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太阳和月球(第1课时)
A组 基础训练
1.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一颗( )
A.行星 B.恒星
C.卫星 D.小行星
2.我们肉眼所看到的太阳是太阳的( )
A.最外层 B.色球层 C.光球层 D.日冕层
3.太阳表面经常出现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黑子,这是因为太阳表面的某些区域( )
A.温度较低 B.温度较高
C.较黑 D.出现空洞
第4题图
4.(湖州中考)太阳表面经常发生一些变化,即太阳活动,它们对地球的影响很大。如图中甲表示的太阳活动是( )
A.太阳黑子 B.耀斑
C.日珥 D.耀斑和日珥
5.关于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错误的说法是( )
A.太阳风增强时可以影响全球通手机用户正常通话
B.地球两极附近发生的“极光”,与太阳活动有关系
C.太阳黑子周期变化对地球的气候、植物有一定影响
D.耀斑活动增强时,人们要注意防晒,太阳黑子则没多大关系
6.想要观测太阳,下列工具中可以使用的是( )
①双筒望远镜 ②加滤镜的天文望远镜 ③涂黑的玻璃 ④放大镜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7.下列关于太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太阳黑子是太阳表面温度较高而显得较暗的气体斑块
B.耀斑的大小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主要标志
C.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不大
D.太阳的大气层从内到外依次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8.北京时间2017年9月6日,太阳爆发12年来最强耀斑。耀斑发生时,可能会对地球带来的影响是( )
①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干扰甚至中断 ②高纬度地区产生大规模极光 ③干扰地球磁场,影响导航系统 ④全球各地降水异常增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9.太阳活动最主要的标志是( )
A.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
B.太阳风的强弱
C.日珥和耀斑的爆发程度
D.太阳黑子和日珥的多少
10.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________,它是一颗自己能发________、发________的气体星球,它的表面温度约为________℃,中心温度高达________℃。日地平均距离约为________,称为一个天文单位。已知光每秒运动30万千米,则可计算出太阳光到达地面约需________分钟。
第11题图
11.(绍兴中考)2018年5月14日,川航3U8633航班客机驾驶舱右侧风挡玻璃突然破裂,机长在低压、极寒、缺氧、巨大噪声的恶劣条件下操纵飞机成功降落,被称誉为一次“世界级”的备降。此事件中的雷达观察员被媒体称为幕后英雄。太阳活动增强时会影响雷达等短波通讯,常见的太阳活动有太阳黑子、________、日珥等。
B组 自主提高
12.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约为11年,黑子数最多的那一年称为( )
A.平年 B.峰年 C.谷年 D.闰年
13.(宁波中考)太阳为地球提供了光和热,同时太阳活动也会对地球产生不利影响。下列现象肯定不是由太阳活动引起的是( )
A.无线电通讯受干扰
B.地磁场发生磁暴
C.昼夜长短规律性变化
D.气候发生明显变化
14.突然迸发的巨大火舌掀起一场夹杂着电磁辐射、高能粒子流等剧烈变化的太阳活动,转瞬间,人们的手机信号消失、电台里的歌声被噪音替代……这一幕科幻片里常见的情景,也许会在现实中上演。这一现象发生在太阳圈层中的( )
A.光球层 B.太阳内部
C.日冕层 D.色球层
第15题图
15.2009年7月22日,我国出现了五百年一遇的日全食奇观,此次日全食在我国境内持续时间最长,时间超过6分钟,如图为中国最佳观测点东平大坝拍摄的日全食时太阳的“贝利珠”照片。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被遮挡住发黑的部分属于太阳大气层中的________(填字母,下同)。
A.光球层 B.色球层
C.日冕层 D.对流层
(2)图中闪亮主体部分的主要太阳活动是____。
A.太阳黑子 B.耀斑
C.太阳风 D.极光
(3)下列现象不属于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的是________。
A.到达地面的紫外线辐射增强
B.昼夜交替现象
C.扰乱电离层,影响短波通信
D.产生“磁暴”现象
1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太阳大气结构示意图
材料二:第25个太阳活动周期预报图
第16题图
(1)黑子发生在太阳大气的__________层,它的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图中信息可以看出__________年是第25个太阳活动高峰年。
(3)材料一中B是__________层,该层有时会出现突然增亮的部分,叫做________。
(4)C是__________层,这一层许多带电粒子脱离太阳引力飞向宇宙空间形成太阳风,太阳风到达地球时,在极地上空轰击高层大气,形成绚丽多彩的__________现象。
参考答案
1-5.BCACD 6-9.DDAA
10.太阳 光 热 6000 1500万 1.5亿千米 8.3
11.耀斑
12-14.BCD
15.(1)A (2)B (3)B
16.(1)光球 黑子的温度比周围略低,所以看起来比较黑
(2)2022 (3)色球 耀斑 (4)日冕 极光
第1节 太阳和月球(第2课时)
A组 基础训练
1.下列有关月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月球体积约为地球体积的1/49
B.月地距离约为日地距离的1/400
C.月球直径为太阳直径的1/400
D.月球质量约为地球质量的1/6
2.月球上环形山的形成原因是( )
A.风吹雨打而成 B.流水冲刷而成
C.陨石撞击而成 D.流动沙丘堆积而成
3.下列关于太阳和月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月球上没有空气和水
B.月球不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
C.太阳的大气层最外层是光球层
D.太阳活动对地球影响极小
4.月球表面比较暗的地方是( )
A.月面的海洋
B.环形山
C.平原或比较低洼的盆地
D.地势较高的高原
5.下列是一宇航员在月球上的生活片段,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全部为真的一组是( )
①听到大风呼啸 ②跳过4米高的横杆 ③举起一块200千克重的大石头 ④拍了一张照片
⑤脱掉宇航服在被窝里睡觉 ⑥吃到土生土长的食物 ⑦“袋鼠式”走路
A.②③⑥⑦ B.①④⑤⑥
C.②③④⑦ D.②③④⑤
6.下列月球表面现象与月球没有空气无关的是( )
A.月球的天空是黑色的
B.月球表面遍布环形山
C.月球表面的昼夜温差达300℃
D.在月球表面物体会变得很轻
7.下列对发生在月球上的现象的叙述,不可信的是( )
A.人人都是跳高冠军 B.人的体重会变轻
C.说话声音听不见 D.遍地沙尘满天飞
8.(温州中考)“玉兔号”月球车成功着陆月球,表明我国航天事业又向前迈进了一步。下列对月球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月球表面昼夜温差比地球大
B.月球表面有环形山
C.月球表面没有空气和水
D.月球体积比地球大
9.我国探月工程的计划之一是向月球发射月球车,以进一步探明月球的基本概况。以下有关月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月球白天不能发光,晚上能发光
B.月球表面明暗相间,亮区被称为月海
C.月球形成早期,小天体撞击月球表面可形成环形山
D.月球表面除岩石及其碎屑外还有空气,但没有水
10.“钱江潮水,天下奇观。”每逢农历八月十八,钱塘江在无风的情况下也会掀起几米高的浪涛。钱塘江潮的形成与月球有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与月球的形状有关
B.与月球上无空气有关
C.与月球上无水有关
D.与月球的吸引力有关
第11题图
11.如图是我国发射的“嫦娥一号”月球卫星发回的月面照片,下列与月球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较暗部分是海洋或湖泊
B.陨石撞击月面会形成环形山,同时发出巨大的爆炸声
C.月球上的昼夜温差比地球上的昼夜温差大
D.如果你乘坐“嫦娥N号”登上月球,你的质量会是地球上的1/6
12.据报道:月球上一天中不同时段的温差可超过350℃。最主要的原因是( )
A.月球上大气的保温作用强
B.月球上大气的削弱作用弱
C.月球表面重力小,没有大气
D.月球上的一天时间比地球长
13.随着我国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登月也已列入了发展的目标。根据你所掌握的知识,你认为对登月的宇航员来说,下列设备不是必需的是( )
A.无线对讲机——方便通话
B.专用宇航服——防寒(热)
C.专用汽车——用于行走
D.氧气——用于呼吸
第14题图
14.“嫦娥三号”着陆器于2016年7月28日按时进入第33个月夜休眠期,再次刷新国际上探测器月面工作时间最长记录。“嫦娥三号”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登月探测器,于2013年12月14日成功在月球软着陆。“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总质量近3.8t,从地球到月球,其质量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如图所示,“嫦娥三号”四个腿都设计成了“大脚丫”,这是为了________,“嫦娥三号”在月球上对月球表面的压强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其在地球上对地面的压强。
第15题图
15.小明同学通过高倍望远镜观察月亮,发现月面是凹凸不平的,如图所示。这是由于流星在太空中运行到靠近月球时,在月球的引力作用下坠落到月面,与月面发生碰撞而形成的坑洞,这些坑洞称为________。
(1)小明同学设计了一个用一只铺满厚厚的细沙的盘子和几个不同的小球及刻度尺进行探究月坑深度的模拟实验,如图所示。根据这个实验可以看出小明作出的猜想是月坑的深度可能与流星的________、流星的________及下落的高度有关。
(2)小明经过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实验
序号
质量
m/g
体积
V/cm3
下落高度
h/cm
坑的深度d/mm
1
20
7.5
50
2.6
2
20
7.5
60
3.5
3
20
7.5
70
5.0
4
20
2.5
70
11.3
5
20
1.8
70
12.4
6
60
7.5
70
14.6
7
85
7.5
70
15.9
请你分析实验方案,小明采用的科学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3、6、7三组数据可知,小明控制相同的变量是小球的________和小球的________。
B组 自主提高
16.2009年科学家证实月球上有水存在,且认为月球上水最有可能是太阳风携带的氢原子和月球土壤中的氧结合之后形成。关于“月球上水最有可能是太阳风携带的氢原子和月球土壤中的氧结合之后形成”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提问 B.假设 C.实验 D.评价
17.2004年1月我国国务院正式批准我国整个探月工程第一步的“绕月工程”立项,我国的整个探月工程命名为( )
A.“嫦娥工程” B.“奔月工程”
C.“吴刚工程” D.“月兔工程”
18.如果科学家在月球上进行科学研究,可能利用的最方便的能源是( )
A.风能 B.水能
C.太阳能 D.石油
19.我国的“嫦娥”工程将按“绕月、落月和驻月”三步进行。已知月球处于无大气、无磁场、弱重力的环境下。在学校举行的“我想象中的月球车”科技活动中,爱动脑的小强提出了下列设想,你认为合理的是( )
A.必须配备降落伞,以确保安全落月
B.可在月球车上安装重垂线,以便观察其倾斜程度
C.应该配备指南针,以便确定方向
D.可为月球车安装备用汽油机,以便应急使用
第20题图
20.浩瀚的宇宙中有各种不同的天体,太阳和月球是地球在宇宙中两个最重要的近邻。
(1)如图是太阳、地球、月球三者之间位置关系的模型,那么b代表______。
(2)科学家们发现,月球背面的环形山要比正面多得多,请分析其中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5.DCACC 6-10.DDDCD 11-13.CCC
14.不变 减小压强 小于
15.环形山(月坑) (1)质量 体积 (2)控制变量法 (3)体积 下落高度
16-19.BACB
20.(1)地球 (2)陨石受到地球的阻挡而跟月球正面碰撞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