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我变成了一棵树
教学目标:
1.会认“希、痒”等8个生字,会写“状、狐”等13个字,会写“吃饭、形状”等18个词语。
2.了解“我”变成一颗树之后的奇妙经历,感受其中神奇的想象。
3.能大胆想象自己会变成什么,以及之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我”变成一颗树之后的奇妙经历,感受其中神奇的想象。
难点:能大胆想象自己会变成什么,以及之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
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完成一二板块,第二课时完成三—五板块。)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激发想象的兴趣
1.激兴导入:从《西游记》中孙悟空的七十二变导入,请学生说说如果自己拥有这个神奇的本领,最想变成什么?
2.揭示课题:故事的主人公叫英英,她想变成一棵树。 出示课题。
3.启发提问:英英变成了一棵怎样的树?发生了什么样有趣的事情?……
二、读通课文,了解想象的内容
1.自由读课文,争取读通课文。
请学生自由地、大声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集中识字,写字,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重点落实以下生字新词——
学习生字“鳄”:出示鳄鱼的图片,进一步加强理解。
学习生字“肠”:“月字旁”和身体有关,拓展和身体有关的带“月字旁”的字。 指导写好“肠”字。
学习生字“零”:识记形声字,读词语“丁零丁零”,可拓展象声词。指导写好“丁”“零”两字。
学习词语“狐狸”:狐狸是一种动物,两个字都是“反犬旁”。 拓展带“反犬旁”的字。指导写好“狐狸”,“狐”和“狸”左窄右宽,强调反犬旁的笔顺。
学习词语“继续”:“继续”在文中是指小动物们刚刚在吃东西,听到“咕噜噜”的怪声停了下来,然后又开始吃起来。指导书写“继续”,它们的偏旁一样,“继”字容易写错,强调右边部分的笔顺,里面“米”字的最后一笔为点。
学习词语“秘密”,小作者的秘密是什么呢?如果给“秘密”找个反义词就是“公开”。指导书写“秘密”,“秘”和“密”强调书写上“必”的细微差别。
3.默读课文,了解想象的内容。
默读课文,请学生边读边想:课文中的英英都进行了哪些想象?
请学生交流课文里的想象内容。 预设:我怎样变成树;我变成了一棵怎样的树;有哪些小动物住进来;妈妈来干什么,等等。
4.梳理内容,发现情节的有趣。
英英变成树以后故事写了这些情节:树上长满了各种形状的鸟窝;英英邀请许多小动物住进鸟窝;妈妈住进鸟窝给小动物分食物;英英饿得肚子咕咕叫,开始后悔;原来妈妈知道英英的秘密。
三、再读课文,感受想象的奇特
1.默读课文,找一找,自己觉得哪些想象特别有意思。
2.合作交流,和同伴说说自己认为有意思的那些想象。
3.共同分享课文中有意思的想象,体会作者怎样把想象内容写得有意思。
(1)各种形状的鸟窝会跳舞。
我变成了一棵长满各种形状的鸟窝的树:三角形的、正方形的,还有长方形的、圆形的、椭圆形的、菱形的……风一吹,它们就在枝头跳起了舞。
①请画出描写鸟窝形状的词语,请学生关注:鸟窝形状很多,每个形状之间,它用的是顿号。
②请学生再找找用上顿号的句子,一起体会体会。
我会请小兔、小刺猬、小松鼠、小鸭子、小鳄鱼、小狐狸住在里面,如果你喜欢也可以住进来。(说明邀请住进来的小动物很多。)
妈妈打开背包,从里面拿出好多东西:巧克力、香肠、面包、花生、牛奶……她把这些好吃的分给小动物们。(说明妈妈拿出来的东西很多。)
③引导学生关注省略号:鸟窝的形状只有这些吗?妈妈的东西只有这些吗?(省略号说明鸟窝还有很多形状,妈妈还有很多东西。)
④拓展想象。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说话:如果自己也变成了一棵树,会变成一棵什么样的树?
(2)请小动物住进鸟窝。
①鸟窝在现实中都是小鸟住的,可如今成了许多小动物的窝。
②如果喜欢,人也可以住进鸟窝。
③树会弯下腰,轻轻一跳或轻轻一爬进鸟窝。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现出想象的有意思。
(3)妈妈来到鸟窝里给小动物们分东西。
出示词语:嗵嗵、丁零丁零、咕噜噜。
①引导学生读正确,并发现这些词语共同的特点(象声词)。
②让象声词回归到具体语境中,感受想象的有意思。
比如:“嗵嗵”-一英英的心在跳着。
③朗读带有象声词的句子,在朗读中体会想象的有意思。
(4)大树流口水。
①请学生自由朗读第15—20自然段,然后出示句子,交流填空。
从大树嘴巴里流出来的水珠是什么呢?小狐狸认为这是 ,小鳄鱼以为这是 ,小白兔却说这是 ,实际上这是 。
②分角色朗读课文第15-20自然段,喜欢的话还可以加上动作。体会想象的有意思。
四、回顾课文,提炼想象的线索
1.聚焦结尾:读一读,说说自己的发现。你觉得妈妈是怎么知道英英的秘密的呢?
2.直击开头:想一想,开头和结尾又有什么关系呢?
3.跳读课文:找一找,故事中哪几个自然段与吃饭有直接关系呢?
4.小结引领:整个故事情节前后的联系很紧密。一开始英英为了不吃饭想变成一棵树,变成树之后发生的事还是和吃饭有着联系,最后英英饿得流口水,回到了现实。 原来妈妈是知道秘密的哦。
五、拓展练习,开启想象的大门
1.呼应课始“孙悟空七十二变”,问学生自己变成什么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情。
2.课堂练笔:把自己变化后的故事写下来。
3.交流点评。
提示:可按以下方面引导评价:他的想象是否有意思;他的表达是否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