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科学说课稿 -2.4 空气的热胀冷缩 教科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五年级下册科学说课稿 -2.4 空气的热胀冷缩 教科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4-01 16:07:44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空气的热胀冷缩》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空气的热胀冷缩》。
说教材(PPT)
《空气的热胀冷缩》是教科版《小学科学》教材五年级下册的内容,它是在学习了《液体的热胀冷缩》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热》这一单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学情分析(PPT)
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概括能力。同时学好《空气的热胀冷缩》是学生学习固体的热胀冷缩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理解和掌握空气的热胀冷缩就显得尤为重要。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制定如下:
教学目标(PPT)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能用微观粒子的角度解释物质热胀冷缩的现象。
过程与方法:
1、用多种方法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
2、用文字与图画进行描述和交流;
3、尝试用“模型”解释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对热现象产生更浓的探究兴趣。
教学重难点(PPT)
根据对教材内容和学情分析,我认为本课的教学重点用多种方法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教学难点是通过观察空气体积变化;用“模型”解释热胀冷缩现象。
教学方法(PPT)
根据本节课的具体内容和所设定的教学目标,我采用的教学方法为趣味导入法、观察比较法、启发引导法。科学课以动手为主,学科学是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做,而不是做给他们看,学生在动手过程中能够体会知识的产生,能够体味科学的奥妙,因此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强调学生的参与性,我本节课主要采用了小组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试验和模拟活动,去发现、去体会、去揭示性质。
教学准备(PPT )
本节课要做三组实验:
第一组是演示空气膨胀,准备气球、平底烧瓶各1个,热水;
第二组是分组观察空气热胀冷缩现象,每组准备锥形瓶、气球、烧杯各3个,热水,温水,冰块;
第三组是演示观察液体和气体受热膨胀程度的对比实验,准备圆底烧瓶、胶塞、玻璃管、知识滴管、高锰酸钾溶液、,热水;
第四组是空气热胀冷缩的应用,教师准备乒乓球、透明水槽各一个,热水。
二、教学过程
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理解能力我将本节课设计为三个板块:
第一板块:魔术导入,引发猜想
首先,为了吸引学生,可得一开始我引入了魔术表演的方式。(PPT)因为学生对上一节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学习和课前的预习,学生很快说出空气的热胀冷缩,这是我抛出了疑问:你是怎么知道的?你明白这其中的道理吗?学生们答不出来,我又激励学生:你想做魔术师吗?学完今天的内容,你就可以了。通过这样一个有趣的情景,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让学生对空气热胀冷缩的性质形成初步的感知
板书课题:空气的热胀冷缩
此时,学生对课堂内容肯定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因此,教学转入第二个环节。
第二板块: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如何才能让学生通过探索,得出空气具有热胀冷多的性质呢?”因为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中心环节,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主要采用了实验演示和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来突破的,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设计实验方案并动手验证的方式来进行。
首先,为了把学生引入探究中,我有目的的提出了建议:“刚才有些同学猜到空气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你想知道自己猜得对不对吗?”此时,同学们已经跃跃欲试,这时我又抛出了一个问题:“因为空气是流动的,有时看不见的,用什么办法看见空气体积的变化?” (PPT)通过这样的启发和引导,学生明白了(PPT):要看到原本看不见的空气体积的变化是需要借助其他的物体的,通过小组讨论和阅读课本提示,学生想到了在瓶口上套一个气球等方法来试一试。
通过这样的补充和完善,学生大脑中就有了完整的设计方案。(PPT)这时我放手让学生大胆去尝试,来进行实验操作。(我从旁指导,并强调学生一定要注意安全)很快学生就有了结论,并派代表展示了自己的实验方法(PPT)。
汇总板书: 受热:体积膨胀
? 空气热胀冷缩
? 受冷:体积缩小
为了让学生比较空气与水的热胀冷缩的不同,我选用这样的装置,(PPT)采取当堂演示的方法,让学生与上一节课的实验观察比较,学生很容易得出结论(PPT):空气热胀冷缩的性质比水强得多。
?板书::空气热胀冷缩的性质比水明显。
通过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既加深了性质的理解,也为后面的学习清除了障碍。我又适时给了同学们几个生活中的应用(PPT)。
?通过以上的几个环节,学生掌握了本节课的重点,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也很好的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和与人合作探究的能力。
最后一个环节是学生活动,我设计模拟空气“微粒“的小游戏,(PPT)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模拟活动,把一种抽象的运动用直观的“模型”表达出来,在游戏中,我注重让学生体会“微粒”的运动、“微粒”的距离、和圈的大小、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在游戏中体会、感悟、理解其中的含义,(PPT)从而加强直观感受和对空气热胀冷缩的本质的理解,从而建立起学生自己关于“热运动”的认识,充分理解“微粒学说”。
第三板块:巩固落实,拓展延伸
为了体现所学知识的实用价值,我设计了这样的几个问题(PPT)。?
这样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得到了落实,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最后是课堂小结:
首先,我让学生畅谈收获,交流感受。?在交流中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知识概括的能力。?并让同学们寻找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是利用热胀冷缩的原理。
通过以上几个教学环节,我培养了学生观察、思考、想象的能力,整节课自始至终不脱离学生的尝试与体验,使学生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并领悟到了空气的热胀冷缩的应用价值,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最后我再说说板书 板书主要是为了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展示的是实验的现象和实验的结果以美观、简洁的形式呈现,使整节课的内容一目了然。
科学无处不在,只要你有一颗好奇心,善于观察,动手动脑你也能成为科学家。
板书设计: 空气的热胀冷缩
受热:体积膨胀
空气的热胀冷缩
受冷:体积缩小
空气热胀冷缩的性质比水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