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9古诗三首 课件 (共31张)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9古诗三首 课件 (共31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5.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4-01 20:10: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9
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会写“仞”“岳”等生字。



rèn
千仞
充仞
我会写



yuè
山岳
五岳
岳父




摩天大楼
摩托车
摩擦




遗民
遗落
遗憾




涕泪
鼻涕
涕泗




巫峡
女巫
巫师
我会认













cháng
xiāng
王昌龄 字少伯,京兆长安人,汉族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他的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世称王龙标,有“诗家天子王江宁”之称
存诗一百七十余首,作品有《王昌龄集》。
陆游 字务观,号放翁,宋代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他的主要作品有《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
杜甫 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他的主要作品有《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绝句》《春望》等。
从军行1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2。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3终不还。
注释:

1.从军行 :乐府曲名,内容多
写边塞情况和战士的生活。
2.玉门关:古关名,地址在今
甘肃敦煌西北。
3.楼兰:西域古国名,这里泛
指西域地区少数民族。
一个“穿”字,形象地表现了沙尘暴的速度与杀伤力,可见战斗环境的险恶、战乱的频繁。
豪迈坚定、铿锵有力的口号在前三句的铺垫下尤其显得壮丽,让人动容。
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环境描写,描绘了边塞艰苦、悲凉的环境,并借以反衬将士的坚定意志。

青海湖上蒸腾而起的漫漫云雾,遮得连绵雪山一片黯淡,边塞古城,玉门雄关,远隔千里,遥遥相望。
黄沙万里,频繁的战斗磨穿了守边将士身上的铠甲,而他们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
译文
简要分析“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一句。
表现出青海高原上一片苍茫、荒无人烟的景象。此时,阴云密布长空,厚重地堆积在绵延千里的祁连山上,连雪峰都暗淡了。千山万壑中,有一片孤城坚守在荒凉的西北边陲,遥望河西走廊上的另一个要塞——玉门关。孤城的守望就像是把守边关的将士驻守在广袤、阴沉的边塞,孤独而悲壮。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
三万里河1东入海,
五千仞岳2上摩天3。
遗民4泪尽胡尘5里,
南望王师6又一年!
注释:

1.三万里河:指黄河。“三万里”
形容很长。
2.五千仞岳:指华山,“仞”长
度单位。“五千仞”形容很高。
3.摩天:碰到天,形容很高。
4.遗民:指在金统治地区的原宋
朝老百姓。
5.胡尘:指金统治地区的风沙,
这里借指金政权。
6.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山河本来是不动的,由于用了“入”、“摩”二字,就使人感到这黄河、华山不仅雄伟,而且虎虎有生气。但大好河山,陷于敌手,怎能不使人感到无比愤慨!这两句意境阔大深沉,对仗工整。
一个“又”字扩大了时间的上限。遗民苦盼,年复一年,但路远山遥,他们哪里知道,南宋君臣早已把他们忘记得干干净净!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三万里黄河向东流入大海,五千仞华山高耸直插云霄。金兵占领地区的百姓在敌人的统治下受尽折磨,眼泪都哭干了,他们盼望南宋军队收复北方失地,解救他们,盼了一年又一年。
译文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1忽传收蓟北2,
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3妻子4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5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注释:

1.剑外:指作者所在的蜀地。
2.蓟北:泛指唐朝蓟州北部地区,当时是叛军盘踞的地方。
3.却看:回头看。
4.妻子:妻子和儿女。
5.青春:指春天。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涕泪满衣裳”逼真地表现了诗人喜极而泣、百感交集的心情。
“忽传”“初闻”到这里的“却看”“漫卷”,诗人层次分明地写出了一家人情绪的变化,抒发了诗人无 比欢快的心情。
诗人想象自己顺江而下直达故乡。“即从……穿……”“便下……向……”表现出诗人归心似箭的心情。

“放歌”“纵酒”写出了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出了诗人当时如痴如狂的情态,表达了诗人深厚的爱国忧民之情。
从剑外忽然传来了收复蓟北的消息,我刚刚听到这个喜讯,眼泪就洒满了衣裳。回头看妻子和孩子,哪里还有一丝忧伤,我胡乱地卷起诗书,高兴得简直要发狂了。在晴好的天气里放声高歌,畅饮美酒,趁着春天的陪伴,我正好回到我的故乡。即刻从巴峡穿越巫峡,顺流而下转过襄阳,就一直奔向洛阳。
从军行

边塞景物:青海 长云 雪山 孤城 玉门关
直抒胸怀:不破楼兰终不还
戍边辛苦
杀敌报国

秋夜将晓出
篱门迎凉有感

写景:三万里河 五千仞岳
叙事:遗民泪尽 南望王师
祖国山河壮丽
企盼收复失地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狂喜原因:剑外忽传收蓟北 喜欲狂
狂态:漫卷诗书 放歌纵酒
狂想:青春还乡 穿巫向洛
统一安定
爱国之情

课堂小结
课后练习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课后练习
借助注释,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再想想它们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课后练习

黄沙万里,频繁的战斗磨穿了守边将士身上的铠甲,而他们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
金兵占领地区的百姓在敌人的统治下受尽折磨,眼泪都哭干了,他们盼望南宋军队收复北方失地,解救他们,盼了一年又一年。
在晴好的天气里放声高歌,畅饮美酒,趁着春天的陪伴,我正好回到我的故乡。

课后练习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表达了诗人想要驰骋沙场、杀敌立功的豪情壮志。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表达了诗人对南宋遗民深切的同情,以及对南宋统治者的失望与批判。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表现了诗人无比欢快的心情,表达了对祖国强烈的热爱之情。
谢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