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专题训练,同步练习,复习补习资料:专题3.1 分子和原子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专题训练,同步练习,复习补习资料:专题3.1 分子和原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04-01 17:09: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知识
一、物质由微观粒子组成
1.物质是由_____、_____等微观粒子构成的。
2.微观粒子总是在不断_________着,在受热的情况下,分子_____增大,_________加快。
3.分子之间有间隔,在受压情况下气体会_____,分子间的间隔减小。相同质量时同一种物质在固态、液态和气态时所占_____不同,是因为它们分子间的_____不同;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是物质分子间的间隔受热时______,遇冷时______的缘故。一般情况下,同一物质在不同状态下分子间的间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分子和原子的概念
1.分子的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质__________的最小粒子。
2.原子的概念:原子是__________中的最小粒子。
3.分子与原子的关系
(1)区别:化学变化时, 可分, 不可分。
(2)联系: 是由 构成的。
(3)相同点:①质量、体积都 ;②都在不停地 ;③微粒间都有 ;④同种微粒性质 ,不同种微粒性质 ;⑤分子、原子都可以直接构成 。
【答案】一、1.分子 原子 2.运动 能量 运动速率
3.液化 体积 间隔 增大 缩小 气体 液体 固体
二、1.化学性质
2.化学变化
3.(1)分子 原子 (2)分子 原子
(3)①很小 ②运动 ③间隔 ④相同 不同 ⑤物质
重点
一、用分子的知识解释一些问题
1.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不变;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发生了改变,由原来的分子生成了别的分子。
2.解释纯净物和混合物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如果只含一种分子,则此物质是纯净物,如果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分子,则此物质是混合物。
二、化学反应的实质
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不能再分,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即化学反应的过程是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在化学反应中,分子的种类肯定变,而原子的种类、个数和质量均不变。
三、正确理解分子、原子的概念
1.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但不能认为分子大、原子小,不同的分子和原子是不能比较大小的,分子比构成它的原子大。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再分而原子不可再分。
2.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分子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所谓“最小粒子”是从保持物质化学性质这一点来说的,而不是说分子这种微粒最小,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但原子不是最小粒子,它是由更小的粒子构成。
3.由分子或原子构成的物质的体积发生改变时,分子或原子的体积都不变,变化的是分子或原子间的间隔。
典例1 (2019·齐齐哈尔)下列关于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A.浓氨水挥发——氨分子不断运动
B.温度计内汞柱液面上升——汞原子体积变大
C.氢气燃烧生成水——分子种类改变
D.干冰升华——二氧化碳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答案】B
典例2 (2019·重庆模拟)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叙述正确的是
A.物质只能由分子构成
B.分子和原子都在不停运动
C.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微粒
D.分子和原子在化学变化中都可再分
【答案】B
基础训练
1.在物质状态的变化中,伴随分子之间的间隔的变化,同时发生变化的是
A.分子数量 B.分子大小
C.分子种类 D.分子能量
2.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
B.空气是由空气分子构成的
C.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D.温度升高,分子体积增大
3.(2019·上海普陀区二模)有关“原子”说法错误的是
A.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
B.是自然界中最小的微粒
C.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D.是可以直接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4.(2019·盐城市模拟)下列关于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升华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分子的体积变大
B.二氧化碳分子的质量变大
C.二氧化碳分子的种类改变
D.二氧化碳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5.氧气能被压缩在钢瓶中贮存,说明
A.氧分子的大小发生改变
B.氧分子可以再分
C.氧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
D.氧分子之间有间隔
6.(2019·广州海珠区一模)下列对分子、原子的认识,正确的是
A.原子是最小的粒子,不可再分
B.不同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
C.原子能构成分子,但不能直接构成物质
D.车胎在阳光下爆裂,是因为分子体积变大
能力提升
7.(2019·合肥蜀山区二模)下列现象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空气成分研究
B.呼出气体成分研究
C.光合作用
D.分子运动研究
8.宏微结合是研究化学的重要思想。如图所示,提起压在水面上方的活塞,容器中的水发生气化,则相同微小空间内微粒的变化最可能是
A. B. C. D.
9.(2019·成都高新区模拟)化学是在原子、分子的水平上对物质进行研究的基础自然学科。请你运用分子的性质判断,以下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A.新装修的房子中有异味——分子在不断运动
B.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观测到原子和分子——分子的体积很小
C.自行车轮胎在阳光下暴晒而炸裂——分子受热,体积变大
D.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分子可以再分
10.构建模型是我们认识微观世界的重要手段之一。“”“”“”分别表示氢、氯、氧三种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A. B. C. D.
11.请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事实和现象。
(1)酒香不怕巷子深。
(2)加压时,6000 L氧气装入容积为40 L的钢瓶中。
(3)碘固体(I2)和碘蒸气都能使淀粉变蓝。
真题练习
12.[2019·潍坊] 6000 L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40 L的钢瓶中。这主要说明
A.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B.分子之间有间隔
C.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D.分子质量很小
13.[2019·邵阳] 在水转化为水蒸气的过程中,发生改变的是
A.分子间距 B.分子大小
C.分子数量 D.原子大小
14.[2019·滨州] 事物的宏观表象是由其微观性质决定的。下列事实及对这些事实的解释中,二者不相符的是
A.成熟的菠萝会散发出浓浓的香味,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水沸腾时能掀开壶盖,说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50 mL水和50 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 mL,说明分子间有间隔
D.湿衣服晾在太阳晒着的地方干得快,说明分子的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
参考答案
基础训练
1.【答案】D
2.【答案】C
【解析】A、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缺少前提条件,错误;B、空气是混合物,混合物没有固定的组成,不能用具体的化学式来表示,是由多种分子组成,错误;C、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正确;D、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分子体积大小不变,错误。故选C。
3.【答案】B
【解析】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正确;B、根据A的分析可知,错误;C、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原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正确;D、是可以直接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正确。故选B。
4.【答案】D
【解析】干冰升华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吸热,二氧化碳分子间隔变大,体积变大,分子本身大小、质量种类都不变。故选D。
5.【答案】D
【解析】氧气能被压缩在钢瓶中贮存,说明氧分子之间有间隔。故选D。
6.【答案】B
【解析】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的微粒,但是仍可以再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错误;B、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不同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正确;C、原子可以直接构成物质,例如金属、稀有气体等,错误;D、车胎在阳光下爆裂,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增大,而不是分子体积增大,错误。故选B。
能力提升
7.【答案】B
【解析】A、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实验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发生了化学变化;B、在呼出气体成分研究过程中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哈气,只是水的状态发生了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没有发生化学变化;C、光合作用过程中有新物质葡萄糖和氧气生成,发生了化学变化;D、在分子运动研究中,浓氨水与酚酞发生了化学变化,使酚酞溶液变红。故选B。
8.【答案】C
【解析】分子之间的间隔决定物质的状态,当由液态变为气态时,分子之间的间隔增大,分子种类不变。A、B的分子种类发生改变,错误;分子之间的间隔增大,即单位体积内分子数减少,故C正确,D错误。故选C。
9.【答案】C
【解析】A、新装修的房子中有异味,这是分子在不断运动的结果,正确;B、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观测到原子和分子,说明原子、分子的体积很小,正确;C、自行车轮胎在阳光下暴晒而炸裂,是因为分子受热,间隔增大,导致体积变大,错误;D、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说明分子可以再分,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的再分,原子的重新组合,正确。故选C。
10.【答案】A
【解析】纯净物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混合物是由不同分子构成的。A、由两种不同分子构成,属于混合物;B、由图示可知该物质只含一种分子,属于纯净物;C、由图示可知该物质只含一种分子,属于纯净物;D、由图示可知该物质只含一种分子,属于纯净物。故选A。
11.【答案】(1)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2)分子间有间隔。
(3)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解析】(1)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断的运动。(2)加压时,6000 L氧气装入容积为40 L的钢瓶中,说明分子间有间隔。(3)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碘固体(I2)和碘蒸气属于同种物质。
真题练习
12.【答案】B
13.【答案】A
【解析】水转化为水蒸气,只是物质状态的变化,从微观角度讲是水分子间隔变化的结果。水转化为水蒸气的过程中,发生改变的是分子间距。故选A。
14.【答案】B
科研速递
明珠蒙尘 因为空气污染,印度泰姬陵原本洁白的大理石圆顶近年来逐渐变黄,以至于人们不得不定期用黏土清除附着物。美国佐治亚理工大学的研究小组调查发现,令泰姬陵变得“人老珠黄”的罪魁祸首是当地汽车尾气和垃圾焚烧所产生的悬浮炭颗粒,它们能吸收紫外光,令白色大理石圆顶呈黄褐色。
第一种低甲烷排放的水稻问世 稻田产生的强效温室气体甲烷对全球气候变化有重要的影响。瑞典农业科学大学和中国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的研发团队新研发出了一种高淀粉水稻品种SUSIBA2。这种植物在中国的三年大田试验中表现很好,它有望在增加粮食产量的同时,减少人为因素导致的甲烷排放。这是第一种高产量低甲烷排放的水稻,能为稻田产生的强效温室气体问题提供可持续的解决方案。
二氧化碳变身碳纤维 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的一个研究团队开发出一种将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直接转化成在工业和消费领域都十分紧俏的碳纤维技术。这种技术高效、低能耗,有充足的阳光和大量的二氧化碳即可,通过电解合成纳米纤维:在750 0C装有熔融碳酸盐的高温电解槽中,通过镍和钢电极的热及直流电使二氧化碳溶解,碳纳米纤维可以在钢电极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