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4 柳永词两首《望海潮》共4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必修4 柳永词两首《望海潮》共4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4-01 09:26: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2张PPT)
新课导入
平湖秋月
苏堤春晓
曲苑风荷
柳浪闻莺
花港观鱼
南屏晚钟
三潭印月
双峰插云
断桥残雪
雷峰夕照
柳永
1、了解背景、作者、初读正音、疏通文意、识记重点字词和文化常识。
2、通过诵读与想象,感受杭州之美,归纳作者的情感。(为何写)
3、在读懂文意的基础上,通过反复吟咏,归纳作者通过哪些方面写了杭州的美。(写什么)
4、鉴赏诗句的手法,重点理解点染手法的含义,并能在练习中应用。(怎么写)




(知人论世)
知人论世:
2分钟认真读课下注解①②
明确:干谒诗,是古代文人为推销自己求得进身的机会,向达官贵人呈献诗文,赞美其功勋能力,并展示自己的才华和抱负而写的一种诗歌,类似于自荐信。
批注:干谒诗(投赠诗)——赞美,示才,明志。
欲见孙相,恨无门路。若因府会,愿借朱唇歌于孙相公之前。若问谁为此词,但说柳七。
有关宋词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词最早起源于民间,后来文人依照乐谱声律节拍而写新词,叫做“填词”或“依声”。词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
????B.词有词牌,即曲调。词的结构分片或阕,不分片的为单调,分两片的为双调,分三片的称三叠。依其字数的多少,又有“小令”、“中调”、“长调”之分。
????C.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一颗巨钻。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丰神,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妍,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胜。
????D.宋词是继唐诗之后的又一种文学体裁,基本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两大类。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有李清照、秦观等。豪放派的代表人物有辛弃疾、苏轼、柳永等。??
D
听录音读后,大声朗读,读准字音,并批注,读出节奏,读出韵味。
参差(cēn cī) 堤沙(dī )天堑(qiàn )珠玑(jī )
罗绮(qǐ ) 豪奢(shē ) 重(chóng)湖 叠巘(yǎn)
羌管(qiāng) 钓叟(sǒu)千骑(jì)乘(chéng)醉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如果这是一首写景词,主要描写杭州 ,表达了作者对杭州的 。
如果这是干谒词,通过对杭州风景美丽、富庶繁华的描写借以歌颂 的 。以引起驻守杭州的两浙转运使孙何的注意,博得赏识。
美丽与繁华
喜爱与赞美。
地方长官
治郡有方,政绩卓著
杭州的美表现在哪些方面?
写出:杭州地理位置优越、城市历史悠久。
三吴:
说法不一,《水经注》以吴兴(今属浙江)、吴郡(今江苏苏州)、会稽(今浙江绍兴)为“三吴”。词中泛指江、浙一带。

杭州别称有钱塘、余杭、临安、武林
杭城
写出:杭州自然景色秀美
写出:杭州自然景色秀美
写出:杭州都市繁华富庶。
巘:大山上的小山。
三秋:
①九个月。一秋三月,三秋为九个月。
《诗经》:“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②古时人们将秋季的七、八、九月分别称为孟秋、仲秋、季秋,合称“三秋”,代指秋天。
③“三秋”有时亦指秋季的第三个月,即农历九月,如唐代王勃《滕王阁序》:“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写出:杭州自然景色秀美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
嬉嬉钓叟莲娃。
高牙:古代行军有牙旗在前导引,旗很高,故称“高牙”
烟霞:
烟雾和云霞,也指美丽的自然风景。
写出:杭州百姓安乐闲适(执政者也能与民同乐。)
凤池:凤凰池的简称,本为皇帝禁苑中的池沼,因魏晋时中书省掌管机要而接近皇帝,故以凤凰池称中书省,后凡中书省中机要的位置,均称“凤凰池”。词中代指朝廷。古代外任者不如京官,故以“凤池”贺其升迁
批注:
上阙主要描写:



下阙主要描写:
杭州自然环境秀美,城市经济繁荣。
黎民百姓安居乐业。
美:
归纳整理
摘抄批注
1、据传本词“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两句,引起金主完颜亮投鞭渡江之志,挥军南下,你觉得这两句美在何处?
答:①“桂子”“荷花”是不同季节的两种花,均是具有西湖乃至杭州特色的景物
②“三秋”从时间上点出桂子飘香的季节,
“十里”从空间上渲染荷花种植的之广。
③工整的对仗,高度概括了西湖、杭州美的特征,给人无限美好的联想
2、老师觉得“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写的美。仅仅十个字,却:

请鉴赏诗句: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

字字珠玑
三处修辞
复习回顾

表达技巧
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表现手法:
动静、虚实、多感官、远近高低、对比衬托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等、比兴、想象、渲染、烘托、用典、双关、象征等);
3、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夸张、反问、设问、对比、互文、反复、顶针、双关、通感等;
4、结构技巧:
先景后情、先情后景、欲扬先抑、欲抑先扬、伏笔铺垫、卒章显志、以景结情、以小见大等。
诗歌鉴赏手法:(之前归纳总结过,读一读,回顾复习)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3分钟写,传图片)
(1)比喻。①“云”运用了比喻的修辞。②钱塘江两岸,绿树遍植,苍翠浓郁,大片如云。③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树木郁郁葱葱的景象;①“霜雪”是说浪花像霜雪在滚动。 ②“霜雪”,不仅写出了怒涛如雪的白色,也写出了江潮带来的森森寒气。③运用比喻的修饰手法,生动的描绘钱塘江大潮磅礴气势。
(2)动静结合。①“云树绕堤沙”为静景,“怒涛卷霜雪”为动态的景象。②先写钱塘江堤上树木郁郁葱葱;再写钱塘江涨潮时江水的澎湃与汹涌。③动静结合,写出不同角度的美感。
(3)①“绕”是环绕的意思,②钱塘江堤上,如云雾一般的树木,环绕着蜿蜒曲折的江堤,③一个“绕”字,把长堤曲折迤逦的形态写了出来。“怒”“卷”表现了钱塘江潮来时狂涛汹涌,排山倒海的气势,对浪花飞溅的情态写的更形象逼真 。
(4)①“怒”运用了拟人的修辞。②钱塘江潮水,似发怒般,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奔涌而来。③“怒涛”写钱塘江水的澎湃与浩荡,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江潮来势之猛。

老师觉得“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写的美。仅仅十个字,却: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推)霜雪
字字珠玑
三处修辞
请给下列手法找到相应的诗句:
比喻
夸张
互文
视听结合、
动静结合、
远近结合


??
烟柳
十万、十里、无涯、千骑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如:
“点染”是诗词的一种艺术手法。
“点”:抽象的评点(总写)就是点明,将所要抒写的情感、道理,一语点明,使读者了然于胸。
“染”:具体的描述(分述)
就是渲染、烘托,即以具体的事物、景物将所点明的情感、道理烘托出来,以便读者对其能更具体、更生动地把握。
二者紧密相连,表达共同意境二者紧密相连,表现作者的情志。
批注:
《望海潮》中哪些是“点”,哪些是“染”,来具体描述了钱塘一派景象?
东南形胜
三吴都会
钱塘自古 繁华


点:东南 ,三吴都会,钱塘自古 。
染:烟柳 ,风帘翠幕, 人家。云树 ,
怒涛 ,天堑 。市列 ,户盈
,竞豪奢。
点:重湖叠巘 ,
染:有 , 。羌管 ,菱歌 ,
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 乘醉 ,

(2018浙江卷)送王昌龄
李颀
漕水东去远,送君多暮情。
淹留野寺出,向背孤山明。
前望数千里,中无蒲稗生。
夕阳满舟楫,但爱微波清。
举酒林月上,解衣沙鸟鸣。
夜来莲花界①,梦里金陵城。
叹息此离别,悠悠江海行。
【注】①莲花界:佛寺,诗中指洛阳白马寺
这首诗与柳永《望海潮》词都运用了点染手法,试赏析本诗的点染手法。

送王昌龄 (2018浙江卷)
漕水东去远,送君多暮情。
淹留野寺出,向背孤山明。
前望数千里,中无蒲稗生。
夕阳满舟楫,但爱微波清。
举酒林月上,解衣沙鸟鸣。
夜来莲花界①,梦里金陵城。
叹息此离别,悠悠江海行。
①“送君多暮情”句点出了伤别之情。
②“淹留野寺出”至“梦里金陵城”十句,层层铺写暮景,满篇幽淡惆怅,字字都是“暮情”,有力渲染烘托了离情。
③结尾“叹息此离别”再次点明别离之情,“悠悠江海行”表达对朋友孤身远去的不舍。
淹留:长期逗留;羁留
? 正是杭州的美景滋养了这首诗,而这首诗也进一步渲染了杭州之美,怎不值得词人“夸”?美景如斯,不读不快,让我们再一次诵读本词,走进《望海潮》,走进杭州。

文化常识
1.三吴:说法不一,《水经注》以吴兴(今属浙江)、吴郡(今江苏苏州)、会稽(今浙江绍兴)为“三吴”。词中泛指江、浙一带。
2.高牙:古代行军有牙旗在前导引,旗很高,故称“高牙”
3.三秋:①谓九个月。一秋三月,三秋为九月。《诗·王风·采葛》:“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孔颖达疏:“年有四时,时皆三月,三秋谓九月也。”②古时人们将秋季的七、八、九月份分别称为孟秋、仲秋、季秋,合称“三秋”,代指秋天。③“三秋”有时亦指秋季的第三个月,即农历九月,如北周庾信《至仁山铭》:“三秋云薄,九日寒新。”唐代王勃《滕王阁序》:“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4.凤池:凤凰池的简称,本为皇帝禁苑中的池沼,因魏晋时中书省掌管机要而接近皇帝,故以凤凰池称中书省,后凡中书省中机要的位置,均称“凤凰池”。词中代指朝廷。古代外任者不如京官,故以“凤池”贺其升迁
5.长亭:古代大道上每五里设一短亭,十里设一长亭,长亭用来供行人休息,古人常在长亭送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