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科学四下《9雨的形成》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冀教科学四下《9雨的形成》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3-31 11:13: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雨的形成》
内容结构:
本课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本单元所学的知识、能力,尝试探究“雨是怎样形成的”。是对本单元所学知识的归纳和应用。 学情分析: 我班学生从总体来看口头表达和观察能力方面有较好的基础。大家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但由于年龄特点,他们还不能从事较为独立、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有待于教师进一步指导。这一时期是培养学生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的重要时期。
设计理念:
小学科学课,综合了社会生活诸多自然常识,对于开发学生的智慧,启迪学生的心灵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亲身经历的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因此,我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情况,采用了探究教学法,设计了以下环节:
引导观察,让学生在丰富的情感体验中学科学;
激活思维,让学生在大胆提出问题中学科学;
指导实验,让学生在真正动手动脑中学科学;
组织讨论,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中学科学。
教学目标:
探究目标:
能通过观察生活中一些有趣的现象,提出想研究的问题。
能独立提出要研究问题的假设,并能设计模拟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
3、能选择不同的方法和材料进行研究。
4、能根据漫画写一篇科普童话,向其他人介绍水的三态变化。
情感目标:
能与其他同学愉快地交流自己的观点。
知识目标:
能用自己的话说明什么叫凝结。
通过实验,明白“雨是怎样形成的” 。
本课重点: 创造条件,使学生尽可能独立地探究雨的成因。
本课难点: 组织学生自行探究雨的形成实验。
教学准备:
冰块 、玻璃 、 酒精灯 、 烧杯等。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谈话: 同学们,我跟刘谦哥哥学了一个魔术,能用木棍把可乐瓶打出汗来,你们想不想看呢?
老师进行演示,学生观察。
换瓶可乐,让学生敲打。
师提出疑问:为什么只有我敲的这瓶才流汗呢?
让学生动手摸一摸,说出两瓶可乐的不同之处。
探究活动
小水珠从哪里来
过渡:在平时的生活中,你还遇到过类似的现象吗?
学生自由发言;
展示课件,增强大家对凝结现象的兴趣和理解;
看完这些图片,你们有什么疑问吗?(小水珠从哪里来的?)
小组讨论。
指名发言。
师质疑:有水蒸气就会出现水珠吗?如果是的话,为什么我手中一瓶有水珠一瓶却没有?﹙水蒸气要遇冷才能变成小水珠。﹚ 有什么方法可以证实你们的说法?(实验证明) 过渡:大家回答得真好!今天我们学习雨的形成。先来做一个实验。通过这个实验,就能很好地解答刚才的问题了。
小组做实验:
每组派一个代表上来拿热水。
各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点燃酒精灯。
把烧杯中的水加热。
同时把培养皿扣在烧杯上。
熄灭酒精灯。全体组员观察实验结果。 (学生做实验,教师巡视。)
各组派代表发言。
小结。
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你知道雨是怎样形成了的吗?
板书:
雨的形成
遇冷 水蒸气→小水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