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6张PPT)
自相矛盾
15
Contents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
认识“吾、弗、夫”,会写“矛、盾、誉”等字,掌握多音字“夫”。
矛
máo
矛头
长矛
竹矛
我会写
盾
dùn
矛盾
盾牌
后盾
誉
yù
赞誉
名誉
声誉
吾
wú
吾辈
支吾
弗
夫
fú
fū
我会认
吾
wú
多音字
“夫”有两个读音,分别是“fū”和“fú”。当“夫”表示“从事某种体力劳动的人”时,读“fū”,可组词为农夫、渔夫等;当“夫”表示“那;这”时,读“fú。
夫
fū(农夫)
fú(夫战,勇气也)
自相矛盾1
楚人有鬻2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3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注释:
①本文选自《韩非子·难一》。
②鬻:卖。
③陷:穿透。
④夫: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
这里可以知道“鬻”的意思是“卖”。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4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楚人是怎么叫卖的?
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因为自相矛盾,所以那个人回答不出来
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夸赞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十分坚固,任何东西都不能穿透它。”又炫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十分锋利,什么东西都能刺穿。”有人问:“?”那个人回答不出来了。什么矛都无法穿破的盾与什么盾都能穿破的矛,不能同时出现在一起。?
译文
《自相矛盾》告诉我们,说话办事要前后一致,不能违背了事物的客观规律,自己不能说服自己;也比喻自己说话或办事前后矛盾或抵触。常用来讽刺哪些言过其实、自相矛盾的人(或现象)。
思考与探究
课堂小结
1.解析文本后,我们可以知道,“誉”是称颂、赞美的意思。“弗“是不能的意思。“立”是存在的意思。
2.卖矛和盾的人回答不出别人的问题,是因为他说的话言过其实,不符合客观规律。现在生活中依然不乏这种爱夸夸其谈的人,总以为可以吸引别人的目光,其实只能“弗能应也”引来别人的嘲笑。
1.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2.你还知道哪些寓言故事?
课后练习
板书设计
自相矛盾
经过
誉盾:物莫能陷
誉矛:于物无不陷
疑问: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结果:弗能应
前后矛盾,互相抵触
说话做事,三思后行
Thank You For Watching !
谢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