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58张PPT。第一单元 我有一个梦想2 我有一个梦想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 (时间:45分钟 分值:40分)
一、语言运用(20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茶峒地方凭水依山筑城,近山一面,城墙俨(yǎn)然一条长蛇,缘山爬去;临水一面则在城外河边留出余地设码头,湾泊(bó)小小蓬船。
B.喊声,笑声,千万双脚的跺(duò)地声震天动地;喧嚣不时加剧,涌向大阶梯的人流不时折回来,乱作一团,搅成漩(xuàn)涡。
C.回归自然,首先要把自己回归成一个散淡的村野之人,居所当然也应毫无市侩(kuài)气息,彻底消融(róng)于自然,如雨入湖。
D.一支蘸(zàn)了胭脂的画笔,任你在时光的镜中怎样涂抹,也描摹(mó)不出最初的滋味,曾经的风景再美,也只是曾经而已。
解析:选C。A.蓬船—篷船;B.漩xuán涡;D.蘸zhàn。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A.记忆远不如它本身那么确定,而是始终处于遗忘和被遗忘的持续斗争中,也就是说,我们仅仅能拾起历史的碎片、断裂的痕迹、稍纵即逝的且几乎无法理解的人类命运。
B.规模宏大设计独特的重楼环屋建筑群以其考究的营造方式和内在装饰,极大地超越了中国历史建筑内装,在古代建筑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C.专家指出,“高考移民”损害高考的公正性,但学生是无辜的,各地政府都应以人本角度出发,维护莘莘学子的权益,加强户籍、学籍管理,防堵漏洞。
D.美国政治家发表评论文章表示,现在的美国不需要一个新的马丁·路德·金,因为当下的年轻人运动有着这个时代的新特色。
解析:选D。A项,搭配不当,“拾起”“历史的碎片”可以,但不能和“痕迹”“命运”搭配;B项,成分残缺,应为“超越了中国历史建筑内装的传统”;C项,结构混乱,应将“以人本角度出发”改成“从人本角度出发”。
语病之成分残缺
句子要表达完整的意思,就要结构完整,如果结构不完整,表达意思就不清楚,就会出现“成分残缺”的毛病。
学校宿舍、教学楼等人群密集区,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学生掌握火灾中自救互救相当重要。
[分析] “掌握”缺少宾语,应为“掌握火灾中自救互救的方法”。
面对电商领域投诉激增的现状,政府管理部门和电商平台应及时联手,打击侵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分析] “打击”缺少宾语中心语,应为“打击侵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不当行为”。
[拓展积累] 高考常见的成分残缺有以下几种:
(一)缺主语
1.主语套在介词短语中,造成主语残缺
在这部电影中,刻画了一个女知识分子的典型。
[分析] “在……中”,介词短语,作状语,句子没了主语。删去“在”和“中”。
2.暗中更换主语造成残缺
《王老虎抢亲》中江南才子周文宾男扮女装,被王老虎抢回家,把他送到妹妹王秀英房中。
[分析] 前句主语是周文宾,后句主语是王老虎,在“把”字前加“王老虎”。
(二)缺谓语
不恰当的省略丢掉了谓语,造成残缺。
在校长领导下,我校形势,师生干劲十足。
[分析] “形势”怎么样?没有交代。应在“形势”后加上“大好”。
(三)缺宾语
王老师荣获校先进工作者。
[分析] “荣获”缺少宾语,后面应加“的称号”。
(四)缺介词
他有说不清的后悔,道不明的愧疚,怎么就和自己同过患难,共过生死的朋友分道扬镳了呢?
[分析] “和”字后再加一个“与”字。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4题。
在浩荡的黄河岸边,有一座独具魅力的历史文化名城——吴堡。“邑枕黄河”的吴堡,是陕北通往华北的桥头堡。在吴堡黄河古渡旁,矗立着吴堡的红色地标“毛主席东渡纪念碑”。沿着黄河岸边格外崎岖的山道,汽车一路颠簸,开上吴山,地势在纵横沟壑和成林枣树掩映下不断升高。[甲]吴山之巅,有一座石城环山抱水,拔地通天:东以黄河为池,西以悬崖为堑,南为绝壁天险,北为咽喉狭道。[乙]这就是名闻天下的华夏“第一石城”——古吴堡石城。千余年来,吴堡虽饱经战争创伤,却始终“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从未被破城。这座无坚不摧的天堑雄堡,使吴堡成为享誉天下的“铜吴堡”。[丙]古吴堡石城年代久远,据成书于唐代的《元和郡县志》记载:“刘裕子刘义真于长安,遂虏其部,筑城以居之,号曰吴儿城。”石城不大,城内建筑大部分为石砌窑洞式;各式建筑星罗棋布,错落有致,遍布全城。
3.文段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矗立 B.格外
C.无坚不摧 D.星罗棋布
解析:选C。C项,无坚不摧:形容力量非常大,没有什么坚固的东西不能摧毁。此处不合语境,可以改为“坚不可摧”。故选C。
4.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甲 B.乙 C.丙
解析:选B。双引号表示特定称谓,华夏“第一石城”改为“华夏第一石城”。注意特定名称的起始范围,这里显然应该把“华夏”置于双引号内。故选B。
5.把下面的短句变成一个长句,可以增删个别词语。(3分)
我梦想有一天,幽谷上升,高山下降,坎坷曲折之路成坦途,圣光披露满照人间。
答:
答案:我梦想着幽谷上升、高山下降、坎坷曲折之路成坦途、圣光披露满照人间的那一天。
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为了保护自己,变色龙经常换上与环境接近的颜色。人们对此有一种根深蒂固的看法,以为变色龙①____________________,就可以变成什么颜色。其实,②____________________。蜥蜴类动物的皮肤变色③____________________,温度和光线是其决定因素,而且每种蜥蜴能变什么颜色也是固定的。
解析:语段的话题是“变色龙变颜色”,传统观点认为,变色是动物的主观愿望,科学证明,变色需要有外在条件。①处,是人们的错误的看法,即变色龙变色不需要条件,根据下文“就可以变成什么颜色”可知,应填“想变成什么颜色”之类的内容。②处,“其实”引出转折的内容,根据下文对上文“根深蒂固的看法”的否定,可填“事实并非如此”之类的内容。③处,对下文“温度”“光线”进行总结,可填“是需要外在条件的”之类的内容。
答案:示例:①想变成什么颜色 ②事实并非如此 ③是需要外在条件的
二、阅读提升(2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7~10题。
要为自由而战
——为影片《大独裁者》所写的演讲词
查尔斯·卓别林
遗憾得很,我并不想当皇帝,那不是我干的行当。我既不想统治任何人,也不想征服任何人。如果有可能的话,我倒想帮助任何人,不论是犹太人或是基督徒,是黑种人还是白种人。
我们都要互相帮助,做人就是应当如此。我们要把幸福建筑在别人的幸福上,而不是建筑在别人的痛苦上。我们不要互相仇恨,互相鄙视。这个世界上有足够的地方让人生活。大地是富饶的,是可以使每一个人都丰衣足食的。
生活的道路可以是自由的、美丽的,只可惜我们迷失了方向。贪婪毒化了人的灵魂,在全世界筑起仇恨的壁垒,强迫我们踏着正步走向苦难,进行屠杀。我们发展了速度,但是我们隔离了自己;机器应当是创造财富的,但是它们反而给我们带来了贫困;我们有了知识,反而看破了一切;我们学得聪明乖巧了,反而变得冷酷无情。我们头脑用得太多了,感情用得太少了。我们需要的不是机器,而是人性;我们更需要的不是聪明乖巧,而是仁慈、温情。缺少了这些东西,人生就会变得凶暴,一切也都完了。
飞机和无线电缩短了我们之间的距离。这些东西的性质,本身就是为了发挥人类的优良品质,要求全世界的人彼此相爱,要求我们大家互相团结。现在世界上就有千百万人听到我的声音——千百万失望的男人、女人、小孩——他们都是一个制度下的受害者,这个制度使人们受尽折磨,把无辜者投入监狱。我要向那些听得见我讲话的人说:“不要绝望啊!”我们现在受到苦难,这只是因为那些害怕人类进步的人在即将消逝之前发泄他们的怨恨,满足他们的贪婪。这些人的仇恨会消失的,独裁者会死亡的,他们从人民那里夺去的权利会重新回到人民手中。只要我们不怕死,自由是永远不会消失的!
战士们,你们别去为那些野兽卖命啊!他们鄙视你们,奴役你们,统治你们,吩咐你们应当做什么,应当想什么,应当具有什么样的感情!他们强迫你们去操练,限定你们的伙食,把你们当牲口,用你们当炮灰。你们别去受这些丧失了理性的人的摆布了,他们都是一伙机器人,长的是机器人的脑袋,有的是机器人的心肝。可是你们不是机器!你们是人!你们心里有着人的爱!不要仇恨啊!只有那些得不到爱的人才仇恨别人,只有那些丧失了理性的人才仇恨别人!
战士们!不要为奴役而战斗,要为自由而战斗!《路加福音》第十七章写着:神的国度就在人的心里(在你们心里)——不是在一个人或一群人的心里,而是在所有人的心里!在你们的心里!你们人民有力量——有创造机器的力量,有创造幸福的力量!你们人民有力量建立起自由美好的生活,使生活更有意义。那么,为了民主,就让我们使出力量来吧,就让我们团结在一起吧!就让我们进行战斗,建设一个新的世界——一个美好的世界。它将使每一个人都有机会,它将使青年人都有光明的前途,老年人都有安定的生活。
那些野兽也就是用这些诺言窃取了权利。但是他们是在说谎!他们从来不去履行他们的诺言,他们永远不会履行他们的诺言!独裁者自己享有幸福,但是他们使人民沦为奴隶。现在就让我们进行斗争,为了解放全世界,为了消除国家的弊政,为了消除贪婪、仇恨、顽固,让我们进行斗争,为了建立一个理智的世界——在那个世界上,科学与进步将使我们所有的人获得幸福。战士们,为了民主,让我们团结在一起!
哈娜[注],你听见我在说什么吗?不管你在哪里,你抬起头来看呐!抬起头来看呐,哈娜,乌云正在消散,阳光散射进来!我们正在离开黑暗,进入光明!我们正在进入一个新的世界——一个更可爱的世界。那里的人将克服他们的贪婪、他们的仇恨、他们的残忍。抬起头来看呐,哈娜,人的灵魂已长了翅膀,他们终于要振翅飞翔了。他们飞到了霓虹里——飞到了希望的光影里。抬起头来看呀,哈娜!抬起头来看呀!
一九四三年
【注】 哈娜:卓别林母亲的名字,当时已去世十年。
7.第三段中“贪婪毒化了人的灵魂,在全世界筑起仇恨的壁垒,强迫我们踏着正步走向苦难,进行屠杀”一句有怎样的深刻含意?(4分)
答:
解析:这句话是对战争的形象说法,揭示了战争的残酷性和给全世界带来的灾难。
答案:战争使人变得缺少人性,冷酷无情,凶暴残忍,互相屠杀,使全世界充满苦难。
8. 第五段中“野兽”和“机器人”实际上指的是什么?作者为什么这样称呼他们?(5分)
答:
解析:这两个词语都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结合演讲中批判的对象分析即可。
答案:指独裁者。因为他们丧失了理性,仇恨别人,贪婪残忍,缺乏人性,所以,作者称他们为“野兽”和“机器人”。
9.这篇演讲词在语言上具有怎样的特点?请简要举例分析。(5分)
答:
解析:从这篇演讲词遣词造句的特点入手,抓住作者使用的修辞手法分析即可。
答案:(1)这篇演讲词多用短句,形成语句简短有力、气势铿锵的特点,很好地表达了演讲人对独裁者的愤恨,有很强的反战性。(2)在修辞手法的使用上,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使文辞优美,不仅给人以战斗的力量,也给人以艺术的享受。
10.有人认为本文中提倡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帮助,彼此友爱,互相团结,因此充满了人道主义精神,是爱的颂歌。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请说明理由。(6分)
答:
解析:结合这篇演讲词的正副标题可知,这种说法只是看到了这篇演讲词的表面,没有理解文章的实质。
答案:不同意。从文章的正副标题看,本文是一篇号召人们为自由而战斗的演讲词,是一篇充满激情的战斗宣言。文章虽然提倡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帮助,彼此友爱,互相团结,但这只是对人们提出的要求和希望,目的在于号召人们推翻独裁者,消除贪婪、仇恨、残忍,建立一个充满自由与幸福的美好世界。因此,本文并非是爱的颂歌,而是一篇战斗的檄文。
2 我有一个梦想
◎语林撷英
马丁·路德·金名言集锦
1.我们必须接受失望,因为它是有限的,但千万不可失去希望,因为它是无穷的。
2.如果你不能飞,那就奔跑;如果不能奔跑,那就行走;如果不能行走,那就爬行。但无论你做什么,都要保持前行的方向。
3.历史将会记录,在这个社会转型期,最大的悲剧不是坏人的嚣张,而是好人的过度沉默。
4.生命的意义在于活得充实,而不在于活得长久。
5.有信心地踏出第一步,你不需要看到整个楼梯,只要踏出第一步就好。
6.如果你的梦想还站着的话,那么没有人能使你倒下。
7.我们从绝望的大山中砍出一块希望的石头。
◎诗海拾贝
昼 梦
[唐]杜甫
二月饶睡昏昏然,不独夜短昼分眠。
桃花气暖眼自醉,春渚日落梦相牵。
故乡门巷荆棘底,中原君臣豺虎边。
安得务农息战斗,普天无吏横索钱。
【赏析】 此诗题为“昼梦”,前四句写昼梦之由,笔触浓丽,所写春景暖意融融;五、六句记梦中所见,描绘惨淡险恶的环境;末二句就昼梦所见发表议论,充分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对贪官污吏的憎恨,对人民的无限同情,以及对清明政治的向往。全诗前后所写虽有景物气氛的不同,但春景的描写,是为写心境愁惨服务的,诗人以对美好春光的描写反衬忧国忧民的心情。故贯穿全诗的感情是悲哀沉重的。
◎作者档案
【简介】 马丁·路德·金(1929~1968),1963年8月在组织争取民权运动集会时发表了这篇演讲。他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致力于民权运动。在争取民族平等的斗争中,遵循非暴力抵抗原则,于1964年获诺贝尔和平奖。1968年3月被种族主义分子枪杀。现在每年1月的第三个星期一被美国国会定为以马丁·路德·金命名的全国性纪念日
【作品】 《我有一个梦想》《阔步走向自由》《我们为何不能再等等》
【评价】 美国浸礼会黑人牧师,非暴力民权运动领袖
◎人物颂歌
追求自由平等的马丁·路德·金
他希望美国人能放下种族、肤色,黑人得到和白人一样的平等的没有肤色的界限,没有种族的歧视,放下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与排斥,放下成见,团结互助,和谐大同。
53年前他在林肯纪念堂前向25万人发表了著名的演说《我有一个梦想》,为反对种族歧视、争取平等发出呼号。迫使美国国会在1964年通过《民权法案》宣布种族隔离和种族歧视政策为非法政策。
他是1964年度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有“金牧师”之称。
他领导的人权运动为少数族裔争取了进步的机会,可谓“前人种树,后人乘凉”,今天少数族裔能够在政界占有一席之地,也受益于当年他的努力。他给全美国乃至全世界带来了希望。
他就是马丁·路德·金。
美国把每年1月的第三个星期一定为“马丁·路德·金日”,并且将这一天定为法定假日。以纪念他和他所倡导的希望、团结的理念。
马丁·路德·金在临终前曾说过,他最希望被后人记住的,不是诺贝尔奖,不是他写的书,也不是他获得的其他荣誉,而是他为大众所做的事。
◎背景探寻
美国1861年的内战,虽然解放了黑奴,但美国的种族隔离仍然持续,尤其在南部,黑人不能入读白人学校,不能在招待白人的餐厅进餐,不能与白人乘坐同一辆公共汽车,或必须让座给白人。
美国的黑人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展开争取民权的运动。南部一名黑人妇女拒绝让座给白人而被捕,激起连续的抗议活动。当时在教会当传道士的马丁也投入到争取黑人民权运动的行列。1963年8月28日,25万人响应马丁的号召,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游行,争取立法保障黑人的权利。马丁在林肯纪念馆前的石阶上,对群众发表了这篇著名的演说《我有一个梦想》,希望有一天黑人可以和白人平等地生活在一起。
◎掌握常识
演 讲 词
1.概念
演讲词是就形势或重大问题,在集会上发表的讲话、演说的讲稿。它是进行宣传和工作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文体。演讲词一般具有以下特点:针对性强,根据听众的职业、思想、文化状况、心理、要求等确定讲什么和怎样讲;中心突出、感情深挚,即善于抓住听众最关心的一个问题讲透它,善于用自己的热情去激发听众;语言通俗易懂,形象生动。这样,才能达到宣传和教育听众的目的。
2.分类
演讲词有三种类型:
①叙事型: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辅以适当的议论和抒情。通过对人物、事件的记叙描述,表达演讲者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的本质和规律。
②说理型: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具有正确深刻的论点,使用具有说服力的论据,进行富有逻辑性的论证。
③抒情型:以抒情为主要表达方式,在演讲中抒发演讲者的爱恨悲喜等强烈感情,对听众动之以情,以“情”这把钥匙来开启听众的心灵。
一、认读字音
(一)单音字
束缚(fù) 义愤填膺(yīng) 兑现(duì)
后嗣(sì) 侈谈(chǐ) 枷锁(jiā)
白雪皑皑(ái) 蜕变(tuì) 大放厥词(jué)
履行(lǚ) 骇人听闻(hài) 心急如焚(fén)
(二)多音字
(1)挣 (2)济
(3)宁 (4)撒
二、辨识字形
(1) (2)
(3) (4)
(5) (6)
三、积累词语
1.义愤填膺:胸中充满义愤。
2.安之若素:遇到不顺利情况或反常现象,像平常一样对待,毫不在意。
3.无济于事:对于事情没有什么帮助;对于解决问题没有什么作用。
4.大放厥词:原指极力铺陈辞藻,现在多指夸夸其谈,大发议论(含贬义)。
四、近义辨析
1.保障 保证
课本原句
因此今天我们要求将支票兑现——这张支票将给予我们宝贵的自由和正义的保障。
巧辨巧析
保障:保护,使不受侵犯和破坏,对象是生命、财产、权利等。也指起保障作用的事物。
保证:担保,担保做到;确保既定的要求和标准不打折扣。也指作为担保的事物。
2.蜕变 嬗变
课本原句
我们不能容许我们的具有崭新内容的抗议蜕变为暴力行动。
巧辨巧析
两个词都是动词,都有“变化、改变”的意思。“蜕变”强调性质的改变和转化。“嬗变”重在表明一种过程的演变。
3.骇人听闻 耸人听闻
课本原句
今天我们在这里集会,就是要把这种骇人听闻的情况公之于众。
巧辨巧析
“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
“耸人听闻”,故意说夸大或惊奇的话,使人震惊。
1.理解文中比喻句的含意。 2.把握文章结构。
1.马丁·路德·金的“梦想”是什么?
[明确] 消除种族隔离政策,让民主、平等、自由真正深入到黑人生活的每个方面、每个角落。
2.根据作者的演讲概述当时美国黑人的生存状况。
[明确] 黑人是种族歧视和种族隔离制度的受害者,他们经济上受压榨,物质上贫困无依,居住在贫民区或成为流亡者,经常受到警察难以形容的野蛮迫害,无人身安全,活动范围受控制,不能与白人享有同等的人身自由,基本的选举权等政治权利被剥夺。总之,他们是美国这个第一世界中的第三世界。
1.请赏析“黑人仍生活在物质充裕的海洋中一个穷困的孤岛上”这句话。
[明确] 句子运用对比手法,将“海洋”与“孤岛”,“充裕”与“穷困”进行对比,深刻揭示了黑人的悲惨遭遇。
2. “这一庄严宣言犹如灯塔的光芒,给千百万在那摧残生命的不义之火中受煎熬的黑奴带来了希望。它的到来犹如欢乐的黎明,结束了束缚黑人的漫漫长夜。”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 比喻。形象地揭示了《解放黑奴宣言》给美国黑人带来的巨大希望与影响,与后来美国黑人的实际境遇形成了鲜明对比。
理解文中比喻句的含意
理解重要句子的含意是现代文阅读的基本要求之一,也是高考现代文阅读题的必考题型,作为重点句子之一的比喻句,往往生动形象,内涵丰富,是历年高考的考查重点。
方法归纳:
1.寻找本体,解释比喻义
理解词语的含义,必须透过词语的表面义,体味其深刻的内涵。比喻是由本体、喻体、喻词构成的,我们可以用本体来解释喻体,将含蓄的句子转化为具体化的阐释。
2.联系语境,概括比喻义
要准确、透彻理解比喻的含意,必须把句子放到文章具体的语境中来解读,通过对句子前后内容的分析,来弄清句子的含意,正所谓“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一般来说,所要解释的具体句子的比喻义的答案往往就在前面的句子或后面的句子中,考生只要稍加整合即可。
3.紧扣主旨,理解比喻义
文章中重要的比喻句大多是揭示文章主旨、内涵丰富、富有哲理的语句,联系作品的主旨来理解比喻句的含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解读方法,也就是说,要在通读全文、准确理解作者写作意图的情况下来解释比喻句的含意。
4.体会情感,把握比喻义
蕴藏着作者深厚情感的比喻句往往是文章中信息量最大、含金量最高的句子。我们必须结合语境,把握作者思想感情的脉搏,才能抓住比喻句的精神内核。
[应用] 请同学们尝试用本方法解答[落实应用案]中的相关题目。
3. 如何理解第五段中“就有色公民而论,美国显然没有实践她的诺言。美国没有履行这项神圣的义务,只是给黑人开了一张空头支票,支票上盖着‘资金不足’的戳子后便退了回来”这两句话?
[明确] “空头支票”是个巧妙的比喻。自林肯总统签署《解放黑奴宣言》以来,黑人在法律上就有了和白人一样的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但现实却如此令人失望:美国政府没有履行自己的诺言,就像空头支票一样,听起来不错,却没有实际意义。用“空头支票”作比,生动形象,从而撕破了政府的虚伪外衣,促使听众放弃幻想,更加清醒地投入战斗。
4.“如果忽视时间的迫切性和低估黑人的决心,那么,这对美国来说,将是致命伤。”这句话的含意是什么?
[明确] 黑人如果得不到与白人同等的自由、平等的生活,斗争就不会结束,就将继续动摇这个国家的基础。
5.马丁·路德·金为什么会有如此的梦想?他将怎样实现这一梦想?
[明确]
原 因
策 略
美国没有兑现百年前给黑人自由的诺言,黑人仍然生活在受歧视和贫困的环境中,今天讨回权利已是迫不及待的事,如若不能实现,美国将出现叛乱
原则
不使用暴力,因为暴力易造成更大的情感伤害
态度
团结大多数白人,由此能获得更多的认同和支持
目标
黑人必须获得自由,不达到目的绝不满足
信念
长期斗争才能成功,胜利总会到来
6. 文章的标题是“我有一个梦想”,但文章在第十八段才提到“我的梦想”,那么,前十七个自然段在文章中的作用是什么?能否删去?
[明确] 从体裁上看,本文是一篇演讲词,演讲词首先要有针对性,从作者来讲,马丁·路德·金是美国黑人民权运动的领袖。文章首先从黑人所面临的现实谈起,体现了演讲的针对性和必要性,也正是由于有这样的现实,作者才产生了那样的梦想。同时也暗示人们,只有推翻这样的现实,才会使梦想变为现实。从二者之间的关系看,前者是后者的渊源,是后者产生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结果。所以前一部分必不可少,不能删去。倘若删去,会使后面的梦想缺乏基础,使文章显得突兀,感召力和说服力大大下降。
马丁·路德·金的梦想是为黑人在美国争得民主、自由与平等。结合现实,谈谈你怎样看待人与人之间的民主、自由与平等。
[名师指津] 民主、自由、平等是人类的共同追求。
[我的理解] 马丁·路德·金的梦想在当时的美国是奢望,他本人也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但他却为实现这一梦想树立了一面旗帜,无数爱好民主、自由、平等的人,前仆后继,为实现这一梦想而努力。现在的美国,黑人得到普遍的平等权利,就是最好的证明。
这个问题还可以放大到人与人之间的平等,这关系到一个社会的和谐。社会发展的前提是和谐,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是共同繁荣,共同幸福,这是我国古代“天下大同”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我们现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
运用排比,增强气势
【课内挖掘】
本文大量运用排比句式,增强演讲效果。如第三段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揭示了黑人生活贫困,精神备受歧视,没有安全感和归宿感的悲惨现实,给听众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文章最后“让自由响自……”领起的排比句,进一步表明了斗争的目标,表达了对自由和平等的渴望,描绘了斗争的美好前景。排比语句的使用,使作者表达的内容更加丰富,思想更加深刻,语气更加强烈,感情更加充沛,能产生排山倒海的气势和一泻千里的激情,增强了演讲的表达效果。
【技巧指导】
在写作中运用排比手法
1.灵活运用排比点亮开篇结尾
凤头展彩,豹尾余响。巧用排比开头,整篇文章便如“春云初展,鲜花含露”,能叫人“一见钟情”。结尾时用排比收束全文,可以突出主旨,使文章“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如《香雪·红梅》开头:从小听大人讲“牛郎织女”的美丽爱情,看纸鸢飞翔蓝天的动人画面,听“贵妃醉酒”的京剧片段……中国的传统文化如此清晰地刻在我的记忆里,仿佛是一篇铭文,让我的心灵毫无保留地接受着东方文化的洗礼。结尾:啊,这一树红梅,让我明白了,让我顿悟了,让我感受了——红梅的魅力,在于它那“一片丹心向阳开”的忠诚,在于它那“飞雪迎春到”的勇气,在于它那“且为忠魂舞”的深情!
2.灵活运用排比段构文
主要是用于段与段之间,即段的排比。如《我有一个梦想》中“我有一个梦想”领起的连续的排比段落使得这篇演讲充满了真挚的感彩,气韵流转,一气呵成。
【针对训练】
请运用排比手法,以“信念”为话题,写一个200字左右的作文片段。
?范文示例
马丁·路德·金有一个信念,一个梦想,这个梦想给他信心,他说:“凭借这信心,我们能够将我们国家刺耳的争吵声,转化为歌颂手足之情的优美交响乐章。”最终梦想实现了。特蕾莎修女有一个信念,坚守住这个信念,她用博爱,用善良,向世人传递着爱与上帝的旨意。曼德拉有一个信念,二十七年的黑夜终于结束,旭日冉冉升起,温暖着每一个黑人。戴高乐有一个信念,终于,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了。中华民族有一个信念,坚守住心中的信念,东方的巨龙腾飞在世界的上空!
让我们坚守心中那份信念,用淡泊、从容看待挫折,用雄心、热情报效祖国,用执着、壮志追随梦想,用青春、智慧乘风破浪,用奔跑击碎怒吼的狂风,用激情融化寒冷的冰雪,用执着迎接黎明的第一缕曙光!
【课内挖掘】
马丁·路德·金怀揣着几代人的梦想,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为受苦受难的黑人同胞们找到了一条光明之路——利用非暴力手段来抵制种族隔离和压迫。面对民众,他用激情洋溢的演讲,激发广大黑人同胞争取自由、民主、平等权利的热情。他毕生为追求黑人的自由而努力,最终为此献出了生命。而他用生命和鲜血追求的梦想今天已部分地变成了现实,鲍威尔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黑人国务卿,赖斯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黑人女国务卿,奥巴马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黑人总统,这些都是很好的证明。
[适用话题] 追逐梦想、民主、平等。
【运用范例】
追溯着历史的车轮,我看到了麦哲伦环游世界的身影,他用广阔的胸怀迎接波澜壮阔的惊涛,用梦想书写着生命的力量与责任。纵使行程中遭到土著人的屠戮,他也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后人沿着他梦想的轨迹,走向世界。收回目光,我看到了马丁·路德·金的梦想,残酷的现实一次又一次地打击着这位“追梦者”,但他不仅没有放弃,反而最终让梦想变成了现实。我们要向他们学习,做一名执着的追梦者!
在诺贝尔和平奖授奖仪式上的演说(节选)
马丁·路德·金
我接受诺贝尔和平奖的时刻,正是美国2 200万黑人从事一场创造性的战斗,以结束种族不公正的漫漫长夜的时刻。我代表民权运动接受这个奖,这个运动正以坚定的信念和蔑视危险的勇气向前发展,以建立一个自由与公正的制度。我深知,就在昨天,我们的那些呼唤兄弟情谊的孩子们却受到消防水龙头的喷射、警犬的吠咬乃至死亡的回击。我深知,就在昨天,那些争取选举权的年轻人却被虐待和杀害;就在昨天,仅仅在密西西比州就有四十多座黑人教堂被炸毁或焚烧。我深知,我的人民正在令人萎靡不振和痛苦不堪的贫困深渊里饱受折磨。
我代表这个运动获得和平奖,是对以下事实的深刻认同:非暴力并非是对我们时代的至关重要的政治与道德问题的回答——人类必须克服压迫与暴力,而不诉诸暴力与压迫。非暴力并非毫无结果的消极被动,而是一种导致社会变迁的强大的道德力量。世界上所有的人或迟或早都要找到一种和平共处的办法,从而将这首即将来临的茫茫哀歌变成兄弟情谊的赞歌。如果这就是要实现的目标,那么,人们就必须为所有的人类冲突找到一种解决办法,一种排除复仇、侵略和报复的办法。这种办法的基础便是爱。
体现我们对抗行为的内在精神与外在形式的词是非暴力。民权斗争中的非暴力意味着不依赖于斗争的武器。它意味着对那些体现种族歧视与奴役统治的制度和法律采取不合作的态度。非暴力还意味着:在近几年令人痛苦的斗争中,我的人民自己忍受痛苦,而不加诸别人。
非暴力寻求消除作为当代人类重大困境的精神与道德的落后状态。它寻求通过道德手段来达到目的。非暴力是一种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强大而公正的武器:它砍下去时不会造成创伤,而会使挥舞它的人变得高尚。
我今天接受这个奖,心中充满了对美国和对人类的一种永恒的勇敢的信念。我不接受这种观点:失望是对历史的模糊性的最终反应。我不接受这种观点:目前人性的“现存状态”使人在道德上无法企及那种永远与之相对立的永恒的“应然状态”。我不接受这种观点:人只不过是生命的河流中的漂流物和废弃物,无法对其周围正在出现的事件发挥任何作用。
【佳作赏析】
这篇演说是作者在诺贝尔和平奖授奖仪式上的慷慨陈词。和平奖的评委们已认同了作者的做法。演讲词中解释了“非暴力”的含义,即不遵守那些体现种族歧视与奴役统治的制度和法律,同时又不反抗地接受触犯这种制度和法律应得的处罚,而且只针对制度法律而不针对具体的人。在内容上有针对性,结合一定的背景及特殊情况,有的放矢,不泛泛而谈,有启发性,立场鲜明。
【写作借鉴】
1.学排比
第一段作者接连用了三个“我深知”构成一组排比句,展现了黑人的坚定信念及所受到的迫害。
2.学比喻
第二段把黑人从事的创造性战斗比喻成“歌”,不是哀歌,而是赞歌,表达了作者的热切期盼。
3.学用词
第三段连用三个“意味着”,准确生动地解释了什么是“非暴力”。
4.学结尾
文章最后一段用了一组排比,强调了作者勇敢的信念,希望人性的“现存状态”应该达到“应然状态”,即人类文明追求的理想的人性。
让家庭成为厚德之所
最近,电视系列剧《家道颖颖》持续引发热议。在系列剧第一部《回家》里,三个家庭、两代人因生活环境变迁和思想观念差异产生种种矛盾和裂痕,但骨子里那股对家的共同眷念、对血脉亲情的深情怀恋,支撑他们历经风险磨难、克服利益诱惑,最终阖家团圆。心灵中的家园情愫让人魂牵梦绕,现实中的儿女情长令人朝思暮想,家总有一股文化亲和力与情感凝聚力,激发人们相亲相爱、向上向善的自觉担当。家的信仰,早已融入我们的血脉基因。
古人有言:“家之兴替,在于礼义,不在于富贵贫贱。”从四世同堂到三口之家,家庭的规模随时代发展而变化,但家庭作为社会细胞的性质没有变,家庭的生活依托不可替代,家庭的文明作用更不可替代。邓小平与卓琳相濡以沫、从未红过脸的58年婚姻,令人称道。对于邓小平的继母夏伯根,卓琳同样几十年如一日尊敬和善待,奉养老人直到百岁。夫妻情、婆媳情,在这位“红色大姐”身上得到完美呈现。和谐幸福家庭的价值就在于,它不仅是亲情的港湾,更是一个人出则安邦定国、归则立业兴家的坚实后盾。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习近平总书记这样强调。家庭是人生旅程的起点,家风是精神成长的沃土。所谓教育,并不限于学校教育、自我教育,家教在教育领域的地位不容忽视。无论是传统意义上的家规和家训,还是苦口婆心的叮咛嘱咐,乃至潜移默化的言传身教,都会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形成重要影响。习近平总书记曾回忆,小时候,母亲给他讲精忠报国、岳母刺字的故事,“精忠报国”四个字,从那个时候一直记到现在,是一生追求的目标。
在某种意义上,家风和家教,构成了独具家庭特色的“道德共同体”。从家国情怀的深明大义到知书达理的人情练达,再到品学兼优的素质养成,无不仰赖其滋养和浸润。由于儿子焦国庆看“白戏”,焦裕禄专门召开家庭会议,要求子女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严厉又较真的“焦门家风”,让子女们从“不伸手”、艰苦朴素、自食其力的良好品行中受益终生。当年那个“看白戏”的老二焦国庆从军21年,获评军区优秀共产党员;老四焦跃进长期在豫东农村基层岗位上发光发热;老五焦守军参军后两立战功,后来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
“一家仁,一国兴仁。”家庭文明是社会文明高塔的“累土”,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家风好,社会风气好才有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曾语重心长地指出:“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让美德厚植于每个家庭,不仅可以为家庭美满、生活幸福、人生出彩完成奠基,而且可以为实现中国梦激发文明风尚力量。
(时间:45分钟 分值:40分)
一、语言运用(20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茶峒地方凭水依山筑城,近山一面,城墙俨(yǎn)然一条长蛇,缘山爬去;临水一面则在城外河边留出余地设码头,湾泊(bó)小小蓬船。
B.喊声,笑声,千万双脚的跺(duò)地声震天动地;喧嚣不时加剧,涌向大阶梯的人流不时折回来,乱作一团,搅成漩(xuàn)涡。
C.回归自然,首先要把自己回归成一个散淡的村野之人,居所当然也应毫无市侩(kuài)气息,彻底消融(róng)于自然,如雨入湖。
D.一支蘸(zàn)了胭脂的画笔,任你在时光的镜中怎样涂抹,也描摹(mó)不出最初的滋味,曾经的风景再美,也只是曾经而已。
解析:选C。A.蓬船—篷船;B.漩xuán涡;D.蘸zhàn。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A.记忆远不如它本身那么确定,而是始终处于遗忘和被遗忘的持续斗争中,也就是说,我们仅仅能拾起历史的碎片、断裂的痕迹、稍纵即逝的且几乎无法理解的人类命运。
B.规模宏大设计独特的重楼环屋建筑群以其考究的营造方式和内在装饰,极大地超越了中国历史建筑内装,在古代建筑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C.专家指出,“高考移民”损害高考的公正性,但学生是无辜的,各地政府都应以人本角度出发,维护莘莘学子的权益,加强户籍、学籍管理,防堵漏洞。
D.美国政治家发表评论文章表示,现在的美国不需要一个新的马丁·路德·金,因为当下的年轻人运动有着这个时代的新特色。
解析:选D。A项,搭配不当,“拾起”“历史的碎片”可以,但不能和“痕迹”“命运”搭配;B项,成分残缺,应为“超越了中国历史建筑内装的传统”;C项,结构混乱,应将“以人本角度出发”改成“从人本角度出发”。
语病之成分残缺
句子要表达完整的意思,就要结构完整,如果结构不完整,表达意思就不清楚,就会出现“成分残缺”的毛病。
学校宿舍、教学楼等人群密集区,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学生掌握火灾中自救互救相当重要。
[分析] “掌握”缺少宾语,应为“掌握火灾中自救互救的方法”。
面对电商领域投诉激增的现状,政府管理部门和电商平台应及时联手,打击侵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分析] “打击”缺少宾语中心语,应为“打击侵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不当行为”。
[拓展积累] 高考常见的成分残缺有以下几种:
(一)缺主语
1.主语套在介词短语中,造成主语残缺
在这部电影中,刻画了一个女知识分子的典型。
[分析] “在……中”,介词短语,作状语,句子没了主语。删去“在”和“中”。
2.暗中更换主语造成残缺
《王老虎抢亲》中江南才子周文宾男扮女装,被王老虎抢回家,把他送到妹妹王秀英房中。
[分析] 前句主语是周文宾,后句主语是王老虎,在“把”字前加“王老虎”。
(二)缺谓语
不恰当的省略丢掉了谓语,造成残缺。
在校长领导下,我校形势,师生干劲十足。
[分析] “形势”怎么样?没有交代。应在“形势”后加上“大好”。
(三)缺宾语
王老师荣获校先进工作者。
[分析] “荣获”缺少宾语,后面应加“的称号”。
(四)缺介词
他有说不清的后悔,道不明的愧疚,怎么就和自己同过患难,共过生死的朋友分道扬镳了呢?
[分析] “和”字后再加一个“与”字。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4题。
在浩荡的黄河岸边,有一座独具魅力的历史文化名城——吴堡。“邑枕黄河”的吴堡,是陕北通往华北的桥头堡。在吴堡黄河古渡旁,矗立着吴堡的红色地标“毛主席东渡纪念碑”。沿着黄河岸边格外崎岖的山道,汽车一路颠簸,开上吴山,地势在纵横沟壑和成林枣树掩映下不断升高。[甲]吴山之巅,有一座石城环山抱水,拔地通天:东以黄河为池,西以悬崖为堑,南为绝壁天险,北为咽喉狭道。[乙]这就是名闻天下的华夏“第一石城”——古吴堡石城。千余年来,吴堡虽饱经战争创伤,却始终“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从未被破城。这座无坚不摧的天堑雄堡,使吴堡成为享誉天下的“铜吴堡”。[丙]古吴堡石城年代久远,据成书于唐代的《元和郡县志》记载:“刘裕子刘义真于长安,遂虏其部,筑城以居之,号曰吴儿城。”石城不大,城内建筑大部分为石砌窑洞式;各式建筑星罗棋布,错落有致,遍布全城。
3.文段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矗立 B.格外
C.无坚不摧 D.星罗棋布
解析:选C。C项,无坚不摧:形容力量非常大,没有什么坚固的东西不能摧毁。此处不合语境,可以改为“坚不可摧”。故选C。
4.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甲 B.乙 C.丙
解析:选B。双引号表示特定称谓,华夏“第一石城”改为“华夏第一石城”。注意特定名称的起始范围,这里显然应该把“华夏”置于双引号内。故选B。
5.把下面的短句变成一个长句,可以增删个别词语。(3分)
我梦想有一天,幽谷上升,高山下降,坎坷曲折之路成坦途,圣光披露满照人间。
答:
答案:我梦想着幽谷上升、高山下降、坎坷曲折之路成坦途、圣光披露满照人间的那一天。
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为了保护自己,变色龙经常换上与环境接近的颜色。人们对此有一种根深蒂固的看法,以为变色龙①____________________,就可以变成什么颜色。其实,②____________________。蜥蜴类动物的皮肤变色③____________________,温度和光线是其决定因素,而且每种蜥蜴能变什么颜色也是固定的。
解析:语段的话题是“变色龙变颜色”,传统观点认为,变色是动物的主观愿望,科学证明,变色需要有外在条件。①处,是人们的错误的看法,即变色龙变色不需要条件,根据下文“就可以变成什么颜色”可知,应填“想变成什么颜色”之类的内容。②处,“其实”引出转折的内容,根据下文对上文“根深蒂固的看法”的否定,可填“事实并非如此”之类的内容。③处,对下文“温度”“光线”进行总结,可填“是需要外在条件的”之类的内容。
答案:示例:①想变成什么颜色 ②事实并非如此 ③是需要外在条件的
二、阅读提升(2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7~10题。
要为自由而战
——为影片《大独裁者》所写的演讲词
查尔斯·卓别林
遗憾得很,我并不想当皇帝,那不是我干的行当。我既不想统治任何人,也不想征服任何人。如果有可能的话,我倒想帮助任何人,不论是犹太人或是基督徒,是黑种人还是白种人。
我们都要互相帮助,做人就是应当如此。我们要把幸福建筑在别人的幸福上,而不是建筑在别人的痛苦上。我们不要互相仇恨,互相鄙视。这个世界上有足够的地方让人生活。大地是富饶的,是可以使每一个人都丰衣足食的。
生活的道路可以是自由的、美丽的,只可惜我们迷失了方向。贪婪毒化了人的灵魂,在全世界筑起仇恨的壁垒,强迫我们踏着正步走向苦难,进行屠杀。我们发展了速度,但是我们隔离了自己;机器应当是创造财富的,但是它们反而给我们带来了贫困;我们有了知识,反而看破了一切;我们学得聪明乖巧了,反而变得冷酷无情。我们头脑用得太多了,感情用得太少了。我们需要的不是机器,而是人性;我们更需要的不是聪明乖巧,而是仁慈、温情。缺少了这些东西,人生就会变得凶暴,一切也都完了。
飞机和无线电缩短了我们之间的距离。这些东西的性质,本身就是为了发挥人类的优良品质,要求全世界的人彼此相爱,要求我们大家互相团结。现在世界上就有千百万人听到我的声音——千百万失望的男人、女人、小孩——他们都是一个制度下的受害者,这个制度使人们受尽折磨,把无辜者投入监狱。我要向那些听得见我讲话的人说:“不要绝望啊!”我们现在受到苦难,这只是因为那些害怕人类进步的人在即将消逝之前发泄他们的怨恨,满足他们的贪婪。这些人的仇恨会消失的,独裁者会死亡的,他们从人民那里夺去的权利会重新回到人民手中。只要我们不怕死,自由是永远不会消失的!
战士们,你们别去为那些野兽卖命啊!他们鄙视你们,奴役你们,统治你们,吩咐你们应当做什么,应当想什么,应当具有什么样的感情!他们强迫你们去操练,限定你们的伙食,把你们当牲口,用你们当炮灰。你们别去受这些丧失了理性的人的摆布了,他们都是一伙机器人,长的是机器人的脑袋,有的是机器人的心肝。可是你们不是机器!你们是人!你们心里有着人的爱!不要仇恨啊!只有那些得不到爱的人才仇恨别人,只有那些丧失了理性的人才仇恨别人!
战士们!不要为奴役而战斗,要为自由而战斗!《路加福音》第十七章写着:神的国度就在人的心里(在你们心里)——不是在一个人或一群人的心里,而是在所有人的心里!在你们的心里!你们人民有力量——有创造机器的力量,有创造幸福的力量!你们人民有力量建立起自由美好的生活,使生活更有意义。那么,为了民主,就让我们使出力量来吧,就让我们团结在一起吧!就让我们进行战斗,建设一个新的世界——一个美好的世界。它将使每一个人都有机会,它将使青年人都有光明的前途,老年人都有安定的生活。
那些野兽也就是用这些诺言窃取了权利。但是他们是在说谎!他们从来不去履行他们的诺言,他们永远不会履行他们的诺言!独裁者自己享有幸福,但是他们使人民沦为奴隶。现在就让我们进行斗争,为了解放全世界,为了消除国家的弊政,为了消除贪婪、仇恨、顽固,让我们进行斗争,为了建立一个理智的世界——在那个世界上,科学与进步将使我们所有的人获得幸福。战士们,为了民主,让我们团结在一起!
哈娜[注],你听见我在说什么吗?不管你在哪里,你抬起头来看呐!抬起头来看呐,哈娜,乌云正在消散,阳光散射进来!我们正在离开黑暗,进入光明!我们正在进入一个新的世界——一个更可爱的世界。那里的人将克服他们的贪婪、他们的仇恨、他们的残忍。抬起头来看呐,哈娜,人的灵魂已长了翅膀,他们终于要振翅飞翔了。他们飞到了霓虹里——飞到了希望的光影里。抬起头来看呀,哈娜!抬起头来看呀!
一九四三年
【注】 哈娜:卓别林母亲的名字,当时已去世十年。
7.第三段中“贪婪毒化了人的灵魂,在全世界筑起仇恨的壁垒,强迫我们踏着正步走向苦难,进行屠杀”一句有怎样的深刻含意?(4分)
答:
解析:这句话是对战争的形象说法,揭示了战争的残酷性和给全世界带来的灾难。
答案:战争使人变得缺少人性,冷酷无情,凶暴残忍,互相屠杀,使全世界充满苦难。
8. 第五段中“野兽”和“机器人”实际上指的是什么?作者为什么这样称呼他们?(5分)
答:
解析:这两个词语都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结合演讲中批判的对象分析即可。
答案:指独裁者。因为他们丧失了理性,仇恨别人,贪婪残忍,缺乏人性,所以,作者称他们为“野兽”和“机器人”。
9.这篇演讲词在语言上具有怎样的特点?请简要举例分析。(5分)
答:
解析:从这篇演讲词遣词造句的特点入手,抓住作者使用的修辞手法分析即可。
答案:(1)这篇演讲词多用短句,形成语句简短有力、气势铿锵的特点,很好地表达了演讲人对独裁者的愤恨,有很强的反战性。(2)在修辞手法的使用上,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使文辞优美,不仅给人以战斗的力量,也给人以艺术的享受。
10.有人认为本文中提倡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帮助,彼此友爱,互相团结,因此充满了人道主义精神,是爱的颂歌。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请说明理由。(6分)
答:
解析:结合这篇演讲词的正副标题可知,这种说法只是看到了这篇演讲词的表面,没有理解文章的实质。
答案:不同意。从文章的正副标题看,本文是一篇号召人们为自由而战斗的演讲词,是一篇充满激情的战斗宣言。文章虽然提倡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帮助,彼此友爱,互相团结,但这只是对人们提出的要求和希望,目的在于号召人们推翻独裁者,消除贪婪、仇恨、残忍,建立一个充满自由与幸福的美好世界。因此,本文并非是爱的颂歌,而是一篇战斗的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