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 9 古诗三首 课件(共48张)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 9 古诗三首 课件(共48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3-30 23:23:50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共48张PPT)




9 古诗三首
第一课时
统编三上语文













hún
jiǔ

?xiōnɡ
bèi










根据古诗内容想一想:三首诗分别写了哪三个传统节日?在每首古诗的题目旁边写一写。



春节
清明节
重阳节








/
/
/
/
/
/
/
/



读古诗,圈一圈:诗中写到了哪些节日情景?














在噼噼啪啪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过去了,新的一年来到了。
爆竹声中一岁除,


去。



迎着和煦的春风,人们开怀畅饮屠苏酒。
春风送暖入屠苏。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诗意: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



千门万户曈曈日,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


太阳刚出来时光辉灿烂的样子。




总把新桃换旧符。
“新桃”和 “旧符”其实分别是指新桃符和旧桃符。 因为受到诗句字数的限制,所以“桃”和“符”交替运用,这样就避免了重复。
(家家户户)都是用新桃符替换了旧桃符。




在噼噼啪啪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过去了,新的一年来到了;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为庆祝新春,人们总要拿新的桃符换下旧的桃符。
请你展开想象,说一说诗中描绘的情景。
王安石,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一生写下1000多首诗歌、800多篇散文。 此诗作于王安石初拜相而始行己之新政时。为摆脱宋王朝所面临的政治、经济危机以及辽、西夏不断侵扰的困境,1069年,王安石主持变法。同年新年,王安石联想到变法伊始的新气象,有感创作了此诗。本诗通过新年新气象的描写,抒写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绪。






/
/
/
/
/
/
/
/




《元日》是一首写 的即景之作,抓住有代表性的生活细节:点燃爆竹, ,换新桃符,充分表现出年节的欢乐气氛,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古代迎接新年
饮屠苏酒






























左右 结构





上下 结构














捺变点,口略向右上倾斜。




横变成提。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www.lspjy.com/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www.lspjy.com/



hún
云靠上写,撇舒展,插到云下。































9 古诗三首
第二课时
主讲:马丽娜
统编三上语文



回忆一下,我们是用怎样的方法学习《元日》的?
把握节奏,读好古诗。
借助注释,读懂古诗。
想象场景,诵读古诗。



(1)查阅作者资料。
(2)把握节奏,读好古诗。
(3)对照注释、插图,或根据想象理解诗句意思。
(4)背诵古诗。

自学古诗《清明》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完成以下任务:
杜牧(803-825)字牧之,唐代晚期著名的诗人。人们把他与李商隐称为“小李杜”。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
[唐]杜牧
断魂:哀伤,烦闷不乐。
借问:请问。



大声朗读古诗《清明》,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纷纷:细雨不停地下。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理解诗意:
清明节这天细雨纷纷。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理解诗意:

赶路人的心里更加增添了一份愁苦,简直是失魂落魄。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理解诗意:

诗人向牧童询问哪里有酒家。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理解诗意:

遥指:指向远方。
牧童用手指向远处的杏花村。



说一说:《清明》一诗写出了这个节日怎样的情景?表达了作者什么心情?
清明时节,细雨纷纷,人们吊唁亲人,伤心欲绝。表达了作者孤身行路时的孤寂、忧伤之情。



读诗的前两句,读出细雨纷纷而下的凄凉感。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读诗的后两句,要注意“借问”轻声读,“遥指”重读,“杏花村”读清晰。
清明
王维:唐代著名诗人、画家。这首诗是王维十七岁时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王维家居蒲州(今天的山西省永济县),在华山之东。所以题称“忆山东兄弟”。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忆:想念。
山东:在函谷关与华山以东,所以称山东。
异乡:他乡、外乡。 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
佳节:美好的节日。



朗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独在异乡为异客
诗意:我独自一人在外地,人地生疏,举目无亲,作外乡的客人。

孤身一人
他乡、外乡;家乡以外的地方


他乡的客人



每逢佳节倍思亲
诗意:每当遇到节日就倍加思念亲人。
想一想:为什么王维这么思亲?
因为他独自一个人在外地,人地生疏,举目无亲,感到寂寞。



每当
遇到
加倍,格外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诗意:我在遥远的地方,想到今年重阳节,兄弟们一定都登上了高处。他们都插戴着茱萸,站在那高高的地方,遗憾的是单单缺少我一个人。

在遥远的地方猜想

一种有浓烈香气的植物,据说可辟邪。



说一说:诗中写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重阳节登高、插戴茱萸。表达了诗人孤身一人在他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相同:
(1)内容都与我国传统节日有关;
(2)都是七言绝句;
(3)都借传统节日表达了诗人的某种情感。
不同:
(1)作者不同、朝代不同;
(2)写的节日不同,风俗也不同,表达的情感也不同;
(3)写风俗的方法不同,第一首直接写过年时放爆竹、喝屠苏酒、挂桃符等风俗,第二首通过路上行人的表现来暗示清明风俗,第三首诗通过想象兄弟的活动来写家乡插茱萸登高的重阳节风俗。



再来读两首写传统节日的古诗。
九日登高
[唐]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
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
鸿雁那从北地来。
正月十五夜灯
[唐]张祜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

我国有很多传统节日,这些节日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习俗。请在课后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了解我国的重要传统节日,以及节日的习俗。
节日 过节时间 节日习俗
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 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蒿。
……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