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3.2 化石告诉我们什么 苏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3.2 化石告诉我们什么 苏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3-31 14:13: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化石告诉我们什么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进化》单元中的第二课。本课中化石对于学生而言是一个陌生而又一下吸引力的新鲜事物,从上节课中学生已了解到对于灭绝的恐龙,是通过恐龙化石将其复制出来的,学生对化石的作用已有简单了解。本节课都是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大量图片、文字资料和化石模型,将有关化石的基本知识呈现给学生,通过指导学生自制印迹化石,了解化石形成过程,理解化石是人类认识远古生物,研究地质运动的重要依据和线索,以及化石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本课中教师还要注重通过马的演变、长颈鹿的形成和地层中化石的位置等事例向学生渗透生物进化的思路,为《达尔文与他的“进化论”》一课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是小学阶段的最高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是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学生的自我意识校强;学生对“化石”比较陌生,大部分学生从未思考过有关化石的问题同时由于很多学生进入青春期或青春前期,所以一般在课堂上爱发言的学生比中低年级少了,但是他们依然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接受有趣的事物,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搜集到的信息,发挥他们自主探究的欲望。
三、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化石。
2、了解化石的形成过程。
3、学习制作模拟印迹“化石”。
4、初步了解化石是人类认识远古生物,研究地质运动的重要依据和线索。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化石的形成过程及化石的作用。
难点:理解科学家面对化石所引发的困惑。
五、教学准备:
1、老师准备:课件,化石实物。
2、学生准备:资料(化石实物、图片)、美工泥、圆棒、树叶、贝壳、鱼骨
六、课时安排:
2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提问导入:(出示恐龙图片)这幅恐龙图片是用相机拍下来的照片吗?为什么不是真实恐龙的相片哪?科学家根据什么描绘恐龙世界哪?
2、学生回答
二、新授课
(一)初步了解化石
1、(出示恐龙化石)对的,科学家就是根据恐龙化石“复原”出恐龙生活的情景。那么除了恐龙有化石之外,还有其它化石吗?(板书:化石)同学们已经查阅了资料,谁来说说你除了恐龙之外还看到哪些化石 ?
2、学生:展示自已收集的资料。(出示学生收集的资料)
3、提问:现在人们在地层中发现了多少类化石哪?同学们看一看,(出示分类表)现在人们发现的化石种类有鸟、鱼、爬行动物、昆虫、植物等等。同学们是不是都想看一看呀?由于时间关系,今天老师选几种,让大家认一认它们是什么化石。(出示图片)
4、学生讨论汇报(老师板书)
5、它们都是什么化石?有完整的生物体吗?不完整地生物叫生物的残骸。这些都是生物的残骸吗?脚印和粪便是什么?(遗迹)如果有个小朋友问你“什么是化石”你应该怎样告诉他哪?(要抓住哪些关键词。)
5、学生讨论。
6、学生总结:化石是在地层岩石中保存的几百万年以前生物的残骸或遗迹。
7、同学们知道了什么是化石,看过真正的化石吗?老师准备化石。大家看一看,(出示化石实物),你看到了什么生物?
8、学生:观察、汇报。
(二)化石的形成
1、提问:同学说的很好,那么大家想过没有,那些古代的生物是怎样跑到岩石中去而被保存下来的哪?
2、学生讨论说说自己的想法。(猜测)
3、同学们说的都有道理,那么科学家们是怎样描述这件事的哪?大家看看课件。(出示课件)谁来描述一下,化石的形成过程可分为几步?同学们说不好,我们看看教材中是怎样描述的
4、描述汇报。(教师板书:硬组织、矿物化、地壳运动、露出来)
5、同学们看了化石的形成过程是不是很神奇呀!有没有疑问?
6、学生讨论提出问题。
7、那些骨骼、牙齿等较坚硬的,形成化石大家可以理解。那些象脚印、粪便这些的软的物质是怎样形成化石的哪?
8、学生讨论
9、介绍脚印、粪便形成遗迹的过程。
(出示人、禽脚印化石)1817年,在美国密西西比河西岸附近的一块石灰岩石板上,发现了两个人类的脚印,长约10.5英寸,脚趾较分散,脚掌平展,与长期习惯于不穿鞋走路的脚印相近。脚步强健有力,脚印自然,各种迹象均表明:其压痕是在岩石很软时踩上去的。据鉴定,这块石灰岩石板有2亿7000万年的历史。
脚印也能成为化石。人或动物踩在泥沙上,造成脚印。泥沙干后,脚印又被另外的物质填满。两种物质都被后来渗进去的矿物质石化后保存下来,但是两种物质的性质不同,软硬不同,容易风化或破坏的程度也不同。一种物质被风化或破坏后,另一种物质便表现为脚印化石。
(出示粪便化石)有的动物的粪便也能成化石。例如,有的肉食动物吃肉时是连着碎骨一起吞下的,粪便里有许多没有被消化掉的碎骨,碎骨不容易腐烂,所以也能成为化石。
(出示琥珀)在波罗地海沿岸和我国阜新地区,远古时期松树密集,小昆虫时常被沾在树脂上,后来地壳变化,这些松树被埋在地下,逐渐石化,形成透明的化石,就叫做琥珀。
(三)制作印迹“化石”模型
1、谈话:现在已经了解了化石的形成过程,想不想亲手制作一个印迹化石模型哪?
2、教师演示。同学们想想还要注意些什么?
3、学生制作并展示学生作品。
(四)化石的发现过程
1、同学们自己制作的“化石”是不是感觉很容易呀!在现实世界里可就不那么容易了。大家看看化石的发现过程(课件)
2、大家看后有什么感受?
3、学生讨论
4、谈话:是不是所有的古代生物都能成为化石?是不是所有的在地层中的化石都能被发现哪?所以我们得到的化石都是非常珍贵的。因此我们一定要爱护化石。
(五)拓展
师:同学们,化石这么珍贵,我们想不想多看一些真正的化石哪?去哪能看到哪?(课件)
三、全课总结
1、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或者有什么疑问?
2、学生总结。
3、大家看同学们送到前面来的“化石”,当我一层一层打开时,特别象什么?(书页)那其中的化石就是书中的文字。所以有人说化石会说话,对不对?你听到它的说话的声音了吗?化石告诉我们什么了哪?
4学生汇报
5、小结:化石告诉我们地球的发展变化包括地质,环境、气候,以及生物的起源,演化及灭亡原因等很多方面的事情。科学家和我们一样也在听化石诉说那些古老年代事情。那么科学家听到了什么哪?大家回家后也查一查资料。下节课继续学习“化石告诉我们什么”。
八、板书设计
化石告诉我们什么
化石:岩层 几百万年以前 生物 残骸、遗迹
化石的形成:硬组织 矿物化 地壳运动 露出来
九、教学资源:课件 图片
十、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谈话: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化石有了一定的了解。谁能说一说!
2、学生回答。(在地壳中,岩石可以根据年代为分一层一层的,化石分布在不同的岩层中。如果把不同年代的岩层比做一本书,那么化石就是书页中的特殊文字。)
3、谈话:要“读懂”这些文字,就没那么容易了。在化石这本书中人们也产生很多的困惑不解已达数百年之久。今天我们就来了解几个困惑。
二、教授新课
1、谈话:下面是科学家感到困惑的几个问题:
(1)出示一些已灭绝物种的图片。科学家发现,许多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种类在地球上已经不存在了。
困惑一:为什么这些生物从地球上永远消失了?
(2)、出示大熊猫、银杏等图片。科学家发现,现在有些生物与原来的生物很相似,变化不大。
困惑二:为什么几千万年后这些生物还是老样子?
(3)、出示始祖马到现代马的演变过程。生物学家发现,不同地层中的一些化石有些相似,其实它们是同一种生物,只是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
困惑三:为什么同一种生物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出现变化?
(4)、出示不同地层中出现不同生物的图片。(书中30)
困惑四:为什么不同年代的地层中会出现不同的生物?它们之间有没有联系?
(5)、观察书中海豚和非洲黑猩猩身体某个部位的骨骼排列.
困惑五:为什么动物肢体的动作方式完全不同,而它们的骨骼排列会如此相似?
2、谈话:人们对于化石还有很多困惑,今天我们就来当一回科学家,请各组选择上面困惑中的一个问题进行讨论研究,作出合理的解释。各组选择其中一个问题进行研究,教师在研究前先了解一下各组选择的问题,进行协调,使每个问题都有小组进行研究。
3、小组进行研讨。(教师巡视,给小组相应引导)
4、各组汇报自己的研究结果。小组交流
(其他小组可提出自己的疑惑。)
5、小结:教师可介绍一些“活化石”大熊猫、银杏、蟑螂、白鳍豚。
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在距今越接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
海豚和非洲黑猩猩的上肢,自上而下,在上臂骨、腕骨、和指骨上的相似点,说明海豚和非洲黑猩猩可能是由一个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的。
6、谈话:对于生物的进化科学家有多重的解释,但并不是所有的解释都是正确的,有些被 证明是错误的。大家想不想参与到其中来?想。那下面我们就选择一个长颈鹿的长颈形成原因的合理解释
7、要求学生阅读对长颈鹿的长颈形成原因的两种解释,并讨论:你倾向于选择哪种解释?为什么?
8、学生阅读讨论、交流。
9、小组汇报(说出你的依据、你的想法)
10、小结:这两种解释都是科学家提出的,都有一定的合理性。
三、课后拓展
收集有关达尔文进化论的资料
四、板书设计
化石告诉我们什么
困惑
活化石
五、教学资源 图片(网络搜寻、畅言)
六、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