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课后巩固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课后巩固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4-01 14:05: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0年春八年级下册历史 第四单元 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课后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1.2019年1月16日,国台办马晓光就蔡英文拒绝承认“九二共识”,并说“九二共识”就是“一国两制”的说法提岀批判:“九二共识”是两岸关系发展的共同政治基础,“一国两制”是实现国家统一后的制度安排,民进党当局领导人故意将二者混为一谈,是刻意误导台湾民众。“九二共识”的核心内容是( )
A.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B.调整“三不”政策
C.坚持“一国两制” D.两岸经济相互促进、互补互利
2.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  )
A.“一个中国,高度自治” B.“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C.“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D.“三民主义,国共合作”
3.习近平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提到:“九二共识……开辟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道路……使两岸政治互动达到新高度。“九二共识”指的是( )
A.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B.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 D.两岸同胞齐心协力加强经济文化交流
4.毛泽东说:“我们都是中国人。三十六计,和为上计。”这种争取用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的思想形成于( )
A.新中国成立时 B.20世纪50年代中期
C.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D.“九二共识”后
5.下列选项中,前后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
A.香港——葡萄牙强行割占和租借
B.澳门——董建华任第一任行政长官
C.对台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D.海峡两岸全面实现直接、双向的通航、通邮、通商——阻碍了两岸经济的发展
6.下图反映的是2019年1月2 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大会,表述正确的是( )

A.正式提出“一国两制”构想 B.打破了两岸之间的隔绝状态
C.宣布采取和平方式统一中国 D.表明两岸达成了“九二共识”
7.如表是台湾媒体整理的大陆领事馆近期救助台湾同胞的案例,从表中可以看出( )
时间 事故 大陆大使馆做法
2018年9月 因台风台湾同胞被困日本关西机场 积极协助台湾同胞撤离关西机场
2018年8月 一名台湾女青年赴阿富汗旅行,因受骗流落街头 及时对该青年提供救助
2017年9月 墨西哥发生强震,5名台胞受困 迅速赶到现场救援
2017年1月 巴塞隆纳发生恐怖袭击,2名台湾游客受伤 派员探望
A.反映了出国旅游的台胞人数越来越多 B.促进了两岸的经济文化交流
C.说明我国政府坚持“两岸一家亲”的理念 D.显示了国家维护主权的决心
8.1964年一个台湾士兵想逃回大陆,被抓,定了死罪。临刑前,法官劝其喝点酒,士兵拒绝了:“我要清清楚楚地回家,我怕我喝了酒,灵魂不认得回家的路。”这反映了( )
A.台湾民众心系大陆渴望统一 B.两岸民间交流局面开始形成
C.香港澳门回归产生重大影响 D.两岸三通局面已经全面实现
9.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打破海峡两岸同胞近三十八年的隔绝状态是在( )
A.“三不”政策调整后 B.“九二共识”达成后 C.汪辜会谈开展后 D.八项主张提出后
10.据台湾岛内《天下》杂志(2018年)1月2日发布的年度民调显示,铁心搞“台独”的蔡英文上任一年多以来,认同自己是台湾人也认同自己是中国人的台湾人比例,比蔡英文刚上任时增加了一倍,占比是历年新高。这一事实说明( )
A.统一指日可待 B.搞台独不得人心
C.两岸经济交流日益密切 D.“一国两制”是台湾回归的良策


二、判断题
11.1992年,海基会和海协会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
12.2005年,胡锦涛会见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一行,这次会面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
三、综合题
13.活动题:
我们知道,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台湾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是我国东南的门户,如果作为军事基地,能够极大地加强我国军事实力;尤其是台湾海峡,对于运送战略物资、通行军事舰船等作用极大。从近代社会以来,美国、日本就觊觎宝岛台湾,甚至出兵占领;今天,台独势力十分猖獗,而出于遏制中国的目的,美国、日本在台湾问题上推波助澜,姑息台独势力,妄图台湾永远与祖国大陆分离。
(1)你认为中国最终会采用什么方式(和平或武力)收复台湾? 为什么?
(2)中国有这个实力吗?如果没有,我们应该怎么做?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早日结束海峡两岸的分裂局面,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中国共产党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他们根据时局和情况的变化,不断调整对台政策,两岸关系经历了敌对—缓和—和平发展的艰难历程,也与新中国一道同呼吸共命运经受了历史的考验。
材料二 2015年11月7日,习近平、马英九在新加坡香格里拉大酒店会面,“习马会”是1949年以来两岸最高领导人首次会面。习近平指出:“两岸双方共同努力,两岸同胞携手奋斗,坚持‘九二共识’,共同巩固政治基础,坚定走和平发展道路,保持两岸关系发展正确方向,深化两岸交流合作,增进两岸同胞福祉,共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让两岸同胞共享民族复兴的伟大荣耀。”
(1)为了早日实现祖国的统一,党和政府在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基础上,形成了怎样的对台基本方针?
(2)20世纪90年代,随着海峡两岸交流的日益密切,两岸分别成立并授权哪两个民间团体开始进行经济性、事务性商谈和政治对话?1992年,这两个团体达成共识(即“九二共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促进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进程?
(4)目前妨碍台湾回归祖国的因素有哪些?为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我们当代中学生应当怎么做?
15.实现祖国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49年,蒋介石政府在大陆的败局已定。随后,l00多万国民党军队及其家属带着不同的乡音、记忆和创伤,仓皇渡海来到狭长的岛屿——台湾。这一别就是30多年。1987年10月,台湾当局宣布允许退伍老兵返回大陆探亲,结束了两岸近40年不相往来的历史。
——央视《天涯共此时》2008年8月26日
材料二 台湾问题事关中国核心利益和中国人民民族感情,不容任何外来干涉。中国的统一只会给亚太地区和世界繁荣稳定注入更多正能量,只会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和平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2019年1月2日习近平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
材料三……第八条 “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造成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事实,或者发生将会导致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重大事变,或者和平统一的可能性完全丧失,国家得采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反分裂国家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两岸近40年不相往来”的历史缘由。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一中“台湾问题”的性质是什么?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为解决“台湾问题”,1979年以来祖国大陆采取了哪些针对性的重大举措?
(3)据材料三,指出制定《反分裂国家法》的根本目的。《反分裂国家法》提出了解决台湾问题的两种方案,结合所学你认为实行哪种方案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并说明理由?












答案
1.A 2.C 3.B 4.B 5.C 6.C 7.C 8.A 9.A 10.B
11. 正确 12.错误。
13.(1)答案一:和平方式,原因:从历史上看,台湾一直是中国神圣领土的一部分,虽然出现过两岸分离的局面,但统一一直是主流;从现实上看,两岸经济文化联系日益紧密,两岸统一是大势所趋;中国政府的实力根本在于是否具有强大的综合国力,以及以此为基础的民族向心力、文化凝聚力等,这也是中国政府、人民努力的方向。
答案二:武力方式,原因:台湾当局坚持独立,一意孤行;美日等国干涉台湾问题,支持台独;突发事件,如中国大陆、台湾岛遭受入侵等;
(2)有实力。答案只要符合题意即可。
14.(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
(2)海峡两岸关系协会、海峡交流基金会。“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3)加强海峡两岸经济、科技、文化交流;大力发展交通,密切两岸人员友好往来等。
(4)国际反华势力的干涉和破坏、“台独”势力的分裂活动等;
①积极拥护祖国统一的方针政策,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②自觉履行维护祖国统一的义务,坚决同破坏祖国统一的言行做斗争;
③努力学习,立志成才,报效祖国,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做贡献(提出两点即可)
15.(1)缘由:解放战争(内战)结束后,国民党败退台湾。性质:中国内政问题。
(2)举措:1979年开始停止炮击台湾,倡议两岸直接三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形成了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达成“九二共识”(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国共两党领导人会见;两岸经济文化交流不断加深,实现“三通”。(任答3点)
(3)目的: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方案:和平统一方案的可能性更大一些;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国际地位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