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4张PPT。文言文之翻译句子【答题思路】
1.掌握翻译句子的原则
(1)信——真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2)达——通畅,语意流畅,没有语病。
(3)雅——有文采,符合现代汉语习惯,文笔优美。
2.明确选句的特点
(1)有古今异义、通假、词类活用等特殊语法现象的句子。
(2)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等比较特殊的文言句式的句子。
(3)有深层含义,对情节发展、文章中心或人物形象(情感)有揭示作用的句子。3.翻译句子的六个方法及示例
其六个关键词是:留、对、换、补、调、删。见下面的技法示例。(续表)(续表)(续表)(续表)4.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意译,是按原文表达的大意来翻译,不拘泥于原文的字句,可采用和原文不同的表达方法。5.注意特殊句式的翻译1.文言句子翻译的步骤
①圈画重点实词、虚词,逐一解释。
②看看句子是否有特殊句式: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被动句、固定句式,注意它们的翻译。
③联系上下文,合理串词成句,调整润色。
④注意:专用名词(如姓名、官名、地名、物品名等)可不译;句子语气。
2.翻译方法总结
字字落实留删换 文从句顺调补贯
遇到疑难不要慌 最后一招猜猜看总结【甲】曹刿论战
【乙】鲍叔牙闻鲁侯引兵而来,乃严阵以待。庄公亦列阵相持。鲍叔牙因乾时①得胜,有轻鲁之心,下令击鼓进兵,先陷者重赏。庄公闻鼓声震地,亦教鸣鼓对敌。曹刿止之日:“齐鼓方锐,宜静以待之。”传令军中:“有敢喧哗者斩。”齐兵来冲鲁阵,阵如铁桶,不能冲动,只得退后。少顷,对阵鼓声又震,鲁军寂如不闻,齐师又退。鲍叔牙曰:“鲁怯战耳。再鼓之,必走。曹刿又闻鼓响,谓庄公日:“败齐此其时矣,可速鼓之!”论鲁是初次鸣鼓,论齐已是第三通鼓了。齐兵见鲁兵两次不动,以为不战,都不在意了。谁知鼓声一起,突然而来,刀砍箭射,势如疾雷不及掩耳,杀得齐兵七零八落,大败而奔。庄公欲行追逐,曹刿日:“未可也,臣当察之。乃下车,将齐兵列阵之处,周围看了一遍,复登车轼远望,良久日:“可追矣。”庄公乃驱车而进,追三十余里方还,所获辎重甲兵无算。
(选自《东周列国志》第十六回)
【注释】①乾时:春秋时地名,在今山东青州。
1.翻译下列句子
①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②庄公乃驱车而进,追三十余里方还,所获辎重甲兵无算。
①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鲁庄公于是驱赶战车追赶,追赶了有三十多里才返回,所缴获的战车武器士兵等没有具体统计。
赵普
【甲】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刘宣
【乙】景泰①间,吉安刘公宣②代戍于京师龙骧卫,为卫使畜马,昼夜读书厩中,使初不知也。会偶与塾师论《春秋》,师惊异之,以语使,使乃优遇之。未几,发解及第③。取解时,刘文恭公铉④主试,讶其文,谓必山林老孺之作,及启封,乃公也,人始识公,而文恭知人之名益著。
(焦竤《玉堂丛语》)
【注释】①景泰:明代宗朱祁钰年号。②刘公宣:即刘宣。③发解及第:(刘宣参加科举考试)发榜考中了解元。④刘文恭公铉:即刘铉,下文中的“文恭”也同。
11.翻译下列句子。
①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②师惊异之,以语使,使乃优遇之。老师感到很惊异,把这件事告诉了卫使,卫使于是对刘萱更好了。关上大门,打开箱子,把书拿出来,然后读一整天。【甲】 (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此石经始禹凿①;河中漱广②,夹岸崇深③,倾崖返捍④,巨石临危,若坠复倚。古之人有言:“水非石凿,而能入石。”信哉!其中水流交冲,素气云浮,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魄⑤。其水尚奔浪万寻⑥,悬流千丈,浑洪赑怒⑦,鼓若山腾⑧,浚波颓垒⑨,迄于下口。方知慎子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⑩。
(选自郦道元《河水龙门》)
【注释】①经始:开始。禹:治水的大禹。②广:开阔。③崇深:高深。④捍:捍卫。⑤深:深处。 悸:惊动。魄:心魂。⑥寻:古代八尺为一寻。⑦浑洪:水势浩大。赑(bì):传说中的一种动物,像龟。⑧ 鼓:鼓荡。山腾:像山腾起。⑨浚(jùn)波:大的波浪。⑩慎子:慎到,战国时人,著有《慎子》,说:“河下龙 门,其流,驶如竹箭,驷马追之不及。”
1.翻译下列句子
①虽乘奔御风, 不以疾也。
②水流交冲,素气云浮。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水流交汇冲击,白色的汽水像云一样漂浮。感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