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4张PPT)
第7课时小数初步认识,复试统计表
谈话引入:这节课我们来复习本学期学习的“小数的初步认识”和
“复式统计表”的相关知识。
一、激趣引思
(一)回顾整理
问题:1. 关于“小数的初步认识”和“复式统计表”的知识
你们还记得哪些?
2.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这两部分知识整理出来。
关于“小数的初步认识”我们应该掌握哪些知识?你是怎样梳理的?
小数的初
步认识
认识小数
比大小:0.9米>0.2米,1.1米>0.9米
小数加、
减法
加、减法计算:与整数相同(相同数位对齐)
用小数计算解决问题
读写小数
1. 小数知识点的梳理。
小数的含义:十分之几可以写成零点几
10
3
3分米= 米=0.3米
(二)反馈梳理,巩固知识
(1)写出箭头所指的小数。
① ( )里应该填什么数?你是怎么想的?
左起第一个( ):因为一个大格表示1,一个小格表示十分之一,
4个小格表示十分之四,就是0.4,所以填0.4。
左起第二个( ):一个大格表示1,一个小格是十分之一,是0.1,
所以填1.1。
0.4
1.1
2.6
3.9
4.7
二、互动生成
1. 实际应用练习。
(2)用小数表示。
5分米
4米3分米
7分米
你能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把这几个小数排一排吗?
你是怎样比出它们的大小的?
(0.5<0.7<4.3)
0.5+4.3= 4.3-0.5= 7.8-4.3= 7.8+4.3=
(3)下面这几个小数,你能任意选择两个,算出他们的和或差吗?
3.8
3.5
12.1
4.8
0.5、4.3、7.8
0.5米
4.3米
0.7米
2. 实际应用练习
牛奶2.3元 蛋糕3.5元 饮料3.9元
东东买一盒牛奶、一块蛋糕和一杯饮料,9元钱够吗?
① 说一说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② 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③ 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怎样列式?
方法一:2.3+3.5+3.9=9.7(元)
9元<9.7元,不够。
方法二:9-2.3-3.5=3.2(元)
3.2元<3.9元,不够。
⑤ 两种方法解答,结论一样说明什么?有什么作用?
(检验结果)
④ 你是怎样想的?
(4)
2. 实际应用练习。
说一说:第一行数据表示什么意思?
第二行数据表示什么意思?
3. 复式统计表知识复习。
下面是李明和陈东最近四年的体重统计表。
(1)你能算算7岁时,李明比陈东轻多少吗?
解决这个问题,你需要什么数据?怎样找到这些数据?
23.5-22.7=0.8(千克)
3. 复式统计表知识复习。
下面是李明和陈东最近四年的体重统计表。
(2)李明从7岁到10岁,体重增加了多少千克?
29.8-22.7=7.1(千克)
3. 复式统计表知识复习。
下面是李明和陈东最近四年的体重统计表。
(3)李明的体重哪一年比上一年增加得最多?增加了多少?
实际算一算,验证你估计的结果。
估算一下,哪一年比上一年增加得最多?
24.6-22.7=1.9(千克),27.5-24.6=2.9(千克),
29.8-27.5=2.3(千克),9岁比上一年增加得最多,增加了2.9千克。
3. 复式统计表知识复习。
下面是李明和陈东最近四年的体重统计表。
7.5元
5.3元
17.8元
12.4元
估计:30-5=25,妈妈买书花的钱,比25元多,比30元少。
只有买《传统美德》和《小猕猴》这两本书的钱超过25元,
又不到30元。
验证:7.5+17.8=25.3(元),30-25.3=4.7(元),符合要求。
问题:为什么先估计再验证?估计和验证有什么关系呢?
1. 妈妈带了30元钱,从书店出来后剩的钱还不到5元,猜猜妈妈
买了哪两本书。
三、学以致用
2. 看统计表,回答问题。
(1)A面包星期( )销售最多,B面包星期( )销售最少。
B面包星期二比前一天增加得最多,多63-38=25(个)。
一
星期
数量(个)
种类 ?
星期一 ?
星期二 ?
星期三 ?
星期四 ?
星期五
A面包 74 40 35 27 39
B面包 38 63 69 74 66
一
(2)B面包哪一天比前一天增加得最多?增加了多少?
(3)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四、拓展提升
五、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作业:第113页练习二十三,第12题、第13题。
六、布置作业
第4课时小数初步认识、复式统计表
授课日期: 审核人:
教学内容:小数初步认识、复试统计表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结合生活实际复习小数的实际含义。
2.通过复习能根据复式统计表中的信息提出简单的问题并加以解决。
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的生活实际复习小数的初步认识、复式统计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复习提高解题的效率,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复习小数初步认识、复式统计表知识点。
教学难点:提高做题的解题效率。
教学方法:讲授法、创设情景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具准备:课件
课型:新授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激趣引思
谈话引入:这节课我们来复习本学期学习的“小数的初步认识”和“复式统计表”的相关知识。
问题:1. 关于“小数的初步认识”和“复式统计表”的知识 你们还记得哪些?
2.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这两部分知识整理出来。
关于“小数的初步认识”我们应该掌握哪些知识?你是怎样梳理的?
互动生成
课件出示:
1. 实际应用练习。
(1)写出箭头所指的小数。
① ( )里应该填什么数?你是怎么想的?
起第一个( ):因为一个大格表示1,一个小格表示十分之一, 4个小格表示十分之四,就是0.4,所以填0.4。
左起第二个( ):一个大格表示1,一个小格是十分之一,是0.1,所以填1.1。
你能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把这几个小数排一排吗?
你是怎样比出它们的大小的?
(3)下面这几个小数,你能任意选择两个,算出他们的和或差吗?
0.5+4.3= 4.3-0.5= 7.8-4.3= 7.8+4.3=
引导学生读题,指名回答问题。
实际应用练习。
东东买一盒牛奶、一块蛋糕和一杯饮料,9元钱够吗?
① 说一说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② 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③ 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怎样列式?
方法一:2.3+3.5+3.9=9.7(元)
9元<9.7元,不够。
方法二:9-2.3-3.5=3.2(元)
3.2元<3.9元,不够。
④ 你是怎样想的?
⑤ 两种方法解答,结论一样说明什么?有什么作用?
3. 复式统计表知识复习。
说一说:第一行数据表示什么意思?
第二行数据表示什么意思
(2)李明从7岁到10岁,体重增加了多少千克?
29.8-22.7=7.1(千克)
(3)李明的体重哪一年比上一年增加得最多?增加了多少?
估算一下,哪一年比上一年增加得最多?
实际算一算,验证你估计的结果。
24.6-22.7=1.9(千克),27.5-24.6=2.9(千克),
29.8-27.5=2.3(千克),9岁比上一年增加得最多,增加了2.9千克。
学以致用
课件出示:
1. 妈妈带了30元钱,从书店出来后剩的钱还不到5元,猜猜妈妈
买了哪两本书。
7.5元 5.3元 17.8元 12.4元
估计:30-5=25,妈妈买书花的钱,比25元多,比30元少。只有买《传统美德》和《小猕猴》这两本书的钱超过25元,又不到30元。
验证:7.5+17.8=25.3(元),30-25.3=4.7(元),符合要求。
问题:为什么先估计再验证?估计和验证有什么关系呢
要求:(1)读题,理解题意。
(2)同桌交流,学生列式解答
(3)指名学生汇报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2.看统计表,回答问题。
??????? 星期数量(个) ?种类 ? 星期一 ? 星期二 ? 星期三 ? 星期四? ? 星期五
A面包 74 40 35 27 39
B面包 38 63 69 74 66
(1)A面包星期( )销售最多,B面包星期( )销售最少。
(2)B面包哪一天比前一天增加得最多?增加了多少?
B面包星期二比前一天增加得最多,多63-38=25(个)。
要求:(1)读题,理解题意。
(2)同桌交流,学生列式解答
(3)指名学生汇报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拓展提升
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作业布置
作业:第113页练习二十三,第12题、第13题。
板书设计
第7课时小数初步认识、复式统计表
复式统计表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