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24.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4-01 21:55:36

文档简介

高一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20.1
一、选择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45 分)
1~5 ABDBA 6~10 CCAAC 11~15ADDBB
16~20CABAB 21~25 BCBCD 26~30BCADC 二、材料题(共 55 分)
31.(1)同意观点一(1分)理由:秦始皇建立起第一个统一王朝,后又大规模推行巩固统一的措施,建立起幅员辽阔的国家,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
(3分)同意观点二(1分)理由:秦始皇完成统一后大兴土木,建造宫殿、陵墓,百姓不堪重负。刑法严酷,阶级矛盾激化。为维护其权威实行“焚书坑儒”,给我国古代文化造成莫大损失。(3分)观点一、二均都有失偏颇。(1分)理由:参考观点一和观点二答案。(5分)(2)机构名称:①尚书省 ②门下省 ③中书省(3分)历史意义:三省六部制的确立,使得中央决策和行政体系日臻完善。三省职权分工明确,又彼此制约,一方面分散和削弱了相权,保证了君权的独尊;另一方面减少了决策失误,提高了办事效率。它是中国政治制度的重大变革,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3分)
32.(1)过程:两次鸦片战争以及《南京条约》《北京条约》的签订,中国开始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甲午中日战争以及《马关条约》的签订,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大大加深;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以及《辛丑条约》的签订,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6分)探索和抗争:地主阶级——开眼看世界、洋务运动、新政;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实业救国。(每个1分,共3分)(2)土地革命时期,实行“打土豪,分田地”,受到了广大农民的欢迎;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实行减租减息的政策,激发了农民的抗日热情;解放战争时期,实行土地改革(或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或废除封建剥削制度),使亿万农民在政治上、经济上获得了解放。
(6分)
33.(1)信息: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1分)原因:中华民国建立,扫除了政治上的一些束缚和障碍;南京临时政府,鼓励民间兴办实业;一战期间,西方列强暂时放松对华侵略;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实业救国运动的影响。
(3分,答出3点即可)
(2)原因: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新文化运动促进思想解放;十月革命的影响;巴黎和会外交的失败。(4分)意义: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思想解放;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6分,答出3点即可) 34.(1)措施:剿匪镇反;土地改革;稳定物价(或“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统一财经;抗美援朝。(7分。每要点2分,答出4点得7分)
(2)背景:国民经济的恢复;人民政权的巩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导;工业基础薄弱;帝国主义的封锁;苏联的援助。(3分,答出3点即可)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或奠定了工业化的初步基础);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促进工农业协调发展,市场繁荣。(4分,答出2点即可)说明:阅卷时不必完全拘泥于所给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亦可得分。
高 一 历 史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 1 至 5 页,第Ⅱ卷
6 至 8 页。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 45 分)
注意事项:
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请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卷上。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计 45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人类最早制造的工具是石器”。此结论最有力的证据是
A.考古资料 B.专家论著
C.历史教科书 D.后人猜想2.以下图片反映了
新石器石犁 战国铁犁犁冠 敦煌莫高窟壁画里的曲辕犁
A.社会形态的变革 B.生产力的提高
C.生产关系的调整 D.铁农具的传播3.汉代是中国历史最重要的朝代之一。下图反映了当时
A.统治区域的扩大 B.民族关系的概况
C.地方制度的演变 D.丝绸之路的开辟
汉武帝时期,开始设置“奉诏六条察州”的刺史。下列与其职权相近的是A.唐朝节度使 B.宋朝通判
C.明朝内阁 D.清朝军机处
光武帝刘秀在位时,励精图治,出现了“光武中兴”。以下属于其为政举措的是 A.控制外戚干政 B.颁布“推恩令”
C.推行租庸调制 D.实行改土归流6.右图为某时期少数民族南迁示意图。
该 时 期 是 A.战国时期B.秦汉时期C.西晋末年D.隋唐时期
这一制度“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规定“夏税限六月纳毕,秋税十一月纳毕”。该制度是
均田制 B.租调制
C.两税法 D.摊丁入亩
唐太宗认识到边疆之患不在于少数民族,而在于中原王朝的政策和民心。基于这一认 识,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的举措是
唐蕃和亲B.迁都洛阳C.册封大祚荣
D.成立西域都护府9.右图所示的瓷器出现于
A.宋朝B.元朝C.明朝D.清朝
下列示意图能正确反映 11 世纪中期政治形势的是
A B C D
《元史?地理志》中称:“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 之州,……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这主要得益于
行省制度的建立 B.理藩院的设置
C.民族交流的加强 D.驿站制度的出现
明朝中后期,苏州出现“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原属相需,各无异议”的现 象。这表明
小农经济逐渐解体 B.官营手工业发展迅速
C.生产分工更加细密 D.新型经营方式已出现13.右图摘自某同学的课堂笔记。据此可知清朝
君主专制不断加强
民族危机日益严重 C.抗击外来侵略战绩卓著
D.统一多民族国家日益巩固
“这本书中,有关西洋技艺的篇幅占 12 卷,
有关各种西洋船炮器艺图说 50 多幅,……从而也使他所提出的‘师夷’的主张更加理性和具体”。该书作者是
林则徐 B.魏源
C.徐继畬 D.李鸿章
作为太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
延缓了农民政权的衰败 B.体现了反封建的色彩
C.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D.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
“今议定中国政府将山东省之威海卫及附近之海面租与英国政府,……租期应按照俄 国驻守旅顺之期相同。”该条约签订于
A.19 世纪中期 B.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C.19 世纪末 D.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毛泽东同志曾说:“民国元年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那时期是一个比较好的东 西。”下列内容符合这一观点的是
国民一律平等 B.法律需奉诏施行
C.组建皇族内阁 D.规定实行总统制
民国初年,倡导新思想的刊物只有《新青年》、《每周评论》和《新潮》等少数几种。 到 1920 年,全国新出版的期刊猛增至 400 余种。这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列强侵略的加剧 B.新文化运动的洗礼
C.政府政策的转变 D.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9.据下表可知,中国共产党
内容节选
一大纲领
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
二大纲领
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立国内和平;
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
A.加深了对国情的认识 B.由幼稚走向了成熟
C.找到了正确革命道路 D.决定与国民党合作
“打倒土豪劣绅”“巩固革命联合战线”“打倒军阀”“打倒帝国主义”等口号应出 现于
A.1912 年 B.1926 年
C.1935 年 D.1945 年
右图的钱币最早可能出现于A.大革命时期的广东
B.土地革命时期的江西C.全面抗战时期的陕北D.解放战争时期的延安
从 1938 年下半年到 1944 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力量抗击着 64%以上的侵华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消耗了日军伪军的大量兵力。这表明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B.敌后抗日根据地不断扩大C.敌后战场成为抗战的主战场D.日军的“囚笼政策”被打破
右图数字标注的地点,能够提供八路军抗战实地资料的是
① B.②
C.③ D.④
此次会议提出了党的政治路线,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该会议是
洛川会议 B.瓦窑堡会议
C.中共七大 D.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毛泽东曾说:“人民解放军转入全面反攻,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下列能体现这 一“转折点”的是
A B C D
26.1956 年 1 月 15 日,北京各界 20 多万人在天安门广场举行庆祝联欢大会。毛泽东和其他中央领导同志出席了大会。本次大会庆祝的内容最可能是
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 B.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C.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现 D.“大跃进”运动的展开
这次大会被称为史上首次有色人种的洲际会议,形成了以“团结、友谊、合作、和平共处、求同存异”等为核心的会议精神。这次大会是
A.1953 年中印会谈 B.1954 年日内瓦会议
C.1955 年万隆会议 D.1961 年不结盟会议
老报纸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列报道反映了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是
A B
C D
以下材料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对外开放的扩大 B.现代企业制度的完善
C.市场经济的发展 D.改革开放前期的探索30.以下素材可以成为 21 世纪以来民族复兴表现的是
A. 抗美援朝
雷锋精神
中美建交
B.“九二共识”
澳门回归
加入 WTO
C.亚丁湾护航
港珠澳大桥通车
“一带一路”的提出
D.南方谈话
科学发展观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高 一 历 史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 55 分)
注意事项:
第Ⅱ卷共 3 页,用 0.5mm 黑色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相应答题区域内,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4 小题,共计 55 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一 对秦始皇的评价存在着不同的观点
观点一
(始皇)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
——《汉书·主父偃传》
观点二
(始皇)怀贪鄙之心……废王道而立私爱,焚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 义,以暴虐为天下始。
——(汉)贾谊《过秦论》
材料二 唐朝中央中枢机构示意图
结合材料一,谈谈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6 分)
指出材料二中①、②、③所示机构的名称,并根据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所示制度的历史意义。(6 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 分)
材料一 五四运动前的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剑与火、血和泪、苦难和抗争、屈辱与奋进的交响曲。在这一历史时期里,一方面,外国资本主义侵略中国,把一个独立的封建的 中国,逐步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另一方面,面对外来侵略,中国社会各阶级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都以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为维护国家主权、求得民族独立不断 探索和抗争。
——摘编自郭大松《中国通史教程?近代卷》
材料二 要赢得人民,就“必须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给人民以东西”。中国共产党深刻地认识了农民的困境与渴望,坚定地把农民问题作为中国革命的主要内容之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根据主要矛盾的变化,制定了不同的土地政策, 赢得了农民,调动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
——摘编自张晓宏《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重要经验及其现实启示》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国是如何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并指出五四运动前,中国社会各阶级进行探索和抗争的重大事件(各举一例)。(9 分)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新民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实行了哪些土地政策来调动农民的革命积极性。(6 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 分)
材料一 中国的资本主义近代工业,从 19 世纪 70 年代开始到 1911 年四十多年,投
资万元以上的厂矿约 700 多个,资本总额仅 1.3 亿元左右,而 1912 年至 1919 年八年间,
建成厂矿 470 多个,投资 9500 万元,加上原有企业的扩建,新增资本达 1.3 亿元以上,八
年超过了过去的 40 多年。
——摘编自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
材料二 五四运动的爆发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1912—1919 年,北洋政府的田赋增加了 7 倍,盐税、烟税、酒税增加了 3 倍。五四运动前,民主科学推动着人们思想不断更新。
1917 年 11 月 7 日,俄国爆发社会主义革命,给中国带来了震撼,也指出了新的发展方向。
1919 年 5 月,外交交涉的失败直接推动了五四风雷的到来。……五四运动在近代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摘编自孔雀《五四运动爆发原因新论》
材料一反映的信息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4 分)
根据材料二,概括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10 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 分)
材料 纵观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可以分为四个历史时期: 第一个时期,从 1949 年 10 月到 1956 年,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时期。在这七年中,我们先用三年的时间……
巩固了人民政权。紧接着,又用四年时间,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从 1953 年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展开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在苏联和其它友好国家的支援下,主要依靠我们自己的努力,进行了 156 项重大工程建设……到 1956 年,国民经济出现了工农业协调发展,市场繁荣,物价稳定,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的兴旺局面。
——摘编自周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通鉴》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为巩固人民政权所采取的措施。(7 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实施一五计划的背景及意义。(7 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