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导学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4课《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导学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3-31 18:38:08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八年语文“五环阅读”导学 生本课堂教学模式学案
课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课型
阅读
课时
1课时
设计者

学习目标
1.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反复诵读,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重点)
2.体会古体诗在句式、用韵方面的特点,品味诗中对环境、人物的精彩描写。(难点)
3.感受作者身遭苦难却希望广济苍生的博大胸怀,培养忧国忧民、立志振兴中华的优秀品质。(重点)
重点
朗读诗歌; 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中描述的社会现实
难点
体会古体诗语言的特点,品味描写语句感受作者情感
学 习 过 程
个性补改
目标导学:
明确本节学习目标
导入新课:
  在我们祖国灿烂的文学史中,唐诗是一串璀璨夺目的明珠。在这串明珠中,杜甫的诗作以其强烈的时代感,深沉的人民性而独战鳌头,杜甫被后世被誉为“诗圣”。这节课,我们学习《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体味杜甫忧国忧民的感情,鉴赏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
自主预学
一 文学常识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选自《杜诗详注》,作于安史之乱还未平定之时。作者杜甫,字_______,自号________,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称为“______”。其诗因多反映当时的社会动乱和人民疾苦而被称为“_____”。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一首_____(体裁)的古诗。诗中的“茅屋”指的是________。
2.此诗为乐府诗,属于( )。“( )”,是古体诗的一种,古乐府诗中的一类,放情长言,杂而无方者曰歌。专指汉魏以后乐府中题名为“歌”“行”的诗歌。“行”是乐曲的意思。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并无严格的区别。歌行的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
3.背景链接:
朗读课文
1.读准字音
怒号( ) 挂罥( ) 塘坳( ) 俄顷( ) 布衾( ) 恶卧( )
丧乱( ) 广厦( ) 大庇( ) 突兀( ) 三重茅( )
2.读出节奏
3.读出抑扬顿挫
4.多种形式朗读
合作探究、悟读品味
三、结合注释 ,读懂故事?
1.词句注释
⑴秋高:( ) 怒号(háo):( )
⑵三重(chóng)茅:(            )
⑶挂罥(juàn):(         ) 罥:(     ) 长(cháng):(      )
⑷沉塘坳(ào): (         ) 。 坳:(         )
⑸忍能对面为盗贼:(         )。忍:(     ) 。能:( )。
 对面:(      )为:(       )
⑹入竹去:(         )
⑺呼不得:(         )
⑻俄顷(qǐng):(         )
⑼秋天漠漠向昏黑(古音念hè):(              )。向: (     )
⑽布衾(qīn):(     。衾:( )。
⑾娇儿恶卧踏里裂:(          ) 。恶卧:(      )裂:(     ) 。
⑿床头屋漏无干处:(         )
⒀雨脚如麻:(         )
⒁丧(sāng)乱:(         )
⒂沾湿:(     ) 。何由彻:( )。何由:(      )
彻:(          )
⒃安得:(         ) 。广厦(shà):(         )。
⒄庇:( )。寒士:( ) 。俱:( ) 。欢颜:( )。
⒄呜呼:(         )
⒅突兀(wù):(         )。见(xiàn):(         )
⒆庐:( ) 。足:(      ) 。
白话译文
3.再读课文,读清诗歌的思路、整体感知
这首诗描写的时间是( ),事件是( ),从诗中的( )一词可以看出诗的时代背景是( )。杜甫身处漏雨茅屋,还存有( )的情思,
发出了(“ ”)的呐喊,体现了诗人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
四、诗中采用了哪些表达方式?试举例说明。
研读展示
五、合作探究,解读诗歌
1 这首诗共描绘了四幅图景,请你用最简炼的词句概括一下。
 
2 研读赏析第一幅画面,作者是怎样突出风势之大的?
3 研读第二幅图,结合全诗试着概括“归来倚杖自叹息”中“叹息”的内容都包括哪些?
4研读第三幅图,看看哪些词语用得好,找出来大家赏析一下
5 本诗中有一句诗可称为“升华之笔”。研读第四幅图,请你找出这句诗,赏析一下。
?
6读了本诗之后,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用诗中的句子描绘。
示例:舍己为人———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7 小结:诗人之心,与受苦受难的劳苦大众息息相通。正因为忧国忧民之心,最终形成了杜甫的“沉郁顿挫”的诗风。
六、归纳诗歌主旨:
七、课堂总结: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自己的茅屋被秋风摧残后的窘况。在雨夜屋漏、长夜难眠之际,诗人心忧天下,想到的是普天下的受苦人,而宁可舍弃自己。这是多么高尚的情操啊!作者的不幸遭遇令人同情,而他那“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崇高理想,“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博大胸襟更令人肃然起敬。全诗语言浅显,却有极强的震撼力。
  诗为事作,屋凭人传,如今成都杜甫草堂依在,而现在草堂的浣花溪畔已是一排排平房鳞次栉比,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诗人追求的“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理想已经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年代变为现实,如果诗人在天有灵,他定会感到欣慰了。
八、布置作业:
1默写全诗:
2 假如你是一位电视剧编剧(导演),打算写(导)一部有关杜甫的历史剧,结合此诗,你准备设计一些情节和画面,请进行合理的想象,把有关的画面描写出来,并适当加入主人公动作、神态的描写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导学案答案
一 1.子美 少陵野老 诗圣 诗史
 2.歌行体 成都近郊的草堂
 3.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当时安史之乱还未平定,关中地区闹饥荒,民不聊生。这年秋天,杜甫弃官到秦州(今甘肃天水),又辗转经同谷(今甘肃成县)到了四川。第二年,在亲友的帮助下,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建起了一座草堂,过上了暂时安定的生活,他感到快乐和自足,于是歌唱春雨,寻花漫步,遣兴江边,以诗酒自娱。但这种表面上的安逸掩饰不住他的贫穷,更不能冲淡他那一贯的忧国忧民情怀。上元二年(761)秋天,一场暴风雨袭击了他的茅屋,再一次把他从浪漫的隐居生活中敲醒,让他面对现实,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1.háo 、juàn、ào、qǐnɡ、qīn、è、sānɡ、shà、bì、wù、chónɡ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3.“千万、大庇”重读;“安得、何时”要读得既悲哀又充满希望;“呜呼”要读得无可奈何;“死亦足”要读得坚定有力,并且拖长音。找生读后,评析,再读,最后齐读。应该读出杜甫那种悲凉的处境,还有他的无奈,还有因自己的处境联想到天下众多百姓,那种心系天下,关心人间冷暖,有忧国忧民的感情, 语速要放慢一些,
三、1.词句注释
⑴秋高:秋深。   怒号(háo):大声吼叫。
⑵三重(chóng)茅:多层茅草。三,泛指多。
⑶挂罥(juàn):挂着,挂住。罥,挂。长(cháng):高。
⑷沉塘坳(ào):沉到池塘水里。坳,水势低的地方。
⑸忍能对面为盗贼:竟然狠心这样当面做盗窃的事。忍:狠心。能:如此。对面,当面。为,做。
⑹入竹去:进入竹林。
⑺呼不得:喝止不住。
⑻俄顷(qǐng):一会儿。
⑼秋天漠漠向昏黑(古音念hè):指秋季的天空阴沉迷蒙,渐渐黑了下来。向:接近
⑽布衾(qīn):布质的被子。衾,被子。
⑾娇儿恶卧踏里裂:孩子睡相不好,把被里都蹬坏了。恶卧,睡相不好。裂,使动用法,使……裂。
⑿床头屋漏无干处:意思是,整个房子都没有干的地方了。
⒀雨脚如麻:形容雨点不间断,像下垂的麻线一样密集。雨脚,雨点。
⒁丧(sāng)乱:战乱,指安史之乱。
⒂沾湿:潮湿不干。何由彻:如何才能挨到天亮。彻,彻晓。
⒃安得:如何能得到。广厦(shà):宽敞的大屋。
⒄庇,遮盖,掩护。寒士:贫寒的士人。俱:都。欢颜:喜笑颜开。
⒄呜呼:书面感叹词,表示叹息,相当于“唉”。
⒅突兀(wù):高耸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广厦。见(xiàn):通“现”,出现。
⒆庐:茅屋。足:值得。
2.白话译文:
八月里秋深,狂风怒号,狂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飞得高的茅草缠绕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到池塘和洼地里。
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竟忍心这样当面做“贼”抢东西,毫无顾忌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去了。我嘴唇干燥也喝止不住,回来后拄着拐杖,独自叹息。
一会儿风停了,天空中乌云像墨一样黑,深秋天空阴沉迷蒙渐渐黑下来了。布被盖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铁板似的。孩子睡觉姿势不好,把被子蹬破了。一下雨屋顶漏水,屋内没有一点儿干燥的地方,房顶的雨水像麻线一样不停地往下漏。自从安史之乱之后,我睡眠的时间很少,长夜漫漫,屋漏床湿,怎能挨到天亮。
如何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覆天下间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开颜欢笑,房子在风雨中也不为所动,安稳得像是山一样?唉!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到那时即使我的茅屋被秋风所吹破,我自己受冻而死也心甘情愿!
3.八月秋高 ,秋风破屋 , 安史之乱 ,忧国忧民,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四、①描写,如第一段“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把秋风拟人化,写出了狂风肆虐的景象。“茅飞渡江酒江郊……下者飘转沉塘拗。”描绘了茅屋为秋风摧残的惨态,再如第3段“俄顷风定云墨色,秋风漠模向昏黑。”写出了接近傍晚时的凄凉,渲染烘托诗人凄惨暗淡的心境。
②叙事,如第二段,“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归来倚杖自叹息。”一个“自”字,总收一二两段,写出了诗人在茅草被抢之后的孤独、悲苦。再如第三段“布衾多年冷似铁,……长夜沾湿何由彻!”诗人从风雨飘摇的茅屋想到了国家的安危。 ③抒情,如第四段。在前三段的叙事兼描写的基础上直接抒情,情不自禁地说出自己的理想和愿望:“安得广厦千万间,……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推己及人的阔大胸襟,此句正是文章的主旨所在。画龙点睛,水到渠成。 五、1.  第一幅:狂风破屋图;第二幅:群童抱茅图;第三幅:屋破雨漏图;第四幅:遥想广厦图
2. 先写其声,“风怒号”三字音响洪亮,使人如闻秋风咆哮,“怒”字把秋风拟人化,突出风势猛烈。再以“卷、飞、洒、挂罥、飘转”等词语描绘秋风卷茅草的画面,从侧面表现了风势之大。这样描写隐隐地让我们看到了诗人愁苦无奈的神情。
3 .叹自己之苦,接下来的日子将如何过?叹周围人之苦,穷生盗;叹战乱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灾难。
4.“雨脚如麻”的“麻”字说明雨点密集,密密麻麻,很形象。“冷似铁”中的“铁”字说明被子很破旧,很脏——长期颠沛流离,没有时间洗,或者没有钱买,只有一床被子,没法拆洗;很冷,很硬,并且还破了,这说明杜甫的生活很困窘。体会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语言锤炼功夫。?
5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多么深切的期望!这是一种饱览民生疾苦,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也表达了诗人博大宽广的胸怀,情真意切,感人至深。它把诗人舍己为人,至死无悔的高尚情怀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是全诗主旨所在,也是最动人,感召力最强之处。?
6.1)忧国忧民——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2)生活贫困——布衾多年冷似铁;床头屋漏无干处。
 3)痛苦无奈(年老体衰)——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六、《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描绘了秋风破屋、长夜沾湿的情景,反映了战乱中诗人的痛苦生活,表现了他对人民大众的同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高尚品德和忧国忧民的崇高情怀。
作业2
                    【示例一】:
镜头一:深秋季节,北风呼呼地刮,咆哮着,怒号着,漫卷着地上的枯黄落叶。这时,有一位颓然的
老人,那就是老年的杜甫,站在刚下过雨的泥泞中。他右手拄着老树枝做的拐杖,左手里紧攥着几根茅草。他驼着背,头发散乱,脸上布满皱纹,皱纹很深,里面还夹着一些泥土,他的眼睛暗淡无光。
镜头二:他看了看旁边那简陋的没有屋顶的破房子,又看了看小河对岸孩童们正抱着茅草往树林里钻,不由地进入了回忆。昨天晚上,天气很冷,忽然又刮起大风,刮倒了屋外的菜架子,刮得门窗铛铛作响,一家人都被吵醒了。忽然,狂风将屋顶上那薄薄的几层茅草卷了起来,刺骨的寒风挤进了屋子里,把孩子们冻得哇哇直哭。老人只好用薄的不能再薄,旧的不能再旧的硬“棉被”给孩子盖好。这时,绵绵秋雨下了起来,冰冷的雨水淋透了全家人。他们能做得都做了,只有等待雨快点停。
镜头三:一阵凉风吹过,老人从回忆中醒来,他不断地叹息和摇头,脸上的皱纹更加紧锁着。一会儿他脸朝天空,自言道:“哎,像我们这样受苦受难的人还有多少,他们肯定比我们还惨!什么时候才能让每一个穷苦的人都住上风吹不破,雨打不漏的高楼大厦啊?如果真的能这样,我宁愿自己仍就在这里受罪!”
镜头四:太阳即将下山了,夕阳的斜光折照在那间破屋子上,几只乌鸦在枯死的树上嘶哑地叫着。哎!老人又将是一个不眠之夜!
                   【示例二】:
镜头一:那是在一个深秋的夜晚,秋风象魔鬼似得号叫着,虽不象寒风那样刺骨,但也足以让人浑身颤栗了。就在这一天,年老的杜甫辛辛苦苦盖起来的小茅草屋,被风刮得不象样子,屋顶上的茅草都被刮走了。他托着瘦弱的身体,到处去捡那些被吹走的野茅草。 但是村里的孩子比他抢先一步,抱着茅草跑进树林里。他只好上前去要:“好宝宝,把茅草还给我,爷爷给你们讲故事。”但那些孩子理也不理他,用眼瞟了他一下就跑了。气得老人浑身发抖,破口大嚷起来:“你们这帮小孩子,看我不找到你们家去——”,就这样累得他气喘吁吁,唇干舌燥,只好倚着那磨得很光滑的拐杖,暗自叹息着。
镜头二:到了傍晚十分,风将近停了下来,但是天空乌云密布。本来就很昏暗的天空就显得更阴森了,雨也从天上倾泻下来。杜甫的老妻对他说:“孩子有病了,也没钱买药,这被子冷得象铁,叫孩子怎么睡啊!”他看了看孩子,那瘦小的脸上显得异常苍白,额头上冒出豆大的冷汗。这时雨越下越大,床头上已经没有干得地方了。
镜头三: 他独自倚在床头,心里也不知有什么感觉,自言自语道:“唉,都是安史之乱,让老百姓吃尽了苦头,真恨不得把安禄山、史思明一刀给劈了!什么时候到处都能建起高楼大厦,天下的穷苦老百姓不受风吹雨打。如果真有那一天,即使是只有我的房子破漏,受冻而死,我也甘心情愿!唉,可眼下如何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