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53张PPT。微小世界和我们微生物的利于弊利 提供食物(做面包、泡菜、酿酒……)制造药品(青霉素、胰岛素……)改良和净化土壤(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弊使人生病(感冒病毒、非典……)使食物腐烂变质(面包发霉……)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食品工业:
人们通过研究知道有的微生物对人是有益的,利用 它们可以改善我们的生活,比如酿酒,制作酱油、醋、霉豆腐、泡菜、奶品、面包、馒头、蜡肉等都要依靠微生物。 其中利用酵母菌发面的原理是:酵母菌分解面粉里的糖类,排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在加热时体积积聚膨胀,从而是馒头、面包内部疏松多孔。农、林、科技方面:
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培育等都需要运用到放大镜和显微镜,杂交水稻要在水稻花的花类蕊上进行的,水稻开的花很小很小,因此寻找雄性不育的野生稻和进行杂交工作都必须利用放大镜和显微镜。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 还有土壤的改良和净化、克隆、污水和垃圾处理,微电子技术等都运用了放大镜和显微镜。填空1、 用显微镜观察到了奇妙 的微生物世界后,使人类看到
了战胜传染病的希望。
2、微生物对人类既有 又有 。
3、馒头内部疏松多孔,吃起来口感很好是因为
4、土壤中的 可以分解死去的动植物尸体和残体,是它们
变成 植物需要的营养素。
5、豆类植物根部的 可以吸收并固定大气中的氮,提供给植
物作为 肥料。
6、人们利用 能在短时间内能大量繁殖的优势,生产大
量 , 用于治疗糖尿病。
7、 和 的发明,让我们看清了微生物和细胞。
8、我们周围的垃圾和污水处理也要靠 ,如果没有它们,
地球就会变成垃圾的世界。
9、在显微镜没有发明以前,人们主要依靠 、 、 、 、
五种 感觉器官来观察和认识世界。 列文虎克利弊馒头当中的酵母菌的作用。微生物根瘤细菌胰岛素放大镜显微镜微生物眼耳鼻舌手选择1、鼻子能感觉物体的( )。
A、颜色 B、形状 C、透明度 D、气味
2、第一个指出微生物与人类健康关系的人是( )。
A 、巴斯德 B、阿基米德 C、门捷列夫 D、居里夫人
3、下面三个放大镜的侧面图,其中放大倍数最大的是( )。
A、 B、 C、
4、下列食物的生产中,不需要利用微生物的是( )。
A、面包 B、西瓜 C、蛋糕 D、酱油
5、被称为“水稻之父”的科学家是( )。
A、达尔文 B、列文虎克 C、袁隆平 D、培根DACBC判断1、微生物对人类并非百利而无一害。( )
2、我们蒸馒头时用到的酵母就是一种微生物。
( )
3、伤寒、鼠疫、霍乱等传染病都是由一些有害的
微生物引起的。( )。
4、在放大镜和显微镜发明以前,人们只能依靠自
身的感觉器官感知世界。( )
5、使我们患病的病毒属于微生物,所以所有的微
生物对我们人类都是有害的。( )××
﹂
﹂
﹂
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医药方面:
巴斯德发现传染病是由于微生物造成和传播的,发明了巴氏消毒法,广泛用于奶制品和酿酒业。用于杀死液体中的细菌。 弗莱明发明了青霉素,使人民免于受疾病的侵染而死。练习 列文虎克 细胞学说
罗伯特胡克 发明能放大近300倍的显微镜
巴斯德 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 第一个指出微生物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填图微小世界和我们 动物结构细胞用感官用放大镜用显微镜蝴蝶鳞片蟋蟀的耳朵草履虫形状各种晶体蝇的复眼叶绿体叶表皮气孔连 线 列文虎克 细胞学说
罗伯物胡克 发明能放大近300倍的显微镜
巴斯德 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 第一个指出微生物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微小世界和我们 回顾和总结 回顾这个单元的学习内容,想想从古到今人类的观察工具是怎样发展的。 人们只能用眼、耳、鼻、舌、手五种感觉器官探知世界。那时候,人能观察到的最小动物,就是蚂蚁等昆虫。
眼睛是人的主要观察工具,但人的最高视力也只能看清楚1/5毫米的微小物体。多少年来,发明一种能看到更小物体的工具一直是人类的梦想。 显微镜没有发明以前,人们只能用眼、耳、鼻、舌、手五种感觉器官探知时间。那时候,人能观察到的最小动物,就是蚂蚁等昆虫。 放大镜和显微镜的发明,使我们看到了微生物、细胞。 直到17世纪,人们发现用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提高放大倍数,从而发明了显微镜,人们的这个目标才得以实现。
显微镜的发明拓宽了观察领域,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各种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1/5 几倍—几十倍
(看到动物肢体) 300倍以上
(看到细胞)200万倍(看到物体的精细结构)眼放大镜显微镜电子显微镜观察工具的发展和观察范围:人类征服病菌的道路: 过去,伤寒、鼠疫、霍乱等传染疾病到处肆虐,人类对此只能束手待毙,毫无办法。随着显微镜的发明和不断改进,科学家陆续发现了许多危害人类的细菌和病毒,并从此开始了和它们的斗争。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医药方面:
巴斯德发现传染病是由于微生物造成和传播的,发明了巴氏消毒法,广泛用于奶制品和酿酒业。用于杀死液体中的细菌。 弗莱明发明了青霉素,使人民免于受疾病的侵染而死。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医药方面:
巴斯德发现传染病是由于微生物造成和传播的,发明了巴氏消毒法,广泛用于奶制品和酿酒业。用于杀死液体中的细菌。 弗莱明发明了青霉素,使人民免于受疾病的侵染而死。 这是人类研究微小世界的最新成果——克隆羊。
人们通过生物技术,不仅 能克隆出羊,还可以把岛素基因插到细菌细胞中,利用细菌能在短时间内大量繁殖的优势,生产大量 胰岛素,用于治疗糖疗病。
过去,伤寒、鼠疫、霍乱等传染疾病到处肆虐,人类对此只能束手待毙,毫无办法。
随着显微镜的发明和不断改进,科学家陆续发现了许多危害人类的细菌和病毒,并从此开始了和它们的斗争。人类征服病菌的道路:
过去,伤寒、鼠疫、霍乱等传染疾病到处肆虐,人类对此只能束手待毙,毫无办法。
随着显微镜的发明和不断改进,科学家陆续发现了许多危害人类的细菌和病毒,并从此开始了和它们的斗争。人类征服病菌的道路:
举例说明:微生物对我们的生活的影响。 有些微生物能为我们提供食物或帮助我们生产食物。 我们周围的垃圾处理和污水的处理也要靠微生物,如果没有微生物,地球就将成为垃圾的世界。单元知识梳理单元知识梳理知识回顾1.放大镜
正确使用放大镜
我们可以把放大镜移至眼前,再移动物体 ,直至图像大而清晰。
或者将物体放好位置,将放大镜移动与眼睛和物体之间,直至图像大而清晰。
放大镜也叫凸透镜,特点是中间厚 、两边薄。知识回顾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能缩小物体的图像。老花镜的镜片是凸透镜,能放大物体图像。
放大镜能显现物体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
放大镜的放大功能只与放大镜的凸度有关,与放大镜的大小无关。
格罗斯泰斯特发明了放大镜,培根发明了眼镜。
广口瓶、玻璃杯、烧瓶、烧杯、塑料袋(盒)装水,冰块、水滴、透明玻璃球都有放大功能。(注:横向放大,纵向不放大)。知识回顾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借助放大镜,我们观察到了昆虫世界更多的秘密。
在放大镜下观察,我们发现不同昆虫的触角形状不同。
在放大镜下,我们发现蜻蜓的眼睛是复眼。
苍蝇在竖直光滑的玻璃上不会滑落,这跟它脚上的吸盘有关,与它的翅膀无关。
通过观察可知,蝴蝶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蟋蟀的耳朵长在足的内侧,苍蝇的眼睛是复眼。知识回顾3.放大镜下的晶体
食盐、白糖、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许多岩石是由矿物晶体集合而成的。花岗岩中的矿物晶体主要有长石 、云母 、石英等三种。
自然界中大部分的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玻璃、珍珠、松香和琥珀不是晶体集合而成的。知识回顾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但都是很有规则 。一般来说,同种物质的颗粒形状都大致一样。
有的晶体较大,肉眼可见,有的较小,要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制造晶体的方法有蒸馏 、 降温等。
知识回顾4.怎样放得更大
调节显微镜两块凸透镜之间的距离 ,可获得更清晰的图像。
生物学家列文?虎克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
为了看到更小的物体,人们又研制出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可把物体放大到200万倍。知识回顾5.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
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自制的复合显微镜在世界上第一个看了细胞。
显微镜主要由目镜、调节旋钮、物镜、载物台、反光镜等组成。知识回顾使用显微镜的注意事项
物体必须制成玻片标本,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它的精细结构。
如果目镜、物镜上分别标着“10×”、“16×”,那么物体的图像将被放大160倍。
载玻片移动的方向与从目镜里看到的物体图像移动的方向是相反的。
通过调节载物台下的反光镜,可以增加目镜中标本图像的亮度。
如果目镜或物镜的镜面比较脏,要用擦镜纸而不能用手直接擦。 知识回顾6.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
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大量的研究事实说明生命体是由细胞组成的。
气孔是植物气体和水汽蒸腾的通道。
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场所。知识回顾7.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
池塘里的一滴水中含有许多微小生物。
绿藻能使鱼缸里的水发绿。
我们可以利用干草来培养微生物。
制作微生物玻璃片标本时,我们可以用吸水纸吸走多余的水分来控制微生物的运动。
微生物是一种生物,具有同其他生物一样的共同特征。
霍乱、肺结核、伤寒这些可怕的疾病都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知识回顾8.微小世界和我们
巴斯德第一个指出微生物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通过观察我们知道电视机的屏幕其实是由红、蓝、绿三种颜色组成。
放大镜和显微镜的发明,为人类打开了微小世界的大门,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微生物对人类并非都是有害的,有许多微生物不仅对人体有益,而且我们还离不开它。
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善。如:抵抗制服疾病、酿酒、泡菜、发面、做酸奶、克隆生物、处理垃圾和污水。习题精讲1.( )是制成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倍的金属结构显微镜的生物学家。
2.放大镜是我们在科学学习中经常用到的观察工具,也叫( ),它的特点是中间( ),边缘( )。厚列文虎克凸透镜薄习题精讲3.( )、( )、( )起的等可怕的疾病都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4.如果一个放大镜平贴在书上能看清一排有8个字,提升高度以后字被放大到最大而不模糊时只能看清2个字,说明这个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是( )倍。肺结核霍乱伤寒4习题精讲5.生物体都是由( )组成的,它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 )。
6.计算机和电视屏幕图像在放大镜下由( )、( )、( )三色组成的。细胞功能单位红绿蓝习题精讲7.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 )
8.近视眼镜的镜片能放大物体的图像。( )??习题精讲9.调节显微镜两块凸透镜之间的距离,可获得更清晰的图像。( )
10.通过调节载物台下的反光镜,可以增加目镜中标本图像的亮度。( )??习题精讲11.下列各种方法中观察到的图像放大到最大的是( )。
A.移动放大镜与被观察物体之间的距离
B.移动放大镜与观察者眼睛之间的距离
C.调整两个放大倍数不同的放大镜之间的距离C习题精讲12.科学家一般选择( )来观察SARS病毒。
A.显微镜
B.电子显微镜
C.放大镜B习题精讲13.昆虫头上( )的就是它的鼻子。
A.触角
B.复眼
C.鼻子 A习题精讲14.人类利用( )发面的历史已有5000多年了,可以使制成的面包内部疏松多孔。
A.细胞
B.酵母菌
C.霉菌
B习题精讲15.如果显微镜的物镜上标有“50×”,目镜上标有“20×”,那么用这一个显微镜观察时,物体的放大倍数是( )。
A.70倍
B.100倍
C.1000倍C习题精讲16.把下列实验器材与它在实验中的作用线连起来。
镊子 培养微生物或菌落
培养皿 放置切片标本
滴管 染色
载玻片 吸取少量的液体
碘酒 夹取实验材料
习题精讲17.按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排序。
( )从目镜往下看,慢慢调整调节旋钮,使标本出现在视野里为止;
( )调节载物台下的反光镜,从目镜往下看,能看见一个亮的光圈;
( )将观察的标本的载玻片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夹住要使标本恰好在载物台通光孔的中央;
( )一只手握住镜臂,另一只手拖着镜座,将显微镜向着光摆放
在平坦的桌面上;
( )慢慢移动载玻片,观察标本的各个部分;
42315习题精讲18.微生物都是有害的吗?如果你认为不是,请举出三个微生物对人有益的例子。答案:(1)各类抗生药物的产生抗菌素的菌类;(2)乳酸菌生活在人的肠道里,助消化,降低呼吸道感染,防止腹泻的发生;(3)疫苗是人类预防疾病的助手。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