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古诗词鉴赏:第四讲 居所文化类古诗文(常考文常+古诗+古文)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古诗词鉴赏:第四讲 居所文化类古诗文(常考文常+古诗+古文)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84.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4-01 09:45: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四讲 居所文化类古诗文专训

中国建筑的表现形式归根结底展现的是人的思维,所有的建筑都是因人而起,由人而造。




材料的人文性。
在中国的建筑中,这种实用性也可以说是中国建筑性格中的淳朴宽厚感。因为我们大家都知道,传统的中国建筑材料是以土木为主要材料的,并且采用的是框架结构,用梁架承重,整体就是淳朴宽厚的气韵美感。众所周知,外国建筑通常情况下是院在外,即院子包围房子,而中国建筑则相反,院在内而房在外,也就是房屋包围院子。房屋、墙垣等围合成院落,以院为中心;或是以主单元(即正殿、正厅)为中心,次单元(即两厢)围绕主单元,一正两厢,并以抄手廊连接,组成一座建筑。如在各地民居中的四合院空间。其特点就在于把“院子”作为建筑平面的组成部分,室内外空间融为一体,以房廊作为其中的过渡空间,既富有情趣,又富有生活气息。院落周围建筑互不独立,又相互联系。但合院建筑却不是作为群体出现的,而只是“一座”独立建筑而已。民居村落中的多数建筑都是四合院式,小型的二层阁楼式建筑是玉带房脊、白墙黑瓦的江浙风格,但下层的窑洞式及瓦房建筑又是顺应了北方气候和地理环境。且房屋的古香朴色无不渗透着中国淳朴的自然风尚。它就如同建筑创作的源泉,孕育出了以木结构为主要材质的建筑形式,这是中国文化的特有建筑形式,也是渗透着中国文化内涵的建筑样式。木结构建筑已经不单纯表征为木头本质上的材质性,而能突显出它的文化内涵。同时,由于中国古代阴阳、五行之说的盛行,更是将这种内涵性发扬光大。而中国建筑也是世界上唯一以木结构为主的发展比较成熟的建筑体系。木结构建筑体现了与自然高度协调统一的中国文化精神。在民居建筑中它有抬梁式,还有穿斗式,这种结构的特点是由柱径较细、柱距较密的落地柱与短柱直接承檩,柱间无梁而用若干穿枋联系,并以挑枋承托出檐的。这种结构用料小,但室内柱密,空间不够开阔,但它不用钉子,采用榫卯结构,线条边线为弧线形,柔和而优美。曲折多变,却又给人以平和、含蓄的美感。中国传统的木结构注重尺度和节奏感,也正由此才平添了它的人文色彩,再加上色彩和风格的运用,就尤其显出它的节奏感了。
二.崇尚自然
中国古人讲自然,西方人则讲生态。无论是哪一种,总归是一种好的现象。中国古人对待自然的核心问题,就是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问题,也就是人对待自然的态度问题。《周易。乾卦》:“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共德,与日月合共明,与四时合共序,与鬼神合共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儒家崇尚“天人合一”,道家推崇“自然无为”。天也,自然也。中国古代的美学家和艺术家就是这样始终以一种敬畏与爱戴的态度来对待孕育他们成长的自然环境的。自然是世界的有机组成部分,人类离不开自然,人类是自然生命世界中的一部分。中国的诗歌中讲自然,南朝的大画家谢赫在他的《古画品录》中同样也提到过自然,尽管不是直接的字面表述,然而也间接指代出了对于自然的崇尚之情。中国的园林艺术是中国古代先民对于自然崇尚的最好佐证。例如在园林建筑中要注重对自然环境的利用,尽量保有原有的自然景观;面对错综复杂的山脉和山势,也要在设计中注重它的天然性,为了美而破坏原有的美是最愚笨的方法。十分有幸我们中国先民们懂得与自然接触的方式,也有能力与自然保持十分友好的关系,更重要的是,他们懂得如何珍惜这笔极为珍贵的财富。因此,中国的古代园林建筑很多都利用叠石造山,尤其注意对水景的“借用”,通过合理的设计,让水流、山势再加上植被和内外空间的虚实变化相结合,从而达到一种既藏且露的含蓄美感和虚实相生的朦胧美感。因此,人们学会了因地制宜,知道如何利用花草、如何利用树木,中国的建筑已经不再单纯是遮风避雨这种单一的概念性建筑了,而是诗情画意的特别文化体现。正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反映在建筑中同样如此。建筑可以说是画,也可以说是诗,在迂回曲折中,花草山水间体味着中国园林的淡雅意趣和犹如山水画般的妙趣横生。中国园林可以说成是山水画,实际上中国建筑本身就可以说成是山水画。它同样讲究虚实相接,它就像是一个生命的有机体,能彰显出勃勃的生机。这也才有了诗人所吟诵的:“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独上高楼云渺渺,天涯一点青山小。”
三.整体为美
整体意识贯穿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始终。所谓”整体意识”概括来讲就是以“整体为美”。以“整体为美”既是中国传统美学原则也是艺术创造原则,也是中国审美原则。中国人讲究“整”,庄子曾经说过:“夫明白于天地之德者,此之谓大本之宗,与天和者也;所以协调天下,与人和者也。与人和者谓之人乐,与天和者谓之天乐。”由此看出,在中国古人眼中,天、地、人是一个生气勃勃的有机整体。艺术的使命就是反映、展现、参悟这一整体,而中国建筑艺术也不例外。在这种对于整体效果的追求过程中出现了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一个重要原则,它具体表现为园林建筑中的“借景”手法的运用。然而即便是这样,也无法完全体现出中国建筑中所具有的精妙特点,因为这个“借景”是多方面的,也是多角度的,有远借、近借、仰借、俯借,等。古代的园林之所以需要“借景”,并非是无聊之至所为的无心之作,而是用心刻意而为之:打破传统,打破单个建筑的有限性,突破自身的有限性,将大千世界引进园林中来,并使之成为自己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营造一种取之自然的纯天然的意境美感。而意境美感所带给人的是一种独特的美感,即“韵外之致”,她会让人在景色之中感受到更为强烈、更为丰富、更为深远的且让人回味无穷的整体美感。此外,在中国的古代建筑中,四合院也是比较常见的形态,即内向的外封闭的空间形态整个就是一个整体,像是一个火柴盒,以围院空间的整体布局作为其主要的特点。但值得一提的是,虽然中国传统建筑是以整体为美的,可它丝毫不吝啬对于变化多样的装饰性的追求,从重檐殿顶到五脊四坡,就连边角部分都饰有琉璃小兽,这既增加了建筑的艺术魅力,又增加了它的神秘色彩,且这丝毫不影响中国传统建筑对于整体美感的追求。
四.轴线的空间艺术
中外建筑单体都讲究对称,但中国建筑、空间布局尤以轴线对称见长。在中轴线上布置主要的建筑物,而两侧的建筑物也多以对称进行布置,具有严格的方向性。而所有这些“规矩”主要受中国传统社会、家庭的观念太重的影响,折射到建筑中就形成了轴线的空间艺术,它同时更是中国“周礼”思想的具体显现。一般而言中国的住宅和坛庙都是以厅室、享堂为中心,正屋为主体,中轴对称,厢房、杂屋均衡发展,天井院落组合变化。这是小的民居布局。寺庙也是在这种影响下从廊院式布局变为以佛殿为中心的中轴布局形式。这种轴线空间艺术更多的主要体现在受中国“周礼”思想影响较大的建筑体系当中。其中最为典型的当属北京故宫建筑群。故宫所在地区称为皇城,整体形态为不规则方形。皇城规模巨大,四向辟门。故宫同三海、太庙、社稷等共同组成皇城的主要建筑群。整个宫殿群的轴线和北京的全城轴线合二为一,以此来体现出帝王宫殿的至尊地位。在这种轴线的空间艺术形式中,表现出的是明清帝王重视至高无上的王权体现,它布局主从有序,院的灵活运用和空间变化丰富了建筑的层次感。这是等级的分别,是主次的区分,在高低错落有序中得以规范运用。当然,中国传统建筑这种空间的形成,有其主客观原因。客观上如自然的、地理的、生态的原因等,主观上如中国长期保持的生产方式、经济形态和人文形态等原因,这里不再赘述。但不论怎样,这种轴线式的建筑设计样式,从布局的严谨性上就可看出它与宗教、权利或风水思想有关。与其说它是一种建筑样式,倒不如说它是文化的体现。















霜天晓角 [明·陈继儒①]
背水临山,门在松荫里②。茅屋数间而已,土泥墙,窗糊纸。曲床木几,四面摊书史。若问主人谁姓,灌园者,陈仲子③。
不衫不履,短发垂双耳。携得钓竿筐筥,九寸鲈,一尺鲤。菱香酒美,醉倒芙蓉底。旁有儿童大笑,唤先生,看月起。
【注】①陈继儒,明代文学家和书画家。字仲醇,号眉公,华亭(今上海松江)人。②作者在《晚香堂小品·花史题词》中写道:“吾家田舍在十字水外、数重花外,设土剉(瓦锅)、竹床及三教书,除见道人外,皆无益也”。③陈仲,战国著名思想家。名定,亦称陈仲子,山东邹平人。陈仲子辞官隐居于长白山,终日为人灌园。
1.上片详细写居住环境的用意是:
强调居住环境清幽而又朴陋的特点,抒发主人的自然之趣和孤洁之志,表达返朴归真的隐士情怀。
2.“不衫不履,短发垂双耳”表现了作者_______________的个性。
无拘无束,自由自在
3.简析作品的语言风格。
要点:率真朴素、平易质朴(质朴无华、多用口语);语言与人物形象(作品内容)相吻合。
【文言文阅读】
承君名任,字是常,自号拙斋先生。父兑,以孝闻,事在郡志。
拙斋先生学于宜兴杭生,通五经四子书,泛览百家,为诗、古时文,然以躬行为务。补学生员。九试于乡,不得举。以所学授生徒,终其身。作《爱吾庐记》以自述,其辞曰:“爱吾庐者,拙斋先生读书处也。破屋数椽,不蔽风日;方庭偈武①,无佳葩奇卉,可以娱目。有书数千卷,先生昼夜讲习其中。有四子一孙,各授一经,日与辨析疑义。使为歌诗文辞,点笔②以为乐。役使无童仆,客有至者,则延入,蔬食相对,与之论古圣贤,若晤之几席也。先生以致知格物为基址,以身体力行为堂奥,以惩忿窒欲为墙垣,以推己及人为门户,以书策吟咏为园圃。保吾天,全吾真,处而安焉,入而自得焉,盖不足为外人道也。”其指趣如此。常语学者曰:“文词小伎,于身心何所益?读圣贤书,如此尔耶?”子志,试礼部。濒行,命之曰:“行己有耻,立身之大端也。得失之际,慎之!”志兄弟皆恂谨力学,父教之也。著《四书质疑录》《拙斋集》若干卷,时文若干篇。年六十有六,嘉庆三年三月十五日卒。
【注】①偈武:空间逼仄、狭小。②点笔:图画改订诗文。
原文翻译: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九试于乡,不得举
客有至者,则延入
常语学者曰
于身心何所益
2.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爱吾庐者,拙斋先生读书处也。
(2)使为歌诗文辞,点笔以为乐。
(3)处而安焉,入而自得焉,盖不足为外人道也。
3.承拙斋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内容分条说明。
【参考答案】
1.(1)任用,选拔 (2)领,邀请 (3)告诉,对……说 (4)好处
【评分】每空1分,共4分。
2.爱吾庐是拙斋先生读书的地方。⑵让儿孙写作诗歌文章,以圈点批改为乐趣。(3)处在这个地方就心思安宁,进入(房屋)就怡然自得,这些都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
【评分】每句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3.博览群书,身体力行。⑵安贫乐道,不慕荣华。⑶教诲子孙,乐此不疲。
⑷凭借读书授课,意在修养身心。⑸勤奋著书。(6)热情好客。
【评分】每条1分,共4分,答出其中4条得满分,意思对即可。
【译文】
承君,名为任,字为是常,自号拙斋先生。他的父亲承兑,因为孝顺而闻名,事迹记录在当地的郡县志中。
承拙斋在宜兴杭先生那里学习,精通五经四书,广泛地阅读诸子百家的著作,写作诗歌、古时文,然而把亲自做事当做要务。被增补为县学生员,九次参加乡试,都没有考中。把自己所学的知识教授给学生,终其一生(做的就是这件事)。他写了《爱吾庐记》来自述心志,其中说:“爱吾庐是拙斋先生读书的地方。只有几间破旧的房屋,不能遮蔽风雨和阳光;庭院狭小,没有奇葩异卉可以娱乐眼目。有几千卷书,先生日夜都在那里讲习。有四个儿子一个孙子,向每人传授一本经书,每天和他们研讨有疑义的地方。让儿孙写作诗歌文章,以圈点批改为乐趣。没有童仆可以使唤,有到爱吾庐的人,就请他们进来,用粗陋的饭食来招待他们,跟他们谈论古代圣贤,就好像在几案边(与古圣贤)会面一样。先生把推究事物的原理、获取知识当作确立基址,把身体力行当作进入厅堂内室,把克制愤怒、遏制欲望当作建立围墙,把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当作树立门户,把研读书策、吟诗当作耕耘园地。保全自己的天性、本真,处在这个地方就心思安宁,进入房屋就怡然自得,这些都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他的乐趣就是这样。他常常对学生说:“写文章、写诗歌都是小技艺,对身心有什么好处呢?读圣贤书,难道就只是这样吗?”他的儿子名叫承志,进礼部参加考试,临行时,承拙斋告诫他说:“立身行事要有羞耻之心,这是安身立命的最大方面。得失之间,应当谨慎啊!”承志的兄弟都恭顺谨慎,努力学习,这都是他们父亲教的。承拙斋先生的著作有《四书质疑录》《拙斋集》若干卷,八股文若干篇。年纪六十六岁,嘉庆三年三月十五日去世。





陪金陵府相中堂夜宴 [唐·韦庄①]
满耳笙歌满眼花,满楼珠翠胜吴娃②。因知海上神仙窟,只似人间富贵家。
绣户夜攒红烛市,舞衣晴曳碧天霞。却愁宴罢青娥③散,扬子江头月半斜。
【注】①韦庄(约836年─910年),字端己,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诗人韦应物的四代孙,五代前蜀诗人。韦庄曾经家陷黄巢兵乱,身困重围,又为病困,写作此诗时正值黄巢兵乱。②吴娃:吴俗谓好女为娃。③青娥:指年轻貌美的女子。
主要景/人/物 特点 画面氛围 诗歌背景 情感 手法












1.分析全诗的结构层次。
2.诗中“愁”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全诗是如何表现“愁”的?
【参考答案】
1.全诗共分二层。(2分)第一层,前六句,写夜宴的欢乐景象。第二层,后两句,写宴罢后的愁苦之情。(3分)
2.愁兵乱家危身被病困,富贵欢乐短暂一现,安宁难保。(2分)①以乐写哀,以夜宴之乐反衬愁苦。(2分)②借景抒情,江头月半,寄托愁情。(2分)
韩康伯数岁,家酷贫,至大寒,止得襦,母殷夫人自成之,令康伯捉熨斗。谓康伯曰:“且著襦,寻作复裈。”儿云:“已足,不须复裈也。”母问其故,乃答曰:“火在熨斗中而柄热,今既著襦,下亦当暖,故不须耳。”母甚异之,知为国器。
(选自《世说新语·夙惠》,略改)
原文翻译:










1.下列各项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文中的殷夫人是一位关爱孩子,并且善于洞察孩子心理的母亲。
B.“母甚异之,知为国器”侧面表现出韩康伯从小就身体强健,超过常人。
C.这个故事若作为事实论据则可论证这样的论点: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D.从本文选自《世说新语·夙惠》可以看出,“夙惠”有“早年聪慧”的意思。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⑴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伤仲永》)
⑵今既著襦,下亦当暖,故不须耳。
【参考答案】1.B(2分)2.⑴示例:①从此,(大人)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写好(或:立刻完成)。②从此,(大人)指着东西让他作诗,他立刻(或:立即)就能完成(或:写好)。(2分。表达不顺畅扣1分,一个关键词未译对扣1分,扣完2分为止。)⑵示例:①现在已经穿上短袄,下身也会暖和的,所以不需要(或:不须要)再做夹裤哇。②现在已经穿上短袄,下身也应当暖和的,所以不须要(或:不需要)了。(2分。表达不顺畅扣1分,一个关键词未译对扣1分,扣完2分为止。)
【译文】韩康伯只有几岁时,家境非常贫苦,到了严冬的时候,只有一件短袄,他的母亲殷夫人亲自为他做短袄,(做时)叫康伯拿来熨斗取暖。母亲对康伯说:“暂时先穿上短袄,过一些日子就给你做夹裤。”康伯说:“这(短袄)已经够了,不需要夹裤了。” 母亲问他不要夹裤的原因,他回答说:“火在熨斗里面,熨斗的柄也就热了,现在已经穿上短袄,下身也应当是暖和的,所以不需要再做夹裤了。”他母亲听了对韩康伯感到非常惊奇,知道他将来会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文言常识选读】
“文笔园林”大观园
《红楼梦》以瑰丽的文学语言为我们描绘出一座如梦似幻的“文笔园林”——大观园,它是曹雪芹总结当时江南园林和帝王苑囿的特色而创作出来的世外桃源。大观园中的建筑,或雄伟、或秀雅、或安谧、或流动,处处体现着古典建筑的永恒魅力。
富丽堂皇,桂殿巍峨
大观园与一般的私家园林有所不同,它是专为贵妃贾元春省亲而建造的。通过原著可知,大观园的主体——省亲别墅,就由正殿(带月台)、侧殿、大观楼、东飞楼(缀锦楼)、西斜楼(含芳楼)组成。《红楼梦》中第十八回贵妃省亲中这样描述:
贾妃乃下舆。只见清流一带,势如游龙,两边石栏上,皆系水晶玻璃各色风灯,点的如银花雪浪,船上亦系各种精致盆景诸灯,珠帘绣幔,桂楫兰桡,自不必说。已而入一石港,港上一面匾灯,明现着‘蓼汀花溆’四字……一时,舟临内岸,复弃舟上舆,便见琳宫绰约,桂殿巍峨。石牌坊上明显‘天仙宝境’四字,贾妃忙命换‘省亲别墅’四字……但见庭燎烧空,香屑布地,火树琪花,金窗玉槛。说不尽帘卷虾须,毯铺鱼獭,鼎飘麝脑之香,屏列雉尾之扇。真是:金门玉户神仙府,桂殿兰宫妃子家。”如此富丽堂皇,正应了贾元春所题一绝“衔山抱水建来精,多少功夫筑始成。天上人间诸景备,芳园应赐大观名。  
移步换景,撮奇揽胜
大观园中不仅有着帝王苑囿的气势,更具有江南园林的典雅之美。如书中第十七回中写到:
只见佳木茏葱,奇花闪灼,一带清流,从花木深处曲折泻于石隙之下。再进数步,渐向北边,平坦宽豁,两边飞楼插空,雕甍绣槛,皆隐于山坳树杪之间。俯而视之,则清溪泻雪,石磴穿云,白石为栏,环抱池沿,石桥三港,兽面衔吐。桥上有亭……转过山坡,穿花度柳,抚石依泉,过了荼蘼架,再入木香棚,越牡丹亭,度芍药圃,入蔷薇院,出芭蕉坞,盘旋曲折。忽闻水声潺谖,泻出石洞,上则萝薜倒垂,下则落花浮荡……
江南园林艺术讲究“欲扬先抑”,这是古典园林艺术的一个重要表现方法。而“曲径通幽”的造园方法在大观园中也得到了极好的体现。
匠心独具,极尽其用
大观园中分布着几个各具特色的建筑群,由楼阁、水榭、亭台、曲廊等主体共同构成,虽然构成主体大同小异,但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和不同的美。芦雪庵是大观园中具有田园风光的建筑群。与稻香村不同的是,芦雪庵临水而建,是一处水边的农舍,推窗就可垂钓。书中第四十九回是这样描述的:
原来这芦雪庵盖在傍山临水河滩之上,一带几间,茅檐土壁,槿篱竹牖,推窗便可垂钓,四面都是芦苇掩覆,一条曲径逶迤穿芦度苇过去,便是藕香榭的竹桥了。
凹晶溪馆、凸碧山庄和嘉荫堂,是一组建筑,用于祭月和赏月。书中写到“贾母便说:‘赏月在山上最好。’因命在那山脊上的大厅上去……从下逶迤而上,不过百余步,至山之峰脊上,便是这座敞厅。因在山之高脊,故名凸碧山庄。”凸碧山庄严格遵循了中国古典建筑的设计原则,是整个大观园中轴线的结束,是符合中国古典建筑之手法的。关于凹晶溪馆,书中写道:
这山坡底下就是池沿,山坳里近水一个所在就是凹晶馆……这山之高处,就叫凸碧;山之低洼近水处,就叫作凹晶。这‘凸’‘凹’二字,历来用的人最少。如今直用作轩馆之名,更觉新鲜,不落窠臼。可知这两处一上一下,一明一暗,一高一矮,一山一水,竟是特因玩月而设此处。有爱那山高月小的,便往这里来;有爱那皓月清波的,便往那里去……二因这几间就在此山怀抱之中,乃凸碧山庄之退居,因洼而近水,故颜其额曰‘凹晶溪馆’。
由此可见,大观园中建筑构思之巧妙,可以说是极尽其用了。
错落有致,各具特色
大观园是为贵妃贾元春省亲而建,省亲完毕之后,贾宝玉与诸姐妹亦奉命搬入园中居住,经过文笔大师的润色,《红楼梦》中主要人物的住所也是各具特色。其中,以红楼梦中主要人物贾宝玉的居所怡红院和林黛玉的潇湘馆为代表。
怡红院是大观园中最雍容华贵、富丽堂皇的院落。院外绕过月洞门,就见粉墙环护,绿柳周垂。院内两边都是游廊相接。院中点衬几块山石,一边种着芭蕉,另一边乃是一棵西府海棠,其势若伞,丝垂翠缕,葩吐丹砂。院内略略有几点山石,其中有两只仙鹤在松树下剔翎。回廊上吊着各色笼子,里面是各种仙禽异鸟。上面小小五间抱厦,一色雕镂新鲜花样隔扇,上面悬着一个匾额,四个大字:“怡红快绿”。后院是满架的蔷薇、宝相,沁芳溪在这里汇合流出大观园,有一白石板桥跨在沁芳溪上可通对岸。怡红院内的景致正如贾宝玉在“怡红快绿”一诗中所提:
深庭长日静,两两出婵娟。绿蜡春犹卷,红妆夜未眠。
凭栏垂绛袖,倚石护青烟。对立东风里,主人应解怜。
潇湘馆是一处带有江南情调的客舍,是林黛玉客居荣国府的住所。这里小桥流水人家,翠竹婆娑,粉墙黛瓦,一派江南园林的情调。从院外可见一带粉垣,里面数楹修舍,有千百竿翠竹遮映。进门来便是曲折游廊,阶下石子漫成甬路。从里间房内又得一小门,出去则是后院,后院墙下忽开一隙,得泉一处,开沟仅尺许,灌入墙内,绕阶缘屋至前院,盘旋竹下而出。贾宝玉题为:“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
怡红院与潇湘馆是两处风格截然不同的居所,怡红院的富丽堂皇与潇湘馆的秀雅细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曹雪芹通过对这两个人物居所的安排,让人们进一步感受到了居所优美的建筑意境,从而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在文学大师曹雪芹的笔下,一个个优美独特的建筑意境在这所“文笔园林”——大观园中生动地展现。大观园综合了北方皇家园林的富丽宏阔和南方私家园林的典雅幽深,其独特意境令人叹为观止。大观园的园林设计对后世的园林建造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迄今为止,它依然是我们研究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典范。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