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45分钟 分值:50分)
一、语言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隆冬之际,西伯利亚的寒流(笼罩/席卷)欧亚大陆,狂风肆虐,草木凋凌,而那些春天的元素——温暖、雨水、绿叶、鲜花,都集结在位于热带的海南岛。海南岛就像一艘花船,(系/停)在雷州半岛上,满载寒冷大陆的梦幻与想象。每年,从广州向漠河,春天昼夜兼程,都要进行一次生命版图的(扩展/扩充)。他像赤足奔跑的孩子,一路上用稚嫩的声音轻轻呼唤,于是万物苏醒,盛装应和,可谓“东风好作阳和使,________”。迢迢旅程中,气候的巨大差异,导致众多物种只能有限地参与这一盛会。木棉花花朵硕大,是南国花中豪杰,“一声铜鼓催开,千树珊瑚齐列”,但她终究无法走出岭南。当春天行经长江、黄河流域时,出场的是桃花、杏花等新主角,“桃花嫣然出篱笑,________”,然而她们却无法追随春天深入雪国,陆续抱憾退出,随后登场的便是白杨、连翘等北国耐寒植物。
1.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席卷 系 扩展 B.笼罩 停 扩展
C.席卷 停 扩充 D.笼罩 系 扩充
解析:选A。席卷:形容卷东西像卷席子一样;迅速有力地掠过。笼罩:广泛覆盖的样子。文段中说的是“寒流”,用“席卷”恰当。“系”有“拴”的意思,文段中说“海南岛就像一艘花船”,用“系”更为生动形象。扩展:向外伸展。扩充:扩大充实,使增多。文段中指“版图”,用“扩展”恰当。
2.文中加点的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肆虐 凋凌 B.集结 昼夜兼程
C.版图 稚嫩 D.嫣然 抱憾退出
解析:选A。A项“凋凌”应为“凋零”,泛指花的凋谢、零落。后也用来比喻人的死伤离散。
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诗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逢草逢花报发生 只恨春归我未归
B.万柄莲香一枕山 只恨春归我未归
C.逢草逢花报发生 似开未开最有情
D.万柄莲香一枕山 似开未开最有情
解析:选C。第一个空的上文说的是春天刚刚来到的景象,所给出的诗句上句是“东风好作阳和使”,“东风”也就是春风,同样表明文中写的是初春景象,“万柄莲香一枕山”写的是盛夏景象,所以应选用“逢草逢花报发生”。第二个空所给出的诗句上句是“桃花嫣然出篱笑”,“笑”写出了桃花刚要绽开还没有完全开放的样子,陈述对象是“桃花”,用“似开未开最有情”恰当。
4.下列对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一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诗人歌唱“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说明诗人已经从孤寂中走出来,要迎接美好的幸福生活了。
B.诗歌中连用了三个“从明天起”,这表明了作者要和过去的“我”彻底决裂的情感。
C.海子虚拟的尘世生活主调是田园牧歌式的,他很想生活得世俗一些,但因其脱离现实而难以实现。
D.《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具有自由率真的抒情风格,使得这首诗有一种童真般的色彩和吸引力。
解析:选A。 诗人没有从孤寂中走出来。
5.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句子。(4分)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面朝大海,心是平静的,所以能够呼吸海风,呼吸花香;眼神是平静的,所以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想是平静的,所以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生活就是幸福。
答案:看到蓝色中的单纯 看到深邃 触摸到幸福
感受到温暖 平静
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
传统节日的全媒体传播,不仅大大提升了传播的速度,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尤其是节日生活即个人或群体如何过节的内容,比如节日饮食、节日服饰、节日活动、节日心情感悟等。此外,它也密切了传承与传播的关系,传承重点在纵向传递,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者是传统节日两种不同的存在方式,本来关联性不强,但现在关系甚大。
答案:①而且大大丰富了传播内容 ②传播则强调横向传递
二、阅读提升(30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7~8题。 (9分)
亚 洲 铜
海 子
亚洲铜,亚洲铜
祖父死在这里,父亲死在这里,我也将死在这里
你是唯一的一块埋人的地方
亚洲铜,亚洲铜
爱怀疑和爱飞翔的是鸟,淹没一切的是海水
你的主人却是青草,住在自己细小的腰上,守住野花的手掌和秘密
亚洲铜,亚洲铜
看见了吗?那两只白鸽子,它们是屈原遗落在沙滩上的白鞋子
让我们——我们和河流一起,穿上它吧
亚洲铜,亚洲铜
击鼓之后,我们把在黑暗中跳舞的心脏叫做月亮
这月亮主要由你构成
7.诗歌开篇连续三次写“死在这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4分)
答:
解析:注重分析“死亡”代表的意义,诗人表述这种“死亡”表达的意义等。
答案:诗歌开篇强调“死亡”,祖父——父亲——我,连续三次“死在这里”,一方面表现了对这片生活的土地的怨恨,同时表达了诗人对这片土地的深爱。
8.第三节中,诗人为何要我们穿上屈原的“白鞋子”?(5分)
答:
解析:由屈原的不惜以生命去追求富国强民的勇者形象分析,可以看出诗人要我们穿上“白鞋子”表现出来的意义。
答案:穿上屈原的“白鞋子”象征着要走屈原一样的路,表现了诗人对屈原不惜以身殉国这一壮举的认同与肯定。在诗人看来,只有穿上屈原的“白鞋子”,不畏走屈原的路,才能使“亚洲铜”超越现实,走向和平与安宁。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9~11题。(12分)
未选择的路
弗罗斯特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
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
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但我却选择了另外一条路,
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
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虽然在这条小路上,
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
那天清晨落叶满地,
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
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
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
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
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9.诗人虽然写了选择的路,但重点却放在未选择的路上。题目也表明了这一点。既然是选择,为什么重点又要写未选择呢?(4分)
答:
答案:其实未选择也就是选择,你没有选择的,你所放弃的,表明你就选择了另外的人生道路。因此,未选择其实也就是选择。正是生活中许多人对于选择的不满,才更加产生了对未选择的怀恋。所以这首诗中诗人念念不忘的是那一条未选择的路,而不是已经选择的路。这也正是人生的真实写照。这样写给这首诗增加了忧郁的情绪。
10.诗人为什么说“荒草萋萋”“幽寂”却显得“诱人”“美丽”? (3分)
答:
答案:那里“人迹”很少,是有待开垦的处女地,有许多的未知有待发现。
11.请你说说本诗中的“路”包含了什么深刻的含义,从中能悟出什么人生哲理。(5分)
答:
答案:诗人表面上似乎是在写自然界的道路,但实际上暗示的却是人生之路。悟出的人生哲理:人生的道路千万条,但一个人一生中往往只能选择其中一条,而且人生之路“难以再回返”,所以必须慎重;人生道路上不要随波逐流,而要经过自己的思考,作出独立自主的选择。一旦选择好自己的人生道路,无论是充满荆棘,还是一帆风顺,最终是要达到自己的目标。
(三)阅读下面的词,完成12~13题。(9分)
浣溪沙 红蓼渡头秋正雨
薛昭蕴
红蓼①渡头秋正雨,印沙鸥迹自成行。整鬟②飘袖野风香。 不语含颦③深浦④里,几回愁煞棹船郎。燕归帆尽水茫茫。
【注】 ①蓼(liǎo):一年生草本植物,多生于水中,味苦,可作药用。红蓼:开红花的水蓼。②整鬟:梳理发鬟。③含颦:愁眉不展。④浦:水滨。
12.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词的上阕写沙滩上秋雨中的渡头,水边长着紫红色的蓼花,鸥迹成行,描绘出渡头的寂静、幽远。
B.“整鬟飘袖野风香”给读者留下了佳人站在渡头要干什么的悬念;“整鬟”,在这里不仅有“盛装”的意思,还包含着“女为悦己者容”的意思。
C.词的上阕给读者在听觉上的是风雨声,在视觉上的是热色的红蓼花、成行的沙鸥足迹和盛装的佳人,在嗅觉上的是佳人和野花的芳香。
D.词的末句,从表面上看来,燕归、帆尽、水茫茫,都是写景,而深含着的至真至切的怀人之情,却紧扣读者的心扉,一切都在“不语”中。
解析:选A。A项,“寂静、幽远”有误,应为“苍凉、寂寞”。
13. 下阕的首句“不语含颦深浦里”在整首词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答:
解析:从“不语含颦深浦里”这句词在整首词的位置上来分析结构方面的作用,分析要注意指出是如何“承上”和“启下”的。
答案:承上启下的作用。“不语含颦”的人就是上阕“整鬟飘袖”的佳人,这是承上。为什么“不语含颦”,这是启下,也是词人安排的又一个悬念。紧接着“几回愁煞棹船郎”写佳人心事重重地皱着眉,默默地立在渡头,又不要摆渡、放舟,所以“愁煞”船夫。
第3课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回旋舞
◎语林撷英
1.再不提起过去,痛苦或幸福,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海子《秋日黄昏》
2.如果不能带来麦粒,请对诚实的大地,保持缄默,和你那幽暗的本性。——海子《重建家园》
3.我要成为宇宙的孩子,世纪的孩子,挥霍我自己的青春,然后放弃爱情的王位,去做铁石心肠的船长。——海子《眺望北方》
4.远方除了遥远一无所有,遥远的青稞地,除了青稞一无所有,更远的地方更加孤独。
——海子《远方》
◎诗海拾贝
春 雪
韩 愈
新年①都未有芳华②,
二月初③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
故穿庭树④作飞花。
【注】 ①新年:指农历正月初一。②芳华:芬芳的鲜花。③初:刚刚。④庭树:花园里的树木。
【赏析】 这首咏雪诗是很有特色的,在借物抒情中把雪拟人化,赋予其生命力和人的意识情感,再通过其行为动作表现了对春的渴望之情。这样,物与人合,从而表现出诗人对美好春天的期盼,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作者档案
简介
海子(1964~1989),原名查海生,安徽省怀宁人,中国现代诗人。1979年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大学期间开始诗歌创作。1983年自北大毕业后分配至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工作。1984年创作成名作《亚洲铜》和《阿尔的太阳》,第一次使用“海子”作为笔名。1989年3月26日在山海关卧轨自杀
作品
二百五十余首优秀抒情短诗,《太阳七部书》,即诗剧《太阳》《断头篇》《但是水,水》、长诗《土地篇》、第一合唱剧《弥赛亚》、仪式和祭祀剧《弑》、诗体小说《你是父亲的好女儿》,等等
评价
在中国当代诗坛,海子常常被评价为“一个诗歌时代的象征”和“我们祖国给世界文学奉献的一位具有世界眼光的诗人”。作为20世纪80年代后期新诗潮的代表人物,海子在中国诗坛占有十分独特的地位
◎人物颂歌
孤独的吟唱者
你一生短暂却成就卓著,是当代学院派新诗人的代表。你的情感清纯、明净、世俗化的背后蕴蓄着复杂和矛盾。“面朝大海”本来是面对空旷、虚无,但你独具慧眼,竟然看出了“春暖花开”。“春暖花开”是你的“心画”,是梦想的温柔之乡,寄托着你无限渺远的情思遐想。
你是一个孤独的吟唱者,一个内心空灵的诗人,但又是一个精神的富足者,永远沉湎于自己想象中的精神家园。思想者总是孤独的,一个人的思想越是深刻,他就越难在生活中找到知己。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清醒,往往意味着痛苦!
◎背景探寻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海子不被人理解,四次失恋,寂寞而凄凉地徘徊在封闭而贫穷的生活之中。在单调与孤独之中写作,又不被人认同,连诗歌的发表都极不顺畅。1989年初,海子回了趟安徽,可是他的家乡依旧是那么封闭而贫穷。在家里,他的农民父亲甚至有点儿不敢跟他说话,他的家人谁也不能理解他的思想和写作。他从小就为不能摆脱封闭而贫穷的环境伤透了心,后来又陷入生命中艰难的境地,最终选择了弃绝生命,1989年3月26日在山海关卧轨自杀。
他那短暂却灿烂的一生正如西川所说:“像一颗年轻的星宿,争分夺秒地燃烧,然后突然爆炸。”《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写于自杀前两个多月,是“爆炸”前的真实感情流露。
一、认读字音
(一)单音字
眷属(juàn)
(二)多音字
(1)亲 (2)属
二、辨识字形
(1) (2)
(3)
三、近义辨析
1.祝福 祝愿
课本
原句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巧辨
巧析
祝福:除夕祭祀天地,请求赐福。也泛指祈神赐福或祝人平安幸福。
祝愿:本谓向神祷告,以求实现自己的愿望。后表示良好愿望。
2.灿烂 璀璨 绚烂 烂漫
课本
原句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巧辨
巧析
灿烂:侧重光彩鲜明耀眼,用于各种事物。
璀璨:侧重色泽鲜明,用于珠玉。
绚烂:义同“灿烂”,多用于具体事物。
烂漫:①颜色鲜明美丽;②坦率自然,毫不做作。
通过对“从明天起”“只愿”等关键诗句的理解,理解海子的幸福观以及诗人挥之不去的悲凉。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每一节分别写了什么?请简要概括。
答:
[明确] 第1节:渴望幸福(独享快乐)。第2节:分享幸福(分享快乐)。第3节:祝福别人,坚持自己(快乐膨胀,追求精神)。
1. 在诗的第1、2节中,有几个“从明天起”?为什么要说“从明天起”,这有什么“弦外之音”,这意味着什么?
答:
[明确] 有三个。从明天开始,一方面意味着昨天、今天的诗人可能活得并不幸福,于是他下定决心要做一个和大家一样获得幸福的人,我们知道“明天”常常让人产生憧憬,不是有首歌就叫“明天会更好”吗?这同时也表现了诗人渴望融入到尘世生活中去。但,明天又往往是不确定的,这其实也就暗示了诗人他可能始终无法获得幸福。
2. 诗人为什么要告诉亲人自己所向往的幸福图景?
答:
[明确] 诗人想表达自己有心孝敬父母,但不能改变他们的贫穷,有心关爱弟弟,但不能使他们走出封闭,自己内心那种痛苦、无奈、愧疚的复杂心情。目的是让亲人明白自己的一片苦心。这里诗人运用“闪电”这个意象,清楚地告诉读者:诗人心中明白,那田园牧歌般的平凡普通、自由温馨的生活,对自己来说,是“闪电”一样可望而不可即的一种美丽愿望。
3.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句中为何加上“尘世”?
答:
[明确] 作者在生活中面临着生命中两难的境地:选择尘世的幸福则可能意味着放弃伟大的诗歌理想;弃绝尘世的幸福生活则可能导致弃绝生命本身。海子最终选择了后者。憧憬,说明自己痛苦之根源在于追求不为人所理解的诗歌理想而弃绝尘世幸福。
4. 诗中四次提到“幸福”,含义有何不同?
答:
[明确] 前三次“幸福”是海子的幸福,是在海边有所房子,“喂马,劈柴,周游世界”。这种幸福是远离尘世喧嚣的幸福,是海子虚拟的精神上的幸福。第四次“幸福”是对陌生人的祝福,“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是现代尘世生活中的幸福。
5.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一句中的“只愿”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
[明确] “我只愿”的意思是:尘世的幸福是众人的,与我无关,我只愿偏安一隅,独守内心童话般的精神世界。诗人把祝福留给了世人,而他自己却不甘于过这种生活。他刚对世人表露出赤诚的心怀,很快就转过身去,面朝大海,背对大陆和众人。现实方面,他肯定了世俗生活的幸福;精神方面,他独守了自己诗歌的理想。现实与精神、愿望与追求,两相矛盾,不可调和,表现了诗人孤傲超俗、独守清高的性格特点。
从《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首诗洋溢的积极、乐观的情调来看,海子应该是一个非常热爱生活、向往幸福的人,那么为何他在不久之后,会选择卧轨自杀这一极端的做法来结束自己的生命呢?对于海子之死你是如何看待的?
[探究结论] (示例1)可以说是“尘世”不能容纳海子这个出身贫寒的天才,逼得他转过身去背对尘世,面朝大海,去寻找春暖花开的幸福的天堂。海子对自由温馨的普通生活充满了向往和渴望,对尘世不能容纳他充满了无奈和不满,他的诗歌蕴含着对尘世中邪恶奸险的极大愤怒和控诉。面对现实,“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表达的是一种诗人对“尘世”的失望和愤激之情,海子最终选择了一条也许是最彻底的路,完成了和这个世界的和解。
(示例2)也许,诗人追求的是一种超越现实的境界,是一种绝对的纯美!可是现实的世界给他带去的往往是一种丑陋的东西,于是形成了一种心理的落差,产生了一种不能调节的失衡。也许海子所感悟的精神世界已经达到了一种超我的境界,除了死亡能给他解脱,他迈不出更高的脚步了!所以,只能说诗人就是一个朦胧的哲人,一个浪漫的疯子,一个超然的圣人。也许自杀不是一种值得赞同的方式,但是既然他选择了,就一定有他的理由,我们无须加以定论!
诗的层次、思路、谋篇布局的梳理与分析题
1.题型特点
它着眼于对写作层次和思路的梳理,写作顺序和线索的分析以及构思布局的把握。题干带有明显的如“线索”“顺序”“思路”等用语。一般采用以下设问方式:
(1)这首诗某某句在结构上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2)请分析这首诗在结构上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3)诗歌某某句在谋篇布局方面有什么特点?
2.答题要点
不管考查角度如何变化,都要建立在对诗的层次、思路的把握基础之上。为此,首先,需具备一些诗词结构常识。如诗歌讲究“起”“承”“转”“合”四字要诀,词分上下片,中间一般要过渡。其次,重要的是要善于从“转换”上弄清思路层次。如“转”是如何在时间变化、空间转换、内容特点上“转”的,词要看中间的过渡是从什么过渡到另一方面的。
诗的构思,虽考的不多,但要注意诗的表现形式和内在联系。如四句诗常常是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
情,写景是为了后面的抒情,也就是上联与下联之间的关系,写景与抒情之间的关系。
总之,诗歌中行文结构包括诗句的衔接、过渡、铺垫、照应、转折以及点题、明志等,就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来说,在篇首有总启下文、做铺垫等,在篇中有衔接过渡、承上启下等,在篇末有总结全篇、深化主旨等。
3.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诗歌行文结构的特点;(2)结合诗句分析这种特点;(3)指出这样安排诗歌结构有怎样的表达效果或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等。
[应用] 请同学们尝试用本方法解答[落实应用案]中的相关题目。
巧取细节入诗,表达内心矛盾情感
【课内挖掘】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首诗巧取生活细节,以质朴、本真的语言表达出自己内心的矛盾情感。从“喂马,劈柴,周游世界”“关心粮食和蔬菜”,把“幸福的闪电”告诉每一个人,对世人的真诚祝愿,“只愿面朝大海”等细节中,我们可以窥探作者内心物质与精神的矛盾纠葛。
【技巧指导】
诗词中如何描写细节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没有细节描写,就没有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个性的人物形象。成功的细节描写会让读者印象深刻,提高作品的可读性。
细节描写看似闲笔,可有可无,其实都是作者精心的设置和安排,不能随意取代。细节描写在诗词中同样有极强的感染力,正所谓“虽是毫末技艺,却是顶上功夫”。
诗词中如何描写细节呢?金圣叹说:“一花、一瓣、一毛、一鳞、一焰,其间皆有极微。”细节源于诗人敏锐的目光和辨细察微的精神,是对生活素材的提炼和典型化,往往从人物的动作、心理或物象的显著特征入手,用极俭省的笔墨将丰富的意蕴和驰骋想象的内容熔铸在凝练的语言中。如贺知章《回乡偶书》中的“笑问客从何处来”,综合运用情态细节和语言细节,仅一“笑”一“问”两个细微的动作,就把老归故里、乡人不识的凄凉生动地再现于读者面前。
【针对训练】
请以“背影”为题,写一首简短小诗,注意细节描写。
?范文示例
背 影
转身/抬腿/扬长而去
【课内挖掘】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应该是所有人的梦想,在这首诗里能感受出诗人善良、真挚的情感,想“做一个幸福的人”,这样的愿望是我们每个人的梦想。在诗歌最后,诗人对“陌生人”也送出了无限的祝福,让人读时心头一暖。
[适用话题] 梦想 追求
【运用范例】
20世纪60年代,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有一个梦想,他希望有一天白人与黑人可以拥有同等的权利,世界上不同肤色的人都能被温柔以对。
1989年,诗人海子有一个梦想,他希望有一天能做一个幸福的人,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如今,阿里巴巴的创始人马云说: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我梦想,太阳升起之时,我与大地上的万物一起苏醒。平静地生长,风调雨顺,安详宁静。
我梦想,蓝天之下,有清风掠过,沉重的身体变得轻灵。每一次呼吸,都幻化成云朵,千姿百态,随心所欲。
我梦想,在自己熟悉的城市,无论走到哪个角落,一公里内都有我的朋友,敲响每一扇房门,都会有热情的笑脸相迎。
我梦想,一生都有朋友相伴,喜乐有分享,冷暖有相知。同量天地宽,共度日月长。
我梦想,相知者能相爱,相爱者能相知。有相怨,无相恨,人间太平。
我梦想,老者慈善从容,幼者聪颖无忧。少年有理想,壮年有担当,老年有依归。
我梦想,得意者不嚣张,失意者不猥琐。富贵者不跋扈,贫穷者不落魄。成功者有天地,失败者有退路。
我梦想,睡眠深沉,在幽长的甜黑之乡,脱胎换骨,重新生长。
我梦想,人们衣食无忧的同时,更能内心无忧。生活脱贫,精神脱困。
我梦想,有朋自远方来,岁月不改其性,红尘不染其心,倾心畅谈,大杯痛饮。
我梦想,远游之日无牵挂,居家之时无妄思。行无羁,思无邪。
我梦想,长河悠远,岁月无痕,大地不老,阳光普照。
我梦想,生活变成一幅画或一首歌,绿色是主色调,健康是主旋律,用绿色健康赋予生活最美的真谛。
诚信的馨香
漫长而短暂的人生旅途中,曾经耳闻过尔虞我诈,也曾目睹过世态炎凉,总想寻一方静谧的圣土,躲避人世间所有的污秽,播下诚信的种子,育出美丽的家园。
有一天,突然听到一位哲人的话:诚信如一枝玫瑰,送给别人,手有余香。于是,心弦被轻轻拨动:世界如此之大,我为何只看到阴暗的乌云,却忽视了蔚蓝的晴空呢?我为何只苛求别人,而忽略自己呢?诚信是相互的,付出你的诚信才能得到真心!
诚信如一枝玫瑰,百花园中它最美——美得娇艳欲滴,美得摄人心魄。热恋中的诚信是两颗心碰撞产生爱情火花的催化剂,月光中的喃喃细语,小河边的山盟海誓,无一不是诚信的结晶。诚信,让一切建立在金钱与地位上的“爱情”失色;诚信,让天下所有有情人冲破羁绊终成眷属;诚信,是人世间创造美丽的女神。
诚信如一枝玫瑰,百花园中它最美——美得无瑕,美得高贵。送人一枝玫瑰,给世间一缕馨香。人生旅途中,我们有多少携手相伴的朋友?我们会遇多少次肝胆相照?我们会做多少次投桃报李?我们又有多少美丽温暖的回忆?当我们因悲观地观望那转瞬即逝的流星而慨叹时,是谁鼓励我们去看流星飞逝那一刻的柔美?是朋友,是充满诚信的朋友!朋友是人生道路上不可或缺的同路人,诚信则是维系朋友心灵的纽带,只有它才可以创造人世间最为宝贵的友情。
诚信如一枝玫瑰,百花园中它最美——美得赤诚,美得销魂。诚信是创造人间真情的使者。漫漫人生路,总有朝夕相处的亲人,多少叮咛,多少呵护,多少孝心,多少无私,都表明亲情是世间最无瑕的珍宝,同样也需要诚信滋润。没有诚信,骨肉相残、手足反目同样令世人惊骇。
诚信,你是人类精神的缔造者:有了你,世间会少许多尔虞我诈,少许多世态炎凉。
诚信,你是维系世间温情的纽带:有了你,人们不会再感到冬日严寒,有了你,人们时时刻刻都会感到春天的温暖。
诚信,你是一支美丽而馨香的玫瑰,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片玫瑰园,不要吝啬我们心中的玫瑰,轻轻地微笑着摘下一朵,再轻轻地微笑着送给我们身边的人,世间将会多一缕馨香。
朋友,请送出你我手中的玫瑰!这样,你我都会时时刻刻感受到甜蜜与馨香!,【佳作赏析】
语言优美,是本文的一大亮点。全文行文流畅,遣词精当,句式选择准确,并能恰当地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显露出作者厚实的语言功底和较高的文学素养。
【写作借鉴】
1.学开头
以诗的语言表达自己美好的愿望,开篇开门见山,点明中心。
2.学设文眼
“诚信如一枝玫瑰”,是文章的“文眼”,全文围绕这句话展开想象和联想,贯串“美得娇艳欲滴”“美得无瑕”“美得赤诚”三个片段,形散而神聚。
3.学结构
文章亮出观点后,分别从爱情、友情和亲情的角度阐释了诚信的价值。
4.学修辞
纵观全文,作者运用了比喻、引用、对比、排比、反复等多种修辞手法。比如,作者把“诚信”比作“种子”“玫瑰”“纽带”等,化抽象为具体,十分生动、形象。又如,作者把“尔虞我诈”比作“阴暗的乌云”,把诚实守信比作“蔚蓝的晴空”,非常贴切、传神;同时“乌云”与“晴空”又构成对比,爱憎之情,洋溢在字里行间。再如,作者在第二段,间接引用的某位哲人的名言:“诚信如一枝玫瑰,送给别人,手有余香。”既准确地点明了全文的主旨,又使文章具有理性的思考。更值得称道的是作者在第三段至第五段,均以“诚信如一枝玫瑰,百花园中它最美,美得……美得……”作开头,既运用了比喻,又构成了反复,一唱三叹,气势磅礴,激情奔放,感人至深。此外,作者还运用了排比句,如“漫漫人生路,总有朝夕相处的亲人,多少叮咛,多少呵护,多少孝心,多少无私”等,句式整齐,结构紧凑,一气呵成,情深意笃,富于感染力。
5.学结尾
结尾形象而生动,再次点明题旨。本文是一篇议论性散文,既有散文的感染力,又有议论文的说服力。
“猎取善良”透支社会信用必须被叫停
这两天,一名患白血病5岁小女孩父亲的手记刷爆了微信朋友圈。人们纷纷转发并主动为小姑娘捐款,然而社会大爱的温暖剧情却出现反转,女童父亲被揭家底丰厚却“卖惨”博同情,配合微信公众号营销。真诚和善良一次次遭遇“套路”,唯利是图背后透支的是整个社会的信用。在传播边界日益消弭的互联网环境下,如何呵护善良不被猎取,是全社会面对的新考题。
面对微信朋友圈里的熟人转发,人们往往更加缺乏免疫力。所以一篇千余字的文章能够在收获数十万阅读和点赞的同时,连续几天让多个微信公众号的打赏额达到封顶的5万元。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却遭遇剧情反转:接治女孩的医院证明,需自付的治疗费不过三万余元。而这名在广东有多处房产的父亲,却靠“卖惨”募集了数倍于自付费用的公众捐款。这岂能不让每一个献出爱心的人心寒?
诚然,身患重病的孩子得到了帮助,这个温暖的事实让人们感到欣慰。但如果放任善良被肆意窃取变卖,博名、博利、涨粉,让大众一次次经历狼来了式的愚弄,最终恶果便是整个社会的信任被透支。这种社会信任的透支将导致真正需要帮助的孩子在怀疑中失去求生的最后机会。
靠人们的善心牟利其实是一种精神“碰瓷儿”,甚至还带有道德绑架的色彩。在微信朋友圈里,转发赞赏这类募捐的帖子成了“热心人”的入门证,而如果不转发,则会担心是否会被朋友贴上“冷血”的标签。即使有人对募捐故事的真实性心存疑虑,顾及朋友面子,也往往选择沉默。
微信打赏的方式不属于“捐赠”的法律范畴。在互联网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不断拉近的今天,信息传播的范围越来越广、速度越来越快,每个人的善良也发挥着前所未有的作用。互联网捐助必须追求更多“程序正义”,因为善心不应该成为营销套路猎取的目标,“猎取善良”透支社会信用必须被叫停。(新华社)
(时间:45分钟 分值:50分)
一、语言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隆冬之际,西伯利亚的寒流(笼罩/席卷)欧亚大陆,狂风肆虐,草木凋凌,而那些春天的元素——温暖、雨水、绿叶、鲜花,都集结在位于热带的海南岛。海南岛就像一艘花船,(系/停)在雷州半岛上,满载寒冷大陆的梦幻与想象。每年,从广州向漠河,春天昼夜兼程,都要进行一次生命版图的(扩展/扩充)。他像赤足奔跑的孩子,一路上用稚嫩的声音轻轻呼唤,于是万物苏醒,盛装应和,可谓“东风好作阳和使,________”。迢迢旅程中,气候的巨大差异,导致众多物种只能有限地参与这一盛会。木棉花花朵硕大,是南国花中豪杰,“一声铜鼓催开,千树珊瑚齐列”,但她终究无法走出岭南。当春天行经长江、黄河流域时,出场的是桃花、杏花等新主角,“桃花嫣然出篱笑,________”,然而她们却无法追随春天深入雪国,陆续抱憾退出,随后登场的便是白杨、连翘等北国耐寒植物。
1.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席卷 系 扩展 B.笼罩 停 扩展
C.席卷 停 扩充 D.笼罩 系 扩充
解析:选A。席卷:形容卷东西像卷席子一样;迅速有力地掠过。笼罩:广泛覆盖的样子。文段中说的是“寒流”,用“席卷”恰当。“系”有“拴”的意思,文段中说“海南岛就像一艘花船”,用“系”更为生动形象。扩展:向外伸展。扩充:扩大充实,使增多。文段中指“版图”,用“扩展”恰当。
2.文中加点的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肆虐 凋凌 B.集结 昼夜兼程
C.版图 稚嫩 D.嫣然 抱憾退出
解析:选A。A项“凋凌”应为“凋零”,泛指花的凋谢、零落。后也用来比喻人的死伤离散。
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诗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逢草逢花报发生 只恨春归我未归
B.万柄莲香一枕山 只恨春归我未归
C.逢草逢花报发生 似开未开最有情
D.万柄莲香一枕山 似开未开最有情
解析:选C。第一个空的上文说的是春天刚刚来到的景象,所给出的诗句上句是“东风好作阳和使”,“东风”也就是春风,同样表明文中写的是初春景象,“万柄莲香一枕山”写的是盛夏景象,所以应选用“逢草逢花报发生”。第二个空所给出的诗句上句是“桃花嫣然出篱笑”,“笑”写出了桃花刚要绽开还没有完全开放的样子,陈述对象是“桃花”,用“似开未开最有情”恰当。
4.下列对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一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诗人歌唱“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说明诗人已经从孤寂中走出来,要迎接美好的幸福生活了。
B.诗歌中连用了三个“从明天起”,这表明了作者要和过去的“我”彻底决裂的情感。
C.海子虚拟的尘世生活主调是田园牧歌式的,他很想生活得世俗一些,但因其脱离现实而难以实现。
D.《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具有自由率真的抒情风格,使得这首诗有一种童真般的色彩和吸引力。
解析:选A。 诗人没有从孤寂中走出来。
5.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句子。(4分)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面朝大海,心是平静的,所以能够呼吸海风,呼吸花香;眼神是平静的,所以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想是平静的,所以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生活就是幸福。
答案:看到蓝色中的单纯 看到深邃 触摸到幸福
感受到温暖 平静
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
传统节日的全媒体传播,不仅大大提升了传播的速度,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尤其是节日生活即个人或群体如何过节的内容,比如节日饮食、节日服饰、节日活动、节日心情感悟等。此外,它也密切了传承与传播的关系,传承重点在纵向传递,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者是传统节日两种不同的存在方式,本来关联性不强,但现在关系甚大。
答案:①而且大大丰富了传播内容 ②传播则强调横向传递
二、阅读提升(30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7~8题。 (9分)
亚 洲 铜
海 子
亚洲铜,亚洲铜
祖父死在这里,父亲死在这里,我也将死在这里
你是唯一的一块埋人的地方
亚洲铜,亚洲铜
爱怀疑和爱飞翔的是鸟,淹没一切的是海水
你的主人却是青草,住在自己细小的腰上,守住野花的手掌和秘密
亚洲铜,亚洲铜
看见了吗?那两只白鸽子,它们是屈原遗落在沙滩上的白鞋子
让我们——我们和河流一起,穿上它吧
亚洲铜,亚洲铜
击鼓之后,我们把在黑暗中跳舞的心脏叫做月亮
这月亮主要由你构成
7.诗歌开篇连续三次写“死在这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4分)
答:
解析:注重分析“死亡”代表的意义,诗人表述这种“死亡”表达的意义等。
答案:诗歌开篇强调“死亡”,祖父——父亲——我,连续三次“死在这里”,一方面表现了对这片生活的土地的怨恨,同时表达了诗人对这片土地的深爱。
8.第三节中,诗人为何要我们穿上屈原的“白鞋子”?(5分)
答:
解析:由屈原的不惜以生命去追求富国强民的勇者形象分析,可以看出诗人要我们穿上“白鞋子”表现出来的意义。
答案:穿上屈原的“白鞋子”象征着要走屈原一样的路,表现了诗人对屈原不惜以身殉国这一壮举的认同与肯定。在诗人看来,只有穿上屈原的“白鞋子”,不畏走屈原的路,才能使“亚洲铜”超越现实,走向和平与安宁。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9~11题。(12分)
未选择的路
弗罗斯特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
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
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但我却选择了另外一条路,
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
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虽然在这条小路上,
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
那天清晨落叶满地,
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
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
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
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
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9.诗人虽然写了选择的路,但重点却放在未选择的路上。题目也表明了这一点。既然是选择,为什么重点又要写未选择呢?(4分)
答:
答案:其实未选择也就是选择,你没有选择的,你所放弃的,表明你就选择了另外的人生道路。因此,未选择其实也就是选择。正是生活中许多人对于选择的不满,才更加产生了对未选择的怀恋。所以这首诗中诗人念念不忘的是那一条未选择的路,而不是已经选择的路。这也正是人生的真实写照。这样写给这首诗增加了忧郁的情绪。
10.诗人为什么说“荒草萋萋”“幽寂”却显得“诱人”“美丽”? (3分)
答:
答案:那里“人迹”很少,是有待开垦的处女地,有许多的未知有待发现。
11.请你说说本诗中的“路”包含了什么深刻的含义,从中能悟出什么人生哲理。(5分)
答:
答案:诗人表面上似乎是在写自然界的道路,但实际上暗示的却是人生之路。悟出的人生哲理:人生的道路千万条,但一个人一生中往往只能选择其中一条,而且人生之路“难以再回返”,所以必须慎重;人生道路上不要随波逐流,而要经过自己的思考,作出独立自主的选择。一旦选择好自己的人生道路,无论是充满荆棘,还是一帆风顺,最终是要达到自己的目标。
(三)阅读下面的词,完成12~13题。(9分)
浣溪沙 红蓼渡头秋正雨
薛昭蕴
红蓼①渡头秋正雨,印沙鸥迹自成行。整鬟②飘袖野风香。 不语含颦③深浦④里,几回愁煞棹船郎。燕归帆尽水茫茫。
【注】 ①蓼(liǎo):一年生草本植物,多生于水中,味苦,可作药用。红蓼:开红花的水蓼。②整鬟:梳理发鬟。③含颦:愁眉不展。④浦:水滨。
12.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词的上阕写沙滩上秋雨中的渡头,水边长着紫红色的蓼花,鸥迹成行,描绘出渡头的寂静、幽远。
B.“整鬟飘袖野风香”给读者留下了佳人站在渡头要干什么的悬念;“整鬟”,在这里不仅有“盛装”的意思,还包含着“女为悦己者容”的意思。
C.词的上阕给读者在听觉上的是风雨声,在视觉上的是热色的红蓼花、成行的沙鸥足迹和盛装的佳人,在嗅觉上的是佳人和野花的芳香。
D.词的末句,从表面上看来,燕归、帆尽、水茫茫,都是写景,而深含着的至真至切的怀人之情,却紧扣读者的心扉,一切都在“不语”中。
解析:选A。A项,“寂静、幽远”有误,应为“苍凉、寂寞”。
13. 下阕的首句“不语含颦深浦里”在整首词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答:
解析:从“不语含颦深浦里”这句词在整首词的位置上来分析结构方面的作用,分析要注意指出是如何“承上”和“启下”的。
答案:承上启下的作用。“不语含颦”的人就是上阕“整鬟飘袖”的佳人,这是承上。为什么“不语含颦”,这是启下,也是词人安排的又一个悬念。紧接着“几回愁煞棹船郎”写佳人心事重重地皱着眉,默默地立在渡头,又不要摆渡、放舟,所以“愁煞”船夫。
课件56张PPT。第3课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第一单元 向青春举杯 祝福灿烂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