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检测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检测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88.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4-01 15:26: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山西省太原市山大附中2019~2020学年下学期
七年级历史第三单元检测卷
第I卷 选择题 (共30分)
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选出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选项涂黑。本大题有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原创)1、如果你是明朝明成祖时期的一名政府官员,你在朝堂上不可能看到的是( B )
命令郑和下西洋相关事宜 B、丞相在与明成祖商议国家大事
C、东厂正在给明成祖汇报案情 D、内阁正在帮助批阅奏折
(2018·山东临沂)2.明故官是中世纪(约公元476年~公元1453年)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建筑群,被称为“世界第一宫殿”。现在,明故宫遗址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结合右图判断该遗址位于( )D
A.北京市 B.上海市 C.西安市 D.南京市
(2018·内蒙古包头)3.右图所示的是明朝都城的规划布局和功能分区,这种设计意在突出( )C
A.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B.宫殿宏伟壮观的景象
C.君主至高无上的权威
D.紫禁城建筑的时代感
(2018·广西百色)4.明朝时期,科举考试的范围是四书五经,从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出题,发挥题意也以《集注》为依据,以“八股”为应试文章的程式。此举( )D
A.提高了政府的办事效率 B.有利于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人才
C.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D.严重禁锢知识分子的创新思维
(2018·山东德州)5.“万众一心兮,群山可撼;惟忠与义兮,气冲斗牛……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这首豪迈雄壮的《凯歌》的作者主要功绩应是( A )
A.荡平东南沿海倭寇 B.收复台湾全部领土
C.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D.抗击沙皇俄国入侵
(原创)6.某历史兴趣小组进行某历史事件的现场模拟,其中甲同学扮演皇帝说道:“此去一行海波茫茫,爱卿一路平安。”乙同学扮演大臣说道:“谢皇帝,臣一定不辱使命,成功返航”该大臣应该是是( )B

B. C. D.
(2018·山东聊城)7.清朝人李祖陶说:“今人之文,一涉笔惟恐触碍于天下国家……人情望风觇(看,窥视)景,畏避太甚。见鳝而以为蛇,遇鼠而以为庇。消刚正之气,长柔媚之风。”上述社会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清王朝实行( )B
A.廷杖制度 B.“文字狱” C.八股取士 D.特务统治
(2018·广东)8.题1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军机处设置一事的历史记述。根据“孤证不立”(只有一个例子不能证明某件事情成立)的史学研究方法,能够被认定的共同历史事实是军机处( )D
记述 出处
“雍正十年,用兵西北……始设军事房,后改军机处。” 《清史稿》
雍正七年六月始设军机房,十年三月改称办理军事处。” 《军机大臣年表》

题1表
A.因战事而设 B.设于雍正十年 C.强化了君权 D.设于雍正年间
(2018·重庆A卷)9.杰出历史人物对历史发展有着重大影响。下列历史人物与其事迹及作用搭配正确的是( )D
A.隋文帝——开凿大运河,沟通南北 B.玄奘——东渡日本,传播了唐文化
C.郑成功——七下西洋,加强中外交流 D.康熙帝——抗击沙俄,维护了主权
(2018·山东临沂)10.“在清军对台湾已形成大兵压境的有利态势下,以郑克塽为首的郑氏集团终于在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七月五日完全接受了清政府的和谈条件,放弃抵抗企图,向清政府缴械投诚。十三日,施琅率清军在台湾登陆,接管台湾全境。这表明清政府的对台策略是( )D
A.依靠压倒性武力统一台湾 B.以政治和谈方式统一台湾
C.借助外国的武力统一台湾 D.武力威慑与政治招抚并用
(2018·浙江宁波)11、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处理民族关系的成功举措。下列属于清朝的举措有( )C
①册封达赖和班禅 ②设立宣政院 ③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 ④设置伊犁将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18·山东烟台)12.某兴趣小组在学习“闭关锁国”政策时,制作了一张学习卡片,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B
“闭关锁国”政策
表现 ①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不许擅自出海贸易
②绝对禁止一切商品出口和船只出海
③特许“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影响 ④导致国家闭塞,逐渐在世界上落伍

A.① B.② C.③ D.④
(2018·湖南衡阳)13.2015年10月,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荣获诺贝尔胜利学或医学奖。在我国历史上,明朝也曾有人历时27年编成了我国古代药物学的总结性著作。它是( )D
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 C.《千金方》 D.《本草纲目》
(2018·湖南娄底)14.明朝中后期的一些科技巨著附有大量插图,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实证性资料。如图插图最有可能出自( )B

农作物加工图 陶瓷制作图 煤炭采掘图
A.《齐民要术》 B.《天工开物》 C.《本草纲目》 D.《资治通鉴》
(2018·山东枣庄)15.下列作品中,以贾宝玉、林黛玉之间的爱情悲剧为中心,通过描写贵族大家庭的兴衰变化,揭示了当时社会种种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及其日益衰亡的历史趋势,从而将我国古典现实主义文学推向高峰的是( )D
A.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B.施耐庵的《水浒传》
C.吴承恩的《西游记》 D.曹雪芹的《红楼梦》
第?卷 非选择题 (共45分)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10分)

建议用原书。。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含两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7.抗击外来侵略,维护边疆稳定是社会发展的前提。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倭寇之患由来已久。明朝中期,倭寇之患更加严重,倭寇的侵扰范围遍及东南沿海,严重损害了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明政府派( )到浙东沿海抗倭。经过努力,东南沿海的倭寇都被平息。”
材料一中括号内的内容补充完整,“倭寇”指的是什么?倭寇侵扰有何影响? (4分)
答:戚继光、日本。损害了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

材料二:1661年三月,( )亲率2.5万名兵将,分乘百艘战船,从金门出发。他们冒着风浪,越过台湾海峡,在澎湖休整几天准备直取台湾。( )侵略军听说郑军要进攻台湾,十分惊恐。他们把军队集中在台湾(今台湾东平地区)、赤嵌(今台南)两座城堡,还在港口沉破船阻止郑成功船队登岸。郑军乘海水涨潮将船队驶进鹿耳门内海,主力从禾寮港登陆,从侧背进攻赤嵌城,并切断了与台湾城的联系……至此,从荷兰侵略者手里收复了沦陷38年的中国领土台湾。

(2) 根据材料二补充括号内的主要内容、该事件是什么事件?其结果如何。(4分)
答:郑成功、郑成功收复台湾。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

材料三:十七世纪后期,中国军队即进迫尼布楚城下,果罗文终于让步。九月七日(康熙二十八年七月二十四日)条约签字,其中要点:一为中俄以黑龙江上游格尔必齐河、额尔古纳河与大兴安岭为界;二为俄人退出雅克萨;三为捕逃互不索回,今后不得收纳,应拿获送还;四为自由交易。

(3)材料三中“条约”指的是哪一条约?与哪一历史事件相关? (2分)
答: 《尼布楚条约》 、雅克萨之战。


18.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已有两千多年的发展历史,“大一统”情怀成为维系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牢固纽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正是这个伟大而充满凝聚力的民族共同体,承载着中华文明古往今来的生生不息,2000多年来的中国历尽沧桑,也曾战乱分裂,但是不管危机多么深重,由秦汉帝国开创的这一民族共同体总是能够重新走上统一、安定的大道,重现蓬勃生机。
——翦伯赞《中国史十五讲》
(1)开创“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的是谁?汉武帝为实现“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在政治和思想方面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3分)
材料二 (贞观年间)突厥既亡,其降唐者尚十万,诏群臣议区处之宜,……彦博曰:“孔子曰:‘有教无类’,若赦其死亡,授之生业(谋生之业),教之礼仪,数年之后,悉为吾民。”上卒用彦博策。
——《资治通鉴》
(2)材料二中的“上”采取怎样的民族政策?除材料所述史实外,再举一例。(2分)
材料三 (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
——《元史·地理志》
(3)从材料三中你可以获取的主要信息是什么?元世祖忽必烈为实现对其疆域的有效管辖实行了什么制度?(2分)
材料四

图一 平等准噶尔图卷(局部)图二 五世达赖觐见顺 图三 驻藏大臣衙门旧址陈列馆
治皇帝(布达拉宫壁画)
(4)材料四中的三幅图片反映了清朝在处理民族关系上采取的哪三种方式?(2分)
(5)结合上述内容,归纳历代封建帝王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共同影响。(1分)
18.(10分)(1)秦始皇;(或赢政,1分)政治:通过颁布“推思令”削弱封国势力、强化监察制度等加强中央集权;(答出一点也可,1分)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分)
(2)开明的民族政策;(1分)如:文成公主入吐蕃等。(1分)
(3)元朝疆域辽阔;(1分)行省制度。(1分)
(4)武力镇压分裂势力;(1分)册封;(1分)设管辖机构。(1分)(答出两点即可)
(5)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巩固和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得1分)

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5分)
19、中国要实现从文化大国到文化强国,还必须增强自身的文化自信。黄老师以“文化自信”为主题设计了下面的学习任务单,请你完成学习任务。
任务一:【设计方案一 体会文化自信】(4分)
下面是以“弘扬传统文化”为主题的两条游学线路,请你简述理由。
线路一: 成都杜甫茅庐 济南辛弃疾纪念馆 北京曹雪芹纪念馆
答:杜甫是我国唐代著名诗人之一,被誉为诗圣,他的诗被誉为诗史。
辛弃疾是我国宋代著名词人,诗词以豪放为主。
曹雪芹是我国古典文学最高文学成就《红楼梦》的作者,是中国明清小说的典型代表。
任务二:【情境再现一了解文化魅力】 (3分)
(2)你从下面的情境中提取到哪些历史信息?
《窦娥冤》是关汉卿的代表作,也是我国古代悲剧的代表作。它的故事渊源于《列女传》中的《东海孝妇》。但关汉卿并没有局限在这个传统故事里,去歌颂为东海孝妇平反冤狱的于公的阴德;而是紧紧扣住当时的社会现实,用这段故事,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元蒙统治下中国社会极端黑暗、极端残酷、极端混乱的悲剧时代,《窦娥冤》表现了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和争取独立生存的强烈要求。它成功地塑造了“窦娥”这个悲剧主人公形象,使其成为元代被压迫、被剥削、被损害的妇女的代表,成为元代社会底层善良、坚强而走向反抗的妇女的典型。


答:《窦娥冤》是关汉卿的代表作,也是我国古代悲剧的代表作。
《窦娥冤》的原型取材于《东海孝妇》。
《窦娥冤》揭露了元朝的残暴统治。
任务三:【图片比较一 呈现文化价值】(5分)
(3)、根据所学知识,说说下列两幅图片的主人公源于哪些文学作品,写出其作者?写出其相同点。


答:罗贯中:《三国演义》 吴承恩《西游记》

都属于明清小说的典型代表。




任务四:【回顾历史——解读文化内涵】(3分)
(4)下而一组图片从不同领域见证了中国的综合国力,请据此谈谈你对“文化自信”的理解。


答:
图一云冈石窟是我国雕塑艺术的典型代表。
图二故宫是我国建筑艺术的典型代表
图三《水浒传》是我国古典文学的典型代表,反映了中国文化的成就斐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