不是命里注定要忍饥挨饿吗!”列子笑着对她说:“郑相子阳并不是自己了解我。他依据别人的谈论而派人赠与我米粟,等到他想加罪于我时必定仍会凭借别人的谈论,这就是我不愿接受他赠与的原因。”后来,百姓果真发难而杀死了子阳。
PAGE
1
一 无端崖之辞
课时跟踪检测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鹓(yuān)刍鸟(chú) 醴(lǐ)泉 以干(ɡān)县令
B.鲵(ní)鲋(fù) 辁(quán)才 使匠石斫(zhuó)之
C.垩(è)漫其鼻端 濠(háo)梁 破痈(yōnɡ)溃痤
D.离而腊(là)之 恂(shùn)目 得车数乘(shènɡ)
解析:D.“腊”应读“xī”。
答案:D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往贷粟于监河侯 贷:借
B.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国:中国
C.有中道而呼者 中道:途中
D.饰小说以干县令 干:请求
解析:B.国:都城。
答案:B
3.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臣则尝能斫之 尝与汝登高山
B.吾失我常与 其不可与经于世亦远矣
C.子岂治其痔邪 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D.惠子相梁 庄子来,欲代子相
解析:B.在一起的东西,相伴的/参与。A.副词,曾经;C.表疑问语气词;D.名词作动词,做国相。
答案:B
4.下列对加点词“为”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尝试为寡人为之 ②尝试为寡人为之 ③列御寇为伯昏无人射 ④任公子为大钩巨缁
A.①②读音相同,意义相同;③④读音不同,意义不同
B.①②读音不同,意义不同;③④读音不同,意义不同
C.①②读音不同,意义不同;③④读音相同,意义相同
D.①②读音相同,意义相同;③④读音相同,意义相同
解析:①wèi,给,介词。②wéi,做,动词。③wèi,给,介词。④wéi,做,动词。
答案:B
5.下列关于通假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句是( )
A.夫处穷闾阨巷 阨:通“隘”,狭窄
B.骛扬而奋鬐 鬐:通“鳍”,鱼鳍
C.今汝怵然有恂目之志 恂:通“瞬”,害怕
D.牵巨钩,没而下 钅臽:通“陷”,沉没
解析:C.恂:通“瞬”,眨眼。
答案:C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乃”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乃:表判断,是
B.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乃:副词,于是,就
C.君乃言此 乃:副词,才
D.家祭无忘告乃翁 乃:代词,你的
解析:C.乃:竟然,副词。
答案:C
7.下列句式,不同于其它三句的一句是( )
A.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B.故往贷粟于监河侯
C.蹲乎会稽,投竿东海
D.鹓刍鸟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
解析:C为省略句,其余均为状语后置句。
答案:C
8.从词类活用看,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句是( )
A.揖御寇而进之 B.离而腊之
C.万乘之主而从车百乘 D.可烧而走也
解析:B为名词活用作动词,其余均为动词用作使动词。
答案:B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的意义与现代汉语最接近的一项是( )
A.五十犗以为饵 B.顾谓从者曰
C.虽然,臣之质死久矣 D.当是时,犹象人也
解析:A.以为:古,“以之为”,把它作为;今,认为。C.虽然:古,虽然如此;今,连词。D.象人:古,木偶人;今,很像人的样子。
答案:B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10~12题。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
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10.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将贷子三百金 贷:借给
B.周顾视车辙中 顾:回头
C.鲋鱼来!子何为者邪 为:为了
D.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活:使……活下来
解析:C项,为:动词,做。
答案:C
11.下列加点的词的意义与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A.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
B.于禽兽又何难焉
C.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
D.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解析:A项与例句中的“焉”都是兼词,相当于“于之”。B项,疑问语气助词,相当于“呢”。C项,疑问代词,哪里。D项,句中音节助词,无实义。
答案:A
12.下列对选文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庄子借鲋鱼的故事,意在向监河侯强调要同情弱者,表达了他悲天悯人的思想。
B.这则寓言故事揭露了监河侯的伪善面目,讽刺了说大话、讲空话、不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惯用的伎俩。
C.庄子认为人们做事应顺应自然之道;而违反自然之道,必然会遭到人们厌弃。鲋鱼的故事形象地承载了庄子的这一主张。
D.善于借用寓言说理,将枯燥的说教寓于生动活泼的故事之中,让人在沉思中受到启迪是《庄子》语言的一大特色。
解析:A项,“同情弱者”“怨天悯人”说法错误。
答案:A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作《渔父》、《盗跖》、《胠箧》,以诋訾①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畏累虚》、《亢桑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然善属书离辞②,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其言洸洋③自恣以适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
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大庙。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子亟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注】 ①诋訾:毁辱,诽谤。②属书离辞:属书,连缀文辞;离辞,犹“摛辞”,铺陈辞藻。③洸洋,犹“汪洋”,形容文辞宏赡,议论恣肆。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学无所不窥 窥:涉猎,研究
B.其言洸洋自恣以适己 恣:放纵无羁
C.养食之数岁 食:喂养
D.衣以纹绣 衣:衣服
解析:D项,衣:动词,穿。
答案:D
(2)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庄子著作内容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
B.庄子写的一些文章,空设言语,没有实事。
C.庄子用“郊祭之牺牛”作比,说明自己只要到了楚国,就会被楚国治罪。
D.从庄周拒绝楚王聘任,可以看出庄子拒绝功名利禄,追求自由的精神。
解析:C项中“说明自己只要到了楚国,就会被楚国治罪”不当,庄子要说的意思是不想让自己受国君束缚甚至成为统治者的牺牲品。
答案:C
(3)翻译下列句子。
①其言洸洋自恣以适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
②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
答案:①他的语言汪洋浩漫,纵横恣肆,来适合自己的性情,所以从王公大人起,都无法重用他。
②在这个时候,它即使想做一头孤独的小猪,难道能办得到吗?
参考译文:
庄子是蒙地人,名叫周。他曾经担任过蒙地漆园的小吏,和梁惠王、齐宣王是同一时代的人。他学识渊博,涉猎、研究的范围无所不包,然而他的中心思想却本源于老子的学说。所以他撰写了十余万字的著作,大多是托词寄意的寓言。他写《渔父》、《盗跖》、《胠箧》来诋毁孔子学派的人,表明老子的学说思想。《畏累虚》、《亢桑子》一类的文章,都空设言语,没有实事。可是庄子善于行文措辞,描摹事物的情状,用来攻击驳斥儒家和墨家,即使是当世博学之士,也难免受到他的攻击。他的语言汪洋浩漫,纵横恣肆,来适合自己的性情,所以从王公大人起,都无法重用他。
楚威王听说庄周贤能,派遣使臣带着丰厚的礼物去聘请他,答应让他出任国相。庄周笑着对楚国使臣说:“千金,确是厚礼;卿相,确是尊贵的高位。您难道没见过祭祀天地
用的牛吗?喂养它好几年,给它披上有花纹的绸缎,把它牵进大庙去当祭品。在这个时候,它即使想做一头孤独的小猪,难道能办得到吗?您赶快离去,不要玷污了我。我宁愿在小水沟里身心愉快地游戏,也不愿被国君束缚。我终身不做官,让自己的心志愉快。”
PAGE
1
(共71张PPT)
二 鹏之徙于南冥
自主学习、边读边练
课前基础预练
合作互动 彰幽显微
课堂互动探究
日积月累 铸炼文笔
课后写作积累
君子之交淡如水
小人之交甘若醴。
君子之间的交往,像水一样的平淡、纯净,
这样的友谊才会持久;往小人之间的交像甜
酒一样的又浓又稠,但不会长久。
《庄子》
第五单元
《庄子》选读
·。。a
(共57张PPT)
三 东海之大乐
自主学习、边读边练
课前基础预练
合作互动 彰幽显微
课堂互动探究
日积月累 铸炼文笔
课后写作积累
君子之交淡如水
小人之交甘若醴。
君子之间的交往,像水一样的平淡、纯净,
这样的友谊才会持久;往小人之间的交像甜
酒一样的又浓又稠,但不会长久。
《庄子》
第五单元
《庄子》选读
·。。a
(共61张PPT)
四 尊生
自主学习、边读边练
课前基础预练
合作互动 彰幽显微
课堂互动探究
日积月累 铸炼文笔
课后写作积累
君子之交淡如水
小人之交甘若醴。
君子之间的交往,像水一样的平淡、纯净,
这样的友谊才会持久;往小人之间的交像甜
酒一样的又浓又稠,但不会长久。
《庄子》
第五单元
《庄子》选读
·。。a
(共63张PPT)
五 恶乎往而不可
自主学习、边读边练
课前基础预练
合作互动 彰幽显微
课堂互动探究
日积月累 铸炼文笔
课后写作积累
君子之交淡如水
小人之交甘若醴。
君子之间的交往,像水一样的平淡、纯净,
这样的友谊才会持久;往小人之间的交像甜
酒一样的又浓又稠,但不会长久。
《庄子》
第五单元
《庄子》选读
·。。a
(共68张PPT)
一 无端崖之辞
自主学习、边读边练
课前基础预练
合作互动 彰幽显微
课堂互动探究
日积月累 铸炼文笔
课后写作积累
君子之交淡如水
小人之交甘若醴。
君子之间的交往,像水一样的平淡、纯净,
这样的友谊才会持久;往小人之间的交像甜
酒一样的又浓又稠,但不会长久。
《庄子》
第五单元
《庄子》选读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