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二第三单元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课件(共4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必修二第三单元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课件(共4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4-01 21:29: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2张PPT)
第9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课标要求:
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主要原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背景。 难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唯物史观】 学生通过对自然景解体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学习,理解自然经济解体是必然的,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
【时空观念】 通过学习民族工业 的出现时间、及主要的民族工业,认识到任何历史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发生的,增强学生对时空观念得认知。
【史料实证】 通过老师在课堂上展示的洋务运动的相关的图片史料、文字史料进行探究,辨析除可信的史料,形成对历史事件正确的、客观的认识。
【历史解释】 通过本节课对洋务运动的学习,能够客观的将洋务运动中出现具体表现进行历史叙述,以此来培养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家国情怀】 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认识到,能够预测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从而加深我们今天选择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进一步增强时代赋予我们的额责任感及使命感,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浏览课本小标题,了解近代中国经济结构有哪些变动。
变动一: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变动二:近代企业开始出现

变动三: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一、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1.原因:列强的入侵
2.表现:
类别 1843年 1860年 增长
生丝 1400担 69000担 48倍
茶叶 13万担 153担 11倍
材料三:鸦片战争后中国农产品出口情况
材料一:1845年,福州官员奏称:洋货“充积于厦口”。洋棉、洋布,“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因此,“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闽产之土布土棉……不能出口”。
材料二:1846年据时人记载:“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削减大半,去年棉花客大都折本。
思考:自然经济逐渐瓦解的表现有哪些?
表现一:鸦片战争后,洋纱涌入取代土纱,导致“纺”与“织”分离。洋
布输入取代土布,又使“织”与“耕”分离;
表现二:列强大量收购中国的农副土特产品,使中国丝、茶生产日趋商品
化。
一、自然经济 逐渐解体
耕织分离
纺织分离
手工业破产
中外贸易扩大
与买办形成











一、自然经济 逐渐解体
1.“倾销商品”
洋纱

“纺”与“织”分离
洋布

“织”与“耕”分离
2.“掠夺原料”
农副产品日趋商品化
并非“自给自足”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并非“男耕女织”


列强入侵
一、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1.原因:
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
2.表现:
(1 )使中国家庭“纺”与“织”、“织”与“耕”的分离 ;
(2 )中国农副产品日趋商品化.
3、自然经济逐渐瓦解的影响有哪些?

(1)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近代企业的产生。(积极)
购买洋货
农产品商品化
破产失业

?提供了市场
?提供了原料
?提供了自由劳动力
一、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2)中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附庸。(消极)
洋灯
洋火
洋车
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说:“大宗有二:一则曰鸦片,每年约耗银三千三百万两;一则曰棉纱、棉布,两种每年约共耗银五千三百万两。此尽人而知为巨款者也。不知鸦片之外又有杂货,约共耗银三千五百万,如:洋药水、药丸、药粉、洋烟丝、吕宋烟、夏湾拿烟、俄国美国纸卷烟、鼻烟、洋酒、火腿、洋肉铺、洋饼饵、洋糖、洋盐、洋果干、洋水果、咖啡,其零星莫可指名者尤夥。此食物之凡为我害者也。洋布之外,又有洋绸、洋缎、洋呢、洋羽毛、洋漳绒、洋羽纱、洋被、洋毯、洋毡、洋手巾、洋花边、洋钮扣、洋针、洋线、洋伞、洋灯、洋纸、洋钉、洋画、洋笔、洋墨水、洋颜料、洋皮箱箧、洋磁、洋牙刷、洋牙粉、洋胰、洋火、洋油,其零星莫可指名者亦夥。此用物之凡为我害者也。外此更有电气灯、自来水、照相玻璃、大小镜片、铅、铜、铁、锡、煤斤、马口铁、洋木器、洋钟表、日规、寒暑表,一切玩好奇淫之具,种类殊繁,指不胜屈。此又杂物之凡为我害者也。以上各种类皆畅行各口,销入内地,人置家备,弃旧翻新,耗我资财,何可悉数。”







































年代 总额
(万英镑)
1842 97
1843 146
1844 230
1845 239
1846 179
1854 100


总额
时间
1842
1843
1854
1860
100
200
















材料:《南京条约》签订之后英国商人的梦想,“只要中国人每人每年需要一个棉织睡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不应求了”。
英国对华商品输出情况
想一想:列强对华商品倾销为什么没有达到他们的预期呢?
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但仍占主导地位
1844
1845
1846
是指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清政府中的洋务派打着“自强”、“求富”的旗号,通过采用西方的生产技术,企图摆脱内忧外患的困境,维护封建统治的自救运动。
什么是洋务运动?

二、洋务运动
19世纪50-60年代的中国形势
英法联军




内忧外患
思考:洋务运动在什么背景下开始的?
二、洋务运动
2)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外患)
1、背景:
1)太平天国运动的沉重打击(内忧)
二、洋务运动
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困境。
(19世纪60-90年代)
材料: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西方利器,欲学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李鸿章
探究:面对此危局,清政府内部的一些有识之士认为应该怎样解决危机?
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材料一:“购买外洋器物,购成之后,访募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材料二:洋务派要员在筹建轮船招商局时说:“伏查各国通商以来……中国内江外海之利,几被洋人占尽,且海防非有轮船不能逐渐布置,必须劝民自置……藉纾(缓和)商民之困,而作自强之气。”
探究:洋务派兴办洋务的目的是什么?
对外——抵御列强的的侵略
对内——镇压人民的反抗
根本目的——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2、目的:
奕訢
曾国藩
李鸿章
左宗棠
张之洞
中央
地方





3.代表人物:
1、创办军事工业

时间:
19世纪60—70年代
旗号:
自强
特点:
1、采取雇佣劳动制,使用机器生产
带有资本主义的因素
2、企业官办,管理方式--封建衙门式 ;产品--军队使用不作为商品投放市场
封建性质的企业
带有资本主义因素
的封建性质的企业
性质:
天津机器制造局
1867 崇厚
江南制造总局
1865 李鸿章
福州船政局
1866 左宗棠
安庆内军械所
1861 曾国藩
江南制造总局

江南制造总局有两千多工人,设备齐全,分工细致。………

但是,江南制造总局是官办的,经费由清政府调拨,产品由清政府分配给军队使用。………

江南制造总局的管理机构是封建衙门式的,大权操纵在封建官僚手里他们用军队管理的办法约束工人。
4、主要实践活动:
军事工业:师夷长技以自强




1861年 安庆内军械所 曾国藩
1867年 天津机器制造局 崇厚
1865年 江南制造总局 李鸿章
1866年 福州船政局 左宗棠

2、创办民用工业
特点:
1.得到清政府扶持,但管理腐败。
带有浓厚封建因素
2.产品作为商品投放市场,客观上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
3.采取雇佣制
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
带有浓厚封建因素的
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
性质:
时间:
19世纪70---90年代
旗号:
求富
轮船招商 1872
李鸿章
湖北织布官局
1888 张之洞
汉阳铁厂
1890 张之洞
轮船招商局
……轮船招商局长期使用
大量低息、缓息,
甚至免息的官款,
使自身发展起来。
开平煤矿
开平煤矿产的煤,
除供应国内各局以外,
还投放市场。
煤的质量优良,价格便宜,
很快打开销路,
并逐步取代了洋煤在天津市场的地位。
汉阳铁厂
汉阳铁厂包括大小十个分厂,………
雇佣工人三千多名。
开平煤矿1878
李鸿章
民用工业:师夷长技以求富


1888年 湖北织布局
1890年 汉阳铁厂
张之洞
1877年 开平煤矿 李鸿章
1872年 轮船招商局 李鸿章


3、筹划海防
过程:

19世纪70年代,购买、制造船只
80年代 ,建立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
建立海军衙门



北洋海军
福建海军
南洋海军
北洋海军
南洋海军
福建海军

4、兴办近代教育
目的:
适应洋务运动的需要
措施:
创办新式学堂
派遣留学生
唐国安
清华大学校长
唐绍仪 政治家
詹天佑
著名工程师
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的全军覆没,宣告了洋务运动破产!
(1)失败的标志:
只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没有彻底变革封建制度。
5.结果:
(2) 根本原因:




失败
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的全军覆没;
“……(清政府)在观察强大对手的优点时,不归功于对手的强壮如牛,反而归功于对手有一副漂亮的拳击手套……运动的目的就是弄那么一副漂亮的拳击手套。”
根本原因:只学习西方技术,没有改变封建制度。
有人说: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大规模实践的开端;如果没有列强的再度侵华,洋务运动能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你是怎样看待这一观点的呢?
6、评价:
(1)进步性:
①引进了西方先进的技术,培养了一批人才,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对外国的经济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③加速了本国封建自然经济的瓦解.
二、洋务运动
④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引进了西方近代科技,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国的经济侵略起到一定抵制作用。
  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后三年内,外轮就损失了1300万两;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汉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十万匹。
——摘自中华书局《中国近代史》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起步。
洋务运动因为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宣告破产,
有什么作用吗?
 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后三年内,外轮就损失了1300万两;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汉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十万匹。
——摘自中华书局《中国近代史》
(2)局限性:
只学习西方的科技,没有认识到中国制度上的落后,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落后的局面。
1、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条件:

外国资本主义入侵,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受外商企业的刺激

洋务运动的诱导
官僚、地主和商人的创办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三、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劳动力和市场
动力
生产方式、技术、人才等
资金
上海的发昌机器厂
广东南海的继昌隆缫丝厂
天津的贻来牟机器磨坊
2、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表现
最早受列强侵略,自然经济解体较早;
外商企业最早在沿海沿江地区建立,刺激了中国近代企业的建立;
便于引进外来先进技术和引进机器设备。
材料1:华裔在上海办了六家丝厂,资本总额120万,而同一时期,法国商人在上海开办的宝昌丝厂一家就有资本110万,接近上海六家丝厂资本的总和。
3、总结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
资金少、规模小

材料2:发昌机器厂制造小火轮时虽然“俱用华人”,但是自身技术力量还很薄弱,“发动机系英国制造”。到19世纪80年代,受外商企业的排挤,发昌机器厂日趋衰落。后来,它被英商在上海开办的耶松船厂吞并。
技术力量薄弱
材料3:洋商见我工商竞用新法,深中其忌,百计阻抑,勒价停市。上年(1866年)江浙、湖北等省,缫丝、纺织各厂,无不亏折,有歇业者,有抵押洋商者。
受外国资本主义压迫
材料4:1893年,李福明设立机器磨坊,京城官员见生意兴隆,存心勒索,今天令他降价,明天令他捐献,李福明不甘压迫到官府讲理,反被清政府作为“不安分”的“刁商”,李福明的面粉厂也被迫关闭。
受本国封建主义压迫
特征
分析











生产方式:使用近代机器化大生产
先天不足:

行业结构:

区位结构:

外部阻力:
你同意吗?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欧风美雨的产物,而不是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而来。
生产方式:使用近代机器化大生产
先天不足: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
行业结构:主要集中于轻工业和小规模制造业(重工业)
区位结构:分布不平衡,主要集中于沿海通商口岸分布地区
外部阻力:受到来自本国政府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双重剥削

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革命性、软弱性和妥协性
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革命性和妥协性。
耕织分离
纺织分离
手工业破产
中外贸易扩大
与买办形成











洋务经济
中国资本主义经济
外国资本主义经济
传统自然经济占主导











地主阶级
农民阶级
手工业者与商人
无产阶级
民族资产阶级
买办资产阶级
+
课堂小结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外国资本主义入侵
内忧外患
洋务运动
自然经济解体
外商企业
军事工业

民用工业
创办海防
近代教育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刺激
诱导

自然经济
外国资本主义经济

仍占主导地位

洋务经济




客观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