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课件(共3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课件(共3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4-01 21:02: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7张PPT。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1927年-1937年)亦称为土地革命时期共产党人被砍头 1927年3月起,一年左右时间; 杀害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31万多人;
其中共产党员2.6万多人,几近当时党员总数一半。一、南昌起义1、背景:1927.8.1 周、贺占领南昌、南下受阻、兵分两路中共从国民革命失败的教训中,认识到掌握军队的重要性。2、经过:3.意义:
①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②标志着中国共产党
独立领导武装斗争、
创建人民军队
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第一枪、建军 二、土地革命 1、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汉口
(1)主要内容:
A、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
B、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
C、决定发动秋收起义。(2)意义:
给处于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的中国共产党指明前进的方向。2、秋收起义时间:
领导人:
目标:1927年9月毛泽东进攻长沙失败长沙结果: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为什么都没有成功?给中共的教训是什么?都以城市为进攻目标,而城市敌人力量强大。教训:应该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思考:建立时间:1927年10月
性 质: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1)土地革命内容: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2)根据地建设:
发展生产,粉碎经济封锁(3)武装斗争: 粉碎敌人的“围剿” (核心)3.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巩固意义:使农民革命积极性高涨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武 装 斗 争理论总结:土 地 革 命根据地建设农村革命根据地形势图(1929-1932) 到1930年夏,全国已建立起大小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分布在十几个省,革命武装力量达到十万人。革命形势已形成“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A.全国建立起大小十几块农村根据地
B.粉碎了敌人三次“围剿”;
C.中华苏维埃临时政府成立。
4、“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实践1931年11月,江西瑞金国:国民政府(南京)共:红色政权(瑞金)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概括图示中国人民大地主、大资产阶级阶级矛盾中央苏区五次反“围剿”敌我力量对比图为什么前四次反围剿成功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了?前四次作战方针:“避敌主力,诱敌深入,
集中兵力,各个歼灭”游击战术:敌退我追
敌疲我打
敌驻我扰
敌进我退。
三:红军长征2、经过:(1)开始:1934年10月(2)转折点:遵义会议1、原因:根本原因:“左”倾错误的领导直接原因: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目的:保存实力,战略转移)
长征遵义会议的召开地点①纠正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②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2.遵义会议(1935年1月)1)、内容:①结束了“ 左 ”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②事实上确立了以 毛泽东 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2)意义:③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长征1会宁我来排排序12345678三:红军长征3、胜利:(1)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会师:(2)红军三大主力会师:1935年10月 陕北吴起镇1936年10月 甘肃会宁 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以我们的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
——毛泽东 在长征途中,中国共产党宣传了自己的政治主张,广泛播下了革命的火种。
——传播火种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围剿”红军、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转危为安长征胜利的意义 “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它是一曲人类求生存的凯歌,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的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险象环生、危在旦夕的战斗……长征却使毛泽东及其共产党人赢得了中国。”
——哈里森·索尔兹伯里(美国作家) 1、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围剿”,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2、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长征胜利的意义 3、开创了革命新局面。 什么是长征精神?
当今社会如何发扬? 红军长征途中,几乎平均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战,长征路上,红军只休息了44天,平均走365华里才休整一次,日平均行军74华里,共爬过18条山脉,其中 5条终年积雪,渡过24条河流,经过11个省,通过6个不同少数民族地区。红一方面军从瑞金出发时86000人,到陕北是仅剩6500人,平均每行进一公里就有三四个红军战士献出生命。长征精神红军渡金沙江时的皎平渡口爬雪山“掉队的人”往往是掩埋在雪下的尸体。由于海拔太高,水已无法烧开,火柴也很难划着。找不到柴火,看不见村庄,看不见人烟。
  ……
丁甘如说:爬到山顶后,下达的命令是:“坐下来往下滑。”他们照办了,但有些同志掉下山去,再也见不着了。 “草地上渺无人烟,”戴医生说,“……没有人,一个也没有……看不到人的影子,听不到人的声音,也没有可以谈话的人。没有人从这条路上走过,没有房屋,只有我们自己。就好像我们是地球上最后一批人。” 这种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
红军长征坚定信念
集体主义
革命乐观主义
革命英雄主义长征精神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七律·长征 课堂练习1、某旅行社组团从江西出发开展“重走长征路”旅游探险活动,下列长征重要景点参观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
A ③②①④ B③①②④
C ③④①② D①②③④B2、从1927年到1930年上半年,中共领导的农村革命根据地和红军得到迅速发展,其根本措施是( )
A 肃清右倾投降主义路线
B 工农武装割据波浪式推向全国
C 纠正左倾军事冒险计划
D 开展打土豪分田地的土地革命
D3、毛泽东同志曾对一个外国来访同志说过:“……哎!1927年老蒋够厉害啦!他把我们像鸡蛋一样摔在地上。可他没想到,当时国外的许多智者也没有想到,我们还会孵出小鸡来!”对“孵出小鸡”最准确的理解是( )
A、发动南昌、秋收起义,武装反抗国民党 B、长征胜利完成
C、遵义会议的召开
D、找到井冈山的革命道路
D4、八七会议与遵义会议的相似之处有 ( )
A、确定了武装起义的方针
B、纠正了“左倾”机会主义错误
C、纠正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D、挽救了党和中国革命
5、下列关于遵义会议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正确领导
B、取消了李德的军事指挥权
C、全面纠正了“左”倾错误
D、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