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一、两极格局的结束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一)、标志:
1、东欧剧变(1989-1991)
(1)含义:东欧各国执政党纷纷丧失政权,社会制
度发生根本性变化。
(2)实质: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3)简况:
东德并入西德,两德统一(1990年)
除罗马尼亚外,都是和平方式剧变
(4)特点:来势猛;和平方式为主;制度和版图变化
(5)原因: 内因,外因
第 一个发生剧变的国家:波兰(1989)
(5)东欧剧变的原因:
……有长期形成的多方面的深刻原因。这些国家没有找到一条适合本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更多地是照搬苏联的一套做法。这些情况阻碍了这些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伤害了这些国家人民的民族感情,使得社会主义在这些国家不仅没有发挥和显示出应有的优越性,而且声誉受到很大影响。从外部条件来说,苏联“新思维”的改革之风,西方“和平演变”的鼓励政策,都对东欧的变化有影响,起了推动作用。
——钱其琛答记者问的谈话
①经济:照搬苏联模式,阻碍了经济发展,导致社会动荡; ——根本原因
② 政治:各国党和政府忽视民主和法制建设.
③外部因素:
a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影响
b西方的“和平演变” 战略
(5)原因
内 因
a.经济:照搬苏联模式,阻碍了经济发展,
导致社会动荡——根本原因
b.政治:各国党和政府忽视民主和法制建设.
外 因:
a.苏联戈尔巴乔夫“新思维”改革的影响;
b.西方的“和平演变”政策
2、苏联解体
苏联的解体有双重含义:一是国家政权性质发生根本变化,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二是同时伴随着瓦解,分裂为15个国家。
2、苏联解体
经过:
1、1988年戈尔巴乔夫政治改革;
2、1990 年苏共放弃党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
3、1991年“八一九事件”苏共垮台,国家性质根本性变化;
4、1991年底,《阿拉木图宣言》
苏联解体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经济改革
政治改革
激化各种矛盾
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和政策错误长期得不到纠正,积累了许多社会问题和民族问题.
苏联解体原因探究:?
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
戈尔巴乔夫以“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提倡所谓“民主化”和“公开性”.
这样,戈尔巴乔夫认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趋于接近”,接着又从揭露社会主义的“黑暗面”发展到推行西方的多党制。
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是对苏联历史的全盘否定,造成了否定十月革命、丑化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严重后果,引起人们思想的混乱,导致了局势动荡,直至苏联解体。
其实,戈尔巴乔夫曾经面临着许多的改革选择,他本人的改革初衷并非就是瓦解前苏联,但是,却被美国精心诱导走上了毁灭之路。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初期,也曾尝试类似中国的渐进的改革道路,如加强激励机制、企业扩权和租赁制等等,但是,随着西方精心灌输的规范化改革药方流传,人们心气浮躁地很快被误入了改革歧途。
材料三:
斯大林执政以来苏联形成了一整套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称为斯大林模式:
经济上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规定国家的一切经济活动均由中央计划决定,经济结构单一、效益低下、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提高。严重束缚了劳动人民和加盟共和国地及各民族地区的积极性。
政治上高度集权。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对干部没有必要的监督,社会缺乏民主。苏共和中央垄断权力,使加盟共和国失去实权。
斯大林模式带给人们的不是富裕的社会主义,而是危机的社会主义。
材料四:原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艾伦·杜勒斯曾针对美国和平演变战略自信地宣称:“如果我们教会苏联的年轻人唱我们的歌曲并随之舞蹈,那么我们迟早将教会他们按照我们所需要他们采取的方法思考问题。”
戈尔巴乔夫把“改革”成功的希望寄托于西方的施舍。西方则趁此“良机”,提出各种苛刻的附加条件,按西方当时的说法,就是“大改革多援助,小改革少援助,不改革不援助”。 然而,西方的援助只是一个“诱饵”。加紧对苏联实施“和平演变”战略。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当时说:“美国的关键战略利益不在于从经济上挽救莫斯科,而是要摧毁苏联的共产主义制度。
根据材料二、三、四分析苏联解体的原因有哪些?
①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
②根本原因: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弊端长期得不到纠正
③外部原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
正确认识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1、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并不能说明社会主义失败,只是表明苏联模式失败,社会主义遭受重大挫折。
2、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
3、社会主义各国应走符合本国实际的道路。
(3)苏东剧变的 影响:
①标志两极格局结束
②使社会主义力量遭到严重挫折
③加速了欧洲一体化进程
(2)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3)不断深化改革,在改革中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
(1)探索适合自己国情的发展道路。
苏联东欧剧变的经教训
(4)重视国内民族问题,正确处理民族关系。
(5)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6)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搞好执政党的自身建
设,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7)不断提高综合国力,以适应国际竞争的形势。
★
★
★
“冷战”后国际形势总特征:
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
总的趋势是缓和。
二、和平与动荡并存
a.一些地区和国家内部长期压抑的民族、种族、宗
教、领土等矛盾相继爆发。
b.美国试图独霸全球,不断插手别国事务和地区争
端,(使区域性、小规模的冲突增加)。
c.国际恐怖主义呈泛滥趋势
1、“冷战”后国际形势总特征:
2、和平表现:
美苏激烈的军备竞赛结束,国际局势趋于缓和
3、动荡
(1)原因:
二、和平与动荡并存
2、和平
3、动荡
(1)原因:
(2)表现:
a.地区冲突不断:
民族冲突: 南斯拉夫内战等
领土争夺:巴以、印巴等
宗教矛盾:民族冲突多混杂宗教冲突
b.美国肆意发动战争
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等
c.国际恐怖主义呈泛滥趋势(被称为21世纪的政治瘟疫):2001年911事件
“9.11事件”指的是2001年9月11日恐怖
分子劫持的飞机撞击美国纽约世贸中心和华
盛顿五角大楼的历史事件。2001年9月11日,
四架民航客机在美国的上空飞翔,然而这四
架飞机却被劫机犯无声无息地劫持。当美国
人刚刚准备开始一天的工作之时,纽约世贸
中心,连续发生撞机事件,世贸中心的摩天
大楼,轰然倒塌,化为一片废墟,造成了
3000多人丧生。
本·拉登1957年3月10日出生于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一个建筑业富商之家,在52个兄弟姐妹中排行第17。他在吉达接受了大学经济和工商管理(也有报告称他获得土木工程或行政管理学位)。他当过工程师,靠石油及建筑业发财,在沙特阿拉伯和西方国家拥有数家公司,个人财产估计达数十亿美元。他爱好骑马、到叙利亚与土耳其交界处的山地去爬山,还喜欢看空手道题材的电影,布鲁斯·李(李小龙)是他非常喜欢的演员
三、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1、原因:
(2)苏东剧变,两极格局瓦解冷战结束
(3)美国极力构筑以自己为主导的单极世界
(4)多个国际力量中心出现,主张推进多极化。
(1)根源: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2、表现:
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
①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
②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
③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④俄罗斯国际地位的改善;
⑤中国国际地位与影响的日益提高
3、国际格局特征:
暂时:“一超多强”的局面
长远: 多极化趋势增强
三、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4、影响
有利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有利于抑制和削弱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世 界 格 局
两极格局瓦解,暂时“一超多强”
多极化趋势加强,
世 界 形 势
总趋势:走向缓和
和平与动荡并存
把意识形态的渗透放在首位,他们利用新闻媒介造谣惑众,破坏社会主义声誉,宣传资产阶级价值观。
利用经济贸易、技术援助,诱压社会主义国家接受西方条件。
利用所谓“人权”问题干涉东欧各国的内政,支持和扶植东欧国家内部的反动势力。
利用宗教势力削弱社会主义力量和煽动群众不满情绪。这些手段致使东欧国家共产党下台,政权变色。
西方的和平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