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一 设计表现图P110
第六章设计图样的绘制
1.技术语言的种类与应用
技术语言是一种在技术活动中进行信息交流的特有的语言形式。
种类 举例
图样
图表
模型
符号
机械加工图、建筑施工图、装潢布线图、电子电路图
零件规格表、设计草图、设计效果图
车模、房模、航模
交通管理符号、公共场所使用的符号
(2)分类:
按专业类型分:
计算机程序语言、工程图学语言
按人的感觉分:
视觉语言、听觉语言、触觉语言
按人的视觉形式分:
图形符号语言、文字符号语言
(3)技术语言的特征
A.言简意赅(简明扼要)
B.通俗直观
下面是一些交通符号,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禁止通行
禁止带宠物
注意
停车
安全出口
(4)不同技术语言适用范围及特点
技术语言种类 适用范围及特点
口头语言
图样
图表
计算机演示、网络语言
(生动形象、灵活、开放)适用于远程交流
非正式、即时交流
呈现复杂产品的设计方案和对设计进行详细说明(规范、直观、准确)
比较方案
2. 草图的绘制
(1)徒手绘图:
第一步:掌握正确的握笔姿势
第二步:徒手画线练习
第三步:提高对笔的控制能力
(2)网格徒手图:
要领: 与地面垂直的线垂直画,与地面平行的线按网格的斜线画,同时以网格的小格来确定物体的比例。
(3)基本图形的画法:
画圆
画圆柱体
画立方体
画圆锥体
构思草图是以具体图形把想法表现出来
设计草图是经过整理、选择、修改、和完善的草图
(4)草图的分类
(5)草图绘制的步骤
一、选用合适的笔来画图(2H铅笔)
二、在方格纸上按照构思好的设计方案,画出产品的外观比例关系。
三、在准备好的透视网格纸上,画出产品的透视线,先画淡一些,等画完图形后,再描深轮廓。
四、画产品的中间调子,注意色彩过渡自然。
二 三 四
五、细致描画产品的亮部及高光部位。
六、描绘产品放置平面上的阴影,突出形体的体积感和质量感。
五
六
3.透视效果图的识读
效果图更能真实地表现产品的式样、材质和空间效果。
从效果图上注意把握产品的形态、功能和特征,了解产品的外观上的实际比例关系和色彩搭配及材质感。
正等轴测图画法
1.平面立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2.曲面立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平面立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一般作图步骤:
(1) 画出原点和轴测轴;
(2) 沿X轴量出其长,沿Y轴量出其宽,分别过X、Y轴上
的点作Y.X轴的平行线,即可求得立体的底面图形;
(3) 过底面各端点作Z轴的平行线,其高度等于立体上
该线之高,连接各最高点即为立体的顶面图形;
(4) 擦去作图线及不可见轮廓线,加深可见轮廓线。
例1.求作边长为20cm的正方体的正等轴测图。
(1)画出坐标原点和轴测轴;
(2)沿X轴量出其长,沿Y轴量
出其宽,分别过X、Y轴上
的点作Y、X轴的平行线,即
可求得立体的底面图形;
(4)擦去作图线及被遮挡的
不可见轮廓线,加深可
见轮廓线。
作图步骤:
(3)过底面各端点作Z轴的平
行线,其高度等于立体上
该线之高,连接各最高点
即为立体的顶面图形;
不可见的轮廓线一律不画
2.曲面立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一般作图步骤:
(1) 分别画出各圆(弧)的原点0及其轴测轴;
(2) 过圆心0分别沿X、Y轴量取直径D作各圆
的外切方形的投影(菱形);
(3) 采用四心椭圆法画圆的投影(椭圆);
(4) 画出其余的轮廓线;
(5) 擦去作图线及不可见轮廓线,加深其余图线。
例2.已知圆台的顶圆直径 D1 = 18 cm,底圆直径 D2 = 30 cm,
高 H = 32 cm,求作圆台的正等轴测图。
分别画出顶圆和底圆的圆心坐标
01、02及其轴测轴;
(2) 过圆心01、02分别沿X、Y轴量取
直 径D1、D2作各圆的外切方形
的投影(菱形);
(4)作二椭圆的公切线;
作图步骤:
(3)用四心椭圆法画圆的投影(椭圆);
(5)擦去作图线及被遮挡的不可见的
轮廓线,加深可见轮廓线。
四心椭圆法:
①由菱形二钝角端点1、2分别向对边
中点连线,求连线的交点即为3、4点;
②分别以1、2点为圆心,以1、2点到
对边中点为半径画圆弧;
③再分别以3、4点为圆心,以3、4点
到中点为半径画剩余圆弧。
不可见的轮廓线一律不画
o1
o2
(2) 求顶面圆弧的投影;
(4) 作顶面和底面圆弧的公切线;
(3) 求底面圆弧的投影;
(5)擦去作图线及被遮挡的轮廓线
加深可见轮廓线。
在有圆弧的二角分别沿其二边
量取半径R之长求得1、2点,过
1、2点作该边的垂线 ,求得二
垂线的交点即为圆心 ,以R为
半径作圆弧即为顶面圆弧。
过所求的圆心作Z轴平行线,量
取底板高H即为底面圆心,以R
为半径作圆弧即为底面圆弧。
R8
24
48
12
(1)先画出底板矩形的轴测图;
作图步骤:
例3.已知底板的二视图,求作底板的正等轴测图。
练习:
完成P119第2题.
本课件大部分内容收集整理于自互联网,感谢这些老师们的无私分享。
谢绝任何收费网站、收费出版物收录此课件。
希望这个课件对你的教学有所帮助,如果可以请分享你的修改版本到https://gte.的对应章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