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技术必修1《技术与设计1》 第一节 设计表现图

文档属性

名称 通用技术必修1《技术与设计1》 第一节 设计表现图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通用技术
更新时间 2009-12-31 12:15: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节 设计表现图
【教材版本】
通用技术必修1《技术与设计1》(江苏教育出版社)
【设计理念】
由于工程图纸是工程界的通用语言,必须符合共同的标准,因此,教学中,必须严格按照工程实际的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使用标准的习惯。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苏教版第六章——设计表现图的内容。本章教学内容,从标题和安排顺序看,是为设计方案制定过程中绘制设计图样服务的。但是,从整个技术课程的教学目的来看,本章的教学内容,是培养学生技术素养十分重要的平台。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应了解了技术图样的定义,掌握技术语言的种类和应用、基本的正等轴测图的绘制。为下节课学习简单的三视图、绘制机械加工图奠定基础。同时对认识工程图样的价值、识读工程图样的基本方法、绘制工程图样的基本能力、了解工程图样的基本规范、初步培养按标准绘制工程图样的良好习惯具有重要的意义。
课时安排:2课时。
1.知识结构分析
本节内容包括四部分:1.技术语言的种类与应用;2.草图的绘制;3.透视效果图的识度、4.正等轴测图的绘制。在逻辑上四部分内容相关性很强,四部分内容均为重点内容,它们在设计的不同阶段各有优势。设计的交流贯穿于设计的始终。
2.知识发生发展过程分析
四部分内容结构合理,系统性强,设计的交流符合学生的设计理念的建构。本节教学内容主要是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教学内容与制图课、立体几何有联系,学生在高中数学课中已接触过三视图的概念,但经了解,大部分学生已对此没有印象。因此,教学中既要利用学生已有的概念,又不能对此估计过高,对主要的内容,应从基本概念入手,不要跳跃。
由于前面几章的内容,基本上都是叙述性的,多为常识性的内容,需要理解的较少,在本章的教学中,还应适当加入课堂练习和作业。
3.知识学习意义分析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侧重培养了学生识读技术图样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的生活甚至今后的工作有重要意义
4.教学建议与学法指导说明
1)本章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教师要注重对基本知识与技能的教学,教师对于知识的整理,素材的补充、知识结构的建构与分析是必要的,将设计的交流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2)不能过分注重数学技能的教学,要突出技术性,重在设计交流。
3)创设理想的交流环境,采用多种交流形式:个别交流、小组交流、网上交流。培养学生的技术交流能力,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
4)本节的教学,侧重于培养学生识读技术图样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的生活甚至今后的工作有重要意义。
5)在图样绘制的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细致严谨的工作态度。
【学情分析】
1.原有认知发展分析
设计过程、设计原则、设计评价、设计分析、方案构思、方案的比较与权衡几部分内容属于设计的理论知识准备,这节课,通过学生的实践与亲身经历,识图、绘图将贯穿于设计的全过程借助专业的技术语言实现设计构思,达到知识的升华。
2.原有知识结构分析
在前几节教学数学知识的基础上,学生积累了一定的技术设计的知识,掌握了一定的设计理念,这节课,展开体验环节、学生互动、教师的分析概括、资料的补充说明、知识结构的条理化是有基础的;借助数学基础实现设计过程效果是理想的,知识结构的建构可以实现。
3.非认知因素分析
整合技术语言的知识、提高绘图能力、以设计草图为案例;教师的理论为指导能够增加学习情趣,跨学科知识的应用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将非智力因素转化为学习的有效资源,对于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有深远的教学意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技术语言的种类及其应用;能用恰当的方式与他人交流设计想法和成果;
2)能绘制简单的草图来表达技术设计的意图;
3)能识读效果图;
4)了解基本几何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会综合应用不同种类的技术语言来表达和交流自己的设计思想。
2.过程与方法
教学过程:以日常接触的技术语言为载体导入新课,课堂中经历观绘制设计图形过程,体验从设计构思转化为设计语言的过程;提高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略设计的绘图的重要性,体验技术语言的魅力。培养对技术语言的兴趣,提高审美情趣。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掌握技术语言的含义、种类和用途,能绘制产品的草图,掌握形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2.教学难点
能绘制草图来表达设计意图;基本几何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教学环境】
本节课的教学在通用技术专用教室完成运用:图片、PPT,绘图工具。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绘图法、图表解说法、情景设置法、实物演示法——指导学生学会“协作学习”、“做中学”等学习方法。
【教学思路】
1.通过案例分析,组织讨论,理解技术语言的使用场合和使用优点。
2.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学会识读效果图,了解色彩的搭配和色彩的装饰效果。
3.讲练结合,学生掌握草图和正等测图的画图方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教师:什么是语言?语言的作用是什么?(学生讨论)
学生:它是人们相互交流和表达的工具。语言使人类可以相互交流。
用Powerpoint播放一组交通路口经红绿灯图片,提问学生,这表示什么意思?
学生回答:“红灯,表示停车。图二红灯表示行人站立等待,绿灯表示行人可以过马路了。”
教师提问:“红绿灯就是交通部门和司机、行人之间交流表达的工具,那它有没有语言的功能?”
学生:“有”。教师:“红绿灯就是交通管理部门和司机们交流和表达的工具。显然,它也具有语言的功能。因而,它也是一种语言。
教师:不同的领域有着各自的语言,如音乐领域的音符,曲子,绘画领域的色彩明暗,计算机领域的程序语言等。在我们技术领域也有属于我们自己的语言。
(二)新课教学:
1.技术语言的种类和应用
1)什么是技术语言(Technical Language)?
技术语言是一种在技术活动中进行信息交流的特有的语言形式。
2)技术语言有什么特征?
(1)言简意赅
(2)通俗直观
(3)规范、统一
3)技术语言的种类(图表说明),技术语言的分类方法?
马上行动:
你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过那些技术语言?请相互交流并完成下表。
技术语言种类 举例
图样 机械加工图、建筑施工图、装潢布线图、电子电路图。
图表 零件规格表、统计表、设计草图、设计效果图
模型 车模、房模、航模
符号 交通管理符号、公共场所使用的符号(出入口符号等)
按专业类型分类:计算机程序语言、工程图学语言等。
依据人的感觉类型的不同分类:视觉语言、听觉语言、触觉语言等。
依据人的视觉形式的不同来分:图形符号语言、文字符号语言等。
马上行动:
1.分别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来描述左下图玩具小车的特征。
2.比较图形和文字在对事物表述上的共性与差异,并填写下表。
图形描述 文字描述
特征
差异
共性
主要给出文字描述四轮两排座玩具轿车,前排无顶棚,后排有顶棚等。
4)常见的技术语言及其主要用途。
(1)图样:这是工程技术中最常见的一种表达、交流工具。适用范围:呈现复杂产品的设计方案和对设计进行详细说明(规范、直观、准确)。
(2)图表:通常用于统计数据的表达,常见的有表格、柱状坐标、饼状图表。范围:呈现构思方案、比较方案。
(3)模型:一般用于建筑物、建筑群的表示,以及地理、军事上用的沙盘模型等。范围:立体感强,方便说明设计对象的结构。
(4)符号、标志:在交通、广告上用的很多,在工程图纸上也用规定的标志、符号来表示一些特殊的要求。
(5)声音:如号音、汽笛、喇叭等在表达某些特殊的信息时发出的声音。
(6)手语和旗语:在交通、航海方面用于指挥、交流和沟通。哑语也是手势语言。可以统称为肢体语言。范围:无声快速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7)口头语言:有的技术活动,如技术讲座、教学等,主要用口头语言来表达和交流。适用范围:比较随意,适用非正式表达、即时交流。
(8)程序语言:它是以计算机为载体,进行交流和表达的工具。范围:(生动形象、灵活、开放)适用于远程交流。动画演示“嫦娥一号”发射过程。
(9)书面文字语言:各种技术文件都需要用到书面文字语言。
除了上述语言外,在技术活动过程中,人们通常还需借助其他技术语言对产品设计的情况进行说明、陈述、演绎和交流,如技术符号,精度要求,必要的文字说明等。(例如电阻器、电流表、电压表)
小结:
凡是技术活动中用来进行交流、表达和沟通的工具,我们都可以叫做技术语言。
技术语言、生活语言、艺术语言都属于语言,它们都有其语言的共性,都是表达、交流和沟通的工具。
思考:
1.你认为技术语言应该包括肢体语言吗?
答:技术语言应该包括肢体语言。
2.你在设计台灯的过程中应用了那些语言与同学交流?获取了那些有价值的信息?
答:学生在交流过程中使用的技术语言可能各有不同,收获也不同,但要让收获大的学生谈谈是怎样取得收获的。要提醒学生交流的主要目的在于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2.草图的绘制。
1) 草图的分类:
草图也叫方案草图或设计速写。根据所处的设计阶段的不同,草图可分为构思草图和设计草图。
教师:构思草图是什么?
教师:构思草图是对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产生的设计想法的记录,它以具体图形的形式记录和描绘设计者头脑中的诸多想法。
2)设计表现的基础.
(1)徒手绘图分几步?
(2)网格法徒手画的动作要领是什么?
马上行动:
在所给的网格纸上,徒手画一张木制的靠背椅。
(3)基本图形怎么画?
(4)直线与曲线的连接怎么画?
马上行动:
你对台灯的设计还有其它构思吗?如果有,请你把它用构思草图的形式呈现给大家。
教师:设计草图是什么?
教师:设计草图是经过设计者整理、选择、修改和完善的草图,它是一种正式的草图方案。
设计的主体构思基本上是在绘制构思草图阶段完成的。设计草图是从构思草图中挑选出来的,可以继续深入的、可行的设计方案,是通过对细节的完善得到的。
3.透视效果图的识读
提问:与草图相比,效果图有什么优点?在识读时要注意什么?
接下来,我们就来共同详细学习一种技术语言----正等轴测图的绘制,并一同来看一看它具有什么使用价值。
4.正等轴测图
正等轴测图在工程制图中主要以投影图的辅助用图的形式出现,也就是我们常说得立体图。相对于投影图较为抽象的特点而言,它的表现较为直观,它能同时反映形体长、宽、高三个要素,能迅速了解形体的外部形状或内部结构以及各组合体间的位置关系。所以,在很多行业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如产品的使用说明书、各类广告宣传单等。也是一种较为重要的工程语言。另外,学好正等轴测图对于我们进行高中立体几何的学习会起到很大的帮助。
制图前我们首先应该确定一个绘图的基准,所有的绘制工作都要在此基准上展开。绘制平面图形我们使用二维坐标系,绘制立体图形我们使用的是三维坐标系。不同的立体图具有不同的坐标系形式,正等轴测图的坐标形式:(同步课件)
注意:三条轴线在平面上夹角都为120°,但表现在空间中三根轴线是互相垂直的。
轴测轴:即由原点引出的三根轴线OX、OY、OZ。
轴间角:任意两轴线间的夹角。
学生活动:
让学生利用手头绘制工具使用自己所认为的简捷方法进行绘制三维坐标系。
教师活动:
使用两个三角板相互配合准确、快捷绘制三维坐标系的方法。(教师引导与课件展示同步进行)
绘制方法:
1、 利用角尺A做一条水平辅助线段
2、 角尺A不动,利用角尺B作水平线段垂线段Z轴相交于O
3、 角尺A、B水平上移,利用角尺A三十度斜边,从O点引出X轴
4、 绘制Y轴,标注轴线名称,擦除辅助线。
设计思路:学习规范绘图就要充分利用好绘图工具,只是利用简单的三角板的配合变化同样会绘制出准确、快捷的图形。
1)平面立体正等轴测图画法
(1)坐标法:(同步课件)
绘制步骤:
1、量取尺寸绘出底面。
2、分别过底面四个顶点向上确定出立方体的高度。
3、完成立方体
(2)切割法:(同步课件)
形体分析:形体是由一个长方体斜切一角形成。
绘制步骤:
(1)绘制长方体
(2)量取尺寸,画出切割位置
对于使用切割法进行绘制的形体,绘制前应确定出切割前的基本形体,然后根据尺寸确定出切割位置。依据从大到小顺序切割。
(3)叠加法:(同步课件)
绘制步骤:(1)绘制长方体(2)分别绘制三角体
叠加法首先应认清主体的基本形装,然后明确在主体上叠加
了哪些基本形体,以及相互间位置关系。先绘制大的基本主体,在大的基本主体上逐步绘制小的形体。
学生活动:使用切割法绘制下图正等轴测图
设计思路:我选用了书中的例题作为考察对象。一是检验一下学生学习情况,二是学生们可以自己依据例题寻找绘图中的不足。
2)圆的正等轴测图画法
(1)四心近似椭圆法绘制圆的正等轴测图
绘制步骤:
(1)依据圆的直径作棱形。
(2)过棱形两钝角A、B分别作对边垂线交于O1、O2两点,分别以O1、O2两点为圆心,以到对边的长度为半径作圆弧,圆弧起止于两垂点。
(3)分别以A、B两点为圆心以垂线段长度为半径作圆弧,与前圆弧连接,形成近似椭圆。
学生活动:在正方体三个面分别绘制圆的正等轴测图
设计思路:三个方向的绘制方法是一样的,绘制的时候需要变化一下思维。
教师总结:要进行轴测图绘制,首先对形体进行分析,先绘制出基本形体,在进行叠加分析,然后进行切割分析。进行形体分析时要遵循从大到小、有外及里、有分到合的规律进行。对于复杂的形体,要灵活运用所学方法。
练习:
根据三视图尝试绘制正等轴测图
设计思路:考察一下平面、圆的组合体是否可以顺利完成。
小结与练习
第一节 设计表现图
一、 技术语言的种类和应用
二、 草图的绘制 方法、步骤等
三、 透视效果图的识读
四、 正等轴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