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你知道“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五谷丰登”中的“五谷”指的是什么吗?“六畜兴旺”中的“六畜”指什么?
五谷:
古代有多种不同说法,最主要的有两种:一种指稻、黍、稷、麦、菽;另一种指麻、黍、稷、麦、菽。古代经济文化中心在黄河流域,稻的主要产地在南方,而北方种稻有限,所以“五谷”中最初无稻。
六畜:
猪、马、牛、羊、鸡、狗
那这些都是和什么有关呢?
→
→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
1、起源:
——神农的传说;(七八千年前)
“炎帝号大庭氏,下为地皇,作耒耜,播五谷,曰神农也。”
“谓之神农何?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耕作,神而化之,故谓之神农也。” ’——《白虎通义》
思考:神农为什么受到后人尊敬?
制耒耜,教民耕作
一、农业的起源:“神农”的传说
神农氏发明农业的传说
神农氏塑像
神农尝百草
神农氏在神话传说中的地位说明了古代中国农业的地位如何?
2、地位:
1)农业是经济的主导地位;
2)农耕作为最基本的经济形式,支撑着中国古代的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
3)中国古代的重大文明成就,都是在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取得的;
石、骨、木
石骨木、耒耜
青铜农具(少)
“刀耕火种”
“石器锄耕”
(耜耕)
铁制农具
(发达地区)
曲辕犁(耕犁技术成熟)
“铁犁牛耕”
铁犁牛耕
(普及全国)
铁犁牛耕
人力
畜力
耦犁到一牛挽犁、耧车
二、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
生产力的提高
发展阶段 耕作方式 生产工具 农业动力
原始阶段
商周时期
春秋战国
汉代
唐代
原始社会
——夏商周
春秋战国开始
骨耜
石斧
远古
耕作方式的演进
“刀耕火种”
(火耕)
“以牛田”
(铁犁牛耕)
春秋战国开始
古代翻车
西汉耧车
二牛抬扛(耦犁)
一牛挽犁
东汉
影响
1.农耕技术的进步,使农产品的亩产量有所提高,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
2.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农业耕作技术难以实现进一步的革命性的发展。
三、贫者无立锥之地
1、土地制度的演变
氏族集体所有制
土地公有
公社成员集体耕种,
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奴隶主土地国有制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
井田制
封建土地私有制(战国时期以商鞅 变法为代表的变法运动确立)
地主土地私有制(主体)
自耕农土地所有制
国有土地所有制,如北魏隋唐推行的 。
均田制
千耦其耘
历史时期 土地制度 表现形式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商周)
封建社会
(战国以来)
汉代“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唐代“富者兼地数万亩,贫者无容足之居”、宋代“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的情形。(教材P6第三自然段)
思考并回答:这些反应古代中国什么社会问题?你认为导致这现象产生的原因何在?这一现象会带来哪些严重影响?
2、土地兼并
(1)原因:封建土地私有制(根源);地主、官僚、豪强强取豪夺。
(2)影响:农耕生产秩序遭到严重破坏;社会动荡不安;小农破产,严重影响国家赋税收入.
削弱中央集权;严重破坏农耕生产秩序;阶级矛盾激化,引发民众暴动;
由于地主阶级是专制主义王朝的阶级基础;私有制的存在。
思考:土地兼并问题为什么不能从根本得以解决?
七仙女:树上的鸟儿成双对
董永: 绿水青山带笑颜。
七仙女: 从今再不受那奴役苦
董永: 夫妻双双把家还
七仙女:你耕田来我织布
董永: 我挑水来你浇园。
七仙女: 寒窑虽破能避风雨,
董永: 夫妻恩爱苦也甜。
——《天仙配》
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自给自足男耕女织小农经济)
小农经济的概念
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生产单位
生产领域
生产目的
核心要点:单个家庭,耕织结合,农产品自给自足。
材料一 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任,多治麻丝葛绪缪,此其分事也。 _____墨子
材料二 土地平圹,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陶渊明·《桃花源记》
材料三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
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
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
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生为村之民,死为村之尘。
——白居易·《朱陈村》
理想状态下的古代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
分散性:一家一户个体小生产
封闭性: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落后性:阻碍技术进步和生产发展
脆弱性:易受天灾、苛政和土地兼并的影响
稳定性: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紧密结合,自给自足。
悯农诗
唐·李绅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你如何解读古代农民的生活境况?
泰半之赋
秦代收“泰半之赋 ”,使“男子力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绩不足衣服,人民只能,衣牛马之衣,食犬彘(猪)之食。”
四、沉重的赋税和力役
该诗反映了农民辛勤耕耘,不怕流汗,为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但是由于沉重的赋税和徭役负担,农民生活困苦,没有保障。
1.赋税:
2.徭役:
水利、交通、国防、城市、宫室、陵墓等工程建设
3.兵役:
征战、戍边、守地
田亩税、人头税、杂税、附加税、临时性的征收
(一)内容
(二)影响
1.积极
(1)赋税是专制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促进帝国的繁荣富强
(2)使得许多大型土木工程得以成功营造。
2.消极
赋税徭役使农民失去或离开土地。经济生活秩序遭到破坏,引发社会动乱,导致王朝覆灭和社会经济文化凋残。
相传秦始皇修长城时,强征天下民夫。孟姜女千里寻夫,得悉其夫已劳累而死,悲恸欲绝,痛哭不止,竟哭倒了长城,最后,孟姜女投海而死。人们在其投海之处修建了孟姜女庙(在今河北山关)。孟女的传说,反映了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沉重的徭役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
水利是中国传统农业发展的命脉
传 说
水利文献
水利工程
水利工具
战国
汉代
隋唐五代
明清
宋元
大禹平息洪水的危害,发展以灌溉为主的水利建设.
《河渠书》《沟洫志》
都江堰 (李冰) / 郑国渠(郑国)
井渠法 / 治理黄河(王景)
立井水车(北方) 高转筒车(南方)
水转翻车
戽斗
风力水车
五、大禹和他的继承人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
都江堰(岷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
都江堰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
漕渠
郑国渠
两汉之际,黄河在魏郡地方夺汴河河道入海。公元69年,汉明帝任用王景治理黄河。王景采取河、汴分治而又统筹兼顾的方案,使河不侵汴,各安其道。这次治河使桀骜不逊的黄河安流将近800年。“王景治河,千载无患”。
立井水车是唐代发明的一种灌溉工具。这种“以木桶相连”的水车是用来提取井水的,故又称为井车。
明清——风力水车
宋应星《天工开物》中的风力水车
现代风力水车
本课小结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学以致用
回顾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历程,结合农业发展的现状,就如何发展我国未来农业谈谈你的看法和建议。
思路提示:
1.精耕细作 走科学发展之路;
2.因地制宜 发挥区域特色优势;
3.政府重视 完善水利设施;
4.保护环境 坚持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