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9.2 溶解度》2020年同步练习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9.2 溶解度》2020年同步练习卷(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03-31 22:43: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9.2 溶解度》2020年同步练习卷
一、单选题
1.20℃时,取下表中的四种物质各20克,分别加入到100克水中充分溶解后,有固体剩余的是(  )
常见物质的溶解度(20℃)
物质名称 氯酸钾 硝酸钾 氯化钠 蔗糖
溶解度/克 7.4 31.6 36.0 203.9

A.氯酸钾 B.硝酸钾 C.氯化钠 D.蔗糖
2.配制硝酸钾溶液时得到如表数据,根据表中数据分析,不正确的是(  )
序号 温度/℃ 水的质量/g 所加硝酸钾的质量/g 所得溶液的质量/g
① 28 10 4 14
② 28 10 6 14
③ 60 10 8 18

A.28℃时 10g水中最多能溶解硝酸钾 4g
B.60℃时等质量水中能溶解的硝酸钾比 28℃时多
C.①②所得溶液一定都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D.③所得溶液一定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3.下列各种物质混合或反应过程中,符号“1+1=2”的是(  )
A.1克氯酸钾和1克二氧化锰混合加热一段时间后,剩余固体的质量
B.1克饱和食盐水加1克食盐后所得溶液的质量
C.1克饱和食盐水加入1克硝酸钾,固体全部溶解后溶液的总质量
D.1升酒精和1升水混合后的总体积
4.如表提供了硝酸钾固体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 0 20 40 60 80
溶解度/g 13.3 31.6 63.9 110 169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20℃时,向100 g水中加入40 g硝酸钾固体,能够得到140 g溶液
B.随着溶液温度不断升高,硝酸钾固体的溶解度呈现出不断减少的趋势
C.60℃时210 g硝酸钾饱和溶液降温到20℃,能析出78.4 g硝酸钾晶体
D.在40℃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氯化钠固体,氯化钠不会溶解
5.在一定温度下,向足量的饱和碳酸钠溶液中加入1.06g无水碳酸钠,搅拌后静置,最终所得晶体的质量(  )
A.等于1.06 g
B.大于1.06 g而小于2.86 g
C.等于2.86 g
D.大于2.86 g
6.下列不属于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因素的是(  )
A.溶质的种类 B.溶剂的种类 C.溶剂的质量 D.温度
7.如图表示M、N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对图示信息的描述正确的是(  )

A.30℃时M的溶解度小于N的溶解度
B.P点表示t℃时M、N的溶解度相等
C.M、N都是难溶物质
D.阴影处各点对应的溶液(不包含曲线上的点)是M的不饱和溶液,N的饱和溶液
8.20℃时,恒温蒸发某硝酸钾溶液,第一次蒸发掉10克水,没有晶体析出;第二次又蒸发掉10克水,析出3克晶体;第三次再蒸发掉10克水,析出m克晶体(  )
A.m<3 B.m≤3 C.m>3 D.m≥3
9.20℃时,15gA与30g 水混合正好形成饱和溶液,40℃时,20g水最多能溶解5gB物质,则A、B两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  )
A.SA>SB B.SA<SB C.SA=SB D.无法确定
10.50℃时某物质的溶解度为100克/100克水,则 50℃时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质量关系为(  )
A.溶质:溶液=1:1
B.溶质:溶剂=1:1
C.溶剂:溶液=1:1
D.饱和溶液的质量一定为200g
11.下列有关溶液的知识中,错误的是(  )
A.析出晶体后的溶液,是该温度下该物质的饱和溶液
B.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在同一温度下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它的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
D.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
12.如图所示,在盛冷水烧杯中放入甲、乙两支试管(试管中都有未溶解的该溶液的溶质),若使甲试管中晶体减少,乙试管中晶体增加,需向烧杯中加入的物质是(  )

A.氯化钠 B.氢氧化钠 C.硝酸铵 D.硝酸钾
13.在配制硝酸钾溶液的过程中,下列操作不能加快硝酸钾溶解速率的是(  )
A.将水温从20℃升高到80℃ B.将硝酸钾固体研成粉末
C.溶解时不断搅拌 D.增大压强
14.溶液是一种重要的混合物,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物质的溶解过程通常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B.溶液中的溶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均匀分散在溶剂中保持静止不动,所以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
C.只要水分不蒸发,外界条件不改变,溶质不会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D.通过蒸发水或加蔗糖都能使某温度下接近饱和的蔗糖溶液达到饱和
15.要将一瓶接近饱和的石灰水变成饱和溶液,小明选择了如下方法。其中可行的是(  )
①加入CaO ②加入Ca(OH)2③升高温度 ④降低温度。
A.②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16.向一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中,加入少量KNO3固体,下列图象中符合溶液中溶质质量变化规律的是(  )
A. B.
C. D.
17.能增大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的方法是(  )
A.升高温度 B.增加二氧化碳的体积
C.增加水的质量 D.增大压强
二、填空题。
18.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
(1)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   。
(2)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排序   。
(3)M点所表示的意义:   。
(4)对于甲的溶解度曲线,在M、N、P三点中,表示不饱和溶液的是   点,表示溶液中含有未溶解的溶质的是   点。
(5)温度升高,   的溶解度减小。
(6)t1℃时,将40g乙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溶解,形成的是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19.如表是氯化钠和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假设硝酸钾与氯化钠同时溶解在水中各自的溶解度不变,实验过程中水分损失忽略不计)。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100g水) KNO3 13.3 31.6 64.0 110.0 169.0 246.0
NaCl 35.7 36.0 36.6 37.3 38.4 39.8

①由表可知影响硝酸钾溶解度的因素是   。
②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相同时的温度范围是   。
A.0℃﹣20℃B.20℃﹣40℃C.40℃﹣60℃D.60℃﹣80℃
③在80℃的100g水中溶解NaCl和KNO3,进行以下实验,已知溶液a中的硝酸钾恰好饱和:

Ⅰ.操作1的名称是   。
Ⅱ.X=   克:固体C的成分和该成分的质量是   。
Ⅲ.对整个实验过程分析正确的是   。
A.40℃﹣60℃开始析出晶体
B.氯化钠在整个过程中一直保持不饱和状态
C.上述方法不能将氯化钠和硝酸钾完全分离
D.原溶液直接降温结晶,析出硝酸钾的质量不变
三、简答题。
20.图 1 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M 点的含义是   。
(2)将 t1℃时丙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 液,可采取的方法是   (写出一种即可)。
(3)在 t2℃时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 别蒸发等质量水后,恢复至 t2℃,所剩溶液质量由大到小的关系是   。
(4)在一个烧杯中盛放甲的饱和溶液,试管中装有固体 X,再向试管中滴加适量水(如图 2 所示),观察到烧杯中甲的饱和溶液 变浑浊,则固体X可能是   (填化学式)。
21.如图所示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顺序是   。
(2)将t2℃时三种物质等质量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时,无溶质析出的是   。
(3)20℃时,将30gA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质量是   g。

四、实验题。
22.如图是NaCl和KNO3的溶解度曲线图,根据图回答:
(1)t1℃时,NaCl的溶解度是    g;
(2)t2℃时,在100g水中加入50g KNO3晶体,充分溶解后,得到的是KNO3的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3)要使NaCl溶液析出大量晶体,适宜的方法是   结晶法(填“蒸发”或“降温”).

23.如图是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
(1)4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   (填“>”“=”或“<”)硝酸钾的溶解度;P点的含义是   。
(2)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
(3)若将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从40℃降温到10℃   (填“有”或“无”)晶体析出。
(4)20℃时,某实验小组取不同质量的硝酸钾,分别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与加入硝酸钾的质量对应关系如表: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实验四
硝酸钾的质量/g 20.0 25.0 30.0 35.0
所得溶液的质量/g 120.0 125.0 130.0 131.6

根据表中数据,实验二所得的溶液为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   g。

五、科学探究题。
24.为了探究影响固体溶解性的因素,某同学设计了如下三组实验:
实验组别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实验温度 20℃ 20℃ 20℃ 20℃ 80℃ 20℃
溶剂种类 水 酒精 水 水 水 水
溶剂质量 20g 20g 10g 10g 10g 10g
固体种类 A A A B A B
加入固体质量 10g 10g 10g 10g 10g 10g
溶解固体质量 6.2g 0g     3.6g 10g 3.6g

①观察三组实验,写出第二组实验中缺失的数据:   。
②分析上表,第一组实验研究的因素是   ;由上述实验可知,影响固体溶解性的因素是   (填序号);
a.温度 b.加入溶剂种类 c.加入溶剂质量 d.加入固体种类 e.加入固体质量
③由实验组别中的   (填“第一组”、“第二组”或“第三组”)可知,20℃时固体A的溶解性   (填“>”、“=”或“<”)固体B的溶解性。
④根据上述实验,以下推论正确的是   (填序号)。
Ⅰ.20℃时,B的溶解度为36g/100g水
Ⅱ.20℃时,A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1%
Ⅲ.第三组实验中,80℃时A的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
Ⅳ.A的溶解性大于B的溶解性。
六、计算题。
25.已知氯化铵在30℃时的溶解度为45.8克.30℃时将68.7克氯化铵配制成400克的溶液,通过计算:
(1)溶液是否饱和?
(2)若不饱和,为了使其饱和,可用下面的方法:
①蒸发溶剂法:需蒸发多少克水才能成为饱和溶液?
②加溶质法:需再加入多少克氯化铵,溶液才能成为饱和溶液?


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9.2 溶解度》2020年同步练习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选题
1.【解答】解:A、氯酸钾20℃的溶解度为7.4g,即2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7.4g氯酸钾,所以20℃时,20克氯酸钾加入到100克水中充分溶解后,只能溶解7.4g,所以有固体剩余,故A正确;
B、硝酸钾20℃的溶解度为31.6g,即2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31.6g硝酸钾,所以20℃时,20克硝酸钾加入到100克水中充分溶解后,能全部溶解,所以没有固体剩余,故B错误;
C、氯化钠20℃的溶解度为36g,即2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36g氯化钠,所以20℃时,20克氯化钠加入到100克水中充分溶解后,能全部溶解,所以没有固体剩余,故C错误;
D、蔗糖20℃的溶解度为203.9g,即2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203.9g蔗糖,所以20℃时,20克蔗糖加入到100克水中充分溶解后,能全部溶解,所以没有固体剩余,故D错误。
故选:A。
2.【解答】解:A、对比①②可以看出,28℃时10克水中溶解了硝酸钾4克时,再向其中加入硝酸钾不再溶解,因此28℃时1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硝酸钾4克,故说法正确;
B、28℃时1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硝酸钾4克,60℃时10克水中能溶解硝酸钾8克,因此60℃时等质量水中能溶解的硝酸钾比28℃时多,故说法正确;
C、①②中水的质量相同,溶解的硝酸钾的质量相同,因此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故说法正确;
D、根据表中数据可知,60℃时10克水中溶解了8克硝酸钾,是否还能在溶解无法得知,因此不能判断③所得溶液是否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故说法错误;
故选:D。
3.【解答】解:A、1克氯酸钾和1克二氧化锰混合加热一段时间后,剩余固体的质量因为生成氧气而少于2g,错误;
B、1克饱和食盐水中加入1克食盐后,所得溶液的质量等于1g,因为已经饱和不能再溶解,错误;
C、1克饱和食盐水加入1克硝酸钾,固体全部溶解后溶液的总质量为2g。正确;
D、1升酒精和1升水混合后的总体积,由于不同物质的分子之间的间隔大小不同,所以混合时体积应该是不会等于两者体积的和。错误;
故选:C。
4.【解答】解:A、20℃是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故100g溶剂能溶解31.6g溶质,能够得到131.6 g溶液,错误;
B、由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数值可以发现规律: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度逐渐增大,错误;
C、60℃时210 g硝酸钾饱和溶液降温到20℃,能析出110g﹣31.6g=78.4 g硝酸钾晶体,正确;
D、在40℃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氯化钠固体,氯化钠会继续溶解,错误。
故选:C。
5.【解答】解:由无水Na2CO3吸水形成Na2CO3?10H2O,可知:
Na2CO3+10 H2O=Na2CO3?10H2O
106 286
1.06g 2.86 g
无水Na2CO3吸水形成Na2CO3?10H2O,这一部分的质量是2.86g;原饱和碳酸钠溶液水减少(成为结晶水),溶液由饱和变成过饱和,生成结晶水合物,使溶液中溶剂减少,重新转化成饱和溶液,将有碳酸钠晶体析出,析出的碳酸钠并不是无水碳酸钠,而是Na2CO3?10H2O,因此析出的结晶水合物的质量必然大于2.86g,所以最后所得碳酸钠晶体质量大于2.86g。
故选:D。
6.【解答】解:固体的溶解度是中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的这种溶质的质量即为这种溶质的溶解度;从概念可以看出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包括溶质、溶剂的种类和温度,和溶质溶剂的量无关。
故选:C。
7.【解答】解:A、由M、N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在30℃时,M的溶解度大于N的溶解度,故A错误;
B、由M、N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在t℃时,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交于P点,即P点表示t℃时M、N的溶解度相等,故B正确;
C、由M、N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在20℃时,两物质的溶解度都大于10g,故都属于易溶物质,故C错误;
D、由M、N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阴影处的点在M的溶解度曲线的上方,在N的溶解度曲线的下方,因此阴影处的点代表的是M的饱和溶液且溶液中有未溶解的固体存在,代表的是N的不饱和溶液,故D错误。
故选:B。
8.【解答】解:当原溶液是T℃的饱和溶液时,两次恒温蒸发掉10克水时析出的晶体应该相等,都等于3克,当原溶液是T℃的不饱和溶液时,则第二次蒸发掉10克水析出的晶体质量应该大于第一次析出的晶体质量,所以第二次蒸发10克水恢复到T℃析出晶体的质量为等于或者大于3克。
故选:D。
9.【解答】解:20℃时,15gA与30g 水混合正好形成饱和溶液,则该物质下A的溶解度为15g×=50g。
40℃时,20g水最多能溶解5gB物质,40℃时,B物质的溶解度为5g×=25g。
由于选项说法没有指明温度,也无法确定AB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变化趋势,无法比较A、B两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
故选:D。
10.【解答】解:50℃时某物质的溶解度为100克/100克水,说的是在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溶解100g该物质,所以溶质可以认为是100g,溶剂是100g,溶液是200g。
A、溶质:溶液=1:2,故A错;
B、溶质:溶剂=1:1,故B正确;
C、溶剂:溶液=1:2,故C错;
D、饱和溶液的质量不一定为200g,只要符合溶质、溶剂、溶液质量比是:1:1:2即可,故D错。
故选:B。
11.【解答】解:A、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不能继续溶解该溶质,是该温度下该物质的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正确。
B、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不一定都是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也可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选项说法错误。
C、在同一温度下,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它的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故选项说法正确。
D、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12.【解答】解:由于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故使其溶解应升温,而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故使其析出需要也要升温,因此要达到效果需要加入溶于水放热的物质,在提供的物质中只有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故B是正确选项。
故选:B。
13.【解答】解:A、将水温从20℃升高到80℃,能加快水分子运动速度,能加快硝酸钾溶解速率,故选项错误。
B、将硝酸钾固体研成粉末,能加快物质与水的接触机会,从而加快了物质的溶解速率,故选项错误。
C、溶解时不断搅拌,能加快物质与水的接触机会,从而加快了物质的溶解速率,故选项错误。
D、增大压强,对固体的溶解速率几乎无影响,故选项正确。
故选:D。
14.【解答】解:A、物质的溶解过程通常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故选项说法正确。
B、溶液中的溶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均匀分散在溶剂中,分子或离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C、溶液具有稳定性,只要水分不蒸发,外界条件不改变,溶质不会从溶液中分离出来,故选项说法正确。
D、通过蒸发水或加蔗糖,都能使某温度下接近饱和的蔗糖溶液达到饱和,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15.【解答】解:向接近饱和的溶液中增加溶质或蒸发溶剂都可以使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故把一瓶接近饱和的石灰水变成饱和,①加入CaO,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②加入氢氧化钙,①②均能将一瓶接近饱和的石灰水变成饱和溶液。
由于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升高温度后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变小,故把一瓶接近饱和的石灰水变成饱和,还可以采取③升高温度的方法。
故①②③符合题意。
故选:C。
16.【解答】解:A、不饱和KNO3溶液中含有一定量的溶质硝酸钾,所以加入硝酸钾之前,不饱和的硝酸钾溶质的质量不为0,故选项错误;
B、向一定量不饱和KNO3溶液中逐渐加入KNO3固体时,硝酸钾能够继续溶解,直到达到饱和状态,故选项错误;
C、向一定量不饱和KNO3溶液中逐渐加入KNO3固体时,硝酸钾能够继续溶解,达到饱和状态时不再溶解,故选项正确;
D、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KNO3不能无限溶解,故选项错误。
故选:C。
17.【解答】解:A、升高温度,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减小,故A错误;
B、通入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溶解度不变,故B错误;
C、加入足量的水对二氧化碳的溶解度不影响,故C错误;
D、增大压强,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增大,故D正确。
故选:D。
二、填空题。
18.【解答】解:(1)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90g。
故填:90g。
(2)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排序是 甲>乙>丙。
故填:甲>乙>丙。
(3)M点所表示的意义:t1℃时甲丙物质溶解度均为40g。
故填:t1℃时甲丙物质溶解度均为40g。
(4)对于甲的溶解度曲线,在M、N、P三点中,表示不饱和溶液的是P点,表示溶液中含有未溶解的溶质的是N点。
故填:P;N。
(5)温度升高,丙的溶解度减小。
故填:丙。
(6)t1℃时,乙的溶解度大于40g,将40g乙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溶解,形成的是不饱和溶液。
故填:不饱和。
19.【解答】解:①由表中数据我们看出里面改变唯一因素为温度,溶剂为水,
故答:温度
②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在20℃的时硝酸钾与氯化钠溶解度分别为31.6g/100g水、36.0g/100g水,在40℃时硝酸钾与氯化钠溶解度分别为64.0g/100g水、36.6g/100g水,随着温度升高两者溶解度增大,若两者溶解度相同,只能出现在此温度区间内;
故选:B
③由80℃降低到20℃时,溶解度减少,溶液中硝酸钾溶解度减少,80℃下100g水中分别可溶解硝酸钾与氯化钠为169.0g、38.4g,而加入的硝酸钾与氯化钠分别为84.5g、15g,所以全部溶解,并且都是不饱和溶液;然后将溶液采取蒸发溶剂的方法使晶体析出,此时硝酸钾达到饱和状态,设剩下溶剂质量为m,
100g 169.0g
m 84.5g
m=50g,所以需要蒸发掉50g水,硝酸钾达到饱和状态;而此时氯化钠还是15g,此时若达到饱和状态,溶解氯化钠质量为a;
100g 38.4g
50g a
a=19.2g,大于15g,所以此时氯化钠全部溶解在溶液中,未到达饱和状态;
当温度下降到20℃时,硝酸钾是饱和溶液,由于温度下降,则有硝酸钾晶体析出,此时硝酸钾在溶液中还是饱和状态,根据20℃下的溶解度计算,此时溶解硝酸钾质量b;
b=15.8g 此时溶液中溶解了15.8g硝酸钾,其余析出,质量=84.5g﹣15.8g=68.7g,所以析出硝酸钾为68.7g,而此条件下氯化钠若到达饱和状态需要溶解质量为c;
c=18g,大于15g,所以此时氯化钠还是未饱和溶液,全部溶解在溶液中,此时析出固体全部为硝酸钾,而固液分离的操作方法为过滤;
故答:Ⅰ过滤;Ⅱ50;KNO3,68.7g。
Ⅲ中A、由于硝酸钾在80℃时成为饱和溶液,所以只要温度下降,就有硝酸钾析出,所以温度不止在40℃﹣60℃就析出,而是低于80℃就析出,所以A错误;
B、从上述计算过程中,氯化钠一直处于未达到饱和的状态,不会有氯化钠析出,所以B正确;
C、20℃时氯化钠和硝酸钾分别溶液溶解了15g、15.8g,所以二者没有完全分离,所以C正确;
D、原溶液内溶剂为100g,当温度在80℃时,溶解硝酸钾质量为84.5g,为不饱和溶液,温度下降时不会有晶体析出,所以最终析出晶体质量减少,所以D错误;
故选:BC。
三、简答题。
20.【解答】解:(1)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M 点的含义是:t1℃时,甲、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将 t1℃时丙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 液,可采取的方法是升高温度;
(3)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最大,乙物质的溶解度次之,丙物质的溶解度最小,所以在t2℃时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蒸发等质量水后,甲析出的晶体最大,丙析出的最少,恢复至 t2℃,所剩溶液质量由大 到小的关系是 丙>乙>甲;
(4)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在一个烧杯中盛放甲的饱和溶液,试管中装有固体X,再向试管中滴加适量水,观察到烧杯中甲的饱和溶液 变浑浊,则固体X可能是NH4NO3。
故答案为:(1)t1℃时,甲、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升高温度;
(3)丙>乙>甲;
(4)NH4NO3。
21.【解答】解:(1)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顺序是:B>A=C;故答案为:B>A=C;
(2)将t2℃时三种物质等质量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时,无溶质析出的是C,因为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故答案为:C;
(3)20℃时,将30gA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质量=20g+50g=70g;故答案为:70;
四、实验题。
22.【解答】解:(1)由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NaCl的溶解度是30g.
故填:30.
(2)t2℃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80g,在100g水中加入50g KNO3晶体,充分溶解后,得到的是KNO3的不饱和溶液.
故填:不饱和.
(3)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要使NaCl溶液析出大量晶体,适宜的方法是蒸发结晶.
故填:蒸发.
23.【解答】解:(1)4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硝酸钾的溶解度;
P点的含义是26℃左右时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相等。
故填:<;26℃左右时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相等。
(2)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故填:增大。
(3)硝酸钾溶解度随着温度降低而减小,若将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从40℃降温到10℃有晶体析出。
故填:有。
(4)有表中数据可知,20℃时,100g随着溶解31.6g硝酸钾恰好达到饱和状态,因此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实验二所得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故填:不饱和;31.6。
五、科学探究题。
24.【解答】解:①根据表格提供的数据可以发现,20℃时20g水中最多溶解6.2gA,故10g水中最多溶解的A的质量为3.1g,故填:3.1g;
②比较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知道在第一组实验中只有溶剂不同,其它条件都是相同的,所以第一组实验研究的因素是溶剂种类,故填:溶剂的种类;
根据题干可以知道第一组实验研究的因素是溶剂种类对固体溶解性的影响,而第二组只有溶质的种类不同,从而溶解的质量不同,所以第二组研究的是溶质的种类对固体溶解性的影响的,比较第二组和第三组的数据可以知道,在不同的温度下相等质量的水溶解的硝酸钾的质量不同,所以可以得出温度也可以影响固体物质的溶剂能力,分析题中所给的选项可以知道,该实验研究影响固体溶解性的因素是温度、溶剂种类和固体物质的种类,故填:abd;
③根据第二组实验可以看出,20℃时固体A的溶解度小于B的溶解度,故填:<;
④Ⅰ.20℃时,10g水中最多溶解B的质量是3.6g,故B的溶解度为36g/100g水,正确;
Ⅱ.20℃时,A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是31%,错误;
Ⅲ.第三组实验中,80℃时A的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正确;
Ⅳ.在20℃时A的溶解度小于B的溶解度,故A的溶解性小于B的溶解性,错误。
故填:Ⅰ、Ⅲ。
六、计算题。
25.【解答】解:(1)由于3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是45.8g,也就是100克水中最多可溶解45.8克的氯化铵,因此400克溶液中最多溶解的氯化铵的质量是125.7克.所以,在30℃时,把68.7g氯化铵配制成400克溶液,所得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2)①由于3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是45.8g,也就是100克水中最多可溶解45.8克的氯化铵,则完全溶解68,7g氯化铵仅需150g水,所以需蒸发水的质量为400g﹣150g﹣68.7g=181.3g;
②由于3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是45.8g,也就是100克水中最多可溶解45.8克的氯化铵,因此400溶液中最多溶解的氯化铵的质量是125.7克,则需加入125.7g﹣68.7g=57g氯化铵溶液才能达到饱和;
故答案为:(1)所得溶液是不饱和溶液;(2)①需蒸发181.3克水才能成为饱和溶液②需再加入57克氯化铵,溶液才能成为饱和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