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记金华的双龙洞 课件 (31张)

文档属性

名称 17记金华的双龙洞 课件 (31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4-01 19:54: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17 记金华的双龙洞
教学目标
1.认识“浙、簇、臀”等字,会写“浙、罗、杜”等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双龙洞”的特点,能复述“双龙洞”的景象,通过感受溶洞的奇观,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3.学会按照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学会运用恰当的词句描绘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作者简介
叶圣陶 原名叶绍钧,字圣陶。江苏苏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中国现代童话创作的拓荒者,文化教育界的巨匠。代表作品有散文既《脚步集》,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等。

我会写



zhè
两浙
浙本
浙水




luó
搜罗
罗列
网罗





杜绝
杜宇
杜马




juān
杜鹃
山鹃
鹃鸟




zhǎi
狭窄
路窄
窄小





葱郁
馥郁
浓郁




jiān
两肩
肩膀
肩负




tún
腰臀
臀部
臀围





迁移
转移
移动




é
额头
名额
定额





陆地
大陆
登陆





母乳
乳汁
乳白




sǔn
竹笋
嫩笋
笋芽




duān
两端
开端
端坐




yuán
发源
源头
货源
我会读
























记金华的双龙洞
14月14日,我在浙江金华,游北山的双龙洞。
出金华城大约五公里到罗店,过了罗店就渐渐入山。公路盘曲而上。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和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油桐也正开花,这儿一丛,那儿一簇,很不少。山上沙土呈粉红色,在别处似乎没有见过。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
作者用“眼前一片明艳”概括了山区生机盎然的春色
交代了游览的时间和地点。
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入山大约五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那溪流就是从洞里出来的。
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突兀森郁,很有气势。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周围是石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这是外洞。
四个“时而”构成了排比句,形象地描写了溪流的宽窄不一。
第4自然段介绍了洞口和外洞。
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下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船两头都系着绳子,管理处的工人先进内洞,在里边拉绳子,船就进去,在外洞的工人拉另一头的绳子,船就出来。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
朗读时,略带新奇、幽默的语调。
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动。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大约行了二三丈的水程吧,就登陆了,这就到了内洞。

“感觉……又感觉……”写出了作者仰卧在小船里通过孔隙进洞时的真实感受。
内洞一团漆黑,什么都看不见。工人提着汽油灯,也只能照见小小的一块地方,余外全是昏暗,不知道有多么宽广。工人高高举起汽油灯,逐一指点洞内的景物。先看到的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我顺着他的指点看,有点儿像。其他那些石钟乳和石笋,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大都依据形状想象成神仙、动物以及宫室、器用,名目有四十多。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暗示了“双龙洞”名字的由来,间接点明了题目。
在洞里走了一转,觉得内洞比外洞大得多,大概有十来进房子那么大。泉水靠着右边缓缓地流,声音轻轻的。上源在深黑的石洞里。
我排队等候,又仰卧在小船里,出了洞。
用“十来进房子那么大”来比较,写出了内洞的大;与外洞对比突显内洞的神秘与空阔。
语言简练,只用一个“又”字,就说明了作者出洞和进洞的方式相同。

作者描写沿途的景色有什么作用?

作者描写了沿途明艳的春色,让我们感受到明朗、浓烈的春的气息,也表达出作者游览的兴致高昂,为全文奠定了愉快的基调。
通过课文内容,体会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和品赏大自然的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锦绣河山的热爱。
板书设计
先交代—时间、地点 浙江金华
沿途中—映山红、溪流 春色盎然
观外洞—像大会堂 宽大开阔
过孔隙—窄小低矮 感觉惊险
游内洞—奇异幽深 魅力无穷
出了洞—出入溶洞 方式相同
曲径通幽径
奇景自然成
记金华的双龙洞

课后练习
1.默读课文,理清作者游双龙洞的顺序。
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
2.读由外洞进内洞的部分,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孔缝的狭小和自己的感受写清楚的。
(1)用特殊的句式作强调。如,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用双重否定的句式加强语气;“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用表示假设关系的句子,准确地表达出作者当时受到“挤压”的感觉。(2)准确地遣词用字。如,用“贴”字说明仰卧的姿势没法再低了,更加突显出孔隙的窄小低矮;“稍微”“一点儿”等程度副词的运用,让人在惊险中慨叹孔隙的窄小。
谢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