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河中石兽》教学课件(共27张幻灯片)

文档属性

名称 24.《河中石兽》教学课件(共27张幻灯片)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3-31 14:26:16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共27张PPT)


河中石兽
教学课件
人教部编版 初中语文 七年级下册
纪昀

新课导入——“河中石兽”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铁齿铜牙纪晓岚剧照

新课导入——“河中石兽”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一部《铁齿铜牙纪晓岚》,让大文豪纪晓岚更是声名远播,妇孺皆知。纪晓岚不仅官做的大,学问也大得很,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他的散文作品《河中石兽》,去体味纪昀的语言魅力,体会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整体感知——学习目标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1.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训练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
2.学会运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初步读通浅显文言文;
3.理解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整体感知——作家作品
纪昀,字晓岚。乾隆十九年(1754)进士。学问渊博,曾任翰林院编修、侍读学士。因获罪遣戍乌鲁木齐。释放回京后,任《四库全书》总纂官,编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在目录学上贡献很大。著有《阅微草堂笔记》等。
《阅微草堂笔记》是纪昀晚年所作的一部文言笔记小说,题材以妖怪鬼狐为主,但于人事异闻、名物典故等也有记述,内容相当广泛。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整体感知
讲的是一个庙门口的石兽,倒塌到河里,十几年后,人们找石兽的事。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这个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
整体感知
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仅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就根据常情主观作出判断。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整体感知——文章主旨
本文围绕寻找河中石兽这一线索,展开戏剧性的情节,在前三段通过寺僧、讲学家、老河兵对寻找石兽的不同见解的叙述,寓理于事,作者在文末以议论的方式点明自己的观点: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整体感知——划分文章层次
第一层:交代石兽沉落河中的地点和寺僧到下游找没有找着;
第二层:讲学家认为石头埋在沙里只能越埋越深;
第三层:老河兵讲解应当支上游找的理由,按照他的话果然找到石兽;
第四层:由事到理,遇事不能主观推论的道理。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整体感知——写作特色
1.层层铺垫;
2.具有较强的思辨色彩;
3.细节描写增加了文采和可读性。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深入探究——疏通文义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河岸。
寻找。
从前,沧州城南有一座临河寺庙,庙前有两尊面对流水的石兽,据说是“镇水”用的。一年暴雨成灾,大庙山门倒塌,将那两尊石兽撞入河中。庙僧一时无计可施,待到十年后募金重修山门,才感到那对石兽之不可或缺,于是派人下河寻找。
倒塌。
终了,最后。
经过,经历。

深入探究——疏通文义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划船。
拖。
按照他的想法,河水东流,石兽理应顺流东下,谁知一直向下游找了十里地,也不见其踪影。

深入探究——疏通文义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设馆教书。
研究事物的道理。
这时,一位在庙中讲学的先生提出他的见解:石兽不是木头做的,而是由大石头制成,它们不会被流水冲走。
这。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深入探究——疏通文义
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埋没。
颠倒,错乱。
石重沙轻,石兽必然于掉落之处朝下沉,你们往下游找,怎么找得到呢?旁人听来,此言有理。
信服。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深入探究——疏通文义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丢失的石头。这里指落入水中的石头。
河水撞击石头返回的冲击力。
不料,一位守河堤的老兵听了学者的说法,又讥笑说:” 凡大石落入河中,应求之于上游。因为石头质性坚硬沉重,泥沙松软轻浮,西来的河水冲不动石兽,水的反冲力必定作用在石头的迎水面的下端,反而把石兽下面的沙子冲走了,还冲成一个坑,越冲越深,冲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兽势必向西倒去,掉进坑中。
巡河、护河的士兵。
侵蚀、冲刷。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深入探究——疏通文义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于是。
逆流。
越冲越深,冲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兽势必向西倒去,掉进坑中。如此年复一年地倒,就好像石兽往河水上游翻跟头一样。于是反而逆流而上了。到下游寻找固然糊涂;到泥沙中寻找,不是更加糊涂吗?“寻找者依照他的指点,果真在河的上游发现并挖出了那两头石兽。
坑洞。
不停止。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深入探究——文言积累
【古今异义】


古义:河边。
今义:不潮湿。


古义:经过。
今义:看。
物理

古义:事物的道理。
今义:一门学科。


古义:这。
今义:表判断的动词。


古义:停止。
今义:已经。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深入探究——文言积累
【一词多义】
闻之笑曰:代词,代顺流而下寻找石兽这件事。
沿河求之:代词,代石兽。
一老河兵闻之:代词,代讲学家的话。
当求之于上流:代词,代石头。
其反激之力:助词,的。
至石之半:助词,的。
求之下流、求之地中:代词,代石兽。
然则天下之事:助词,的。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深入探究——总结四种寻找石兽的方法
寻找经过 人物 寻找的地点 结果
?第一种 寺僧 ?原地水中 ?不可得
第二种 寺僧 顺流而下 无迹
第三种 讲学家 ?原地沙下 失败
第四种 老河兵 求之于上流 果得于数里外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深入探究——分析认识不同的原因
寺僧:按一般的思维模式和惯例,认为水的流动会把石兽带到下游。
讲学家:自认为“究物理”,以“石性坚重,沙性松浮” 的理论知识推断石兽在原地“渐沉渐深 ”了。
老河兵:常年在河边劳动,了解水、沙、石等自然事物特性,根据多年经验认为:那石兽很重,而河沙又松,西来的河水冲不动石兽,反而把石兽下面的沙子冲走了,还冲成一个坑,时间一久,石兽势必向西倒去,掉进坑中。如此年复一年地倒,就好像石兽往河水上游翻跟头一样,当求之于上流。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深入探究——探寻石兽失败和成功的原因
第一种:没考虑流水、石兽、泥沙的关系;
第二种:只考虑了流水,没考虑石兽、泥沙;
第三种:考虑了石兽和泥沙的关系,忽略了流水;
第四种: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准确把握了三者的性质及相互关系。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深入探究——分析人物性格
能综合考虑各种现实因素,提出符合实际的结论,实事求是。
寺僧
讲学家
老河兵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可见其毅力坚定但不深思熟虑而盲目行动。
“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足显其空谈事理,不切合实际,“据理臆断”。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课堂小结
本文通过寻找倒塌的河里的石兽的故事,说明了任保事都不能根据主观推理,实践出真知。希望同学们遇事要动脑筋多想想,分析各方面的因素,尽可能少闹那个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讲学家一样的笑话。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拓展延伸——寻找石兽与流水侵蚀作用
清代学者纪昀在《阅微草堂笔记》中记载,某土地庙前石兽因河岸崩塌掉入河中。十多年后重修山门,寻找石兽,它却不在原落水处,也不在下游。一位老兵说,应该在上游寻找,依他的话,果然捞出了石兽。石兽为什么会向上游“跑”呢?原因在于,石兽落水后对水流形成阻力,使周围水速更快,冲刷能力更强,其下面迎水流一侧的泥沙逐渐被水冲走,成为空穴。久之,石兽因重力作用朝着迎水流的方向倾倒,如此再三,便向上游移动了一截。可见老兵的判断是正确的,流水的侵蚀和搬运作用,使石兽能“逆水而行”。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河中石兽
当求之于上流,果得与数里外
寺僧
讲学家
老河兵
求之下流,巡十余里,无迹
求之地中,众服为确论





实践出真知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布置作业
1.把文章改成白话文;
2.阅读《阅微草堂笔记》。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