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必修三 第六单元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课件(共3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 第六单元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课件(共3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4-02 21:38:41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共32张PPT)
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三位伟人 三大理论 三次巨变
醒过来
站起来
富起来
第 16 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考试说明:
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作用
一、三民主义的提出
1、提出的背景
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政治上
经济上
思想上
个人上
政治上

甲午战争以后,民族危机加深,
各派救国方案失败
师夷长技、洋务运动、
维新变法各种改良方
案均失败


一、三民主义的提出
1、提出的背景
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政治上
经济上
思想上
个人上
经济上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初步发展
1895年—1898年间,国内新创建的商办厂矿企业,资本在万元以上的有六十多家,平均每年设厂十五家以上。原来基础较好的的上海、广州、汉口、天津等城市的工业,有所发展;其他一些地方也出现了近代工业,中国出现了一个兴办工业的浪潮。
一、三民主义的提出
1、提出的背景
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政治上
经济上
思想上
个人上
思想上

1900年以后,在国内外掀起了出版介绍西方资本主义的翻译著作,创办革命报刊,发行革命书籍,宣传民主革命思想的热潮。
——《中国近代史》
西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一、三民主义的提出
1、提出的背景
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政治上
经济上
思想上
个人上
个人上

1894年,孙中山在康有为变法思想的影响下北上天津 ,上书李鸿章……但是遭到李鸿章的冷遇。从此,孙中山放弃了改良思想和行医职业,坚定地走上了革命道路。
孙中山由改良到革命的转变

孙中山人生第一次重大转变
一、三民主义的提出
1、提出的背景
2、中国同盟会的建立
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时间
地点
人物
机关报
纲领
1905年
日本东京
《民报》
孙中山
黄兴
宋教仁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11月,在《民报》发刊词中,
孙中山将其解释为“三大主义”,
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简称“三民主义”。
一、三民主义的提出
1、提出的背景
2、中国同盟会的建立
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思考1:孙中山为什么主张进行“民族革命”“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
孙中山说:“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利,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利,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人专利,故要社会革命。”
这三种革命和三民主义是什么关系?
三民主义的提出是为了完成这三种革命。
是这三种革命的指导思想

一、三民主义的提出
1、提出的背景
2、中国同盟会的建立
3、三民主义的内容
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民族主义
(民族革命)
民权主义
(政治革命)
民生主义
(社会革命)
纲领
内容
地位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用革命的手段推翻清朝封建统治
前提
民族主义
(夺取政权)
核心
创立民国
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补充和发展
平均地权
核定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所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



民权主义
(建立政权)
民生主义
(巩固政权)

美国林肯“民有”(of the people)
“民治”(by the people)
“民享”(for the people)
“反满”色彩,
但具有广泛的动员意义
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
土地问题,
关怀劳动人民
一、三民主义的提出
1、提出的背景
2、中国同盟会的建立
3、三民主义的内容
4、三民主义的作用
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进步性
局限性
进步性

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
民主革命纲领
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和经济上的
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
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
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理论指导
思考2:如何评价“三民主义”?
一、三民主义的提出
1、提出的背景
2、中国同盟会的建立
3、三民主义的内容
4、三民主义的作用
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如何评价“三民主义”?
进步性
局限性

局限性
所有国民军对外之行动,宣言如下:一、所有中国前此与各国缔结之条约,皆继续有效。……
——《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对外宣言》
承认帝国主义在华的既得利益,
没有明确提出反帝的主张。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
一、三民主义的提出
1、提出的背景
2、中国同盟会的建立
3、三民主义的内容
4、三民主义的作用
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如何评价“三民主义”?
进步性
局限性

局限性
民权不带有普遍性,
缺乏群众基础。
”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政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容心。” ——陈独秀
一、三民主义的提出
1、提出的背景
2、中国同盟会的建立
3、三民主义的内容
4、三民主义的作用
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如何评价“三民主义”?
进步性
局限性

局限性
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农民的土地问题没有得到解决。
平均地权 ≠ 平分土地
一、三民主义的提出
1、提出的背景
2、中国同盟会的建立
3、三民主义的内容
4、三民主义的作用
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如何评价“三民主义”?
进步性
局限性

局限性
民族主义:
没有明确的反帝要求
民权主义:
民权不带有普遍性,缺乏群众基础
民生主义:
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由于受时代和阶级的局限,
资产阶级革命派是不可能彻底
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二、三民主义的实践
1、实践成果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
1912年,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确认国家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民在政治上一律平等
这体现了“三民主义”的哪些内容?
民权主义
二、三民主义的实践
1、实践成果
2、实践挫折
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独裁统治。
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二、三民主义的实践
1、实践成果
2、实践挫折
孙中山为捍卫民主共和而斗争
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名称 起因 经过 结果
二次革命
护国运动
第一次
护法运动
第二次
护法运动
刺杀宋教仁及
“善后借款”
袁世凯复辟帝制
1913年7月,孙中山
组织发动讨袁
由于力量对比悬殊和
革命力量分而失败
孙中山为首的革命
派积极参加
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
段祺瑞拒绝恢复《临时约法》和国会
孙中山于1917年在广州成立中华民国军政府
遭到滇、桂军阀的排挤而失败
为了恢复《临时约法》和国会
1920年底,他在广州重组军政府,1922年5月北伐
因陈炯明在广州发动叛乱而失败
二、三民主义的实践
1、实践成果
2、实践挫折
3、失败的教训
过去的办法在中国行不通
为救国,必须寻求新途径、新的力量
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南北军阀如一丘之貉”
二、三民主义的实践
中华民国就像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救,他们只顾着站在岸上嘲笑我。这时候,漂来了苏俄这根稻草。因为要淹死了,我决定抓住它。
——1922年孙中山谈话录
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俄国虽迟我革命,而已成功;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
——孙中山《国民党改组问题》1924年1月
20世纪20年代前后,孙中山的思想认识有何变化?
以欧美为师

以俄为师
孙中山人生第二次转折

三、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1、提出的背景
主观
客观
三民主义指导下的资产阶级革命活动的失败
孙中山与时俱进、顺应潮流的精神
十月革命的鼓舞
共产国际、中共的帮助
主观
客观
马林与孙中山
三、三民主义的发展
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1、提出的背景
2、新三民主义的提出
标志:1924年,召开中国国民党“一大”
接受中共主张
确立三大政策
重释三民主义
——反帝反封建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旧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
三、三民主义的发展
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思考1: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比较,“新”在何处?
旧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新发展
民族
民权
民生
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满洲贵族的统治
中华民族自求解放,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国民政府,国民一律平等
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
平均地权,
核定地价。
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
1由不明确反帝到明确反帝;2由反满到各民族平等
1提倡普遍平等的民权;2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
更加关注工农的利益
孙中山所主张的限制私人资本于一定范围以内的方针。要旨是: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以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生计。
联俄
联共
扶助农工
三、三民主义的发展
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新三民主义或真三民主义,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没有三大政策,或三大政策缺一,在新时期中,就都是伪三民主义或半三民主义。 ——毛泽东
思考2: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是什么关系?


三、三民主义的发展
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1、提出的背景
2、新三民主义的提出

思考3:新三民主义
和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革命纲领的异同

(一)民族主义……有两方面之意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其目标皆反帝国主义而已。 ——《中国国民党一大宣言》
(一)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立国内和平;(二)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中共民主革命纲领》

中共民主
革命纲领

新三民主义
共产主义
社会主义
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1922年中国二大
“最低纲领”
三、三民主义的发展
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1、提出的背景
2、新三民主义的提出
3、新三民主义的意义
进步性
局限性
进步性
局限性
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政治基础;
有力推动了国民大革命(1924—1927)的发展
在理论上、纲领上仍然没有超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范畴
巩固练习:

1.“等到自强、变法、拳祸都失败了,国人然后注意孙中山先生所提出的救国救民的方案。”作者认为,孙中山的方案(  )
A.有利于挽救清朝统治的危机
B.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是第一个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
D.寄托了解决民族危机的新希望
D


2.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指出:“然而欧美强矣,其民实困,观大同盟罢工与无政府党、社会党之日炽,社会革命其将不远。”有鉴于此,他认为应该实行(  )
A.民主主义 B.民族主义
C.民权主义 D.民生主义
D


3.(2019·南通月考)1905年,孙中山曾拜访位于布鲁塞尔的第二国际执行局,并希望成为第二国际的会员。当时比利时的一家报纸就曾引述他的谈话:期盼中国“引进欧洲的生产模式与使用机器,但又能戒除这过程中所产生的弊端”;为了防范资本主义的弊病,中国人应该“在未来建立一个没有任何质变的新社会”。这说明孙中山的思想(  )
A.充满了理想主义的情怀
B.蕴涵了社会主义的要素
C.避免了西方道路的印记
D.符合了当时中国的国情
B


4.(2018·海门一模)1918年夏季,孙中山通过美洲华侨向列宁和苏俄政府发去电报,表示他对列宁和苏俄政府的祝贺。1923年8月,又派出“孙逸仙博士访苏代表团”赴苏考察。这表明(  )
A.中苏两国已达成革命共识
B.孙中山认同苏俄革命道路
C.孙中山已产生联俄的倾向
D.反帝反封建已成为时代潮流
C


5.(2018·南通一模,8)下图是孙中山为黄埔军校题写的训词。孙中山当时主张(  )

A.推翻清王朝封建统治
B.加快北伐战争的进程
C.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D.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农民
C


6.(2018·南通、扬州、泰州、淮安、宿迁六市二模)孙中山在《北上宣言》中指出:“辛亥之役,吾人虽能推倒满洲政府,曾不须臾,帝国主义者已勾结军阀,以与国民革命为敌。十三年来,军阀本身有新陈代谢,而其性质作用,则自袁世凯以至于曹锟、吴佩孚,如出一辙。故北伐之目的,尤在曹吴覆灭之后,永无同样继起之人。”该宣言的发表(  )
A.说明北伐战争取得重大进展
B.表明孙中山认清民主革命的任务
C.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
D.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
B
“我们对孙中山先生最好的纪念,就是学习和继承他的宝贵精神,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因素,为他梦寐以求的振兴中华而继续奋斗。”
——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诞辰1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6.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