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秋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同步测试题:第二章第6节 物种的多样性(试题和答案没有分开)

文档属性

名称 2019秋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同步测试题:第二章第6节 物种的多样性(试题和答案没有分开)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67.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3-31 09:29: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6节 物种的多样性 [学生用书B22]

1.下列均属于单细胞植物的是( B )
A.衣藻、草履虫 B.硅藻、衣藻
C.硅藻、变形虫 D.变形虫、草履虫
2.下列关于衣藻的描述,错误的是( B )
A.由一个细胞构成
B.有鞭毛,可以自由活动,属于单细胞动物
C.呈球形或卵形
D.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
3.草履虫与外界环境直接进行物质交换的结构是( D )
A.细胞壁 B.伸缩泡
C.食物泡 D.细胞膜
4.下列选项中能找到较多的草履虫的地方是( C )
A.大海
B.急流的河水
C.有机物丰富的池塘
D.任何有水的地方
5.下列珍稀动物及所属类群,对应不正确的一组是( B )
A.白鳍豚——哺乳动物
B.娃娃鱼——鱼类
C.扬子鳄——爬行动物
D.丹顶鹤——鸟类
6.观察衣藻和草履虫的临时装片时,不能将显微镜向后倾斜的原因是( D )
A.不便于对光
B.不便于调节粗、细准焦螺旋
C.不便于画生物图
D.容易使装片里的水溢出,影响观察

7.比较衣藻和植物细胞,如图所示:

图2-6-1
(1)相同点:衣藻和植物细胞都具有__细胞壁__、__细胞质__、__细胞核__、__细胞膜__、__叶绿体__。
(2)不同点:①衣藻前端有__眼点__,能感知光线的强弱;②衣藻有__鞭毛__,能帮助其在水中游动。
(3)衣藻是__植物__(选填“动物”或“植物”),理由是__它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__。
8.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统计,世界上共有1300万~1400万个物种,下列是四类植物的特征资料,表中“+”表示有,“-”表示没有。
根、茎、叶 花 果实 种子
A + - - +
B + - - -
C - - - -
D + + + +

(1)桫椤、水杉、珙桐都是我国一级保护植物,其中属于表中D类植物的是_珙桐_。
(2)根据四类植物的特征,从低等到高等的排列顺序是__CBAD__。(填字母)

9.探究“不同营养液对草履虫培养效果的影响”,实验设计如表。下列对该实验改进建议不合理的是( A )
组别 营养液种类 营养液数量 营养液温度 草履虫数量
甲组 稻草浸出液 500mL 25℃ 2只
乙组 牛奶营养液 500mL 10℃ 2只

A. 统一用稻草浸出液
B.营养液温度统一为25℃
C.草履虫数量改为20只
D.可设置用清水作培养液的对照组
10.海洋探测船在例行探测任务中,在深度350m处发现有乌贼、虾、蟹、鱼等,却没有绿色植物的踪影。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B )
A.缺乏空气 B.缺乏阳光
C.水温太低 D.水压太大
11.如图是某水域三种单细胞藻类一年内群体数量的变化曲线图(分别用Ⅰ、Ⅱ、Ⅲ表示)。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D )

图2-6-2
A.藻类Ⅰ的数量总是最多
B.8月份水温较高,最适宜三种藻类的生长
C.三种藻类对季节变化的反应几乎相同
D.4月份三种藻类合计的数量最多
12.三峡大坝建成并蓄水后,有些生物的生存受到严重的威胁。为了挽救这些生物,下列措施最合理的是( B )
A.建立自然保护区
B.将受到威胁的生物异地保护
C.制定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法律和政策
D.开展生物多样性方面的科学研究和宣传
13.某学校科学兴趣小组野外采集草履虫时,发现水表层的草履虫数量比深层的多。为什么会这样?请帮助他们完成分析与探究过程。
(1)分析并作出假设:水体表层氧含量高于深层,草履虫的表膜可以完成呼吸,实现它与水环境的气体交换;结合观察到的现象,可作出假设:__草履虫的生活需要氧气__。
(2)制订并实施计划:
①取甲、乙两只烧杯,加入等量的水。
②取草履虫放入两只烧杯中,两烧杯中草履虫的大小和数量要__相同__,放置在相同的生活环境中。
③甲烧杯中放置一个细纱网,使草履虫无法靠近水面,乙烧杯__不进行任何处理_。
(3)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一段时间后,在显微镜下观察两烧杯中草履虫的生存情况。结果发现甲烧杯中草履虫生活力降低甚至死亡,而乙烧杯中草履虫正常。据此可得出结论__草履虫的生活需要氧气__。
14.为探究沙漠中的蝎子在白天把自己的身体藏在数厘米深的沙子里的原因,某同学模拟环境做了一个实验,如图所示,测得表中数据:

图2-6-3
干细沙的温度 湿泥土的温度
表 面 26℃ 24℃
2cm深处 24℃ 23℃
4cm深处 22℃ 22℃
6cm深处 20℃ 21℃

(1)该实验中,电灯光模拟沙漠中的__太阳光__。
(2)根据所测得的数据,你能得出什么结论?请写出其中的一条:__相同深度,湿泥土的温度变化小于干细沙的温度变化(合理即可)__。
(3)根据所测数据,请你对沙漠中的蝎子在白天把自己藏在数厘米深的沙子里的原因作出解释:__沙漠中沙子深处的温度比表面温度低__。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从35亿年前地球上出现生命以来,已有5亿种生物存在,如今绝大多数已经消失。地质年代物种灭绝的速度极为缓慢,鸟类平均300年灭绝1种,兽类平均8000年灭绝1种。从1600年到1700年,每10年灭绝1种动物;从1850年到1950年,鸟兽的平均灭绝速度为每年1种。
材料二 一项研究显示了哺乳类和鸟类濒危或受到威胁的原因,如表所示:
原因 偷猎 栖息地丧失 外来物种的影响 其他原因
鸟类 20% 60% 12% 8%
哺乳类 31% 32% 17% 20%

材料三 目前我国各地采用的垃圾处理方法基本上都是掩埋法,生活垃圾在埋入土中后很快就被细菌等微生物降解,但如果我们用塑料袋把垃圾包起来,不仅延缓了垃圾消失时间,还会造成不可挽救的危害,这是“垃圾袋装化”的最大弊病。
(1)由材料一可知,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主要体现为__物种灭绝速度加快__。
(2)由材料二可知,哺乳类和鸟类濒危或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是__栖息地丧失__,保护哺乳类和鸟类最有效的措施是__建立自然保护区__。
(3)由材料三可知,袋装垃圾难以被分解的原因是__塑料袋不易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__。
(4)结合生活实际和所学知识,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参与环境保护:__做好垃圾分类(合理即可)__(写出一条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