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章 第二节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课件(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冀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章 第二节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课件(3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3-31 10:58: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义务教育河少版八年级生物

第二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身边事
第二节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一)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生物适应不同的栖息环境而生存,不同生物都会有对环境的适应性表现,生物对其生活环境的适应性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产于巴西的瓶子树的相关资料。


探究竟?资料分析
瓶子树原产南美洲的巴西。巴西北部的亚马逊河流域,炎热多雨,为热带雨林区;南部和东部,一年之中旱季较长,气候干旱,土壤非常干燥,为稀树草原带。
整体感知
处在热带雨林和稀树草原之间的地带(热带疏林),一年里既有雨季,也有旱季,只是雨季较短。瓶子树就生活在这个中间地带。他在旱季落叶,在雨季萌出少量的新叶;瓶子树的根系特别发达,在雨季来到以后,大量地吸收水分,贮水备用。一般一棵大树可以贮水2吨之多,犹如一座绿色的水塔 。
奇特的瓶子树有哪些特征与生活环境相适应?
问题:(一)
由刚才的分析我们知道瓶子树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与其生长在雨季短、干旱时间长的生活环境相适应。其实,现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也就是说,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具有普遍性。


问题:(二)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具有哪些特性呢?
1、适应的普遍性:
请举例说明生物对其环境的适应具有普遍性
例如:仙人掌的叶刺,鱼身体呈梭形,鹿、兔、羚羊等动物的奔跑速度很快。观察以下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的普遍性。
耐干旱的仙人掌
海豹是哺乳动物,生活在寒冷海域中的海豹,皮下脂肪的厚度可以达到60 mm,这是动物对寒冷的适应。
寒冷海域中的海豹
旗形树
树的枝条偏向一侧,是长期受一侧风向的作用,使得树冠的形态改变,看起来像一面旗帜,故得名旗形树,这是树对风的适应。
情景展现
荒漠中生活的骆驼刺,根长得非常长,地下的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因而骆驼刺在荒漠中也能得到水,这是植物对干旱的适应。
骆驼刺
沙漠中的骆驼刺


上图: 北极狐
生活于寒带地区
下图:大耳狐
生活于非洲炎热地区
提示:
仔细观察它们的耳朵有什么不同?
这与他们生活的环境有什么关系?
利于避敌、捕食
枯叶蝶的拟态
⑴拟态:
某些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形态(外表形状)或色泽斑,与其他生物或非生物(环境中的物体)异常相似的状态。
竹节虫的拟态
你能找到我吗?
是枯叶吗?
现在我们在理解适应的普遍性的基础上分析图片,来认识两种比较特殊的适应现象。
我在哪儿

螽斯
这是花吗?
兰花螳螂
动物适应栖息环境而具有的与环境色彩相似的体色,人们把这种体色称为保护色。
具有保护色的动物不易被其他动物所发现,这对它躲避敌害或者捕食猎物是十分有利的。
⑵保护色
利于逃避敌害
雷 鸟
你能找到我吗?

螽斯
考考你的眼力
泥土上的蛙

落叶上的蛙

绿叶上的蛙

枯叶上的蛙

体色与环境色彩一致便于隐藏捕食
拟态和保护色现象对生物自身的意义?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具有普遍性,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由于生物都生活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时时刻刻受到环境中各种因素的影响,生物只有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生物逐渐形成了对环境的适应性特征和生活习性并代代遗传下来,一些不适应也只是一定程度上的适应,并不是绝对的完全的适应。例如:
具有隐蔽性,有利于生物保护自己、逃避敌害



竹节虫
不能完全适应
竹节虫能完全适应它生活的环境吗?
适应—不适应
⒉适应的相对性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只是在一定的程度上的适应,并不是绝对的、完全的适应,而是相对的,当环境改变到一定的程度,它们也会不适应。

普遍性
相对性
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也是相对的

生物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适应环境,那么,生物的生活是否会影响环境呢?

①测量地点
裸地
草地
灌木丛
二、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探究竟?实验
测量不同植被下环境的温度和湿度
无植物
有植物,矮小
植物高、茂密、占据空间大

②测量时间:早上、中午、晚上
③每一个地方测量三次:测三次求平均值
④实验用具:干湿计 手表、伞或其他遮阳物。
⑤实验步骤:
分早、中、晚三次,用干湿计分别测量草地、裸地、灌木丛三个地方的空气湿度,为了准确,每次每个地方测量三次,并取其平均值,将数值记录下来。


?如果裸地或草地上有小水洼,测量湿度时,能把干湿计放在水洼边上吗?为什么?
不能。
水洼边的湿度受水的影响大。不能体现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
?测灌木丛的湿度时,能把干湿计放在地上吗?
不能,应放在树杈上。
地上不能体现出灌木丛对空气湿度的影响。
?每测一个地方为什么测三次求平均值?
三种不同地点的空气湿度平均值
时间 裸地 草地 灌木丛
旱晨 45.3 60.6 79.9
中午 29.1 49.5 62.3
晚上 35.0 56.6 72.8
时间 裸地(平均值) 草地(平均值) 灌丛(平均值)
早上 44% 54.3% 59.3%
中午 16% 30.3% 39%
晚上 45% 64.7% 70%
得出结论:
分析和处理数据,得出结论

灌木丛
裸地
同一时间 空气湿度最大,草地次
之, 空气湿度
最小。
时间 裸地(平均值) 草地(平均值) 灌丛(平均值)
早上 44% 54.3% 59.3%
中午 16% 30.3% 39%
晚上 45% 64.7% 70%





得出结论:
同一地点, 湿度最大, 湿度最小。
晚上
中午
得出结论:
植物的数量对空气的湿度和温度有影响.
植物适应环境,影响环境
每种生物都离不开它们的生活环境,同时又能适应、影响和改变环境。
蚯蚓适应了土壤环境,还能影响环境
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蚯蚓的排泄物还能增加土壤肥力。
蜣螂(屎壳郎)可以清除草原上堆积的动物粪便,从而改良土壤,保护草场。
观察兔和猫的双眼在头部的位置,你能发现什么问题吗?眼睛的位置与它们的生活方式有什么关系吗?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爱因斯坦
家猫是捕食者,家猫的两眼生在头部一侧也就是前方,便于更好地注视面前目标,利于发现猎物和准确捕食猎物。
兔是草食性动物,易被其它肉食动物捕食,为逃避敌害,兔的两眼生在头部两侧,便于发现四周动静,保护自己。

下面中的三种生物对环境有哪些适应性特征?这些适应性特征对它们的生活有什么意义?
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