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自然环境》课时训练及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亚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B.河流流程较短,水流平稳
C.人口稠密,是世界上发达国家最集中的大洲
D.有“工业文明的摇篮”之称
读亚洲简图,回答下列小题。
2.关于亚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面积最大、跨经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
B.北回归线穿过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中南半岛
C.①是大高加索山脉,是亚欧两洲的分界线
D.②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长度最长的山脉
3.下列关于亚洲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河发源于中部高原、山地,流入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B.亚洲有世界最长的河流—长江
C.流经印度的河流是印度河,注入孟加拉湾
D.鄂毕河、叶尼塞河自南向北流,注入北冰洋
4.下列河流与其流入的大洋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A.长江-大西洋 B.湄公河——印度洋 C.恒河-太平洋 D.鄂毕河——北冰洋
“金砖五国”(BRICS)包括巴西(Brazil)、俄罗斯(Russia)、印度(India)、中国(China)、南非(South Africa)五国。读《金砖五国的分布》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5.五国中,唯一拥有寒带气候的国家是
A.B国 B.R国 C.I国
6.五国中,面积最大与人口最多国家的正确组合是
A.R、C B.B、I C.C、S
7.亚洲气候复杂多样,但缺少下列哪种气候类型
A.地中海气候 B.热带沙漠气候
C.寒带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
8.亚洲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是( )
A.温带季风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 C.热带雨林气候 D.高原山地气候
观察下列亚洲地图,回答下面小题。
9.下列对于亚洲所跨温度带叙述正确的是( )
A.跨寒、温、热三带 B.跨热、温两带
C.跨寒、温两带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10.下列示意图能够正确反映亚洲河流流向的是( )
A. B. C. D.
11.亚洲地形的显著特征是:
A.地势平坦,起伏不大 B.中高周低,以高原山地为主 C.以丘陵为主 D.以平原为主
读 “亚洲季风来源示意图” 和下图“南亚盛行风向及降水量分布”,完成下面小题。
12.亚洲东部和南部的季风气候最典型,是因为( )
A.纬度跨度大 B.经度跨度大
C.地形类型复杂多样 D.海陆差异大
13.南亚的降水主要来自于
A.东南季风 B.东北季风 C.西南季风 D.西北季风
14.南亚东北部降水丰富,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因素 B.海陆因素 C.人为因素 D.地形因素
15.以下关于南亚季风不稳定对印度产生的影响,说法最恰当的是
A.迫使居民大面积迁移 B.造成农作物产量下降
C.影响软件产业的发展 D.影响工业生产和销售
16.对亚洲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跨纬度最广的大洲;
B.亚洲的河流呈放射状流入周边海洋,说明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高原山地分布在中部;
C.亚洲地跨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大部分在北半球和东半球
D.亚洲季风气候显著,温带季风和亚热带季风都分布在亚洲中部
2018年7月,某考察团从上图中M地出发,按图示路线不跨越任何大洋到达N地,下图是他们沿途考察的四地的气温曲线降水量柱状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7.考察团所经地区
A.全部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B.通过亚欧分界地中海
C.跨越三大洲、连接两大洋 D.横穿西亚的石油海峡
18.考察团所经四地与其气候统计图对应正确的是
A.比尔马一② B.亚历山大一④ C.拉萨一① D.上海一③
19.考察团在比尔马可能看到的传统民居是
A. B. C. D.
20.考察团沿此线考察过程中
A.到比尔马附近频繁遭遇暴风雨天气 B.到亚历山大附近看到载歌载舞的黑人兄弟
C.到拉萨附近看到远处雪山连绵 D.到上海附近看到大面积落叶阔叶林
二、解答题
21.亚洲是我们的“家”,对自己“家”的你熟悉多少?读下图回答问题,看你对我们“家”的位置及一些值得自豪的特点是否清楚。
(1)我们“家”的大部分位于东、西半球的_____半球,位于南、北半球的____半球。
(2)我们的“家”东临_______洋,北临________洋,南临________洋,西临_____洲,西南隔__________河和______海与非洲相望,东北隔___________与北美洲相望。
(3)值得我们自豪的还有:我们有世界上最高的高原_____________,世界最大的湖泊___________,世界最深的湖泊______________,陆地最低点___________。
(4)河流大多数发源于亚洲的_______部,流向周边的海洋,说明亚洲的地势特征是__________。
22.亚洲占世界陆地面积的30%,占世界目前人口的60%。读 “亚洲人口分布及三个城市气候资料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 亚洲人口数量 (多/少),截止2017年共有7个国家人口总数超过1亿,分别是①中国、②印度、③印度尼西亚、④巴基斯坦、⑤孟加拉国、⑥日本、⑦菲律宾,你认为其中人口密度最大的是中国吗? (是/否),请说明理由 。
⑵ 亚洲人口总体分布特点是 (均匀/不均匀),中部人口 ,从地形角度分析,这里地势 ,你的判断依据是 ;从气候角度分析,这里降水 ,这可以从 位置找到原因。
⑶ 读图可知,亚洲的人口稠密区主要是 半岛、中国东部、日本沿海等地,这里多位于河流的 ,为农业生产提供了 、 等自然条件,悠久的开发历史、临海便利的 条件,使这里成为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亚洲北部河流中下游地区人口 ,原因是 。
⑷ 通过人口分布原因的探究我们发现 、 、 等地理信息是了解区域的基础,关注要素间的联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认识区域中的地理现象。
23.亚洲是我们生活的大洲,它地域辽阔,文化多样。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亚洲西南以________运河为界与非洲相邻.
(2)亚洲地跨____带、北温带、北寒带.A地位于____地区,终年高温多雨,属于_______气候;
(3)亚洲东部主要分布的人种是______种人,西亚阿拉伯人_____种人.
试卷第1页,总3页
试卷第1页,总3页
参考答案
1.A
【解析】
【详解】
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故A正确。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河流流程较长,水流急;故B错误。亚洲东部和南部人口稠密,只有日本一个发达国家,欧洲是世界上发达国家最集中的大洲;故C错误。欧洲西部资本主义发展最早,有“工业文明的摇篮”之称;故D错误。根据题意。故选:A。
【点睛】
了解亚洲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2.B
3.D
【解析】
【分析】
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跨纬度最广,地形最复杂的大洲,地势特点是中间高、四周低,受地势的影响,亚洲大多数河流由中间呈放射状流向四周。
2.关于亚洲的叙述,是面积最大、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南极洲;北回归线穿过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中南半岛;①是乌拉尔山脉,是亚欧两洲的分界线;②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山脉,长度最长的山脉是位于南美洲的安第斯山,故选B。
3.关于亚洲河流的叙述,大河发源于中部高原、山地,流入太平洋、印度洋和北冰洋,没有注入大西洋;亚洲有世界第三长河-长江;流经印度的河流是恒河,自西北向东南注入孟加拉湾;鄂毕河、叶尼塞河自南向北注入北冰洋,故选D。
4.D
【解析】
【分析】
依据主要河流的特点回答即可。
【详解】
长江自西向东注入太平洋,故A错误;湄公河自北向南注入太平洋,故B错误;恒河自西北向东南注入印度洋,故C错误;鄂毕河自南向北注入北冰洋,故D错误;依据题意,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亚洲不同河流的注入地,读图记忆即可。
5.B
6.A
【解析】
5.寒带气候位于极圈以内,图中“金砖五国”中,唯一拥有寒带气候的国家是俄罗斯,即R国,故选B。
6.“金砖五国”中,面积最大的是俄罗斯,人口最多的是中国,图中R是俄罗斯,C是中国,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金砖五国的概况。
7.D
【解析】
【详解】
亚洲气候复杂多样,除了热带草原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其它气候在亚洲都有分布,故D符合题意。
【点睛】
识记亚洲的主要气候。
8.B
【解析】
【详解】
亚洲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广的特点,故亚洲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大陆性气候,故B正确。
9.A
10.A
【解析】
【分析】
亚洲世界第一大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东西距离最长、跨纬度最广的大洲。
9.读图观察可知,亚洲被北回归线和北极圈穿过,跨热带、北温带和北寒带。故正确的是A。
10.读图观察可知,亚洲河流大多发源于中部高原和山地,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所以符合能正确放映亚洲河流流向的是A。
【点睛】
该题考查亚洲的位置和河流。读图分析即可。
11.B
【解析】
【详解】
亚洲地面起伏很大,中部高,四周低,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亚洲是世界上除南极洲外平均海拔高度最高的大洲。
12.D
13.C
14.D
15.B
【解析】
【分析】
南亚位于亚洲南部,是典型的季风气候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一年分为旱雨两季。西南季风是给南亚带来降水的主要因素,西南季风不稳定,容易造成水旱灾害,对农业的影响很大。
12.亚洲地处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的东部,面对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由于海陆性质的巨大差异,冬季亚洲大陆北部成为冷空气的聚集地,气压高,冷空气自高压中心区向四周辐散;夏季陆地增温迅速,气压低,而海洋气压相对较高,暖湿空气从海洋吹向大陆,因此就形成了典型的季风气候,故选D。
13.读南亚季风来源示意图可知,南亚热带季风气候11至5月的干季,东北季风影响,高温少雨;6至10月的雨季,西南季风带来大量雨水,降水量占全年总降水量的80%~90%,湿热多雨,所以选C。
14.南亚北部地区是喜马拉雅山脉,喜马拉雅山脉的南坡在雨季受西南季风的影响处于迎风坡,受地形的影响,迎风坡降水多,所以影响因素是地形。
15.南亚的西南季风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很大,西南季风强,降水多容易形成谁在,西南季风弱,降水少,容易形成旱灾。所以正确的是B。
16.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亚洲概况。
【详解】
ABC选项全都正确,温带季风和亚热带季风都分布在亚洲东部,而非中部,选项D错误。依题意选D。
【点睛】
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自然环境最复杂的大洲,要熟记其基本特征。
17.A
18.B
19.C
20.C
【解析】
17.从图中可知,该区域主要是在亚洲和非洲,考察团所经地区全部位于东半球、北半球,跨越了两大洲,横穿了苏伊士运河(亚非分界线),故A符合题意。
18.从图中可知,比尔马是①热带沙漠气候,亚历山大是④地中海气候,拉萨是③高原是气候,上海是②亚热带季风气候,故B符合题意。
19.从图中可知,比尔马是①热带沙漠气候,气候全年高温少雨,图中C选项低矮的土楼是比尔马的建筑风格,故C符合题意。
20.考察团沿此线考察过程中到比尔马附近频繁遭遇沙尘暴天气,亚历山大附近是白色人种为主,
到拉萨附近看到远处雪山连绵,到上海附近看到大面积常绿叶阔叶林;C符合题意。
21. 东半球 北半球 太平洋 北冰洋 印度洋 欧洲 苏伊士运河 红海 白令海峡 青藏高原 里海 贝加尔湖 死海 中部 中间高,四周低
【解析】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跨经度最广的、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分析一个区域的地理位置要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半球位置来分析。
(1)从东西半球看,亚洲的经度在东经26°到西经170°之间,亚洲大部分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看,位于南纬11°大北纬81°之间,大部分位于北半球.
(2)①从图中看出,我们所在的大洲是亚洲,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北临北冰洋。西南隔苏伊士运河和红海与非洲相邻。东北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3)亚洲在七大洲中是面积最大、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因此亚洲是最大的大洲;亚洲有世界上最高大的高原青藏高原,有世界最大的湖泊里海,世界陆地最低点死海.
(4)亚洲的河流大都是发源于中部地区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河流从高处流向低处,所以亚洲的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该题主要考查亚洲的位置、亚洲的世界之最和亚洲的地势特点。会读图观察分析是解答该题的关键。
22.(1)多 否 中国人数量多,但面积广阔
(2)不均匀 稀疏 较高 河流向四周呈辐射状入海 较少 海陆
(3)印度 中下游 地形 水源 (土壤) 交通 稀疏 纬度高,气温低
(4)地理位置 地形 气候 河流(任答三点即可)
【解析】(1)读材料可知,亚洲人口数量占世界目前人口的60% ,所以亚洲人口多,截止2017年共有7个国家人口总数超过1亿,分别是①中国、②印度、③印度尼西亚、④巴基斯坦、⑤孟加拉国、⑥日本、⑦菲律宾,人口密度最大的不是中国,因为中国虽然是人口最多的国家,但是中国的面积大。而日本、菲律宾和孟加拉国面积小,都是人口稠密的国家。
(2)读图可知,亚洲人口总体分布特点是不均匀,中部人口小,从地形角度分析,这里地势高,你的判断依据是亚洲河流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从气候角度分析,这里距海远,降水少,气候干旱,这是海陆位置决定的。
(3)读图可知,亚洲的人口稠密区主要是印度半岛、中国东部、日本沿海等地,这里多位于河流的中下,为农业生产提供了灌溉水源 、肥沃的土壤和地形平坦等自然条件,悠久的开发历史、临海便利的交通条件,使这里成为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亚洲北部河流中下游地区人口稀疏 ,原因是纬度高,气温低。
⑷ 通过以上的人口分布原因的探究,我们发现 地理位置 、地形、气候、河流等地理信息是了解区域的基础,关注要素间的联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认识区域中的地理现象。
点睛:该题考查亚洲人口分布特点及其原因,学会读图分析地理事物之间联系是解题的关键。
23.苏伊士 热 东南亚 热带雨林 黄 白
【解析】
【分析】
亚洲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东西跨距最大的大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地形和气候复杂多样,各地区之间在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特征方面差异很大。
【详解】
(1)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为界与非洲相邻。
(2)从纬度位置看,亚洲地跨热带、北温带和北寒带,A是位于东南亚地区,属于终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
(3)亚洲东部主要分布的人种是黄色人种,西亚的阿拉伯人属于白色人种。
【点睛】
本题考查亚洲地理位置及人种有关知识,要知道亚洲各区域之间的特色。
答案第1页,总2页
答案第1页,总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