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神奇的机械》
第5课《国旗怎样升上去》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道滑轮的构造和作用,知道滑轮有动滑轮和定滑轮之分。
2、能够在具体的情境中识别动滑轮和定滑轮。
3、会在做滑轮的实验中通过数据分析说明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
4、知道两种滑轮在生产生活中的一些运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知道动滑轮、定滑轮各有什么作用。
难点:组装滑轮装置进行实验。
三、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
1.谈话:同学们,在每个周一我们都要做一件神圣而又庄严的事情。你们知道是什么吗?
2.科学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升国旗也是一样,下面我们就通过回顾上周的升旗仪式,看谁能发现其中所蕴含的科学问题?
3.(播放视频)问:你们发现了什么?
4.很好,就让我们以国旗怎样升上去为例来展开今天的科学探究。(揭示课题:国旗怎样升上去)
5.问:这节课我们所要进行的科学探究是什么?
(二)认识滑轮
1.问:要让国旗顺利升上去,你能猜测在国旗的顶端有一个什么样的装置是有利于升国旗的呢?
2.实物展示:请你仔细观察它的结构,仔细看看这个简单装置中哪个部分是有利于升国旗的?
3. 小结:安装在旗杆顶上的这种边缘有槽、能围绕中心的轴转动的轮子叫做滑轮。
(三)学习组装定滑轮
1. 现在我这里有这样的几样实验器材:旗杆(我们用铁架台来模拟)、一个滑轮、一根线绳、一个钩码(模拟国旗),你可以设计一个升旗的装置吗?
2.学生进行操作。
3.(出示课件)你们刚才组装的升旗装置是这样的吗?国旗都能升上去了吧?
4.师:我们组装好的这个升旗装置,它是简单机械吗?我们之前学过要判断一个物体是不是简单机械,它需要满足什么条件?
5.生:降低工作难度或省力。
6.问:你们刚才组装的升旗装置是降低工作难度还是省力呢?
(四)探究定滑轮的作用
1.学生猜测并说明理由。
2.猜测可以改变用力的方向的同学:人站在地面上向下用力就可以很方便实现升旗的过程。所以这样的装置它可以改变用力的方向。(可以改变用力的方向)
3.猜测省力的同学想要通过做实验的方法。
4.师:怎样证实你的想法?实验 刚才在升旗的过程中你用了多大的力知道吗?要知道力的大小我可以怎么做?用测力计除了测我在升旗的过程中用的力,除此以外还应该知道什么?
5.生:不用滑轮时需要多大的力。
6.师:对,这样有对比以后我们才能知道它到底省不省力。但是这样测一次可以说明问题吗?所以我们要多测几次,测不同的物重,这样才能得到一个比较科学的数据。
7.当我们不用滑轮时,我要拎起这个国旗我所使用的力是0.5牛,两个钩码的时候我所要用的力就应该是1牛,三个钩码时是1.5牛,有了这三个数据以后,接下来的实验探究你该怎么操作?
8.汇报实验所得数据。
9.分析这些数据你有什么发现?(既不省力也不费力)
10.学生汇报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发现:虽然使用像升国旗这样的滑轮装置既不省力也不费力,但是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11.既然它不省力也不费力,所以我们施加的力和它重物的力就应该是相等的,如果我们把线绳当作是一根杆,一边是重点,一边是力点,那中间这里就相当于我们之前所学过的什么?(支点)要让它们趋于平衡,那支点到重点的距离就应该等于支点到力点的距离,所以像这样用于升国旗的滑轮它实际上就是一种什么样的简单机械?(杠杆)对,它就是一种杠杆,一种变了形的杠杆。(变形杠杆)
12.师:这样的装置除了用于升国旗,在生活的许多地方我们也会经常使用到它,你悉心观察过吗?(播放视频)
(五)认识动滑轮
1.我们看到的这些滑轮它的工作原理和我们升国旗的滑轮是一样的,都是固定在某处进行工作的。然而我们生活中还有这样的一种滑轮(出示图片),它和我们刚才看过的滑轮又有什么区别呢?
2.师:对比升国旗所用的滑轮,它们的不同之处在哪里?
3.学生说不同之处,教师根据学生所说对它进行组装。
4.问:这样的滑轮相比升国旗的滑轮,在作用上有什么不同?
5.生:不能将重物从低处送到高处。所以它不能改变力的方向。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5.小结:通过实验我们知道这样组装的滑轮更省力。
6.通过这节课的探究我们知道这两种滑轮一种是固定在一个地方可以改变力的方向既不省力也不费力,一种是滑轮会随着物体移动而移动,可以省一半的力,如果让你来命名这两种滑轮,你会给它取一个什么名字呢?揭示:定滑轮 动滑轮
(六)学习运用,迁移拓展
1.它们有各自的缺点和各自的优点,其实在我们生活中更多的时候是将它们组合起来用,扬长避短,这样构成的滑轮组既可以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
2.通过今天的学习,在以后的生活中哪些方面,你可以将滑轮的知识运用进来呢?
3.小结:科学就是这样它来源于生活,最终又都服务于生活。只要你善于去发现、去运用就会有更多的惊喜与收获等着你。
四、板书设计
国旗怎样升上去
定滑轮 动滑轮
既不省力也不费力 省力
改变力的方向 不能改变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