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
25 宝葫芦的秘密
1.认识本课“妖、矩、乖”等8个生字,会写“介、绍”等13个生字,正确书写“介绍、声明、妖怪”等1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默读课文。
3.感受人物心理的变化,体会童话的美好。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这块琥珀的样子及价值;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及必备条件。
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相关图片、相关的课件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观看《宝葫芦的秘密》动画片一段视频。激发学生兴趣。
师:其实这部动画片是由一部长篇童话故事改编而成。
2.出示书本封面,自己试着读读书名。
3.介绍书的作者等要素。(大屏幕出示)
《宝葫芦的秘密》这本书是由我国作家张天翼写的,图画由丁午绘制。张天翼(1906—1985)现代小说家、儿童文学作家。张天翼积极从事儿童文学创作,发表了童话《宝葫芦的秘密》《大林和小林》《秃秃大王》《不动脑筋的故事》等。作者想象丰富,能寓教育意义于生动活泼的故事讲述之中,几十年来一直受到小读者的喜爱。看看哪个小朋友的眼睛最亮?在封面上找到了老师介绍的几个名字?
是呀,拿到一本书,我们首先要看封面,了解一下这本书作者等内容。
4.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宝葫芦的秘密》。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把生字词勾画出来多读几遍。
2.只有认真才能有收获,刚才同学们读书识字都很认真,下面检查一下自学情况。
介绍 声明 妖怪 每逢 规矩 脚丫 劈面 幸福 水蜜桃 向日葵
3.指名再读生字词,教师正音。
4.学生分段朗读课文,给课文划分层次。
第一部分(1—4):写我要给大家讲宝葫芦的故事。
第二部分(5—18):写奶奶给我讲宝葫芦里的故事。
第三部分(19—21):我始终想要有一个宝葫芦。
三、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集体默读1—4自然段。
1.读课文,想一想我是在什么情况下听奶奶讲故事的?
奶奶每逢要求我干什么,她就得给我讲个故事。这是我们的规矩。
2.出示句子:
可是我要声明,我并不是什么神仙,也不是什么妖怪。我和你们一样,是一个平平常常的普通人。你们瞧,我是一个少先队员,我也和你们一样,很爱听故事。
用比较的方法,写出“我”的身份,有什么作用?(为后面写让奶奶讲故事打下基础。)
四、课文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上节课学习的我会写的字词。
2.回顾课文,想一想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自由朗读5—18自然段。
1.出示句子:
至于宝葫芦的故事,那我从小就知道了。那是我奶奶讲给我听的。
句中的“从小”“奶奶讲给我听的”说明了什么?(“从小”说明了故事已经影响了我很长时间。“奶奶讲给我听的”说明了奶奶对我的影响很大。)
2.“你爱洗就让你洗。你可得讲个故事。”中的“可得”与哪句话相照应?(这是我们的规矩)
我们的规矩是什么?(奶奶每逢要求我干什么,她就得给我讲个故事。)
3.“于是奶奶又讲了一个——又是宝葫芦的故事。”中的两个“又”字说明了什么?(说明奶奶很擅长讲“宝葫芦的故事”,也暗示着我知道那么多宝葫芦的故事的原因。)
4.那么宝葫芦神奇在哪里?在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大声朗读。
不管张三也好,李四也好,一得到了这个宝葫芦,可就幸福极了,要什么有什么。张三想:“我要吃水蜜桃。”立刻就有一盘水蜜桃。李四希望有一条大花狗,马上就冒出了那么一条——冲着他摇尾巴,舔他的手。
三、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默读课文19—21自然段。
1.朗读第19—21自然段,作者采用什么写作手法?(心理描写,写出了宝葫芦对我的吸引力。)
2.出示句子:
“我要是有了一个宝葫芦,我该怎么办?我该要些什么?”这句话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心理描写)
我什么时候想要宝葫芦?(是在“我”不知道怎样列式子,是在“我”在比赛种向日葵时输掉了,是在“我”和科学小组的同学闹翻了之后的想法。)
从中你可以看出什么?(从中可以看出“我”是一个上进的孩子,也是一个爱好和平,希望和同学和睦相处的孩子。)
4.本文通过对宝葫芦的介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表达了我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
四、作业布置。
阅读书籍《宝葫芦的秘密》,了解更多关于宝葫芦的故事。
宝葫芦的秘密
我要讲故事
奶奶讲故事 向往美好生活
想要宝葫芦
课文学习时,边读边思考,让孩子做到能够自由表达,谈出自己的想法,通过阅读,使学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主人公的内心世界,获得真正属于自己的体验。
课后反思自己,其一,整个过程感觉自己放的还不够,一直在牵引着孩子跟着自己的思路一步步往前走,没有真正放给孩子。其二,环节设计的太多,因此没有了重点,要么重点是品读,要么重点对孩子读书方法的指导,所以整节课下来感觉面面俱到了,但是又面面没有深入;其三,应该多让孩子提出问题,保持阅读过程的新鲜感和完整性,将阅读过程处理为探索和发现的过程,而不是问问题和等待特定的答案。总之,这节课有太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希望通过自己的思考,对班级读书会会有新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