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测试卷
[检测内容: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检测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 “……上级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指示,有不适合民族自治地方实际情况的,可在报经上级机关批准后,变通执行或者停止执行。”材料体现了我国实行( )
A.“一国两制”方针政策 B.依法治国的政策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经济特区优惠政策
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B.在所有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实行
C.实施的前提是国家的统一领导 D.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的政治权利
3.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下列省级行政区中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是( )
A.云南 B.甘肃 C.贵州 D.广西
4.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之一。下列做法有利于民族团结的是( )
①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 ②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 ③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A.①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②③
5. 1949年以来,为促进西藏社会经济各方面的发展,中央人民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措施。下列举措直接推动了西藏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有( )
①和平解放西藏 ②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③建立经济特区 ④修建青藏公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6. 赵老师在讲授“祖国统一”这一专题时,设计了右侧思维导图。其中,方框中的内容应是( )
A.“一国两制” B.国共合作 C.和平共处 D.统一战线
7. 有一位干部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最后因公殉职。他的葬礼上,悬挂着一副挽联,上联是“一尘不染,两袖清风,视名利安危淡似狮泉河水”,下联是“两离桑梓,独恋雪域,置民族团结重如冈底斯山”。这副挽联形象地概括了他的一生,也道出了藏族人民对他的怀念。“他”是( )
A.王大珩 B.杨利伟 C.邓稼先 D.孔繁森
8.“紫荆开后白莲开,喜事翩跹接踵来。神州大地齐欢庆,一国两制谱新篇。”此处的“白莲开”是指(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香港回归
C.澳门回归 D.海峡两岸关系发展迅速
9. 在学习了“一国两制”后,4位同学分别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其中最符合“一国两制”理论含义的是( )
A.甲:“一国两制”只适用于社会主义国家,不适用于其他国家
B.乙:“一国两制”不会改变中国大陆的社会主义性质
C.丙:“一国两制”会很快改变港、澳、台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
D.丁:“一国两制”的提出主要是为了解决港澳回归问题
10. 在“一国两制”基础上回归的香港、澳门发生的主要变化是( )
A.社会制度 B.经济制度 C.主权归属 D.社会生活
11. 20年来,澳门社会各方面和外部环境均发生了深刻变化,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澳门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局面得到了巩固和发展,这为澳门长期繁荣稳定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深刻体现了( )
A.民族区域自治的优越性 B.“一国两制”的正确性
C.政治协商制度的前瞻性 D.改革开放的带动性
12. 台湾问题不同于港澳问题,因为就其性质而言,台湾问题属于( )
A.我国的内政问题 B.恢复行使主权问题
C.我国的外交问题 D.回归祖国问题
13. 我国《反分裂国家法》第五条:“……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国家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实现和平统一。”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前提和基础是( )
A.海峡两岸实现直接通航 B.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D.坚持互补互利原则
14. 下表是1979年—2013年海峡两岸贸易情况统计表。1988年海峡两岸贸易额大幅度上涨的主要原因是( )
年份(年)
1979
1983
1988
1993
1998
2003
2008
2013
金额(亿美元)
0.8
2.5
27.2
144
205
583.6
1292.2
1972.8
A.大陆实行改革开放 B.两岸达成“三通”协议
C.台湾开始被迫调整“三不”政策 D.连战“和平之旅”的推动
15. 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中国人的神圣使命。下列相关活动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台湾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 ②祖国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③汪辜会谈 ④台湾当局开放居民赴大陆探亲 ⑤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
A.④⑤①③② B.④⑤③②① C.⑤④①②③ D.⑤④③①②
二、辨析改错(12分)
16. 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题前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 】(1)1949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制度确定下来。
改正:
【 】(2)广西壮族自治区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
改正:
【 】(3)“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改正:
【 】(4)2015年,国家主席胡锦涛与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
改正:
三、材料解析(17题15分,18题12分,共27分)
1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宪法定国策】
材料一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将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写入《宪法》、法律说明了什么?(2分)根据材料一
中《宪法》的内容,指出实施民族区域自治的前提。(2分)
【政策作保障】
材料二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都是中华民族的平等成员。要全面正确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各族儿女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心心相印,一定会更加幸福安康、兴旺发达。
(2)依据材料二指出党的民族政策。(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我国政府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所采取的措施。(3分)
【互助促发展】
材料三
(3)材料三反映了国家在少数民族发展上采取的什么措施?(3分)
(4)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族团结”的理解。(3分)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割占香港地区示意图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表格。(4分)
时间
战争或背景
不平等条约
侵占区域
1842年
鸦片战争
①
香港岛
1860年
②
《北京条约》
九龙司地方一区
1898年
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展拓香港界址专条》
强租新界
(2)请从国家统一的角度指出材料一反映的史实造成了什么危害。(4分)
材料二
(3)依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现在时机已经成熟了”的理解。(4分)
四、活动与探究(16分)
19. 某班同学以“祖国统一”为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请你参与活动,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图文识读 史实回顾】
材料一 为进一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邓小平提出,在“一个中国”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制度和生活方式不变。
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
(1)图片中仪式与什么重大事件有关?(2分)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一事件出现的原因。(2分)
【热点关注 历史探究】
材料二 台湾地区前领导人马英九于当地时间10月31日以“十字路口的两岸关系”为题在英国辩论社发表演说。他表示,台湾必须透过“九二共识”改善与大陆关系,恢复两岸互信。
———《人民日报海外版》
(2)联系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九二共识”是指什么。(2分)当前什么因素威胁两岸和平?(2分)
材料三
海峡两岸经贸、人员往来统计表
年份
贸易总额(亿美元)
台胞来大陆(人次)
大陆居民赴台(人次)
1978
0.46
—
—
2001
323.4
3440.306
122198
2004
783.3
3685250
144526
(3)材料三中海峡两岸经贸、人员往来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这对解决台湾问题有何意义?(3分)
【以史为鉴 感悟历史】
(4)综合上述史实,谈谈你的认识。(3分)
参考答案
1.C 2.B 3.D 4.A 5.B 6.A 7.D 8.C 9.B 10.C 11.B 12.A 13.B 14.C 15.C
16.(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改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2)× “广西壮族自治区”改为“内蒙古自治区”。
(3)√
(4)× “胡锦涛”改为“习近平”。
17.(1)说明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各民族自治地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
离的部分。
(2)各民族共同发展。 ①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②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主改革;③发展少数民族地区农牧业经济,加大改革开放力度;④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3)为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中央人民政府抽调大批干部,支援少数民族地区建设事业。
(4)民族团结是指各民族在社会生活中和睦、友好、联合的关系,有利于各民族人民齐心协力,共同促进国家的繁荣发展。
18.(1)《南京条约》 第二次鸦片战争
(2)严重破坏了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完整,造成香港与中国大陆分离。
(3)①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②“一国两制”的构想提供了有效途径;③新界租期已到。
19.(1)香港回归祖国。 我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2)1992年,大陆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达成共识,即“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台独”。
(3)两岸经贸总额持续增长、人员往来更加频繁。 为和平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是解决领土主权问题的根本因素;两岸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实现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历史将证明“台独”是不得人心的,是注定要失败的。(任意两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