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出来了》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 抚顺城三校 胡媛媛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能够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
(2)能够准确地视唱“6 3 3”与“6 33”两个乐句的曲谱。
2.过程与方法:(1)从听入手,准确掌握歌谣处节奏,并用打击乐器表现歌谣。
(2)认识反复记号,并正确运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用歌声、舞蹈展现彝族人民歌唱大自然美好风光的喜悦心情。
二、教学重点
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能够载歌载舞。
三、教学难点
1. 准确表现歌谣。
2. 能够准确地视唱“6 3 3”与“6 33”两个乐句的曲谱与歌词。
四、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电子琴、音乐书、打击乐器(响板、三角铁、双响筒)。
五、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律动(初听歌曲伴奏音乐)师生共同表现彝族舞蹈。
(二)节奏训练,突破难点
1.师:今天,老师带领大家去彝族小朋友家做客,那里山美、水美、人更美,那
里的小朋友都非常喜欢在田野上玩耍、唱歌、说歌谣,听!他们的歌谣里都唱到
谁?你能按顺序说说吗?(第一次听歌谣片段曲)
2.生回答,师出示课件。
【设计意图:通过歌谣节奏练习创设情境,激趣导入,为准确掌握歌曲节奏做铺垫】
3.下面请大家再来听一听,彝族小朋友的歌谣表现出他们怎样的心情?(第二次听歌谣片段曲)生欣赏并回答:开心、高兴……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到歌谣轻快、愉悦的情绪特点,为演唱打基础】
4.师:好,接下来就让我们带着这种高兴的心情来试着读一读这段歌谣吧!请大家一边拍手一边读。(师出示课件,用响板为孩子打节奏)生练习读。
5.出示打击乐器——师:请大家选择一样乐器来为歌谣伴奏。生自行选择,设计节奏,准确使用打击乐器。(三角铁、双响筒)
【设计意图:激发兴趣,进行有效教学,提高学生表现能力】
6.随音乐再次表现歌谣。(第三次听歌谣片段曲)
7.老师做相关动作表现歌谣。
8.随音乐全体表现。
(三)体验探究,熟悉旋律
1.师:彝族小朋友非常高兴见到大家,用自己愉快的歌声唱响了他们心爱的彝族民歌——《太阳出来了》,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让我们一同去感受这首歌曲的情绪吧!(出示课件,揭示课题)(第一次听原唱音乐)
(四)新歌教学、感受情绪
2.生欣赏、回答:歌曲欢快、活泼。师:再来听一听歌曲是几拍子的?(第二次听原唱音乐)
3.生欣赏,回答:四四拍。师:它的强弱规律变化是什么?生:强弱次强弱。
师:请大家用动作来表现四四拍。生表现。
师要求学生自行设计动作表现歌曲。(第三次听原唱音乐)
4.出示“反复记号”让学生了解反复记号的作用及应用。
5.教师范唱——师:首先老师把这两个乐段唱给大家听,你们在心里默唱。(师弹琴,生欣赏)
6.师请生试着唱,师弹琴放慢速度伴奏。
7.(出示带旋律线的歌词)师:彝族民歌的旋律有着自己的特点,尤其是在音调
上,请大家来对比一下这两个乐句在音调上有什么特点?生:有高有低。
师:下面跟老师试着唱唱曲谱,我先唱,你来接唱。
8.师生接唱歌谱。
【设计意图:在学唱曲谱中培养学生独立识谱的能力,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歌词。】
9.随琴完整演唱歌曲——出示完整歌篇儿。(生翻开教材第2页,演唱)
10.找学生演唱。
11.无伴奏全体演唱
【设计意图:检验学生是否真正学会歌曲、突破以往教学思路的一个更大胆的教
学设计,自我创新。】
12.表演唱,载歌载舞。(一组唱,一组跳,一组乐器伴
奏)
13.背唱歌曲,检验学生本节课学习情况。
(五)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了解彝族;欣赏《彝族风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