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庆市肇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60分)
1、下列选项不能体现宗法制及其影响的是( )
A.“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B.“谱牒不立,则传久而失宗”
C.“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D.“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
2、《三国志》称秦始皇“罢侯置守,设官分职,不与古同”。这是指秦朝实行了( )
A.郡县制 B.分封制 C.井田制 D.宗法制
3、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高宗时,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允许三省中四品以下官员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行宰相权,参预朝政。其目的是( )
A.重用人才,推行科举取士 B.分割相权,加强君主专制
C.分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 D.缓和矛盾,抑制朋党之争
4、春秋时期,诸侯王曾多次接受并重用大夫荐举的官员,将相往往由国君从平民中提拔任命,中下级官吏则通过“养士”和“军功”培养,这表明( )
A.世官政治受到了冲击 B.君主的选官权旁落
C.察举制开始形成 D.官员举荐人才成为时代共识
5、唐代官吏选定后,要呈报门下省审议,称为“过官”。如门下省认为选用不当,则驳回重选,即使是皇帝的旨意,也不能通过。唐代的“过官”制度( )
A.削弱了皇帝权力 B.利于防范官员权力滥用
C.加强了中央集权 D.降低了决策机制的效率
6、唐代否定了按门第选官的九品中正制及等额推荐的察举制,实行分科考试、差额录取的科举制,这反映出唐代( )
A.官员特权受到否定 B.君主集权得到强化
C.选才注重知识水平 D.选官重视思想品德
7、有学者指出,罗马帝国虽然衰亡了,但它却把文明留给了欧洲。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是,古罗马( )
A.开创了西方人文思想的先河 B.进行了民主政治的最早尝试
C.奠定了西方法律传统的基础 D.提供了治理大国的成功经验
8、从社会转型的角度看,1689 年《权利法案》颁布的主要意义在于( )
A. 确立了英国君主立宪政体
B. 以法律为标志的国家权力取代了专制王权
C. 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法律规范
D. 国王“统而不治”,成为名义上的国家元首
9、 “太平天国运动为中国的近代化减少了阻力。”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是( )
A. 《天朝田亩制度》具有革命性
B. 太平天国运动打击了清朝封建统治及其体制
C.. 《资政新篇》要求发展资本主义
D.拜上帝教吸收了西方文化
10、历史 学家萧功秦在《危机中的变革》一书中指出:“中国近代历史剧变的基本分界线,是距今一百多年前的甲午战争。”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
A.中国意识到变革制度的迫切性 B.传统的自然经济彻底瓦解
C.天朝上国的观念被彻底粉碎 D.促进西学在中国广泛传播
11、十月作命是马克思主义者对其理论的一次实践性试验,这次“试验”的主要结果是( )
A. 发布了革命纲领《四月提纲》 B. 推翻了沙皇专制政府
C. 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 D. 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12、以下为国际工人运动整体发展的示意简图,数字处填入内容对应的分别是( )
A.空想到科学、理论到实践、一国到多国
B.理论到实践、一国到多国、空想到科学
C.理论到实践、空想到科学、一国到多国
D.空想到科学、一国到多国、理论到实践
13、“中国的革命,当前第一件事便是把中国从‘俄国模式’中解放出来。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这条“相反的道路”的实践始于( )
A.八七会议 B.南昌起义 C.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D.北伐战争
14、“人无贵贱皆兄弟,物论多少一秤分。铲除鞑虏建天国, 剿灭妖言传真经。”是指中国近代的( )
A.洋务运动 B.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
15、下表是武昌起义后成立的革命政府人员组成
新军将领
革命党
咨议局议长
巡抚
布政使
提督
督练公所总参议
13
3
3
1
1
1
1
据此可知辛亥革命( )
A.具有广泛群众基础 B.具有反封建的不彻底性
C.属于资产阶级革命 D.是自上而下的民主革命
16、“虽然今日之共和,需有其表而已。人民既乏国民之常识,而于风俗习惯尤未改革。”“于共和国之组织,若选举,若会议,及其他人民对于国家种种应尽应享之权利义务咸不谙熟。”这一言论( )
A.基本上不符合辛亥革命的历史事实
B.反映了资产阶级革命党人的认知水平
C.体现了民众对民主共和的认识不足
D.反映出资本主义经济在中国不成熟
17、一位西方观察家在1919年5月这样报道了当时的形势:“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数百万农民、商人和工匠有史以来第一次谈论起国家和国际大事……不论你走到哪家饭馆,不论遇到哪一伙工人,你都能听到他们在谈论这些事情。茶馆里‘莫谈国事’的招牌已经过时了。”这说明当时( )
A.近代中国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B.揭开了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序幕
C.近代民族民主思想开始传播 D.各阶层民众广泛关注社会运动
18、胡兰成《山河岁月》评述:“五四时代是个分水岭,从此军阀要过时,国会的花要谢,从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幕府以来的士,从袁世凯训练下来的新兵,都要让给新的知识分子与北伐革命军了。”这表明五四运动( )
A.促使社会主导力量发生了变化 B.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C.冲击辛亥革命以来的民主秩序 D.改变了国家政权的性质
19、八七会议上,毛泽东尖锐地指出:“从前我们骂中山专做军事运动,我们则恰恰相反,不做军事运动专做民众运动。”他着重强调:“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此次会议应重视此问题,新政治局常委要更加坚强起来注意此问题……”毛泽东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 )
A.党内坚强领导核心的形成 B.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教训
C.中国工农红军的建立 D.“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实践
20、2017年6月,台湾地区前任领导人马英九到台南市议员谢龙介服务处与干部座谈时表示,现在的台湾选择很有限,蔡当局不要老是讲一些做不到的事让民众困惑,他又表示,以“九二共识”与大陆维持互动是可行的。马英九所提到的“九二共识”是指( )
A.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B.海峡两岸实行同一种制度
C.海峡两岸实现三通 D.允许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材料分析题(40分)
21.(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立法方面,早在西周,周公就提出了明德慎罚等主张,经过两汉儒家对于刑德的论证,至唐代,《唐律疏议》开篇即说“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明太祖在《大明律》中更是宣告“明礼以导民,定律以绳顽”。值得指出的是,隋唐将“不孝”列为十恶重罪之一,此项规定一直延续至晚清。同时历代对于鳏寡孤独、废疾犯法当刑者,法律都制定了“减刑”“宽宥”以恤刑的规定,清朝还实行存留养亲制度。
——张晋藩《中华民族的法律传统与史鉴价值》
材料二? 罗马共和国时期刑法的罪名,多有处死“以祭谷神、奉献于神”的规定。只对有主观故意的犯罪行为人进行刑罚,如“故意杀害他人”与“不希望杀害他人但不幸发生杀害他人的行为”,前者处予死刑,后者可通过交付一只公绵羊替罪;这一原则长期沿用。进入帝国时期,出现了大量包括宗教犯罪在内的新罪名。执法官根据社会地位确定刑罚的差别,同一种犯罪一般有两种刑罚,一种针对体面者,一种针对下层百姓。罗马私法发达、公法相对滞后的状况深刻影响了罗马刑法发展进程,罗马刑法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在整个古代罗马法制史中,犯罪与刑罚始终散见于大量的单行法律之中,且二者之间对应的随意性相当大。
——郭静《罗马刑法的发展进程及其影响》
材料三? 古代史家所探究的关于古代文明的诸多问题,都和现实世界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关联……他们对一些具体问题的研究以及提出问题的一些方式往往也是对当代现实的一种有意识或者下意识回应与思考。
——黄洋《古代文明研究的现代意义》
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古代法律和罗马法的特征。(12分)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角度说明两种法律制度产生背景的不同之处及其共同历史价值。(6分)
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研究古代法律的现实意义。(2分)
22.(2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余相信美国之政策端在支持自由之民族以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之征服企图。 ——杜鲁门致国会的咨文
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回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美国政府能够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道路
——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说
本公约各缔约国……决定联合一切力量,进行集体防御。
——《北大西洋公约》
材料二 当我们环顾我们所处的世界时,我们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占支配地位了……美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强、最富的国家,但是,现在我们面临着这样一种局面,另外四个潜在的经济力量有能力、有人可以在各个方面向我们挑战。
——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1971年7月6日)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美国战后初期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什么政策?该政策在政治上、经济上和军事上的具体体现什么?(8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指出变化出现的原因。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下,中美关系发生了变化,请举一例加以说明。(12分)
历史试题答案
一、单选题
1—5 DABAB 6—10 CCBBA 11—15 DACBB 16—20 CDABA
二、材料分析题
21.(1)中古法律:援礼入法,德主刑辅;将人伦纲常内容法律化;刑罚内容彰显人道主义关怀。(6分)
罗马法:法制理念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区分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按社会地位确定刑罚;重私法轻公法。(答出三点即可6分)
(2)背景的不同:
政治环境不同:中国长期为君主专制的大—统帝国,法律为专制统治服务;
古罗马较长时期处于共和国阶段,平民力量强大。(2分)
经济基础不同:中国以农业为立国之本,自然经济长期占统治地位;
古罗马商品经济:繁荣、对外贸易活跃。(2分)
共同历史价值:对东西方法制建设产生着深远影响,是人类法制发展史上的宝贵遗产。(2分)
(3)现实意义:借鉴古代法律的成果,完善法制建设;维护社会的稳定。(2分)
22.(1)外交政策:“冷战”政策.(2分) 体现:提出杜鲁门主义;实行马歇尔计划;成立北约。(6分)
(2)变化:两极格局受到冲击,出现多极化趋势。(2分)
原因:欧共体的建立;日本的崛起;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8分)史实:尼克松访华或《中美联合公报》或中美关系正常化。(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