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中语文第7单元《韩非子》选读课件+练习含答案(4份打包)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年高中语文第7单元《韩非子》选读课件+练习含答案(4份打包)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3-30 22:17:12

文档简介







二 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
课时跟踪检测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组是(  )
A.象箸(zhù)   逆旅之父(fǔ)   渔者持鳣(shàn)
B.子圉(yǔ) 蚕似蠋(zhú) 不盛菽(shū)藿
C.织屦(lǚ) 嘬(zuō)其母 茅茨(cí)之下
D.康诰(gào) 跣(xiǎn)行 缁(zī)衣
解析:C.“屦”应读为“jù”。
答案:C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鲁穆公使众公子或宦于晋,或宦于荆  宦:做宦官
B.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 见:介绍,引见
C.其恶者贵,美者贱 恶:长得丑
D.杨朱之弟杨布衣素衣而出 素:白色
解析:A.宦:做官。
答案:A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患”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鲁患其不救乎 患:忧愁
B.不患腊之至而茅之燥耳 患:担忧
C.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患:担心
D.防患于未然 患:灾祸
解析:A.患:祸患。
答案:A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我且曰子取吞之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B.太宰因弗复见也 拔而示之,因为君刺之
C.臣请为吴王相剑 子之为是也,非缘义也
D.变是心也,居晋而可 故见象箸而怖
解析:A.且:副词,相当于“将要”/连词,表示另提一事,相当于“再说”。B.因:连词,相当于“于是”/相当于“趁机”。C.为:介词,相当于“给”/动词,相当于“做”。D.而:连词,表示条件关系,相当于“就”。
答案:D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晋近,奚不之晋 子之为是也,非缘义也
B.其可以安乎 而齐近,鲁患其不救乎
C.以子之所长 桀以醉亡天下
D.其狗不知而吠之 其姑以为多私而出之
解析:A.之:动词,相当于“到”/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B.其:疑问副词,相当于“难道”/疑问副词,相当于“恐怕”。C.以:介词,相当于“凭借”/介词,相当于“由于”。D.而,连词,表顺承,相当于“就”。
答案:D
6.下列加点的字,不含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陈轸贵于魏王
B.衣缁衣而反
C.美者自美
D.鲁穆公使众公子或宦于晋
解析:A.贵:形容词用作动词,受尊重。B.衣:名词用作动词,穿。D.宦:名词用作动词,做官。
答案:C
7.下列关于通假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越人被发 被:通“披”,披散
B.曩者使女狗白而往 女:通“汝”,你的
C.衣缁衣而反 反:通“返”,返回
D.而亡其富之涯乎 亡:通“望”,希望
解析:D.亡:通“忘”,忘记。
答案:D
8.下列句子的文言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上索我者,以我有美珠也
A.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   B.失火而取水于海
C.“彝酒”者,常酒也 D.若又奚患
解析:例句与C项均为判断句。A、B为状语后置句,D为宾语前置句。
答案:C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子圉把孔子引见给宋国的太宰,后来问孔子这人怎么样,太宰给孔子很高的评价,希望把孔子引见给国君。子圉怕孔子得到国君的重用而忽视了自己的地位,就劝告太宰别把孔子引见给国君。这则故事说明为国家选材是来不得半点私心杂念的。
B.狗认不认识杨布是凭着杨布出门穿过的衣服,这暗示了做任何事情都不能以貌取人,仅靠容貌判断会闹出许多笑话,判断一件事情要抓住事情的核心,不能犯形式主义错误。
C.鲁穆公为了跟晋国、楚国搞好关系,以便在患难的时候能找到盟军,不惜派儿子们去他国掌管兵权。犁锄一席话击中了要害,这样做是远水解不了近渴,所做的对鲁国潜在的危急于事无补。
D.三只虱子为了在猪身上争夺最佳地盘吵吵嚷嚷,最后这些虱子不再争吵,而是一起叮咬猪,猪消瘦了下去。这则寓言表明了人们常常为眼前利益而忙,不能为长远利益而筹划。
解析:C.不是掌管兵权,而是做官。
答案:C
1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庆封为乱于齐而欲走于越。
(2)今晋与荆虽强,而齐近,鲁患其不救乎!
(3)行贤而去自贤之心,焉往而不美。
答案:(1)庆封在齐国作乱而想逃跑到越国。
(2)现在晋国、楚国虽然强大,但齐国近在眼前,若不跟齐国搞好关系,鲁国的祸害恐怕救不了了!
(3)品行方面有才有德,却去掉了自以为有才有德的心思,到哪里能不美呢。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2题。
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韩非子·和氏》)
1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厉王使玉人相之 相:鉴定
B.王以和为诳 诳:欺骗
C.而刖其左足 刖:砍
D.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 题:写,题词
解析:D项,“题”的意思是“说,称作”。
答案:D
12.(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
王 以 和 为 诳 而 刖 其 左 足 及 厉 王 薨 武 王 即 位 和 又 奉 其 璞 而 献 之 武 王。
答案: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
答案:天下被砍去脚的人多了,你为什么哭得这么伤心呢?
参考译文:
楚国人和氏在楚山中得到一块未加工的玉石,捧着进献给厉王。厉王叫玉工鉴定它。玉工说:“是石头。”厉王认为和氏是在欺骗他,因而砍了他的左脚。等到厉王死了,武王即位,和氏又捧着他的未加工的玉石献给武王。武王叫玉工鉴定,(玉工)又说:“是石头。”武王又认为和氏是在欺骗他,因而砍了他的右脚。武王死后,文王继位,和氏就抱着他的未加工的玉石在楚山之下大哭,三天三夜,眼泪流干,血流了出来。文王听说这件事后,派人问他哭的原因,说:“天下被砍去脚的人多了,你为什么哭得这么伤心呢?”和氏说:“我不是悲痛脚被砍,我悲痛的是那宝玉被说成是石头,真诚的人被说成骗子,这就是我悲痛的原因。”文王就让玉工加工这块石,从中得到了宝玉,就把它命名为“和氏之璧”。






PAGE



1









一 郑人有且买履者
课时跟踪检测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读音有误的一组是(  )
A.买履(lǚ)   钻燧(suì)取火   腥臊(sāo)恶臭
B.决渎(dòu) 自度(duó)其足 天雨(yǔ)墙坏
C.蚌蛤(gé) 遗之羮(gēng) 鲧(gǔn)禹决渎
D.拙(zhuō)诚 曩(nǎng)将罪之 以女妻(qī)之
解析:B项,“渎”应读“dú”,“雨”应读为“yù”。
答案:B
2.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鲁穆公使众公子或宦于晋 宦:做宦官
B.称此以求,则天下不足矣 称:相称,配得上
C.而越人跣行 跣:赤脚
D.三虱食彘,相与讼 讼:争论
解析:宦:做官。
答案:A
3.下列选项中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胜:堪,能承受
B.吾忘持度 度:尺码
C.中山之君烹其子而遗之羹 遗:送
D.秦西巴以有罪益信 益:好处
解析:D.益:更加。
答案:D
4.下列句子中的“亡”字,与例句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今我已亡之矣
A.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
B.醉足以亡裘乎
C.亡之,命也夫
D.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解析:例句和B项都当“丢失”讲,A.逃亡,C.死亡,D.同“无”,没有。
答案:B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句是(  )
例句:钻燧取火,以化腥臊
A.今欲以先王之政
B.构木为巢,以避群害
C.王大说,国以治
D.秦西巴以有罪益信
解析:例句和B项都是连词,相当于“用来”。A.以:介词,相当于“用”。C.连词,相当于“因而”。D.介词,相当于“因为”。
答案:B
6.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郑人有且买履者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B.是以圣人不期修古 不至乎期年,而寡人信之
C.论世之事,因为之备 妻子因毁新,令如故裤
D.夫不适国事而谋先王 孟孙适至而求麑
解析:A.均为副词,将要;B.希望/满一年;C.从而/于是;D.适合/恰好。
答案:A
7.下列关于通假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卜子妻写弊裤也  弊:通“敝”,破旧,破损
B.而置之其坐 坐:通“座”,座位
C.请许学者而行宛曼于先王 请:通“情”,情形
D.其子所以反者 反:通“返”,回家
解析:C.请:通“情”,实在,真实。
答案:C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论世之事,因为之备
B.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
C.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
D.宁信度,无自信也
解析:A.因为:古,两个词,从而给;今,因果连词。B.政治:古,两个词,措施,治理;今,阶级、政党、民族、国家内部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又为经济基础服务。D.自信:古,相信自己的脚;今,自己相信自己。
答案:C
9.从文言句式看,下列各句中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
A.而身为宋国笑
B.乐羊以有功见疑
C.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
D.厚者为戮,薄者见疑
解析:A、B、D是被动句,C是定语后置句。
答案:C
10.从词类活用看,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与其他不同的一句是(  )
A.其姑以为多私而出之
B.故先以其女妻胡君
C.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D.中古之世,天下大水
解析:A.出:动词用作使动词,使……出。B.妻:名词用作动词,给……做妻。C.雨:名词用作动词,下雨。D.大水:名词用作动词,洪水泛滥。
答案:A
11.下列对这篇课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统治者应该与时俱进,不应该用古代帝王的政令来统治现在的百姓。
B.作者认为,很多学者对古代帝王的话郢书燕说,这样怎么能够真正地法先王呢?
C.郑武公伐胡的故事说明,要麻痹敌人就要投其所好,但付出代价不能不讲求伦理。
D.智子疑邻给我们的启示是,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时,不要让感情的亲疏远近遮挡了视线。
解析:C.“付出代价不能不讲求伦理”理解不当。
答案:C
1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
(2)夫不适国事而谋先王,皆归取度者也。
(3)其父不自罪于教子非也,而自知其益富。
(4)胡,兄弟之国也。子言伐之,何也?
答案:(1)因此圣人不希望照搬古代那一套,不墨守成规,而是研究当世的事情,从而给它准备相应的措施。
(2)不采取适合国事的措施而考虑取法古代帝王,都是不照着脚的大小来买鞋子,却回家取尺码的人。
(3)她的父亲不怪罪自己教育女儿的过错,而自认为增加财富的想法很聪明。
(4)胡国,是我们的兄弟之国。你说攻打它,为什么呢?






PAGE



1



(共65张PPT)
二 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
自主学习、边读边练
课前基础预练
合作互动 彰幽显微
课堂互动探究
日积月累 铸炼文笔
课后写作积累
第七单元
《韩非子》选读
(共68张PPT)
一 郑人有且买履者
自主学习、边读边练
课前基础预练
合作互动 彰幽显微
课堂互动探究
日积月累 铸炼文笔
课后写作积累
第七单元
《韩非子》选读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