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50张PPT。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杜牧《过华清宫绝句》 第15课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程标准:了解近代以来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产生的影响。 我国古代交通地域特点:南方舟楫,
北方马车;
百姓步行!近代交通工具的变化,首先从轮船和火车开始,为什么不是从汽车和飞机开始呢1、轮船、火车作为近代科技成果问世较早;
2、与西方列强在中国进行殖民扩张方式有关。 吴淞铁路(淞沪铁路前身)在江湾附近压死一人,迷信风水的人说这条铁路会破坏上海的风水,要求清政府干涉。结果清政府把铁路给拆除了,机车和车辆沉入江底。一、交通工具的更新一、交通工具的更新 为了运输煤炭,清朝政府同意在唐山到胥各庄之间修建一条长10千米的铁路。 这条铁路于1880年兴建,1881年通车。
铁路建成后,由于清政府视先进的蒸汽机车为怪物,尤其害怕它隆隆的震颤声惊动了附近的皇陵,就让骡马充当“火车头”,这就出现了“马拉火车”的天下奇闻。
思考:“马拉火车”的故事说明了什么? 【京张铁路】连接北京丰台,经八达岭、居庸关、沙城、宣化至河北张家口,全长约200千米,1905年9月开工修建,于1909年建成。是中国首条不使用外国资金及人员,由中国人自行完成,投入营运的铁路。这条铁路工程艰巨,是当时清政府排除英国、俄国等殖民主义者的阻挠,委派詹天佑为京张铁路局总工程师(后兼任京张铁路局总办)修建而成的。一、交通工具的更新甲午战争后,列强在中国疯狂抢夺铁路修筑权。到1911年,中国共有铁路9600多千米,其中,由帝国主义直接或间接投资经营的竟达8900多千米,中国自主修筑铁路只有600多千米。民国以后,各条商路修筑权收归国有。由于政潮迭起,军阀混战,社会经济凋敝,铁路建设始终未能纳入正轨。一、交通工具的更新新中国成立后,加强了内地与西北、西南的沟通一、交通工具的更新中国铁路交通网 一、交通工具的更新京九铁路全线通车京九铁路泰和赣江大桥深圳湾跨海大桥一、交通工具的更新 青藏铁路从西宁至拉萨全长1956公里,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气候条件最恶劣的高原铁路。中国铁路建设者破解并攻克多年冻土、高寒缺氧和生态脆弱“三大难题”的严峻挑战。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的伟大创新精神。 一、交通工具的更新 2006年通车的青藏铁路 一、交通工具的更新火车机车演变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电力机车高速列车磁悬浮列车和谐号动车组一、交通工具的更新一、交通工具的更新畜力车、黄包车、自行车、汽车、有轨电车(20C初)【读图思考】旧上海的交通工具主要有哪些?黄包车,1874年自日本引进中国,最初时是用铁皮包着木头轮子,后改为充气胶轮。由于车身漆成黄色,于是便叫成黄包车。 一、交通工具的更新 19世纪中后期链式传动自行车发明不久就传到了中国。上海第一个拥有脚踏车的华人,据埃米莉·哈恩《宋美龄传》说,是宋氏三姐妹的父亲宋耀如。一、交通工具的更新上海最早引进的公共交通工具是有轨电车。最早的电车为一节车厢,车速很慢,乘客可随时上下。一、交通工具的更新一、交通工具的更新慈禧生前坐过的汽车20世纪初:汽车在上海出现(仅为权贵富绅代步工具)民国时期:发展缓慢;
建国后:发展较快。一、交通工具的更新1956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批 “解放牌”载重汽车,标志着中国汽车工业的诞生。2000年,中国汽车产量预计首次超过200万辆。中国终于跻身世界汽车十强之列。一、交通工具的更新开封黄河公路大桥焦作黄河公路大桥一、交通工具的更新江阴长江大桥武汉长江大桥江苏润扬长江公路大桥 一、交通工具的更新1842年英国“魔女”号抵达上海,这是国人见到的第一艘轮船。 中国造船的历史虽然悠久,但16世纪以后,航海和造船的技术已渐渐落后于西方。清朝雍正年间(1723—1735)蓝鼎和《鹿洲初集》云:“番人造船比中国更固。”一、交通工具的更新一、交通工具的更新新中国成立后,
发展较快;20世纪90年代,随着公路、铁路和航空业的发展,逐渐萎缩。有的转向高档旅游服务业。新中国成立后,发展、萎缩、改制。一、交通工具的更新冯如和他制造的飞机(1909年)中国首架飞机一、交通工具的更新中国各大航空公司ARJ21---我国首架自主知识产权新支线飞机2007年12月21日,ARJ21-700在上海飞机制造厂总装下线,这标志着中国飞机正式跻身世界民用客机行列。计划于2006年投入使用的空中客车A380客机的模拟图片。这种被称为最先进、宽敞和高效的超级巨型客机将拥有555个客舱座位。 北京首都机场
第三航站楼古代:帆船、马车、轿子水运:近代以来:一、交通工具的更新1、交通工具发展更新的过程轮船(1865年)陆运:人力车(1870年)、自行车(1868)、火车(1876淞沪铁路、1881唐胥铁路、1909京张铁路建成通车)、汽车(1901上海)、电车(1906天津)、有轨电车(1908上海)公共汽车(1924上海)、航空:飞机(1909冯如设计的飞机试飞成功、1920民航)现代:1956年,第一批“解放牌”载重汽车,标志着中国汽车工业的诞生;北京地铁(1969);磁悬浮列车(2003上海);青藏铁路(2006);高铁动力:
技术:
地区发展差别:
对象:
进程:
种类:人力、畜力、自然力机械力平民化、普及化引进自制自研城市显著,乡村缓慢先慢后快海陆空一、交通工具的更新2、交通工具发展更新的特点大家知道古代的通讯手段有哪些吗? 古代邮驿只供政府专用,民间通信最初是依靠别人捎带或专人递送,后来才出现私营邮递组织。邮政:1866,海关开始试办邮政;1896,大清邮政局正式成立;辛亥革命后,改称中华邮政;1949,邮电部成立电报:二、通讯工具的进步电话:(1)第一个电报机房(19世纪70年代,上海,丹麦)。(2)第一条有线电报线(1877台湾,福建巡抚)。(3)1906,无线电报创设并取得发展(4)1932,开设国际无线电报(1)1877年,上海招商局开通第一部电话(2)19世纪80年代,外国在上海设电话局(3)20世纪初,清政府在南京设中国第一个电话局(民用)(4)新中国,电讯事业快速发展表现试办到正式办理
通信范围逐步扩大
伴随近代交通发展,邮政工具不断变革二、通讯工具的进步中华民国时期的电报纸二、通讯工具的进步老式电话程控电话可视电话卫星电话手机二、通讯工具的进步寻呼机(拷机)20世纪90年代起,开始逐渐普及,当时国人有句流行语“有事就call我”,但很快受到手机的冲击,进入21世纪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二、通讯工具的进步传真机20世纪90年代起,机关、企业开始使用传真机,几分钟内就能发送信件、图文到千里之外。二、通讯工具的进步【问题一】影响中国近代交通、通讯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合作探究】 材料一:在宝山县筑路时,因一寡妇担心破坏坟墓风水而阻止开路,只能拖延多日,并议定纡绕兜开……还有苏姓乡民认为筑铁路破坏风水,使其长眠的祖先不得安宁,联合乡民阻挠筑路,打伤铁路督工和外国雇员。
材料二:1898年,袁世凯为慈禧贺寿进贡一辆奔驰牌轿车。不料,慈禧太后仅试坐一下便将其“打入冷宫”弃置不用了。原来,汽车解决不了“尊卑”问题,司机不但坐在慈禧的前面,而且还和她“平起平坐”,有伤“体制”,最终被闲置起来。 阻碍因素
封建顽固势力的反对;
受封建传统迷信思想的影响;
资金和技术的缺乏等; 材料三:
1769年,瓦特改进了蒸汽机,提高了蒸汽机的经济适用性;
1814年,斯蒂芬逊制成第一台蒸汽机车;
1840年前后,有关铁路的信息和知识开始传入中国;
1876年,英商无视中国主权,擅自修建了中国境内的第一条铁路-吴淞铁路;
1881年,近代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开建(注:清政府允准开平矿务局出资修建) ;
1894年后,列强在中国领土上强行修建和直接经营铁路,并通过贷款控制中国铁路;
1909年9月24日,中国人设计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通车【问题一】影响中国近代交通、通讯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合作探究】 (以铁路为例) 材料四:1894年,清政府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战败后,割地赔款,国力大损,英、俄、法、日、德、比、美等帝国主义国家乘机对清政府施加压力,攫取中国的铁路权益。他们或强行擅筑,或假借“合办”,或通过贷款控制,一万多公里的中国路权被吞噬和瓜分,形成帝国主义掠夺中国路权的第一次高潮。在1876~1911年修建铁路约9400公里。其中帝国主义直接修建经营的约占41%;帝国主义通过贷款控制的约占39%;国有铁路,包括中国自力更生修建的京张铁路和商办铁路及赎回的京汉、广三等铁路仅占20%左右 。
——《中国铁路网》西方国家殖民扩张的影响【问题一】影响中国近代交通、通讯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合作探究】 材料五:辛亥革命以后,他(孙中山)更强调“民欲兴其国,必先修其路”“振兴实业,当先以交通为重要;计划交通,当先以铁道为重要”。
——《孙中山思想与泛珠江三角区域经济》先进中国人的大力倡导和推动【问题一】影响中国近代交通、通讯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合作探究】 材料六: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 。
——詹天佑 材料八:“故凡有铁路之邦,则全国四通八达,流行无滞;无铁路之国,动辄掣肘,比之瘫痪不仁。地球各邦今已视铁路为命脉矣。” 西方强国的经验
材料七: “现在以国防不固”,致令俄在北满及蒙古横行,日本在南满横行,英国在西藏横行,原因皆因交通不便,故“今日修筑铁路,实为目前唯一之急务,民国之生死存亡,系于此举。”
——孙中山《建国方略》国防建设的需要【问题一】影响中国近代交通、通讯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合作探究】 材料九: 法、越事起(1883年中法战争) …… 执政者始知铁路关系军事至要。
当其时(1905年清末新政),以铁路为救时要图,凡有奏请,立予俞允。
—— 《清史稿·交通志》历史上的教训统治者的支持【问题一】影响中国近代交通、通讯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合作探究】促进因素:
1、西方国家殖民扩张的影响
2、先进中国人的大力倡导和推动
3、各时期政府政策的提倡
4、中国近现代经济发展(工业和城市)的推动
5、思想观念的转变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小结: 影响近代交通、通讯业发展的因素阻碍因素:
封建顽固势力的反对;
受封建传统迷信思想的影响;
资金和技术的缺乏等; 【合作探究】 【问题二】近代以来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发展,对人们的社会生活有什么样的影响? 材料一:“火车一响,黄金万两,火车一开,吃穿都来。”成为人们的口头禅。
材料二:津浦铁路修建之前,蚌埠仅是个隶属凤阳的偏远小镇,1911年津浦铁路修建后,蚌埠一跃成为皖北水陆交通的枢纽,成为著名的竹木集散中心。
材料三:1882年,顺天乡试发榜,《申报》记者以快马将两江地区(江苏、江西、安徽)的中试名单送到天津,再用电报传到上海,次日见报,江南士子仅隔24小时就获知考试的结果。
材料四:2007年实施第六次火车大提速后,主要城市间旅行时间压缩了20-30%,如北京至上海,压缩了2小时。 积极影响:
1、推动了各地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使中国和世界联系大大增强;
2、也促进了各地信息的交流,开阔人们的视野,加快生活的节奏,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推动近代化 消极影响:(1)便于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2)造成环境污染、交通堵塞等负面影响。 【合作探究】 【问题二】近代以来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发展,对人们的社会生活有什么样的影响? 盖我铁路(胶济铁路)所至之处,即我占地之所及之处。”
一 德国驻上海领事1.据记载,1888年清朝政府在北京西苑修建了一条铁路,慈禧太后因火车司机坐在自己前面开车,弃用了从德国引进的蒸汽机车而改用太监牵拉。这说明
A.顽固势力拒绝引进西方科技
B.封建等级制度阻碍社会发展
C.清朝天朝大国思想根深蒂固
D.封建迷信阻碍近代科技传播B过关检测2.“盖天津〈城〉市发展之趋势,其初围绕旧城,继则沿河流,复次则沿铁道线,自有电气事业则沿电车道而发展。”这反映出近代天津城市化进程的显著特点是
A.以老城区为中心不断扩展
B.伴随交通方式的变化而发展
C.由城市周边的不断开发而发展
D.伴随工商业的发展而发展 B3.下列晚清时期的言论符合这
幅漫画主题的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扶清灭洋”
D.“轮车、电邮、机械、百出
夷人亦妖术也”D4.随着汽车、火车、轮船在近代中国的出现,“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怜坐下挤非常”这样的竹枝词也开始流行起来,这反映了
A.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冲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
B.新式交通工具并没有改善人们的出行状况
C.人们对新式交通工具的赞同与认可
D.人们从没有停止过对交通工具改进的追求A5.中国茶和茶文化历史悠久,享誉全球。“一个地球,一个联合国,一杯中国茶”成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彰显中国茶文化魅力的流行语。上海是近代中国茶叶的一个外销中心。1884年,福建茶叶市场出现了茶叶收购价格与上海出口价格同步变动的现象。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近代事业是
A.电报业 B.大众报业
C.铁路交通业 D.轮船航运业 A6.清末民初山西有一首歌谣:破戏台,烂秀才,小足板子洋烟袋;火车站,德律风(指电话),大足板子毕业生。这反映出当地:①传统习俗受到冲击;②文化教育日渐衰落;③生活方式发生变化;④思想观念有了改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