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一位校长
一份杂志
一所大学
一群精英
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蔡元培
《新青年》
北京大学
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
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第15课 旧邦新命: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一、新旧冲突、乱象丛生
——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合作探究】
有人说“新文化运动”是“情绪主义”的产物,是几个青年凭空捏造出来的,结合下列材料,你的意见如何?
一、新旧冲突、乱象丛生——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历史现场一
1915年1月8日,日本公使向袁世凯递交二十一条时就说:“总统如接受此种要求。日本政府从此对袁总统亦能遇事相助”“愿总统再高升一步。”明显是用支持袁世凯当皇帝作为条件要独霸中国。5月9日,袁世凯接受了二十一条。
——《图说新文化运动》
一、新旧冲突、乱象丛生——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政治:袁世凯复辟帝制,破坏共和。
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工业:1912~1919年8年间,建成厂矿470多个,投资近一亿元。这8年相当于过去的全部投资的总额。
——《中国近代史教程》
历史现场二
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出现短暂春天。
1912年,民国教育部以“忠君与共和政体不合,尊孔与信教自由相违”为由,明令全国各中小学校,废止谈经和拜孔之礼。
1914年9月28日,孔子生日那天,袁世凯在孔庙进行了大型的祭孔活动,这是民国以来第一次祭孔朝圣。
历史现场三
思想:民主共和深入人心,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
政治:袁世凯复辟帝制,破坏共和。
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出现短暂春天。
文化:民主共和深入人心,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
救中国,建共和,首先得进行思想革命 ----陈独秀
二、除旧布新、再铸文明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新文学
材料1:民主、科学并不是到“五四”时期才第一次出现于中国思想界的。“五四”以前的先驱者,就已提出过民主政治和科学技术的要求,也曾为此不懈地奋斗过。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二、除旧布新、再铸文明——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在我看来,“民主”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一种习惯性的行为。“科学”则是一种思想和知识的法则。科学和民主两者都牵涉到一种心理状态和一种行为的习惯,一种生活方式。
——《胡适口述自传》
民主制度:三权分立、民主共和等;
民主观念:个人自由、平等、人权等。
科学知识:如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等;
科学精神:理性、怀疑、批判、求真、务实等
二、除旧布新、再铸文明——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新文化人士提出的“民主”“科学”的含义是什么?与以前向西方学习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
新文化运动为什么要把斗争矛头指向儒家传统道德?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认为,
中国所以危亡,民主科学所
以不能实现,是由于封建伦理道德的严重束缚。……李大钊指出,孔子是“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
——杜维明《儒学创新的契机》
1、儒家传统道德是封建专制统治的精神支柱。
2、它束缚思想并阻碍社会进步,也阻碍民主与科学的实现。
二、除旧布新、再铸文明——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材料:“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
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陈独秀《敬告青年》,《青年杂志》第1卷
材料:“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民主和科学)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新青年》第6卷
请问:陈独秀的文字体裁发生了什么转变?转变的目的是什么?
二、除旧布新、再铸文明——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1、旧文学是旧文化、旧道德的载体;
2、新文化、新思想需要通俗易懂的文字。
从“小众”到“大众”
三、耳目一新,伟大觉醒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材料1:1913年江苏第一师范学校崇拜人物统计结果:
——据上海《时报》1913-7-1.
材料2:1923年12月11日北京大学青年学生崇拜人物民意测验的部分结果:
--据张静如等《中国现代社会史》
三、耳目一新,伟大觉醒——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一)猛烈地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崇拜人数 被崇拜者
153 孔子
61 孟子
17 孙中山
姓名 票数 姓名 票数 姓名 票数 姓名 票数
孙中山 473 ?陈独秀 173 蔡元培 153? 胡适 45??
康有为 33 ??孔子 1 诸葛亮 1 曾国藩 1
三、耳目一新,伟大觉醒——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材料3:《民国日报》
杨之华沈剑龙启事:自一九二四年十一月十八日起,我们正式脱离恋爱的关系。
瞿秋白杨之华启事:自一九二四年十一月十八日起,我们正式结合恋爱的关系。
沈剑龙瞿秋白启事:自一九二四年十一月十八日起,我们正式结合朋友的关系。
(二)使人们的思想,尤其是青年人的思想得到了空前的解放。
材料4:其时,老师辈的《新青年》群体、学生辈的《新潮》群体、无政府主义者、马克思主义者等众多派别与群体皆“披心而噭jiào,其声昭明”......中国思想界在短短七八年间,能就如此众多理论展开极为广泛的讨论,不仅在中国历史上罕见,人类历史上也少有出其右者。
——陈廷湘《新文化运动:中国思想创新的里程碑》
三、耳目一新,伟大觉醒——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三)中国知识分子受到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也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四、另辟新径,柳暗花明
——马克思主义的传入
在十月革命以前,中国人不但不知道列宁、斯大林,也不知道马克思、恩格斯。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1917年的十月革命对中国影响甚小。……当时中国人从未把俄国当做可以效仿的对象,并未给予足够的关注。
——滕帅《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
四、另辟新径,柳暗花明——马克思主义的传入
四、另辟新径,柳暗花明——马克思主义的传入
1919年7月25日,《加拉罕宣言》宣布:废除帝俄与中国、日本、协约国签订的一切秘密条约,放弃以前夺取中国的一切领土和中国境内的一切俄国租界。
西方不亮东方亮
(五四运动之后)许多中国知识分子对西方国家失去了信任,并且发觉很难将西方同时看成为导师和压迫者。
——徐中约
时空观念
结合所学知识,绘制近代前期“七十多年”向西方学习历程的时间轴,并概括向西方学习的三个阶段及其特点。
器物
制度
思想文化
两次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
二十一条
巴黎和会失败
中体西用
维新思想
民主共和
民主科学
马克思主义
师夷长技以制夷
1840 1860 1895 1898 1915 1919
1921
中共建立
新文化运动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是
材料1:
“把我们旧的书籍都扔到茅房里” ——吴虞
“取消汉语,用英语或法语代替”
——钱玄同、刘半农
材料:2:新文化运动没有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古代文学艺术大部分都受到推崇,特别是小说、白话文学等更得至前所未有的很高的评价。诸子和佛学的研究在深化,恢复了它们应有的地位。就以儒学来说,指出其价值观念不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同时,也没有全盘否定其在历史上的作用。 ——袁伟时《新文化运动与“激进主义”》
史学动态
全盘否定
?