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 王》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文章如何刻画人物的形象。
2.过程与方法: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人性美,关注生活中的弱势群体。
教学重点:
1、理解“不幸”“幸运”“愧怍”三个词语的含义。
2.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1、探究作者“愧怍”的原因。
2、学生领悟人性中的真善美,关注生活中的弱势群体。
课时安排:
一个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日常生活中,会有一些普通人,他们没有耀眼的光环;没有非凡的成就;没有出众的外表,但依然能够打动大家。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一个普通人,看看他是如何打动大翻译家杨绛的,请大家打开第十课《老王》。
二、作者简介:
杨绛,钱钟书夫人,原名杨季康,生于1911年,江苏无锡人。作家、文学翻译家。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1935——1938年留学英法,回国后曾在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清华大学任教。1949年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主要译著有《堂·吉诃德》,散文集《干校六记》《将饮茶》等,长篇小说《洗澡》。
钱钟书(1910—1998)江苏无锡人。学者,作家,著有小说《围城》和学术著作《谈艺录》《管锥编》等。
三、分析文章:
(一)话题一:“不幸”
1.老王的“不幸”体现在哪里呢?请同学们独自思考两分钟。
明确:(1)职业:蹬三轮车:谋生手段艰苦,后来载客三轮也取缔了
(2)身体:半瞎子:生理缺陷
(3)居所:塌败小屋:居住条件恶劣
(4)姓名:老王(没名):地位低微
(5)老光棍:孤独终老 单干户
(6)受恶意攻击 被人瞧不起
(7)死的时候无人过问,被埋在什么沟里。
2. 总结:“不幸”二字简单凝练
老王的不幸体现出:
1.低下的地位和卑微的身份
2.老王的贫困、生活窘迫与生计艰难
3.生得屈辱,死得狼狈
他真是一个不幸的人啊!他孤苦无依,贫病交加,渺小得如大地中的一粒微尘,卑微得似荒野中一颗小草,我们也不禁为老王掬一把同情之泪,老王真不幸!
(二)话题二:“幸运”
1.相对于不幸的老王,那么谁又是幸运的呢?
明确:杨绛
2.师:为什么说杨绛是幸运的呢?
明确::因为杨绛无论是经济条件还是社会地位,都要比老王好得多。
3.杨绛的幸运仅仅表现在这些方面吗?到底什么是幸运呢?央视主持人马东曾经给幸运下过一个定义,他说:幸运是所付出都有所回报,而不是天上掉馅饼。那么杨绛一家在老王身上的付出有没有回报?
明确:有,而且回报很多,让作者很感动。
4.师:杨绛记忆中最深刻的是哪件事?
明确:送香油和鸡蛋。(学生齐读8—16段)
5.我们来看这幅插图,画的应该是老王临终前来送香油和鸡蛋的样子,这幅图画是否准确地把文字内容表现出来了?(屏显老王插图。)
明确:这幅插图表现得不准确,因为老王来送香油和鸡蛋的时候是“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不是弯着腰的。“直”表明老王身体没有弧度,不能弯曲。“僵僵”突出了老王身体不仅“直”,而且“硬”的特点。“镶嵌”一词可以看出老王已经没有了生命力,像个干瘪的东西一样嵌在门框里,也能看出他的瘦弱。
6.文中还有哪些地方能体现他的“直”、他的“硬”?
(1)生:“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
(2)生:“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
(3)生:“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
7.“僵尸”和“骷髅”突出老王什么样的特点?
明确:病得十分严重,已经瘦得皮包骨头了。
8.总结:很显然,这幅插图没能准确地表现出老王直僵僵的,已经病入膏肓的状态。在这些文字中,杨绛用最质朴的语言给了我们一种不祥的预感,我们似乎嗅到了老王死亡的气息,这种气息恐怖而触目惊心。
9.老王都这样了,为什么还要给“我”送香油和鸡蛋呢?
明确:他是想报答杨绛一家,他非常感谢他们。
10.感谢是持续在心中的情感。表达谢意的方式有很多,他同院不是还有老李吗?老王身体都僵硬了,为何不让老李替他捎来,而非要亲自送来呢?
明确:这样能表现出他的诚意。
11.老王应该知道自己不久于人世,他在临死前一定要亲自来见杨绛,并送来香油和鸡蛋,可见杨绛在老王心中有着怎样的位置?
明确:是最重要的人,像亲人一样。
12.既然是临终前的告别,为何还收下了杨绛的钱呢?
明确:他不想让杨绛内心不安。
13.按照这个思路分析,我们还可以怎么理解这个“幸运”呢?
明确:老王是幸运的。因为她遇到了杨绛一家人。
14.我们之前分析得出:老王是不幸的,为什么说老王遇到了杨绛一家人是幸运的呢?
明确:(1)照顾老王的生意,坐他车;
(2) 老王再客气,也付给他应得的报酬;
(3)老王送来香油鸡,蛋,不能让。他白送,也给了钱;
(4)关心老王的生计:三轮车改装后,生意不好做,关切询问他是否能维持生活。
(5)她的女儿也如她一样善良,送老王大瓶鱼肝油,治好他的夜盲症。
15.总结: “幸运”二字含义丰富。
是纯美人性的体现,
是心与情的碰撞,
是善与爱的交织。
只要真情还在,就会融化冰墙,获得心中的阳光;只要善良还在,就会阻挡风雨,换来了内心的安宁;只要爱心还在,就会穿越寒冷,得到内心的温暖。
(三)话题三:“愧怍”
1.对于去世的老王,杨绛是一种什么情感?
明确:愧怍。
2.杨绛已经为老王做了那么多,为什么她还愧怍呢?请同学们再读“送香油、送鸡蛋”这一部分,然后同桌交流讨论,分析作者心中愧怍的原因。
明确:(1)愧怍就是在老王病了的时候作者没有给老王送鸡蛋和香油,反倒老王来送鸡蛋和香油。
(2)老王病重时,送来香油和鸡蛋,实际上送来的是“真情”,而我回报老王的是钱,这是不对等的,所以我感到愧怍。
(3)我觉得愧怍一词是照应上文老王给我送大鸡蛋送香油,但是我却没有请到屋里他坐坐、喝口茶。
(4)愧怍是说老王对于我是报恩,但是我帮助他却是一件简单的事,但是老王给我送好香油大鸡蛋却是很困难的一件事。
(5)老王死了十多天还不知道,后来也没看看去,都是愧怍的理由.老王已经死了,而我还幸运地活着,这也是一种愧怍。
(6)老王重病时用最后积蓄给他买来了鸡蛋。作者居然不知道,而且还没有送他下楼。
2.总结:“愧怍”二字内涵深刻。
表现在:
1.“我”不曾真正了解老王的心意,他送我的是“情”,我送他的是钱。
2.老王来的时候,我没有请他进来喝杯水,老王离开的时候我没有送下楼。
3.我还活着,尽管生活是多么艰难,但老王却死去了,我甚至还不知道他是如何死去的。
总之,我对老王的关爱还很不够,为他做的事太少,所以愧怍。
四、课堂小练笔:
在人生崎岖的道路上,多少无私的关爱,点亮了灵魂的灯塔,多少善意的帮助,叩响了心灵的大门,常怀揣着一颗感恩之心,不论遇到什么困苦和磨难,你都将获得完美的人生!
五月的第二个星期天是母亲节,六月的第三个星期天是父亲节。请同学们抓住三个关键词语:白发,皱纹,叮咛,运用细节描写写一段200字的小短文,表达对父亲或者母亲的感恩之情。
五、板书设计:
老 王
杨 绛
不幸
彰显了人性中的真善美
幸运→
呼吁大家关注弱势群体
愧怍
六、课后反思:
分组活动、参与式交流等探究教学方式的运用,学生的手、眼、脑全方位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锻炼了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