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树的故事》
教学设计:
一 教材分析
《大树的故事》
1.强调趣味性,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感兴趣的事物,以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强调探索性,采用全新的设计思路,以利于学生想像力的发展。
3.突出学生的学习活动方式,淡化强调学科特色的倾向。第一,认识与理解线条、形状、色彩、质感等基本造型要素,并能运用对比与和谐、多样与统一等组织原理进行造型活动,激发想像力和创新意识。第二,体验绘画造型及表现情感的乐趣,产生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
二 学情分析
课本以大树彩照及儿童课堂活动情景的照片,充分展现了孩子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及大胆创造的动机,并给人以充分联想。面对刚刚升入一年级的学生对于新鲜有趣的故事游戏无不深深地吸引着孩子们的目光,感化孩子们的心灵,作为教师既要明确整体的美术课程目标又要掌握儿童心理、生理的发展规律。因此,本课教学本着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原则,横向加强美术学科与其它学科间的联系,纵向地拓展美术教学领域,呈现教学内容,通过对大树的认识与理解,提高环保意识,让学生在观察、体验、记忆、想象来表现自己的生活感受,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及创造性思维。
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听、看、“大树的故事”使学生认识和感受大树的美,和大树的组成部分。
2.过程与方法目标
使学生从小便开始了解绘画表现可以这样画,也可以那样画,不仅方法是多样的,而且形式也是多样的,可以用不同的工具材料去创造,这样不仅可以使教学在工具材料上有选择性,同时也启迪了师生的创造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教学互动,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自然万物的友善精神,增强环保意识和与他人的交流、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对“大树”的认识与理解,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挖掘记忆功能、锻炼思维,培养学生“团结、竞争、合作的能力。
难点:感知并讲说大树的故事,大胆、自由地进行造型表现。
五 课时安排与作业安排:
课时:1课时
作业安排:通过基本绘画,完成对大树的造型 。
六 教学方法:
1.创设情境,激发生活的情
通过创设富有“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用充满“情”的双手去创造这美丽的世界、美好的生活。
2.实践体验,感受生活的奇
小学生处于充满“好奇心”的年龄阶段,当这两“奇”碰撞在一起时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断为学生提供创造动手实践的机会,使学生在实践中找到知识、找到方法,亲手绘画表现情感。
3.共同参与,体验生活的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因此,在教学时根据教材的需要,合理地运用“有趣”的事物或活动来引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玩中学”,使学习成为一项有趣的活动。
七 教学手段
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情景导入法,谈话法,拟人法,直观演示法、合作探究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一个充满学习兴趣、学习愿望的氛围,通过大量图片展示和教师直观讲解演示,辅助学生感受、品味、实践、体验、学会基本的绘画技能。
八 教具准备
自制课件、范图、彩纸、水彩笔、油画棒。
九 教学过程
教学思路:游戏导入 → 师生合作 → 启发想象
分组绘画→ 表现的多样性
(一)游戏导入 师生合作
教师放课件“小鸟”叫声,问学生:“都有那些小鸟在叫”。学生展开想象,打开记忆闸门,把自己生活中熟知的小鸟都说了出来。老师演示撕画小鸟 → 学生参与一起撕画小动物 → 游戏(出示范图)引导学生“找一找都有哪些小动物在玩捉迷藏的游戏?”学生兴趣高涨!随即提问学生:“它们都在哪藏着呢?”以拟人地教学手法引出“大树伯伯”,再一次师生共同合作小鸟的家。在游戏中引出课题《大树的故事》。
(二)欣赏思考 环保教育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及认知能力,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带领学生欣赏和认识自然界中大树的造型景观。通过几只调皮可爱的猴子导入本课的知识点:“大树是由几部分组成的”。提出问题:“夏天树上长满了叶子,我们就可以在树下干什么”?启发学生和生活紧密相连,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使美育真正起到陶冶情操、全面育人、净化心灵的作用。
(三)启发想象 分组作画
本课采用探究性学习方法展开教学,老师出示4棵大树模型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共同探讨如何运用不同形式来表现“大树的故事”。
学生作画(教师巡视)
(四)作业要求:
1.分组完成作业。
2.每组派代表向全班同学介绍本组作品。
3学生发表自己看法。
(五)课堂评价
学生展示本组作品,再一次体现同学之间合作精神和与他人合作所取得成功的喜悦。
展评并组织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学生向大家介绍自己的作品。培养表达能力,锻炼交际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延伸与拓展:以一段大树故事的道白,向学生展现人与自然和谐的美,揭示生态平衡的重要性,从而更增强了学生们的环保意识。看一段环保宣传画进行环保教育,渗透环保意识,要懂得爱护树木。(感悟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绿色生命的情感)
十 课后反思:
本课型属“造型.表现”,遵循本领域的教学特点,在课程设计中我把立足点放在了贴近学生生活经验和感兴趣的事物上,强凋课程的趣味性。在学习活动中我采用全新的设计思路,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始终以探索者的身份融入到教学中去。
首先,“创设情景,激发生活的情”。 我通过创设富有“生活化”的教学情景来激发学生的情感。我以小鸟清脆悦耳的“叫声”导入,使学生从听觉上产生互动,从而将他们带领到一个美的世界,为教师提供最佳切入点。所以,我觉得为学生营造一个充满学习兴趣,学习愿望氛围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实践体验,感受生活的奇。”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处于充满“好奇心”的年龄阶段,当这两“奇”碰撞在一起时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断为学生提供创造动手实践的机会,使他们通过观察、体验、想象及在动手实践中找到知识、找到方法,亲手绘画表现情感。
再次,“共同参与,体验生活的趣。”教师应以学生为本,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不仅教书也要育人,因此,我本着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原则横向加强美术学科与其它学科间的联系,纵向拓展美术教学领域,呈现教学内容,通过对大树的认识与理解,提高环保意识,让学生在观察、体验、记忆、想象中来表现自己的生活感受,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及创造性思维。
总之,通过“大树故事”这一课实践,使我对课程改革满怀信心,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的把新课改理念融入到教学中。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更上一个台阶。
板书设计:
外形:千姿百态
大 树 的 故 事 色彩:五彩缤纷 范图(随堂)
结构:树叶、树枝、树干、树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