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1张PPT)
古诗三首
1
一
二
三
四
会读“昼、耘”等字,会写“桑、晓”等字。
背诵课文、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赏析诗句、了解诗意。
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
教学目标
诗人简介
范成大(1126—1193),字至能,一字幼元,早年自号此山居士,晚号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府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名臣、文学家、诗人。
诗人简介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
诗人简介
雷震,宋朝,生平不详。或以为眉州(今四川眉山)人,宋宁宗嘉定年间进士。又说是南昌(今属江西)人,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进士。
昼
白昼昼夜
极昼
我会写
我会写
zhòu
耘
yún
耘锄耕耘
耘田
桑
sāng
桑麻
蚕桑
桑树
晓
xiǎo
破晓
晓得
破晓
我会读
供
稚
漪
gòng
zhì
yī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耘田
解
绩麻
在田间除草。
把麻搓成线。
理解,懂得。
注释
供
从事。
傍
阴
靠近。
树荫。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句解:这两句诗描绘了乡村里男耕女织、日夜辛劳的情形,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敬重之情。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句解:这两句诗描写了农村中常见的现象,十分有趣,颇具特色,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流露出诗人对热爱劳动的农村儿童的赞扬。
你认为“学”字用得好吗?好在哪?
“学”字描写出了儿童模仿大人耕种天地的情景。
塑造了农村儿童天真、勤劳、可爱的形象。
板书设计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村庄儿女
童孙:学种瓜 天真、可爱
昼 耕田
夜 绩麻
辛勤劳动
稚子弄冰
稚子金盆脱晓冰,
彩丝穿取当银铮。
敲成玉磬穿林响,
忽作玻璃碎地声。
稚子/金盆/脱晓冰,
彩丝/穿取/当银铮。
敲成/玉磬/穿林响,
忽作/玻璃/碎地声。
稚子弄冰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
稚子:幼小的孩子。
铮:一种金属打击乐器,形状像形状像钟,有长柄。
金盆脱晓冰:早晨从金属盆里把冰取出来。
幼小的孩子早晨从金属盆里把冰取出来,用彩丝穿起来当作来铮敲。
这两句诗画了一个怎样的孩子形象?你认为“脱”用的好吗?
好。形象传神地写出了小孩子取冰的样子。
刻画了一个天真快乐的儿童形象。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磬:一种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
轻轻敲打,冰块就像玉磬一样发出穿林而过的响声,冰块忽然落在地上,发出了像玻璃落地摔碎的声音。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表现了儿童怎样的情感变化?
开心、快乐 失望
稚子弄冰
动作:稚子金盆脱晓冰,
彩丝穿取当银钲
声音:敲成玉磬穿林响,
忽作玻璃碎地声
童真童趣
板书设计
草满池塘水满陂,
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村晚
草满池塘水满陂,
山衔落日浸寒漪。
池岸
水中的波纹
草满池塘水满陂,
山衔落日浸寒漪。
水草长满了池塘,池水几乎溢出了池岸,青山衔着落日,一起把影子倒映在鄰粼的水波中。
诗意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曲调
随口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牧童横坐在牛背上,慢慢地朝家而去,手拿短笛,随口吹着,没有固定的曲调。
诗意
(1)“衔”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活了山,写出落日将
沉未沉的情态。
(2)“浸”字生动地描绘出青山和落日倒映在水中的情景。
(3)“横”字表明牧童不是规矩地骑,而是随意横坐在牛背
上,表现了牧童的调皮可爱。
请从炼字的角度分析诗中哪些字用得好。
一、
思考
探究
《四时田园杂兴》中的“杂兴”你认为是什么意思?题目该如何解释?
有感而发
四个时节对田园的有感而发
二、
思考
探究
《四时田园杂兴》中的后两句表现孩童天真无邪的目的是什么?
有力地衬托农民简朴忙碌的生活。
三、
思考
探究
《稚子弄冰》一诗中的“稚子”有什么特点?
天真快乐
四、
思考
探究
《村晚》中哪些字词能让我们看到一个天真可爱、淳朴无邪的牧童形象?
横、无腔、信口吹
写景:草满池塘水满陂,
山衔落日浸寒漪
写人: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村晚
村景充满生机
牧童无拘无束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课后习题
一、
读下面的诗句,说说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画面,体会其中的乐趣。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二、
◇读了“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我眼前浮现出一
个孩子在桑树的树荫下,拿着小铲子学着大人的样子种瓜的画
面,我体会到孩子模仿大人、自得其乐的乐趣。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我眼前浮现出一个孩子
在早晨把盆里的冰整块地弄出来,然后用彩线穿着,制成像钲一
样的乐器的画面,孩子天真活泼,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快乐。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我眼前浮现出夕阳西
下,一个牧童横着骑在牛背上,手拿短笛,随口吹着没有固定曲
调的曲的画面,我仿佛看见了孩子无忧无虑、怡然自乐的样子。
选做
根据古诗内容,展开想象,选择其中一首改写成短文。
三、
寒冷的冬天到了,小孩子们用家里的金属盆盛了一盆水放在院子里。第二天早上,小孩子们早早地起了床,来到院子里,此时金属盆里的水也已经冻成了厚厚的、结实的冰了。他们把冰从金盆里取了出来,在冰上弄了一个小小的洞,还把一条彩丝从洞里穿了过去,系成一个圈,然后提着冰当银钲来敲。他们用冰做的银钲,敲出来的声音像玉磬那样好听。动听的声音穿过了树林,特别响。不知道怎么回事,忽然听见了一声响声,像玻璃破碎的响声。人们到那个传来响声的地方一看,原来是几个孩子手里的冰块掉了,在地上摔碎了。人们这才知道,刚才的响声是冰破碎的响声,然后他们就回家去干自己的事情了。
谢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