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7张PPT)
教学模板PPT
语文S版 九年级下
新知导入
曾有一个故事,有一个富翁生性吝啬,聘请教书先生时,讲明膳食很微薄。当时,这位教书先生一口应允了。但借口恐怕口说无凭,写了一张没有加标点符号的合约:“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富翁根据自己主观愿望。理解为“ ”欣然签字。那知吃第一顿饭时,教书先生就大喊大叫:“怎么尽是素菜,没有荤菜?我们不是约定了
的么?”弄得这个富翁哭笑不得。
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
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
文言文断句方法与应试策略
中考专题复习
课外文言文考查知识点
1.词语解释,为选择题(一词多义)或者填空题(词语解释),3分
2.翻译或断句,3分
(2014年和2015年考指定断三处;不会断的同学不要多断;断句不是划分节奏)
3.内容理解或人物评价,为简答题,3分
断句的考查方法有两种(分值:3分)
一种是给文中划线句子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如:
今上山见 虎 虎 之 室 也 下 泽 见 蛇 蛇 之
穴 也。
另一种是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选出句读标志正确或错误的一项。如:
新知讲解
什么是断句?
韩愈在《师说》中说:“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习其句读”,就是教学生断句。中国古代没有标点符号,一篇文章甚至一本书,都是一个汉字挨着一个汉字地写下来的,所以前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常常在一句话的末了用“。”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dòu)。给古书断句也可以叫断句读。
文言断句方法
基本方法:
一、读全文,通文意。
要给文言断句,首先要阅读全文,弄通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如果想当然地断下去,就容易发生错断。
名词或代词常常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可以确定停顿的位置。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例如《陈涉世家》中,“吴广素爱人,……广故数言欲亡”,
找名词(或代词),定句读。
老师支招一:
常用名词和代词:
名词有:人名、地名、官名、族名 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时间
代词有:吾、余(表示“我”)、予、尔、汝(女)、公、卿、君、若(表示“你”)彼、此、其、之
示例一:
有 老 姥 于 路 遇 劫 喝 贼 路 人为 逐 擒 之 贼 反 诬 路 人
红色字都是名词或代词
有个老妇人在路上遇到了劫盗,大声呼喊捉贼.一个过路人追上去,抓住了贼,可是贼却反诬过路人是贼
我来试试:
王 恭 从 会 稽 还 王 大 看 之 见 其 做 六 尺 簟
找出句中几个名词,句子基本就断开了。
王恭从会稽回来后,王大去看望他。看见他坐着一张六尺长的竹席子
老师支招二:看虚词,找位置 ,定句读
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他们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常用虚词:
1、句首发语词: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今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2、句中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已而、于是、岂、岂非,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3、句尾语气词: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末尾;耶、与(欤)、邪(耶)等经常用于疑问句末尾;哉、夫等经常用于感叹句末尾。它们的后面一般要断开。
4、疑问语气词:何、胡、安、奚、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
5、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前面可以断句。
示例二:
1、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2、少顷 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3、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红色字都是虚词
我来试试:
孤 岂 欲 卿 治 经 为 博 士 邪 但当 涉 猎 见 往 事 耳 卿 言 多 务孰 若 孤 ——《孙权劝学》
找出虚词,就基本可以断句了
示例三:
曰 我 本 谓 卿 多 故 求 耳 对 曰丈 人 不 悉 恭 恭 作 人 无 长 物
对话标志的词语,如:曰、云、
言,在它们的后面一般都要断开。
老师支招三:看对话,定句读
说:“我原来以为你有多余的,所以问你要呢,”王恭回答说:“你不了解我,我为人处世,没有多余的东西。
我来试试:
曰 苟 富 贵 无 相 忘 佣 者 笑而 应 曰 若 为 佣 耕 何 富 贵也 陈 涉 太 息 曰 嗟 乎 燕 雀安 知 鸿 鹄 之 志 哉
找到人物对话的标志,可以断句
老师支招四:看语法,定句读。
常用典型句式有:
判断句式:“…者…也”,
反问句式:不亦…乎、何…之有、安…哉(也)、孰与……乎、岂…哉等。
固定结构:如…何,奈…何,若…何,得无…乎,无乃…乎,况…乎,何以…为,与其……孰若……。
示例四:
1、曾 不 能 损 魁 父 之 丘 如 太 行 王 屋 何 且 焉 置土 石
2、陈 胜 者 阳 城 人 也
“如……何”是反问句式,
“……者……也”是判断句式
老师支招五:明修辞,定句读。
排比、对偶、顶真、反复是文言文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这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这一特点,又为我们断句提供了方便。
示例五:
1、子 又 生 孙 孙 又 生 子 子 又 有 子 子 有 有 孙
2、若 夫 日 出 而 林 霏 开 云 归 而 岩 穴 暝
3、向 为 身 死 而 不 受 今 为 宫 室 之 美 为 之 向 为 身 死 而 不 受 今 为 妻 妾 之 奉 为 之 向 为 身 死 而 不 受 今 为 所 识 穷 乏 者 得 我 而 为 之 是 亦 不 可 以 已 乎 此 之 谓 失 其 本 心
(顶真)
(对偶)
(排比、反复)
老 父 在 太 邱 强 者 绥 之 以 德 弱 者 抚 之 以 仁 恣 其 所 安 久而 益 敬
此题可根据修辞知识和古汉语语法知识来断句
我来试试:
“家父在太丘时,对强者用恩德来安抚他,对弱者用仁慈去体恤他,放手让他们安居乐业,久而久之,大家就对他老人家越来越敬重。”
我能行——断句专题练习(一)
治生之道,莫尚乎勤。故邵子云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岁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言虽近而旨则远矣!
大禹之圣,且惜寸阴;陶侃之贤,且惜分阴;又况贤圣不若彼者乎? ——《勤训》
请用“/”给划线句子标出停顿的地方。掌握排比、
课堂练习
找到对话标志、连词就解决了
课堂练习
我能行——断句专题练习(二)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给划线句子断句。
找到名词代词、对话标志即可
课堂练习
我能行——断句专题练习(三)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①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公曰:“善哉!”(选自《说苑》)
【注释】①炳烛:点燃蜡烛照亮。
给加红色的句子断句。
正确答案:
晋 平 公 问 于 师 旷 曰 吾 年 七十 欲 学 恐 已 暮 矣 师 旷 曰 何不 炳 烛 乎 平 公 曰 安 有 为 人臣 而 戏 其 君 乎
找到名词、代词、对话标志、反问语气词
拓展提高
乔山人善琴
国 初 有 乔 山 人 者 善 弹 琴 精 于 指 法 尝 得 异 人 传 授 每 于 断 林 荒 楚 间 一 再 鼓 之 凄 禽 寒 鹘 相 和 悲 鸣 后 游 郢 楚 于 旅 中 独 奏 洞 庭 之 曲 邻 媪 闻 之 咨 嗟 惋 叹 既 阕 曰 吾 抱 此 半 生 不 谓 遇 知 音 于 此 地 款 扉 扣 之 媪 曰 吾 夫 存 日 以 弹 絮 为 业 今 客 鼓 此 酷 类 其 声 耳
乔山人善琴
在开国初年,有个乔山人善于弹琴。他弹琴的指法很精湛,曾经得到过高人传授。他常常在荒山野岭,多次地弹奏,使飞鸟凄凉,使鹘鸟寒心,一起应和着悲哀地鸣叫。后来(他)游历到楚国,在旅店独自弹奏洞庭曲。隔壁的一位老妇人听了琴音,非常感动,不禁感叹惋惜。(曲子)已经弹奏完了,(乔山人)叹息道:"我弹琴大半辈子,没想到在这里遇见了知音!"(乔山人)敲门问她,老妇人说道:"我的丈夫活着的时候,是把弹棉花当作职业的。现在听见你在这里弹的琴声,极像我老伴弹棉花的声音罢了!"乔山人一句话都没说地走开了。
1、找名词(或代词),定句读。
2、看虚词,定句读。
3、标对话、定句读。
5、明修辞,定句读。
小结:文言断句的方法
实际操作中要综合运用
4、看语法,定句读。
课堂总结
断句口诀:
“曰”后冒,“哉”后叹,
“夫”“盖”大都在句前。
“于”“而”一般在句间,
“矣”“耳”后面画圆圈。
“耶”“乎”经常表疑问,
“也”“者”作用要停顿。
或“句”或“逗”看情形
板书设计
2、看虚词,定句读。
文言断句的方法
1、找名词(或代词),定句读。
3、标对话、定句读。
4、看语法,定句读。
5、明修辞,定句读。
作业布置
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之知。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用“/”给下列画线句子找出五处断句。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