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教案
《出 发》
1、 教学内容:
管弦乐合奏《出发》(人教版音乐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2、 教材分析:
管弦乐合奏《出发》是前苏联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创作的交响组曲《冬天的篝火》中的第一首乐曲,作品描写了一群少年儿童乘坐火车去郊外欢度假日的情景。乐曲的结构为带再现的三段体,引子部分由小号、圆号、定音鼓、小军鼓配合演奏,描绘了火车出站的情形;接着长笛奏出了兴高采烈的曲调,音色明亮,引出乐曲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弦乐背景中木琴、三角铁、钢片琴奏出乐曲柔和而轻快的第二主题,表现火车疾驰中孩子们快乐和喜悦的心情。乐曲尾声,长笛再现第一主题,全曲在恢弘音响中,火车再次拉响汽笛,由快到慢徐徐靠站,到达孩子们的旅行地。
二、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对于大自然,学生们并不陌生,并且十分向往与之亲密接触,但通过音乐的形式来接触自然,并表达对美好生活以及理想向往的机会并不多。二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具有好奇好动的特点,学生入学以来欣赏的乐曲多在1-2分钟,本首作品长为3分40秒,又是一首管弦乐曲,所以学生欣赏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采用情景教学贯穿课堂方法。在知识技能方面,木琴、三角铁、钢片琴、在前三册都有学习过,只有小号、圆号、定音鼓、小军鼓是本课新知。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设计了用牛奶盒练习二声部合奏的环节,启发学生注意观察生活、创造声音的良好习惯,同时也使学习变得简单有趣。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听辨法辨别乐器的音色及其表现的音乐形象。
(2)通过听唱法,熟悉第一主题旋律。
(3)通过演示法,认知学习小节线、小节、终止线。
(4)通过教师介绍,了解曲作者。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创设情景,引导教学环节开展;
(2)用听辨法辨别乐器音色及表现的音乐形象;
(3)用听唱法学习第一主题旋律;
(4)用情境法教授小节线、小节、终止线等音乐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欣赏管弦乐曲《出发》和积极参与表演等活动,感受音乐情绪,增进对西洋管弦乐作品的喜爱。
4、 教学重点:
欣赏乐曲,了解作者用不同乐器演奏来表现的音乐形象,感受所表达的音乐情绪。
5、 教学难点:
感知乐曲情绪,听辨分析乐曲曲式结构变化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钢琴、牛奶盒、贴纸
六、教学设计:
一、律动、热身(创设情境,创造轻松学习氛围)
播放《托马斯和他的朋友们》孩子们喜欢的动画片主题曲进行律动,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二、谈话导入。(乘坐托马斯号小火车去郊游)
师出示托马斯小火车图片,邀请学生一起乘坐托马斯号小火车去郊游,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三、新课学习,欣赏乐曲《出发》。
(一)初听全曲,感受乐曲情绪。
1、出示课题。
2、欣赏全曲。
3、师提问学生都听到了什么有趣的声音?生:火车汽笛声、小零件的响声。引导学生善于聆听生活中的各种声音。
师总结:作曲家用了许多乐器来表现火车运行的形象。
(二)分段赏析。
1、聆听乐曲引子部分。
(1)听辨圆号、小号、定音鼓、小军鼓音色。
师设计“连连看”游戏,让学生通过听辨认知圆号、小号、定音鼓、小军鼓的音色,寻找其表现的音乐形象。
(2)定音鼓、小军鼓的节奏练习。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模仿定音鼓、小军鼓的节奏,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培养学生学习探究的能力,同时为二声部合奏做好准备。
(3)定音鼓小军鼓二声部合奏。
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牛奶盒模仿击鼓,进行二声部节奏练习。
(4)完整聆听乐曲引子。(跟着音乐拍打定音鼓节奏。)
(三)聆听乐曲的第一部分。
(1)听辨、认知长笛音色。
(2)采用听唱法学唱主题旋律。(加词演唱,降低学习难度)
(3)学习音乐知识:小节线、小节、终止线。(老师请几位同学上讲台表演搭火车,用肢体语言表现小节线、小节以及终止线的形象,学生直观学习,更易于掌握,而且增添了学习的趣味性。)
(四)聆听乐曲第二部分。
(1)听辨、认知木琴、三角铁、钢片琴音色;
师提问学生第二部分主题重复了几次?分别加入了哪几种乐器?
(2)对比分析加入了三种乐器后的变化,感知曲式结构变化。
让学生聆听,对比第二部分跟第一部分,情绪的变化?(第一部分是欢快活泼,第二部分略显抒情。)
师总结:在第二部分里作曲家用三种不同的乐器来演奏,让我们仿佛看到了窗外美丽风景的变化.
(五)聆听乐曲尾声。
通过引导学生哼唱乐曲尾声,让学生发现尾声旋律是第一声部的再现。尾声部分主奏乐器换成了木琴,使得乐曲尾声演奏地更加轻快活泼。
3、 介绍作者、作品出处、代表作。
4、 畅谈梦想。
鼓励孩子们像普罗科菲耶夫一样做有梦想的人,同时学习托马斯小火车勇往直前,不怕困难的精神。
5、 聆听全曲。
6、 小结。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