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下7.2《东南亚》同步训练及答案解析(word版)
一、选择题
1.东南亚主要由哪两部分组成( )
A.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 B.中南半岛和马来半岛
C.菲律宾群岛和马来群岛 D.中南半岛和菲律宾群岛
读“中南半岛山脉、河流和城市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
2.关于中南半岛地形、河流分布特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山河相间,南北纵列分布
B.山河相间,东西横向分布
C.山脉、河流无序分布
D.平原主要分布在中南半岛的北部
3.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发现中南半岛大多数城市的分布特点是( )
A.沿河流分布 B.沿海分布
C.集中在南部平原地区 D.集中在北部山区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图示区域成为世界上重要的热带经济作物产地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A.平原为主,地势平坦 B.种植历史悠久,生产技术高
C.市场需求量大 D.热量、水分充足
5.图中①地所在的国家是( )
A.世界上重要的稻米出口国 B.世界上最大的椰子出口国
C.世界上最大的棕榈油生产国 D.世界上最大的椰子生产国
6.图中数字②代表的是( )
A.渤海 B.黄海 C.东海 D.南海
7.东南亚是世界重要的热带经济作物生产基地之一。我国从该地区大量进口的货物最有可能是
A.苹果 B.棉花 C.小麦 D.天然橡胶
读东南亚地区略图,完成下面小题。
8.东南亚成为世界重要的热带作物生产基地之一,最主要的条件是
A.气候湿热 B.平原广大
C.劳动力充足 D.土壤肥沃
9.该区乙国是世界最大
A.棕榈油生产国 B.椰子出口国
C.蕉麻生产国 D.天然橡胶生产国
10.图示地区城市多分布在
A.沿海地区 B.山间盆地
C.河流沿岸和河口三角洲 D.高山、高原
11.下列关于东南亚位置、范围的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A.东南亚位于亚洲南部
B.东南亚重要的海峡是台湾海峡
C.东南亚范围主要包括印度半岛和马来群岛两部分
D.东南亚地区与我国山水相连,中南半岛就是因位于中国以南而得名
12.2019年春节期间,涵涵去东南亚旅游,他临行时没有必要携带的物品是
A.雨伞 B.棉衣 C.摄像机 D.地图
13.东南亚是世界上重要的稻米产区,稻米生产精耕细作,每年的出口量很大,东南亚稻米生产特点的形成与下列哪种因素关系十分密切
①高温多雨的气候
②多山的地形
③人口稠密,劳动力众多
④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4.东南亚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下列旅游景点属于缅甸的是
A.仰光大金塔 B.吴哥窟 C.下龙湾 D.婆罗浮屠
15.世界上华人和华侨分布最集中的地区在?(??? )
A.东亚 B.东南亚 C.北美 D.西欧
16.东南亚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最具有活力的地区之,也是著名的热带旅游胜地。下列国家与旅游最点搭配正确的是
A.印度尼西亚巴------- 巴厘岛 B.泰国------大金塔
C.柬埔寨------水上市场 D.缅甸------吴哥窟
读 “某地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17.图所示地区突出的自然环境特征是
A.地势高峻 B.气候湿热
C.草原辽阔 D.沙漠广布
18.关于图所示地区的正确描述是
A.混血人种的故乡
B.居民多信奉基督教
C.传统民居中多高脚屋
D.阿拉伯语主要分布区
19.关于东南亚居民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东南亚人口稠密,大部分是华人和华侨
B.居民都是黄种人,东南亚是华人主要分布区
C.印度尼西亚是东南亚人口最多的国家,该国人口的一半以上分布在爪哇岛上
D.佛教是东南亚的主要宗教,其次还有伊斯兰教和基督教
读“东南亚部分区域图”,完成下面小题。
20.对该区域的地理位置描述正确的是( )
A.处于大西洋和印度洋之间 B.处于亚洲东南部
C.全部位于南半球 D.北回归线穿过,位于热带
21.对苏门答腊岛的环境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
A.地势北高南低 B.东海岸多火山
C.聚落多沿河分布 D.河流自东向西流
22.巴厘岛是举世闻名的旅游岛,当地的传统民居最可能是( )
A. B. C. D.
23.东南亚是热带经济作物最大的产区,主要的自然环境因素是( )
A.山地多,土壤肥沃 B.劳动力充足
C.种植历史悠久,科技含量高 D.水热条件优越
24.读中南半岛部分地区图,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阴影区是小麦分布区
B.该区气候以热带雨林气候为主
C.地形特征是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D.植被属于落叶阔叶林
25.下列有关东南亚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海外华人最集中的地区 B.世界上热带经济作物的重要产地
C.马来西亚的锡产量居世界前列 D.泰国是重要的石油输出国
二、解答题
26.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数字和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岛屿:①________,②________。
半岛:③________。
国家: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2)图中所示,与我国接壤的国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洋:a________洋,b________洋。
海峡:④________。
27.读下列左、中、右三图,完成下列要求。
(1)印度尼西亚被称为“火山国”,是由于该地区处于A、B、C三大板块的交界处,多火山和地震,其中C为____________板块。
(2)由右图中河流的流向可判断中南半岛的地势特点___________;地形特点是_____。
(3)由中图分析,该地区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是___________,适合该作物生长的有利气候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右图中阴影部分表示中南半岛主要农业区,请描述这些农业区的分布状况___________。
(5)东南亚成为我国居民出国旅游的热点地区,从地理位置、旅游资源、语言文化三方面分析其原因_________。
28.东南亚“十字路口”的位置与人地关系。小明在认识影响河流因素的时候,找到了下面四幅图。根据图文资料,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探究。
(1)仿写题:根据A区域的描述,仿写B区域_________ 。
(2)填出图中的主要交通要道:①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
(3)多国共用一条河流成为B 区域战争不断的原因之一,但在A区域却没有因为多国共用河流而发生战争,请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__ 。
(4)小明在查找A区域的资料时,发现三个现象,请结合图文资料及所学知识解释:
现象1:湄公河航运量在1月份有所下降,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现象2:很多中国人到A区域投资建橡胶厂,请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 。
现象3:中南半岛人口和城市集中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请分析原因。_______ 。
(5)湄公河被称为东南亚的“黄金水道”,对流经区域经济发展影响深远,上游河段的开发利用方式为_____________,河口三角洲的开发利用方式为_______________。
29.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5月21日,习近平在亚信峰会上提出,加快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将中国与世界更加紧密地联系一起。
材料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示意图.
(1)海上丝绸之路经过的大洲依次是_________,沿线穿过的温度带有_________带。
(2)海上丝绸之路起于我国福建泉州,经过_________海(我国的海域)、_________运河,止于荷兰鹿特丹。
(3)图示地区中, ①地区地表形态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②地农业生产深受______气候的影响,容易发生______灾害。③地居民信奉的宗教主要是_________教。
(4)H为________海峡,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是沟通太平洋与_______洋的咽喉要道。
试卷第1页,总3页
试卷第1页,总3页
参考答案
1.A
【解析】
【详解】
东南亚位于亚洲东南部,主要是由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部分组成,其中中南半岛因位于中国以南而得名,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马来群岛以热带雨林气候为主,故选A。
2.A
3.A
【解析】
2.读图中南半岛上的山河分布和走向可知,中南半岛上山脉、大河多由北向南延伸,具有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特点。
3.东南亚的中南半岛上山脉、大河多由北向南延伸,具有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特点.城市和人口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和河口三角洲上。
【点睛】
该题考查中南半岛的地形和河流及人口分布。读图分析即可。
4.D
5.A
6.D
【解析】
【分析】
东南亚各国普遍种植水稻,稻米是当地居民的主要粮食,也是传统的出口产品,泰国、越南、缅甸是世界上重要的稻米出口国;东南亚绝大部分位于热带,湿热的气候条件,使其成为世界上重要的热带作物生产基地之一,是世界上天然橡胶、油棕、椰子和蕉麻的最大产地。
4.图中所示的是东南亚,该地区成为世界上重要的热带经济作物产地的主要自然原因是气候湿热,水热资源充足。故选D。
5.读图可得,①是泰国,该国家是世界上重要的稻米出口国,也是世界上出口天然橡胶最多的国家,故A正确。故选A。
6.我国大陆海岸线漫长,大陆海岸线长达1800多千米;东部濒临的海洋自北向南依次为渤海、黄海、东海、南海。读图可知,图中数字②位于中南半岛的东部地区,属于我国的南海海域。故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东南亚地区有关知识,要知道地区热带农作物丰富的自然和社会原因。
7.D
【解析】
【详解】
东南亚大部分地区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热带,是世界重要的热带经济作物生产基地之一,是天然橡胶、蕉麻、椰子、油棕等热带作物的最大生产地,以上四种货物中,我国从东南亚进口的货物最可能是天然橡胶,故选D。
8.A
9.D
10.C
11.D
12.B
13.A
14.A
【解析】
8.东南亚以热带季风和热带雨林气候为主,气候高温多雨,雨热同期,适合水稻和天然橡胶等热带经济作物生长,是世界上经济作物种植集中的地区之一,故东南亚成为世界重要的热带作物生产基地之一,最主要的条件是气候湿热。
9.读图可知:乙国为泰国,泰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橡胶生产国,故选D。
10.读图可知:图示区域为东南亚的中南半岛,中南半岛城市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地区,主要原因是地势平坦,为城市提供建设用地,淡水资源丰富,为城市提供水源,水运便利,河流为城市对外交通提供方便,土壤肥沃等,故选C。
11.东南亚位于亚洲的东南部,东南亚重要的海峡是马六甲海峡,东南亚范围主要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部分;东南亚地区与我国山水相连,中南半岛就是因位于中国以南而得名,故选D。
12.东南亚位于亚洲东南部,该地区气候湿热,比较题干中的四个选项可得,去东南亚旅游没有必要携带的物品是棉衣,故选B。
13.东南亚是热带季风气候,高温高湿,该气候适合水稻生长,东南亚的水稻种植区都位于河流下游平原或三角洲地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东南亚是世界人口稠密的地区,有充足的农业劳动,故选A。
14.仰光大金塔位于缅甸;下龙湾是越南北部的海湾;婆罗浮屠位于东南亚的印度尼西亚;吴哥窟位于柬埔寨,故选A。
15.B
【解析】
【分析】
根据东南亚位于亚洲的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的大部分。东南亚处在亚洲与大洋洲、印度洋与太平洋的“十字路口”,是世界海洋运输和航空运输的重要枢纽,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
东南亚是世界上海外华人分布最集中的地区,总人数在2 000万以上。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期,我国东南沿海一带,特别是广东、福建两省,有大量人口“下南洋”谋生。他们中大部分人取得了所在国国籍,被称为华人。还有少数人保留了中国国籍,属于华侨。华人和华侨在东南亚各国人口中占较大比重。故选:B。
【点睛】
考查东南亚地区华人华侨的分布。
16.A
【解析】
【详解】
缅甸仰光的大金塔、泰国曼谷的水上市场、柬埔寨的吴哥窟、越南的下龙湾、花园城市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的巴厘岛等都是东南亚著名的旅游胜地;A符合题意。
【点睛】
识记东南亚主要旅游景点。
17.B
18.C
【解析】
【分析】
东南亚位于亚洲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的“十字路口”。东南亚地处热带,中南半岛大部分地区为热带季风气候,一年中有旱季和雨季之分;马来群岛的大部分地区属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分布着茂密的热带雨林。
17.读图可知,图示为东南亚地区,该地区以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为主,气候湿热;故选B。
18.东南亚传统民居多是高脚屋,当地气候湿热,高架屋下层空着放杂物、养牲畜,上层住人,上层风大凉爽, 还可以避免潮湿;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东南亚的自然环境特征及民居。
19.C
【解析】
【分析】
本题属于东南亚这一知识点,需要在掌握东南亚的人口宗教等相关知识点的基础上,对各个选项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详解】
东南亚是世界上人口稠密的地区之一,绝大部分居民属于黄种人.印度尼西亚有2亿多人口,是东南亚人口最多的国家,该国人口分布极不均匀,一半以上的人口分布在爪哇岛,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在东南亚广为流传,不同的国家宗教信仰方式也有所不同。
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
【点睛】
东南亚众多河流的下游两侧形成冲积平原或河口三角洲,是农业、人口比较集中的地区,东南亚是世界上海外华人分布最集中的地区,主要来自于我国东南沿海一代,特别是广东、福建两省.东南亚居民属于黄色人种,主要信奉佛教和伊斯兰教.
20.B
21.C
22.B
【解析】
20.由图可知,该地区属于东南亚的苏门答腊岛,处于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处于亚州东南部;赤道穿过该地区,跨了南北半球,故选B。
21.对苏门答腊岛的环境特征描述,地势西高东低;这里处于板块交界处,西海岸多火山;地形崎岖,聚落多沿河分布,河流自西南向东北流,故选C。
22.由图可知,苏门答腊岛被赤道穿过,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多雨,气候湿热,当地的民居多以竹楼、木楼为主,底层架空是为防潮湿,屋顶坡度大,与图中B的民居相符,故选B。
23.D
【解析】
【分析】
东南亚绝大部分属于热带,热带气候显著的地区:①中南半岛——热带季风气候;②马来群岛——热带雨林气候;泰国、越南、缅甸:世界重要的稻米出口国;泰国——世界最大的橡胶生产国;菲律宾——世界最大的蕉麻生产国和椰子出口国;马来西亚——世界最大的棕油生产国;印度尼西亚——世界最大的椰子生产国。
【详解】
东南亚纬度低,主要有热带季风和热带雨林两种气候类型,湿热的气候条件,使其成为世界上重要的热带作物生产基地之一;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东南亚农业生产的特点。
24.C
【解析】读图可知:东南亚以热带季风和热带雨林气候为主,气候高温多雨,雨热同期,适合水稻和天然橡胶等热带经济作物生长,是世界上经济作物种植集中的地区之一,图中阴影区是水稻分布区;东南亚由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组成,中南半岛山河相间、南北纵列分布;落叶阔叶林分布在温带,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东南亚相关知识,涉及的知识点较为广泛,需要识记中南半岛的气候、地形、植被等相关知识。
25.D
【解析】
【详解】
东南亚是海外华人最集中的地区;马来西亚的锡产量居世界前列东南亚是世界上重要的热带作物产地。其中泰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橡胶生产国,也是世界上重要的稻米出口国。?泰国是世界上最大是橡胶生产国,也是世界上重要的稻米出口国。A、B、C都是正确的,故D符合题意。
26.(1)苏门答腊岛 加里曼丹岛 中南半岛 缅甸 泰国 马来西亚
(2)缅甸 老挝 越南 (3)印度 太平 马六甲海峡
【解析】(1)由图可知,图中①是苏门答腊岛,②是加里曼丹岛,③是中南半岛,A是缅甸,B是泰国,C是马来西亚。
(2)图中所示,与我国接壤的国家有缅甸、老挝和越南。
(3)由图可知,图中a是印度洋,b是太平洋,④是位于中南半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
【点睛】本题考查东南亚地理位置和主要国家,要知道这里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7. 亚欧 北高南低 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水稻 全年高温,降水多 沿海、沿河平原及河口三角洲地区 与中国山水相连,距离较近。东南亚的热带风光旖旎,旅游资源丰富。华人、华侨分布最集中,有利于交流
【解析】(1)印度尼西亚被称为“火山国”,是由于该地区处于A、B、C三大板块的交界处,多火山和地震,其中C为是以亚洲和欧洲为主的亚欧大陆。
(2)由右图中河流的流向可以看出,河流大部分是自北向南注入海洋,由此判断中南半岛的地势特点北高南低,地形特点是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3)由中图分析,该地区属于雨热同期的热带季风气候,其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是水稻,适合该作物生长的有利气候条件是全年高温、降水丰富。
(4)右图中阴影部分表示中南半岛主要农业区,可以看出这些农业区大部分分布在沿海、沿河平原及河口三角洲地区。
(5)东南亚成为我国居民出国旅游的热点地区,从地理位置来看,东南亚与我国山水相连,距离较近,从旅游资源看,这里的热带风光旖旎,从语言来看,这里是华人、华侨分布最集中的地区,有利于交流。
【点睛】本题通过考查东南亚知识点,考查了学生对板块的认识,对东南亚自然环境特征和社会经济状况的掌握,还涉及到了东南亚的旅游。
28.B区域:地处“三洲五海之地”,是热带沙漠气候,气候炎热干燥,或者说气候高温少雨,河流稀少。 马六甲海峡 苏伊士运河 B区域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全年少雨,降水少,“河流少”或“流量小”,
A区域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降水多,“河流多”或“流量大” 现象1:1月份降水少,“流量小”或“水位低” 现象2:A区域气候湿热,盛产橡胶,“劳动力资源丰富(廉价)”或“水陆交通便利” 现象3:河流沿岸和河口三角洲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易于灌溉,交通便利。 上游:水电业、旅游业 河口三角洲:灌溉、航运、淡水养殖、旅游业
【解析】
【详解】
(1)根据A区域的描述方法,提炼出描述某地区从地理位置、气候类型、气候特点、河流特征等方面说明,可以描述B区域:地处“三洲五海之地”,是热带沙漠气候,气候炎热干燥,或者说气候高温少雨,河流稀少。
(2)①交通要道位于苏门答腊岛与马来半岛之间,故其为马六甲海峡;②运河位于亚洲与非洲之间,故其为苏伊士运河。
(3)主要从两个区域的水资源的状况进行分析,B区域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全年少雨,降水少,河流少,流量小,水资源匮乏,多国共用一条河流,容易发生争端;而A区域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降水多、河流多、流量大,水资源丰富,各国不需要为争夺水源而发生争端。
(4)湄公河所在区域为中南半岛,其气候为热带季风气候,1月份为旱季,降水少,湄公河水位浅,通航能力受限,故航运量在1月份有所下降。A区域气候湿热,适合天然橡胶的生长,特别是泰国,是世界生成天然橡胶最多的国家。依靠丰富的天然橡胶原料,丰富而又廉价的劳动力,加上便利的水陆交通便于商品销售,故投资建橡胶厂是最佳选择。中南半岛河流沿岸和河口三角洲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易于灌溉,交通便利故人口和城市分布集中于河流沿岸和河口三角洲。
(5) 湄公河发源于中国 青藏地区的三江源,注入太平洋的南海。上游河段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故其开发利用主要方式是水力发电或者发展旅游业。河口三角洲河流平缓,水源充足,可以发展航运、灌溉、淡水养殖、旅游业等产业。
29.亚洲、非洲、欧洲 北温带、热带 南 苏伊士 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热带季风 旱涝 伊斯兰教 马六甲 印度
【解析】
【分析】
“一带一路”指的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我国在新时期提出的具有重要意义的战略构想.“海上丝绸之路”经过了亚洲、非洲、欧洲。
【详解】
(1)从图中可知,海上丝绸之路经过的大洲依次是亚洲、非洲、欧洲,沿线穿过的温度带有北温带,热带。
(2)读图分析可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我国福建省泉州市为起点,经过南海→穿越马六甲海峡→进入印度洋→红海→苏伊士运河→经过地中海→到达欧洲各地。
(3)图示地区中, ①地区是中南半岛,地表形态的主要特点是山河相间、纵列分布,②地是印度半岛,农业生产深受热带季风气候的影响,由于西南季风不稳定,容易发生旱涝灾害。③地是西亚地区,居民信奉的宗教主要是伊斯兰教。
(4)从图中可知,H为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是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咽喉要道。
答案第1页,总2页
答案第1页,总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